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李善长、胡惟庸_谋逆酿成大狱,宰相制度废除

李善长、胡惟庸_谋逆酿成大狱,宰相制度废除

时间:2022-04-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李善长、胡惟庸_谋逆酿成大狱,宰相制度废除_古代宰相故事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爆发了以红巾军为主体的农民大起义,风云际会,群雄逐鹿,最后由贫民出身,当过牧童和和尚的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了明朝,是为明太祖。其中,胡惟庸谋逆,酿成大狱,胡惟庸被斩首,李善长、汪广洋被赐死。明太祖据此认为宰相权力过重,妨碍加强中央集权,干脆废除了宰相制度。李善长作为大礼使,主持了所有的重大典礼。

李善长、胡惟庸_谋逆酿成大狱,宰相制度废除_古代宰相故事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爆发了以红巾军为主体的农民大起义,风云际会,群雄逐鹿,最后由贫民出身,当过牧童和和尚的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了明朝,是为明太祖。明初共有三位宰相: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其中,胡惟庸谋逆,酿成大狱,胡惟庸被斩首,李善长、汪广洋被赐死。明太祖据此认为宰相权力过重,妨碍加强中央集权,干脆废除了宰相制度。

李善长(公元1314~1390年),字百室,定远(今安徽定远)人。青壮年时代爱读书,有智计,具有法家思想,说话做事常常高人一头,很有名气。朱元璋参加红巾军起义,升任郭子兴帐下的镇抚总管,率兵南下定远、滁州(今安徽滁县),扩展地盘。李善长发现朱元璋雄才大略,绝非等闲之辈,因而主动迎谒。朱元璋知道他在定远很有人望,以礼相待,留掌书记。朱元璋询问攻取天下之道。李善长侃侃而谈,说:“秦乱,汉高祖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州)产,距沛(县)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受到很大启发,由此树立宏大抱负,决心效法汉高祖刘邦,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他以李善长为心腹参谋,筹划一切,主管军饷。李善长也确有才干,多方打点,保证了朱元璋的军饷供应。同时积极为朱元璋物色人才,协调彼此间的关系,使这支起义军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郭子兴听信谗言,曾经罢了朱元璋的兵权,并调李善长到自己麾下效力。李善长婉言谢绝,铁心跟定朱元璋。这使朱元璋非常感动,更加倚重李善长。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升任元帅,外出征战,必以李善长为留守,负责后方的军政事宜。朱元璋南渡长江,攻取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府,建立了江南行省。李善长从元帅府都事升任行省参知政事,军机退进,赏罚章程,朱元璋大多听从他的意见。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以后,自称吴王,建立了一整套封建统治机构。李善长升任右相国,为朱元璋规划统一天下的长远大计。由于他“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令”,所以“将吏帖服,居民安堵”。他奏请制定盐法、茶法、制钱法、冶铁法等,废除元朝的弊政,减轻农民的负担,因而“国用益饶而民不困”。鉴于此,朱元璋封赏功臣,首先封李善长为宜国公,改任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底,朱元璋征讨割据势力和北伐元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遂即皇帝位,并于次年正月,定国号为明,以应天府为国都,改元洪武。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诞生了。

明太祖开国之初,忙于追封祖考,册立后妃和太子,册封皇家诸王。李善长作为大礼使,主持了所有的重大典礼。他再加任太子少师、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明太祖亲往汴梁(今河南开封),指挥北伐战事。李善长留守京城,事无巨细,皆由他一手决断。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大封功臣,说:“善长虽无汗马之劳,然事朕久矣,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于是授其“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的称号,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改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赐铁券,可免两次死罪。当时封为公爵的共有六人,李善长位列第一,人们普遍地把他比作西汉的萧何,褒誉如潮。

