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寇准_宦海沉浮,荣辱不惊_古代宰相故事

寇准_宦海沉浮,荣辱不惊_古代宰相故事

时间:2022-04-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寇准_宦海沉浮,荣辱不惊_古代宰相故事至道三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宋真宗时出了一位宰相寇准,宦海沉浮,荣辱不惊,以其刚直清正、勇断大事而驰名。寇准为官,依法办事,体恤百姓,广有口碑。张逊侦查到此事,指使心腹王宾告发,诬称寇准存在非分之想,大逆不道。在朝堂上,寇准和张逊发生争执,互揭隐私,各不相让。一年后,宋太宗即将寇准召回,拜为参知政事。

寇准_宦海沉浮,荣辱不惊_古代宰相故事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宋真宗时出了一位宰相寇准,宦海沉浮,荣辱不惊,以其刚直清正、勇断大事而驰名。

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寇湘在后晋时任魏王府记室参军,后封三国公。寇准少时英俊豪迈,攻读刻苦,十五岁精通《春秋》《左传》等典籍,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异,取得殿试资格。宋太宗殿试,大多录用中年人。有人教唆寇准,不妨增报年龄。寇准断然拒绝,说:“我方进取,何欺君邪?”殿试顺利通过,寇准由此步入仕途,挂名大理寺评事,出任大名府成安知县。寇准为官,依法办事,体恤百姓,广有口碑。因此很快进入朝廷,任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寇准血气方刚,遇事敢于发表意见,更敢于坚持原则。一次,他向宋太宗奏事,不合皇帝的心思。宋太宗起身,意欲离去。寇准一把拽住皇帝的衣服,请求听完自己的陈述。宋太宗勉强坐下,再听寇准奏事,觉得合情合理,切实可行。事后,宋太宗由衷地赞叹说:“朕得寇准,如唐太宗得魏徵矣!”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中原地区干旱,闹起蝗灾。宋太宗召集群臣,询问时政得失。许多大臣推说这是天意,虚与委蛇。寇准说:“《尚书·洪范》云,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这是借题发挥,批评朝政。宋太宗不爱听这样的话,愤愤离去。随后,宋太宗又召见寇准,命他说出“刑有所不平”的事实。寇准请求召来尚书省、枢密院的长官,然后说:“前时,祖吉、王淮贪污受贿一案,祖吉得赃少被判死刑,而王淮监守自盗,侵吞国家资财至于千万,只受杖刑,照样为官。为什么?因为王淮是参知政事(副相)王沔的弟弟,得到庇护。这就是刑有所不平!”宋太宗责问王沔有无此事。王沔吓得磕头请罪。通过这件事,宋太宗认识到寇准一身正气,堪可大用,拜为左谏议大夫、枢密院副使、同知院事。

寇准性情耿介,引起另一位同知院事张逊的忌恨。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夏天,寇准和大臣温仲舒外出办事,路上遇一疯人,拦马呼喊“万岁”。张逊侦查到此事,指使心腹王宾告发,诬称寇准存在非分之想,大逆不道。宋太宗不明底细,斥责寇准。寇准声称冤枉,请求让温仲舒和王宾当面对质,弄明当时的情况。在朝堂上,寇准和张逊发生争执,互揭隐私,各不相让。宋太宗大怒,认为二人有失大臣体面,命将寇、张同时贬职,分别出为知青州(今山东益州)和右领军卫将军。寇准离开朝廷,宋太宗颇为想念,常问左右侍从说:“寇准在青州乐否?”侍从揣摩皇帝的心思,回答说:“听说寇准每天饮酒,亦很想念陛下。”一年后,宋太宗即将寇准召回,拜为参知政事。寇准在任参知政事期间,奉命安抚秦州(今甘肃天水),执行民族团结和睦政策,成功地解决了当地少数民族骚乱的问题。(www.guayunfan.com)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宋太宗患了脚疮,尚未册立太子,心情烦躁。大臣冯拯等奏请早定皇储。宋太宗大发其火,把他们统统贬往岭南。这样一来,谁也不敢再提立储之事了。宋太宗召回寇准,询问谁可立为太子。寇准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陛下为天下选择贤君,不必与后宫、宦官及近臣商量,只需贤德者即可。”宋太宗屏退左右,悄声说:“朕想立襄王元侃(即赵恒),卿以为如何?”寇准立即跪地叩头,说:“知子莫若父。”久拖未决的立储大事,就这样在君臣不经意的默契中确定了。

