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第一次金川之战_关于乾隆的事迹

第一次金川之战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金川之战_关于乾隆的事迹乾隆十三年春,张广泗抖擞精神,率领清军继续进剿大金川反叛势力。乾隆更是着急,他一直想要迅速解决大金川战事,却不曾料到会久攻不下。果然,清军的各路人马陆续遭到大金川人的袭击,伤亡惨重。不过,他的这一策略呈交朝廷,却遭到了乾隆的反对。乾隆勃然大怒,断然决定,严惩一批金川将领。对于傅恒,乾隆是寄予了厚望的。

第一次金川之战_关于乾隆的事迹

乾隆十三年(1748)春,张广泗抖擞精神,率领清军继续进剿大金川反叛势力。

但是,经过一冬天的休整和准备,大金川的防守更加严密了。莎罗奔在山梁河口堆砌重重石卡,堆集垒石以加强守卫。张广泗屡次进军,屡次受挫。对于清军来说,战局又陷入了被动境地,进不得,退不得,还要时时提防大金川人的偷袭。张广泗心急如焚。

乾隆更是着急,他一直想要迅速解决大金川战事,却不曾料到会久攻不下。战事不利,责任重在主将,他命大学士讷亲前往四川前线接替张广泗,还起用傅尔丹为内大臣,岳钟琪为四川提督。

讷亲是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额亦都的曾孙。从血统上来说,他同乾隆母亲钮祜禄氏是亲戚。在朝廷中,讷亲的官一直做得很大。雍正五年(1727),讷亲袭二等公,授散秩大臣。虽是世袭,但因为勤谨廉洁,他被雍正看中,从此一路高升。雍正十一年(1733),他晋升为军机大臣,参与机务。乾隆即位后,讷亲协力总理事务,晋封一等公,乾隆称他为“第一宣力大臣”。乾隆元年(1736),讷亲任镶黄旗满洲都统;次年迁兵部尚书,乾隆三年(1738)迁吏部尚书,乾隆四年(1739)五月,加太子太保。乾隆十年(1745),讷亲为保和殿大学士。左都御史刘统勋曾上疏乾隆,认为讷亲领事过多,任事过锐。乾隆却说:“讷亲为尚书,模棱推诿,固所不可,但治事未当,亦所不免,朕时时戒毋自满。今见此奏,益当自勉。”(www.guayunfan.com)从讷亲的“简历”中很容易能够看出,这个人任过很多官职,而且颇得乾隆信赖。就连有人上疏,指出他身兼职位过多时,乾隆也并没有多说什么。可见,讷亲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正是因此,乾隆才让他接替张广泗。但是乾隆这次弄错了,他忘记了讷亲只是一个文官,处理政务还行,带兵打仗可就差远了。

讷亲初至,锐意进取,督军竭力攻噶尔崖。孙武在《孙子兵法》上说得很明白,如果高地被敌人占领,就不应该仰攻。讷亲的仰攻,致使清军伤亡惨重,总兵任举、参将买国良战死。不久,讷亲又采取以碉逼碉、逐碉争夺的战法与莎罗奔相抗,但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战果。新官上任三把火,讷亲的这几把火,并没有烧起来。

无奈之下,讷亲只好采取了张广泗的策略,分十路进军大金川。何谓兵分十路?他将清军分成十支小队,分别从党坝、美卧、甲索、乃当、正地五路进攻勒乌围,从卡撒、腊岭、纳喇沟、纳贝山、马奈五路进攻刮耳崖。他的用意,是期望以这种方式,使莎罗奔应顾不暇。但是这种战法,明显不可取。要知道,清军虽然有三四万人之众,但是山道艰险,单单运粮压粮就用掉了一万多人。这也就是说,能够参与战斗的士兵,仅仅有二三万人。分散兵力,每路的人数就更少了,这等于给了莎罗奔逐个击破的机会。

果然,清军的各路人马陆续遭到大金川人的袭击,伤亡惨重。

三番五次的战事失利,使讷亲锐气尽消。他害怕了,打算修筑石碉,与叛军共险。不过,他的这一策略呈交朝廷,却遭到了乾隆的反对。乾隆说:“彼之筑碉以为自守计,我兵宜决策前进,奋力攻取。”意思是说,大金川人修筑石碉,是为了自守,而我军则是为了攻取。所以,我军应该奋力攻取。乾隆看得很准,知道在大金川这种险地,奋勇前进才是取胜之道。

但是,讷亲已经信心全无了。建议遭拒之后,他还是不敢贸然进取,反而上疏朝廷,要求增饷增兵。他甚至对乾隆说,如果再给自己三万精兵,那么两三年后可望全部剿灭叛军。大、小金川的人口加起来才三万多人,如果讷亲的提议被采纳,那么大金川聚集的清兵人数将达到六万。而讷亲还称,需要两三年后才能剿灭叛军!乾隆虽未亲至,但对大金川的实际情况也知之甚详,讷亲的消极畏战让他极为愤怒。

