首页 名人故事 什么是京剧表演的4项基本功

什么是京剧表演的4项基本功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京剧艺术创新的点滴体会_春华秋实京剧艺术创新的点滴体会张文轩口述 张建平整理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京剧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作为一名践行者,我愿将自己对京剧艺术的点滴体会示以同好。在创作这场戏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了京剧表演的艺术形式,突出京剧虚拟化的特点。

京剧艺术创新的点滴体会_春华秋实

京剧艺术创新的点滴体会

张文轩口述 张建平整理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京剧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京剧艺术形成的百余年历史,是一部发展变革史,表现形式和剧目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发展变化。一种艺术的发展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京剧艺术的变革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作为一个京剧演员,有着八十余年的生活经历,从六岁“坐科”习艺开始,一天也没离开过京剧,历经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也是近现代京剧发展的见证人和亲历者。作为一名践行者,我愿将自己对京剧艺术的点滴体会示以同好。

我自入了梨园行,有幸先后为金少山、马连良、谭富英、言菊朋、王凤卿、时慧宝、奚啸伯等京剧大家配戏,解放后又先后在南京市新宁实验京剧团、佳木斯京剧团工作多年,对京剧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因此,我涉足的领域便又从单纯的演员进一步扩展到了编剧与导演。上世纪50年代末到了天津市京剧团后,我参与演出、改编和创作了一批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如《关汉卿》、《赤胆红心》、《治海降龙》、《三条石》、《姜喜喜》、《六号门》、《火烧望海楼》、《汨罗怒潮》等。其中在1959年编导的新编历史剧《火烧望海楼》和1964年编导的现代戏《六号门》,都已成为天津市京剧团的保留剧目,一些重点场次、唱段近年来不仅还有演出,而且还进行了音配像工作。这些剧目在当年的演出就得到了京剧界业内人士的首肯。现仅将《六号门》和《火烧望海楼》的编导创演经验介绍给大家。

京剧作为戏曲的一种形式,重要的是它既有戏又有曲,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体。在舞台上不单是表演形式,还要有表现形式、音乐形式。也就是说不单纯是演员自身的表演,还要配合服装、化妆等舞台艺术的烘托,更重要的是京剧音乐形式,三者有机结合才是真正的京剧舞台艺术。传统京剧在百余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模式和程式,已被广大受众认可。而利用京剧艺术表现近现代剧,在当时来说则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变革,也是社会发展对戏曲艺术的一种要求。(www.guayunfan.com)现代京剧《六号门》是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一出反映旧社会码头工人受封建把头压榨卖子为生,后在共产党领导下觉醒与封建把头及黑恶势力进行斗争,并且迎来全国解放的戏。话剧与京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演艺术,但是,这出戏搬上舞台后,获得了行内外的认可,其剧本分别被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其中的唱段还被中国唱片社灌成了唱片。该戏的“卖子”一场就是述说主人公在年关已近,衣食无着,无药治病的情况下被逼卖子度日的场景,这场戏是全剧的核心。在创作这场戏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了京剧表演的艺术形式,突出京剧虚拟化的特点。在舞美设计方面没有一味去追求现代戏写实的手法,而是虚拟房门敞开空间,室内外区分通过演员心理活动用传统程式,即“背工”手段来进行划分,这样既扩大了表演空间,也不失对传统的利用。这场戏中用了大量的对唱,有些完全是人物心理活动,若使用各唱一段的形式,很难表现人物心理的期盼、悲伤、彷徨、愤怒等情感。于是我们便在唱腔设计中采用了“背工”形式互唱,你一句我一句,句头咬句尾的“顶针续麻”方式,来体现人物情感交织复杂的感觉。产生的效果是戏不散不断,虽然是屋内屋外的“背工”戏,但是演员在场上互动感强、艺术整体感突出。使台上演员演着舒服,观众看着合乎情理。这场戏在利用京剧传统程式和新的唱腔技法相结合,对人物情感的宣泄和整个剧情的烘托方面,都起到了点睛作用,以至于此场次成为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参考剧目。当时在会演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焦菊隐先生曾问过我“这场戏是先有剧本,还是先有导演构思”,我回答是边写剧本、边哼唱、边把导演调度设计好了,剧本出来之后,唱腔曲谱也基本定型,表演的节奏、舞台调度均有头绪了。焦先生谦虚地说这也就是你们演员出身的人,能搞出这样的戏来。著名的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在《文汇报》上也撰文说道:“从话剧《六号门》到京剧《六号门》,无论从剧本改编和舞台演出,各个方面,都是富有创造性的。”这均充分说明京剧不是搞不好现代戏,而是创作者需要稔熟京剧其中三昧,要京剧的程式,而不要程式化。戏曲艺术尤其是京剧有着特定的表现形式,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和音乐“锣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环境状况,车马舟船、风雨雷电、阴晴晦暗等场景均可用京剧的表演形式给予充分的体现,并且也为广大观众所认可和接受。这些虚拟化的艺术处理形式,有如书法中“飞白”技法,看似无,实为有。舞台上表演和导演的处理方式,也是遵循这个规律,艺术表现手段过于实,即显壅塞,没有透气的地方,让观众的感官应接不暇。过实就容易散,一是观众的视觉散,一是导演的思路散。舞台的空间是有限的,剧情时间也是有限的,台上的每一物均无闲物,台上的每一分钟均无闲时。多一物即要发挥其作用,否则多余。因此舞台上不论表演、舞美、音乐,一定要删去其冗杂之物,使其精纯。这样演员与观众感情容易投入,进一步形成共识。虚实二者是辩证关系,简洁、虚拟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升华,他留给人们的是一种充分的想象空间,观众对一件艺术品,有自己的欣赏角度和欣赏空间。对艺术的欣赏过程,就是理解过程。让观众对戏曲的欣赏也应该达到这种境地,不断地欣赏和理解,才能够使观众和剧情产生共鸣和互动。用虚拟手段的作用也在于此,当观众理解了表现形式,而对其津津乐道时,正是表演和导演成功之处。由此可见合理地运用京剧表现形式和手段,表现近现代剧题材,京剧艺术是大有可为的。表现现代题材的京剧,不是单纯的虚或实,而是要虚实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戏曲特色。传统戏中虚多于实,而现代戏配合审美,表现内容有些就要实一些,但这并不影响京剧艺术的特点。