李善长为相,最大的贡献在于参与制订明朝初年的礼仪制度和各项政策,使封建统治秩序很快走上正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他“外宽和,内多忮刻”,不能和同僚合作共事,缺少“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怀,犯了宰相第一大忌。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受到明太祖的赏识。李善长担心他俩会威胁到自己的相位,小题大做,随便栽了个罪名,奏请将二人罢黜,驱逐出朝廷。刘基也是一位能人,深得明太祖宠信。李善长出于同样的原因,进行诋毁和打击,迫使刘基请求隐退。此外,他还排斥张昶、杨宪、汪广洋等,人为地制造了朝臣间的矛盾和隔阂。而且,他“贵富极,意稍骄”,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这引起了明太祖的厌恶。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李善长生病。明太祖恰好有了借口,罢了他的宰相职务,令其致仕。后来,明太祖念其功劳,特把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君臣结为儿女亲家。这期间,汪广洋奏称,李善长“狎宠自恣”,皇帝龙体不豫,他竟置若罔闻,不来问疾;李祺长期不参加朝会,宣召而至,全不自责,实属“大不敬”。明太祖因此怀恨,权且把李善长的岁禄削去一千八百石,以观动静。(www.guayunfan.com)李善长罢相后,明太祖以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胡惟庸(公元?~1384年),也是定远人,娶了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女儿,算是李善长的从女婿。当初,朱元璋领兵南下,经李善长推荐,胡惟庸到了朱元璋手下,历任主簿、通判、知县等官。明太祖开国后,胡惟庸进位太常少卿。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还是李善长的推荐,胡惟庸升任中书省参知政事。此人心术不正,渴望拥有更大的权力,出任左丞相后,明里暗里排挤汪广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汪广洋出镇广东,胡惟庸独专中书省事。这时,他故意显能,迎合上意,宠遇日隆。明太祖受其蒙蔽,当年就提升他当了右丞相,而且一当就是七年。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明太祖曾再任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改任左丞相。但是,汪广洋为人平庸,生杀黜陟,皆由胡惟庸专断。大臣奏事,必先告知胡惟庸,否则就无法见到皇帝,以致“四方躁进之徒,及文臣武夫,失职事,争走其门。馈赠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更严重的是,胡惟庸利用权势,拉帮结派,陷害忠良,名臣刘基,就是被他派人毒死的。胡惟庸的种种恶迹,汪广洋知情不报,实际上起到了庇护和帮凶的作用。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明太祖追查刘基的死因,遂把汪广洋处以流放,继赐死。

胡惟庸从汪广洋之死中嗅出了凶险的气味。他由此萌生出异志,网罗党羽和武士陆仲亨、费聚、涂节、陈宁、刘遇贤、魏文进等,私下招兵买马,偷阅天下兵马图册,积极为谋反做准备。甚至派人称臣于北元政权,密通倭寇,请兵为外应。他还通过岳父李存义,拉拢李善长参加谋逆集团。李善长大惊失色,说:“尔言何为哉?若此,九族皆灭!”可是,这位年老的故相也忒糊涂,对于这样的大事,居然不向明太祖报告,从而铸成大错。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胡惟庸准备就绪,只需一声号令,便可造反。恰在这时,他的儿子在大街上驰马,坠车而死。胡惟庸怪罪于车夫,杀了车夫偿命。明太祖大怒,追究宰相的罪责。胡惟庸请求多给车夫家属金帛,不获允许。这样,胡惟庸只有狗急跳墙,铤而走险,孤注一掷了。

胡惟庸暗设计谋,决意杀害皇帝。这天,他奏告明太祖说:“臣府井中,冒出一股醴泉(甜美的泉水)。古云:‘天降甘泉,地出醴泉,国家瑞兆也。故请皇上驾幸臣府,一睹为快。”明太祖一时高兴,忘了胡惟庸还是待罪之身,乘车就要前往。一名叫做云奇的宦官知道内情,向前拦住车驾,因为过分紧张,舌头发直,急得说不出话来。明太祖怒他失礼,命人拉开,处以杖击。云奇被打得气息奄奄,仍然手指胡惟庸府第的方向。明太祖顿有所悟,返回宫中,登高远眺,但见胡府笼罩着一股杀气,而且隐隐伏有甲兵。他不由冒出一身冷汗,立刻发兵包围胡府,把胡惟庸及其家人都杀了。

胡惟庸伏诛,罪有应得。明太祖从中悟出个道理,大臣哪怕是开国大臣,一个也不可信。因此,他改革官制,废除中书省,也废除了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度,改设大学士,分掌宰相的职权;把原来由宰相统辖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升格,直接听命于皇帝;同时改革兵制,使所有大权全都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皇权统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胡惟庸死后,其谋逆的罪行陆续被揭露出来,触目惊心。十年后,明太祖为了翦灭功臣,借机兴起大狱,凡与胡惟庸有牵连的人,全部处斩,共杀死三万多人。李善长尽管有免死铁券,也被赐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