襄王成为太子,一天祭祀太庙回宫,京城百姓围观,称赞说:“好个少年天子!”宋太宗知道后感到不快,说:“民心归附太子,把朕摆在什么位置?”寇准却拜贺说:“太子众望所归,正显示陛下英明,此乃社稷和黎民之福也!”宋太宗顿时高兴起来,邀请寇准饮酒,并加其官为给事中。

寇准深得皇上宠信,激起更多人的嫉妒。他们群起而攻之,罗列罪名,指责寇准擅权。寇准不善运用斗争策略,凭着倔犟的个性,据理反驳。这样,宋太宗再次以有失大臣体面为由,把他贬官知邓州(今河南邓县)。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宋真宗召回寇准,先后用为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权知开封府、兵部尚书兼三司使。宋真宗有心用寇准为宰相,但顾虑其过于刚直,迟迟拿不定主意。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参知政事毕士安力举寇准,说:“寇准之刚直,源于疾恶如仇、忠君爱民,正可大用。”于是,宋真宗任命寇准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是为宰相。

寇准刚任宰相,就遇一件大事:北方辽国派出骑兵,骚扰宋朝边境。寇准认定,这是辽军大举入侵的信号,立刻命令加强戒备,训练士卒,把守关隘。十一月,辽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果然统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北岸。宋真宗一天内接到五份边报,大惊失色。寇准却不着急,照样饮酒,谈笑自若。宋真宗问计于群臣。参知政事王钦若、陈尧叟主张迁都逃跑。前者主张迁都金陵,后者主张迁都成都。寇准断然反对,说:“谁为陛下出此败亡之策,罪当斩首!”接着,他认真分析形势,陈说利害,建议皇上御驾亲征,以挫来犯之敌。毕士安支持寇准,这使宋真宗下了亲征的决心。

十月,宋真宗起驾北征,兵至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听说辽兵势大,吓得不敢前进,又想迁都金陵。寇准严肃地说:“今寇以近,四方危心,陛下只能进尺,不能退寸。进则士气百倍,敌人丧胆;退则万众瓦解,敌乘我势,汴京失驭,金陵亦不可得!”宋真宗无奈,硬着头皮渡河,进驻澶州(今河南濮阳南)。当地军民看到皇帝的黄龙大旗,欢声雷动,高呼万岁。

辽太后虽是女流,却精通军事,指挥数千辽军,进行试探性的进攻。寇准全面负责战事,派出精锐迎战,片刻间便将辽军杀伤过半,而且射杀了辽军主将萧鞑揽。各路宋军根据寇准的命令,陆续向澶州方向集结,宋军数量一下子超过了辽军,士气旺盛。宋真宗临敌,住在行宫,惴惴不安,派人察看寇准的动静。当听说寇准正与部将饮酒博戏、诙谐如常时,这才放下心来,说:“寇准如是,朕有何忧?”

这时,孤军深入的萧太后慌了手脚,马上改变策略,派遣使臣致书宋真宗,以求和议。寇准说:“辽欲求和,可以,但必须还我燕云十六州,否则,兵戎相见,以决雌雄。”可是,宋真宗生性怯懦,以“守内虚外”为国策,满口答应,急命大臣曹利用使辽,商谈和议的细节。曹利用临行,宋真宗叮嘱说:“辽若索要岁币,虽百万亦可。”寇准得知情况,立刻唤住曹利用,严厉地说:“圣上虽有敕旨,但你许辽的岁币,不得超过三十万,超过,我就砍掉你的脑袋!”

次年正月,和议达成。双方议定,宋、辽为兄弟,辽帝称宋帝为“兄”,但“哥哥”每年要送给“弟弟”岁币三十万,其中包括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绸缎。和议盟约是在澶州签订的,该州为古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在宋军打了胜仗、处于优势的情况下签订的,宋真宗以屈辱和妥协,换得了辽军的撤退。宋真宗回到京城。王钦若、陈尧叟等一面弹冠相庆,一面蓄意打击寇准。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的一天,朝会结束。宋真宗注视寇准远去,目光里充满敬慕之情。王钦若看在眼里,妒在心里,说:“陛下如此敬重寇准,想必他有功劳?”宋真宗说:“是!”王钦若忽然阴阴地说:“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臣很费解。城下之盟,《春秋》耻之。陛下以万乘之贵,而跟辽国签订盟约,体面何在?尊严何在?”宋真宗脸色大变。王钦若火上浇油,进一步煽动说:“陛下想必听说过赌博的事。赌徒在快要输光的时候,就会倾其所有作为赌注,这叫‘孤注’。澶渊之举,寇准正是拿陛下孤注一掷,这不是很危险吗?”

