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张九龄_刚毅正直,慧眼识奸_古代宰相故事

张九龄_刚毅正直,慧眼识奸_古代宰相故事

时间:2022-04-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张九龄_刚毅正直,慧眼识奸_古代宰相故事唐玄宗开元年间,还有一位宰相张九龄,刚毅正直,慧眼识奸,最早看出李林甫和安禄山的奸伪,并提出处置建议。张九龄姿容伟美,风度翩翩。张九龄擅长诗文,因而被誉为“文章元帅”。李林甫阴险奸诈,渴望取代张九龄的位置,升任第一宰相。事情未果,李林甫又推荐凉州都督牛仙客,声称此人具有宰相才能,应予重用。

张九龄_刚毅正直,慧眼识奸_古代宰相故事

唐玄宗开元年间,还有一位宰相张九龄,刚毅正直,慧眼识奸,最早看出李林甫和安禄山的奸伪,并提出处置建议。可惜唐玄宗渐趋昏庸,拒不采纳他的意见,致使养虎为患,铸成天大的错误。

张九龄(公元678~740年),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西南)人。少时聪敏,饱读诗书,十三岁时以文干谒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大为赞叹,说:“这孩子日后前途无量。”二十岁时进士及第,任左拾遗。唐玄宗即位后,张九龄上了一份长篇奏书,系统论述对于政事和用人的见解,指出:“刑政自清,此兴衰之大端也。”因此升任左补阙,迁司勋员外郎。宰相张说欣赏张九龄的文才,说:“不久的将来,九龄必出词人之冠也。”张九龄随唐玄宗封禅泰山,负责起草诏书,言简意赅,文笔优美。张说罢相。张九龄受到牵连,改任太常卿,出为洪州、桂林都督,兼岭南按察选补使。继被召回京城,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迁工部侍郎。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一。次年升任中书令,为第一宰相。

张九龄姿容伟美,风度翩翩。唐玄宗说过:“朕每见九龄,便会精神顿生。”他决定任用其他官员以前,总会问:“风度能若九龄乎?”张九龄擅长诗文,因而被誉为“文章元帅”。兴庆宫勤政务本楼里,设有一个特别的座位,玉石砌成,镶嵌七宝,称“七宝山座”。唐玄宗会见群臣、学士,讲论经典和商略时务,凡有真知灼见并被大家公认为第一者,方可坐上此座。数年中,只有张九龄享受过坐上七宝山座的荣誉,此外再无第二人。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玄宗驾幸洛阳。“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时为吏部侍郎。李林甫为了继续高升,千方百计巴结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和宦官高力士。武惠妃需要外援,企图使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成为太子,所以竭力鼓动唐玄宗,提拔李林甫为宰相。唐玄宗征求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熟知李林甫的为人,直话直说:“宰相之职,四海瞩目,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据臣所知,李林甫心术不正,擢为宰相,恐怕日后会祸延宗庙社稷。”但是,唐玄宗的思想已开始向昏庸方向转变,还是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兼礼部尚书。李林甫上台,第一件事是报答武惠妃,主张废黜太子李瑛,兼及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理由有三:一、私结党羽;二、阴损后宫;三、诽谤圣上。当唐玄宗召集宰相,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张九龄坚决反对,说:“太子和皇子诸王,日受圣训,耳提面命,恭谨仁孝,天下共庆。陛下享国已久,儿孙蕃衍,天伦之乐,四海瞩目。据臣所知,太子和鄂王、光王,长居内宫,读书修身,严于律己,通晓大义。现在,陛下突然要将三人废弃,这是为什么呢?况且,太子乃国之根本,本动而国摇,轻易废立,必将导致祸乱。细想历史上,晋献公听信嬖姬谗言,杀害太子申生,晋国三世大乱;汉武帝惑于江充巫蛊,祸及太子刘据,京城喋血;晋惠帝立有太子,皇后贾南风谮之,中原涂炭。隋文帝废黜太子杨勇,改立杨广,遂失天下。古人云:‘前车覆,后车鉴。’陛下不可不察。今太子无过,二王贤仁,父子之道,天性也,即使儿子有什么过失,做父亲的也应予以遮掩,大可不必弄得世人皆知。臣愚昧,伏惟陛下裁赦!”武惠妃得知讨论的详情,觉得张九龄太过顽固和迂腐,派了内侍牛贵儿,私见张九龄,又打又拉地说:“废必有兴,公为妃之援,宰相之位可以长保。”张九龄怒不可遏,训斥牛贵儿说:“房幄安有外言哉!”意思是说,后宫嫔妃不应干预政事。第二天,张九龄把情况报告给唐玄宗。唐玄宗为之动色,废立太子之事暂时搁起。(www.guayunfan.com)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三月,范阳节度使张守珪部将安禄山进讨契丹,大败而归,获罪当斩。临刑时,安禄山大叫说:“张帅要灭契丹,奈何杀一壮士?”张守珪暗暗称奇,改将安禄山押解洛阳,交给朝廷处治。张九龄先前见过安禄山一面,发现其人长相粗壮,气概骄蹇,预言说:“乱幽州(今北京)者,此胡雏也!”现在,安禄山兵败获罪,正宜铲除祸根。因此批示说:“春秋时司马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军法如山,何容瞻徇?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谁知唐玄宗过问此案,看到安禄山身材魁伟,相貌奇异,居然下诏特赦。张九龄据理力争,说:“失律丧师,不可不诛。且安禄山狼子野心,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唐玄宗老大不快,说:“不就是一个胡人吗?何必说得那么严重?”李林甫迎合唐玄宗,阴阴地说:“张相未免耸人听闻,凭着安禄山的长相,就能预见他的未来?”就这样,安禄山硬被赦免,毫发无损地回幽州去了。