大金川真是如此难以攻克吗?不尽然!乾隆了解到,每次临战,讷亲唯恐遭遇危险,总是避于帐篷里,在军队后方进行“遥控”指挥。讷亲的做法,不仅无法统筹全局,更大大削弱了清军的士气。大清以武力开国,故而清军将士多敬服勇者。譬如康熙年间伏诛的鳌拜,他之所以能够权倾朝野,横行一时,就是因为勇猛过人。既然讷亲指挥军队不能使人信服,那么无所作为,也就在所难免了。

不过这个时候,乾隆仍然希望讷亲能够奇兵突胜,挣回一些颜面。毕竟讷亲是前朝元老,又是他信得过的人,如果继续吃败仗,于他的颜面也不好看。他甚至暗地里嘱咐讷亲,遇事要多加思考,多与部将商量商量,尤其要与带兵经验丰富的张广泗商量。他希望能在讷亲小胜一两次后将其召回,这样就皆大欢喜了。他已经不奢望讷亲能够攻克大金川了。

讷亲也很听话,主动找到张广泗,与其商量出战一事。论带兵经验,张广泗确实高出讷亲很多,但是这个人的心胸却不够开阔。对于讷亲,他一直心存芥蒂,原因就是讷亲取代了自己主将的地位。他表面上积极与讷亲配合,出谋划策,实际上却总是引导讷亲走上歧路。讷亲兵分十路的策略,正是出于他的误导。有这样一个人在讷亲身边,能打胜仗才怪。

清军进剿大金川半载,败仗连连,寸功未建。

由于清军连吃败仗,这使得金川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小金川土司泽旺及其弟良尔吉本已投降清军,但亲睹清军屡战屡败后,良尔吉后悔了。他暗地里勾结莎罗奔,偷袭吞并了小金川,生擒了自己的哥哥泽旺。莎罗奔十分得意,将小金川土司印信交良尔吉掌管,让其成为小金川土司。良尔吉自然对莎罗奔感恩戴德,誓言与大金川共存亡。

这一变故,使得大、小金川联成一片,势力大增。

这件事传到乾隆耳中之时,已是九月份。乾隆勃然大怒,断然决定,严惩一批金川将领。他很快下旨,以张广泗信用贼党良尔吉,泄露军事机密,庇护属下,玩兵养寇,贻误军机罪,将其逮捕;以讷亲身为大学士经略大臣,却懦弱畏战,贪图安逸,不亲临前线指挥打仗,致使战事失利罪将其逮捕。乾隆虽是仁君,但是因为对张广泗与讷亲的行径大感痛恨,所以并未宽赦。乾隆十三年(1748)十二月,乾隆处死张广泗;乾隆十四年(1749),斩杀讷亲。

随后,乾隆改授大学士傅恒为经略,领兵平乱。

对于傅恒,乾隆是寄予了厚望的。清军连番在金川失利,已经不能再失败了,否则大清朝将颜面难存。乾隆十四年(1749)十二月,乾隆改命傅恒为川陕总督,不久又将其升为首席大学士经略大臣。他给了傅恒八千在京满洲精兵、两万陕、甘、云、贵、两湖绿营兵,再加上原来所余清兵,共计五万人之多。这个人数,差不多是大、小金川人口总数的两倍了。他希望傅恒能够一举攻克金川。

傅恒也确实没让乾隆失望。刚一抵达金川,他就立即抓捕了小金川土司良尔吉,以及奸细王头等人,并将他们处死,解决了清军的隐患。随后,他废除了讷亲专攻刮耳崖的路线,采取了岳钟琪的策略,先攻勒乌围。他调一万清军从党坝河及泸河水陆并进,调一万清军攻马牙冈、乃当西沟,与党坝清军合攻乌勒围。同时,他又留下部分清兵驻守卡撒,以防金川人偷袭。他的计划是,打下勒乌围后,再举兵进攻刮耳崖。

他的这一策略非常有效,清军以众敌寡,节节胜利。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在反抗无效的情形下,只好向清军讲和。此时是乾隆十四年(1749)底,清军平叛已经两年有余。

接到莎罗奔愿意讲和的消息,乾隆十分欣慰。他本想拒绝讲和,命傅恒直接荡平大金川。但思前想后,还是果断放弃了这一计划。两年用兵,即便只是小规模的用兵,也对清朝财政造成了很重的负担。粗略估计,国家已经投入两千两白银进来。而一旦拒和,战事必将还会持续下去。

说是讲和,其实就是清军以宽大政策接受莎罗奔的投降。乾隆赦免了莎罗奔,仍命其为大金川土司,但加强了对其的管制。同时,他采取了“以番制番”的策略,利用大金川周围其他土司的力量,牵制莎罗奔,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使莎罗奔被迫接受了几项约束:永不侵扰诸番;定期向朝廷进贡;归还所夺临番土地;归还此前掠夺的人丁及马匹;交出私藏的军械。这几项规定,实际上已经完全限制了莎罗奔。

至此,第一次金川之战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