宋真宗受了王钦若的蛊惑,开始疏远寇准。恰逢毕士安病逝,寇准失去了一位好友的支持。结果,寇准被罢免宰相职务,以刑部尚书出任知陕州(今河南陕县),改以户部尚书知天雄军(今河北大名东北)。辽国使臣一次路过其地,拜见寇准,恭敬地说:“寇相德高望重,为何不在中书省任职,而来知天雄军呢?”寇准有苦难言,但仍很得体地回答说:“如今朝廷无事,不需要我居中任职。皇上认为天雄军乃北门锁钥,故命我来主事。”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宰相王旦全力推荐,寇准再次被起用,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作为宰相之一,依然疾恶如仇,同佞臣林特等进行坚决的斗争。宋真宗很是不快,说:“寇准刚愤,怎么还和以前一样?”王旦为之开脱,说:“寇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他乃为己任,此其短也。”其实,寇准之“短”,恰恰是他的长处。然而,宋真宗不喜欢棱角锋锐的人。因此一年后,寇准又被罢相,出为武胜军节度使,判河南府,改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寇准违心地做了一件蠢事:受人所逼,进献所谓的“天书”。这是一种荒诞的行为,目的在于迎合宋真宗佞佛的心理,“中外皆以为非”。宋真宗却很欢喜,又用寇准为宰相,兼吏部尚书。

寇准第三次为相,又犯了个绝大的错误:看中略有小才的丁谓,荐举为参知政事,作为副手。丁谓为人狡诈阴险,是当时的“五鬼”之一。大臣张咏曾经上书宋真宗,激愤地说:“请斩丁谓之头,悬于国门,以谢天下;然后斩臣之头,悬于丁门,以谢丁谓。”丁谓高升后,在寇准面前故作谦恭。一次饮宴,寇准胡须上沾有汤汁。丁谓奴颜婢膝,取了手帕,亲自替寇准擦拭。寇准心生厌恶,说:“你身为堂堂重臣,怎能为长官擦拭胡须呢?”大庭广众之下,丁谓窘得无地自容,由此暗暗怀恨,寻机陷害寇准。

不久,丁谓和曹利用同为枢密使,执掌军机大权。寇准素来蔑视曹利用,曾说:“汝乃一介武夫,不识大体。”丁、曹臭味相投,很快结成盟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宋真宗患了偏瘫病,国事多由刘皇后主持。丁谓、曹利用内附后宫,外结翰林学士钱惟演等,朋比为党,势焰熏灼。宋真宗流露出传位太子赵祯的意思。宦官周怀政把这机密透露给寇准。寇准不动脑子,立刻进奏宋真宗,说:“太子为万民仰望,愿皇上念祖宗之业、社稷之重,传位于太子,并选忠正之臣辅之。”他特别说:“丁谓、钱惟演等,心怀奸诈,万不可辅佐少主。”宋真宗正在病中,表示同意。寇准得意,立刻命翰林学士杨忆起草诏书,由太子监理国事,并拟用杨忆为辅臣之一,以取代丁谓。不想风声走漏,丁谓、曹利用、钱惟演等鼓动刘皇后,一起向宋真宗告状,声称寇准要挟太子,企图夺取朝廷大权。宋真宗大怒,完全忘记自己曾同意寇准的奏请,颁诏宣布,罢免他的宰相职务,降为虚衔太子太傅、封莱国公。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病死,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丁谓升任宰相,进一步迫害寇准,使之被贬为太常卿知相州(今河南安阳),徙安州(今山西夏县西北),再贬为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寇准性情豁达,淡泊荣辱际遇,唯以读书交友为乐。张咏当初说过:“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并送给寇准一套《汉书》,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不解其意,及遭贬黜后,再读《霍光传》,发现其中有“不学无术”一语。他笑着说:“此张公谓我矣!”

寇准在雷州(今广东海康),年老多病。那个丁谓,因欺君罔上终被罢官,贬徙崖州(今海南海口)。丁谓路过雷州。寇准的仆人谋划杀害丁谓,替主人报仇。寇准坚决阻止,反而命给丁谓送去一只蒸羊,以显示自己宽广的胸怀。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宋仁宗拟用寇准为衡州司马。诏书未及送到,寇准病死。十一年后,宋仁宗为寇准恢复名誉,追赠为中书令,赐谥“忠愍”。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宋仁宗又命人为寇准撰神道碑,并亲书碑额“旌忠”二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