在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创作实践过程中,还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此类剧目在创作中给编创人员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它不同于传统剧目的翻新,传统剧目有固定模式框架,而新剧目创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也是要有基础的,是吸收和借鉴传统经验,在现实中灵活运用。例如新编历史剧《火烧望海楼》剧中崔大脚这个角色,人物特征为豪爽仗义,好打抱不平,虽为女流之辈,其行侠仗义之举,也是不让须眉。对于如何表现塑造这个人物,根据事件发生的地域,人物生活背景,角色采用了以天津方言为基础的道白。形成了鲜明的人物性格,演出后反响很大,角色塑造也很成功。其实传统京剧的语言艺术十分丰富,京白、韵白、方言等,在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京剧中方言入戏的例子并不少见,这些大家有所了解。大多是插科打诨、滑稽搞笑等角色使用,而塑造正面的有一定感召力的角色很少使用。用天津方言入戏几乎未有先例,这就是一种创新。方言入戏产生的效果,是四两拨千斤之力,只要运用得当,其效果十分强烈。这就说明了创新不一定前所未有,合理变化灵活运用也是一种创新。创新中不但要“变”,更重要的是“化”。化古为今、化旧为新,这样既有传承,又有发展,这才是创新的真谛。《火烧望海楼》在音乐唱腔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采用了京剧唱腔几乎没有人用过的转调方式“西皮转二黄”的调式。由厉慧良饰演马宏亮演唱的“贤妹说话欠思忖”一段,唱腔由激愤转哀痛,再转回激昂,整段唱腔由西皮转二黄,再转回西皮,唱腔中的二度变化,很好地利用了京剧声腔艺术特点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成为该剧的经典唱段,以至于后来成为厉慧良演唱的经典唱段。这也说明京剧在创新方面不是不能突破,而创新也要有法度,既创新又不失特点。要做到在艺术上得于传统,但不囿于传统。

要真正理解京剧特点和内涵,多多实践,把戏曲这种综合艺术真正参悟精透,才能在舞台上出神入化。京剧的音乐使其有别于话剧或其他剧种,它的唱腔与“锣经”更是对剧情与人物的诠释。舞台表演方面时空的转换更是极具特性。这些内容在京剧艺术中都有着程式和法度。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的创作、创新也要遵循京剧艺术自身的规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京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近年来各大院团在现代戏创新上出现了许多好的作品和新颖的艺术手段,希望今后有更多更新的剧目涌现,在符合时代的要求的同时,将京剧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发稿编辑 齐会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