李林甫阴险奸诈,渴望取代张九龄的位置,升任第一宰相。他和武惠妃结成巩固的联盟,沆瀣一气,蒙蔽唐玄宗,合力把黑手伸向张九龄。张九龄和李林甫的矛盾骤然紧张起来。当时,朝廷官僚大体上分为两大派系:一是以张九龄为代表的“文学派”,一是以李林甫为代表的“士吏派”。文学派,多是科举出身,进士及第,擅长文墨,步入仕途后很想匡时济世,一展理想和抱负。但是,他们往往过于天真,脱离现实,缺少变通能力。士吏派,或是依靠祖上福荫,或是利用各种关系,而步入政坛。他们有后台有背景,善于投机钻营,追求功利,手段高明。文学派注重气节,遇事敢于直谏,不怕得罪皇上;而士吏派习惯逢迎,说话办事,专门投合皇上的喜好。此时的唐玄宗已不是当初的唐玄宗,热衷于淫逸和享乐,对于忠奸善恶,已经很难分辨。因此,他更喜欢李林甫这样的人,而对张九龄等,逐渐产生了厌恶心理。

李林甫用心险恶,故意激化唐玄宗的这一心理。他推荐张守珪为侍中。侍中为门下省首长,也算宰相。唐玄宗表示同意。张九龄却提出反对意见,说:“宰相代天治物,先有其人,然后授职,不可因功而滥赏。这,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唐玄宗说:“假(代理)其名若何?”张九龄还是反对,说:“名器不可假也。张守珪升任侍中,倘若再建军功,那么陛下该加他什么官衔呢?”事情未果,李林甫又推荐凉州都督牛仙客,声称此人具有宰相才能,应予重用。唐玄宗满口答应,决定提拔为尚书。尚书是尚书省的首长,也算宰相。张九龄不识时务,仍提出反对意见,说:“尚书系古代纳言,此职不可轻授。牛仙客只是一名胥吏,用为尚书,天下人会怎么说?”唐玄宗很不乐意,气恼地说:“卿是嫌牛仙客为寒士不是?那么,卿就是门阀出身吗?”张九龄顿首说:“臣荒陬孤生,陛下贤明,以文学而用为宰相。牛仙客乃一边将,目不知书,陛下若用这样的人为尚书,好比韩信羞于与周勃、灌夫同列一样,臣实耻之!”唐玄宗越发恼怒,说:“卿的清高,未免过分了吧?”李林甫阴阳怪气地插话说:“牛仙客,宰相才也,任为尚书,绰绰有余。再说了,天子用人,何不可者,还用旁人说三道四吗?”

李林甫的奸猾,唐玄宗的昏迷,导致了张九龄的失意。唐玄宗容不得一个敢于坚持原则而经常犯颜直谏的“刺头”,于是于当年十一月,将张九龄免职,改用李林甫为中书令,封晋国公。张九龄担心会遭到李林甫的毒手,在唐玄宗赐予的羽扇上写了这样几句话:“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李林甫如愿以偿地登上第一宰相的宝座,又联合武惠妃,内外进谗,捏造罪名,唆使唐玄宗将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晚年,并不怨天尤人,唯以文史自娱。他是一位诗人,诗歌格调刚健,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出自他的笔下。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病死,被追赠为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唐玄宗拒绝张九龄的忠告,重用李林甫,接着又高度宠信安禄山,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二十年后,他逃亡至蜀郡,退出权力的政治舞台,方才认识到张九龄的忠正,后悔莫及,专门派人到韶州祭祀,并厚恤张九龄的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