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曹操_非常之人,超世之杰_古代宰相故事

曹操_非常之人,超世之杰_古代宰相故事

时间:2022-04-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_非常之人,超世之杰_古代宰相故事人与人相比,往往有天壤之别。他,就是曹操,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谁知曹操起了疑心,以为主人磨刀,是要杀害自己。这两句话,可以说是曹操为人和处世的原则。曹操为其中的一路,任奋威将军。袁绍耻于位居曹操之下,推辞不受。曹操非常精明,特把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曹操部下将领相当惊恐。曹操大怒,决定东征刘备。

曹操_非常之人,超世之杰_古代宰相故事

人与人相比,往往有天壤之别。东汉末年,继董卓之后,出了一位真正的丞相,在乱世中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从而为魏朝取代东汉奠定了基础。他,就是曹操,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是西汉初丞相曹参的后裔,祖父曹腾为宦官,任大长秋,封费亭侯。曹腾养子曹嵩,官至太尉。曹嵩的儿子便是曹操。

曹操“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唯独高人桥玄、何颙认为他有命世之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再任洛阳北都尉、顿丘令,进而入朝廷为议郎。汉灵帝时,曹操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出任济南相,颇有政绩。朝廷提拔他为辽东太守,而他却另有打算,称病不就,退归田里,读书射猎,自得其乐。不久,豪杰并起,天下骚动。朝廷征召曹操,出任典军校尉。汉灵帝死后,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斗争达到白热化。斗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朝政大权落到董卓手里。董卓拥立汉献帝,拟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耻于和董卓共事,变易姓名,离开洛阳。途中经过好友吕伯奢家,吕伯奢磨刀杀猪,准备好好款待。谁知曹操起了疑心,以为主人磨刀,是要杀害自己。他也不问个明白,亲手将吕伯奢全家八口人全部杀死,还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两句话,可以说是曹操为人和处世的原则。曹操到达陈留(今河南陈留),得到陈留太守张邈等人的支持,散尽家财,广招义兵,很快建立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各地十八路军阀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集兵数十万,讨伐董卓。曹操为其中的一路,任奋威将军。董卓打了败仗,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袁绍等畏惧董卓的兵力,不敢追击。曹操不以为然,说:“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怎奈袁绍目光短浅,拒不接受曹操的意见。曹操逞勇,率领本部和张邈的兵马,贸然西进,结果在荥阳一带受到重创。曹操本人也被流矢射中,受伤落马,幸有从弟曹洪护卫,得以退归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酸枣聚集有各路军阀的十余万兵马,将领们每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曹操责备他们说:“你们若听我的计策,让袁绍出面,分遣各路兵马进攻关中,以顺诛逆,天下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我实在替各位感到羞耻。”将领们听了,无言以对。(www.guayunfan.com)此后,曹操注重建立自己的军队,扩展势力。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吕布等杀死董卓,引起新的混乱,吕布独立,成为后起的军阀。号称百万的黄巾起义军进攻兖州(今山东兖州)。曹操临时出任兖州牧,率兵镇压,大获全胜。黄巾军三十余万士兵和男女百万余口人,被迫投降。曹操收编其中的精锐,严加训练,使之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队伍,号称“青州军”。有了青州军,曹操如虎添翼,东讨西伐,南征北战,有了雄厚的资本。先后打败陶谦、吕布、刘备、张邈等,势力大振。

汉献帝狼狈地回归洛阳,改元建安,任命曹操为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曹操立刻认识到汉献帝的利用价值,抢先进入洛阳,假节钺,录尚书事。考虑到洛阳残破不堪,他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升任大将军,封武平侯。许昌是曹操的根据地。曹操从此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可以打着天子的旗号,发号施令。

汉献帝同时任命袁绍为太尉。袁绍耻于位居曹操之下,推辞不受。曹操非常精明,特把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这时,有人建议曹操实行养兵屯田的经济政策。曹操大为赞赏,立即实行,先是军屯,再发展为民屯。此举不仅安定了大批流民,自力更生地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恢复了社会经济,促进了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复苏。

吕布攻袭刘备,刘备投奔曹操。谋士程昱说“刘备具有雄才,甚得众心,终不会为人之下,不如早图之。”曹操想得更深一层,说:“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刘备投奔曹操,只是权宜之计,很快就又离开了。随后,曹操败张绣,灭吕布,大大扩展了势力范围。

是时,袁绍兼并了公孙瓒。这样,黄河流域就形成了曹操、袁绍两大割据势力。一山不容二虎。因此,爆发了著名的官渡之战。

袁绍出身显贵,累世公卿,占有冀、幽、青、并四州,地广人众,兵强马壮,实力远在曹操之上。但是此人,既无雄才,又无谋略,说到底只是个迷信武力的匹夫。早在袁绍和曹操共同讨伐董卓的时候,二人就讨论过攻取天下的战略。袁绍问曹操说:“吾南据河(黄河),北阻燕代(今北京、河北一带),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回答说:“吾任天下以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一人主张以险固为资,凭借武力;一人主张以道御之,随机应变。据此可见二人思想上的巨大差异。这个差异,早就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十余万大军将攻许昌。曹操部下将领相当惊恐。曹操说:“吾知袁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调度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然则,必为我所败也。”曹操的分析,切中了袁绍的弱点,预料到战争的结果,表现了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曹操迅速作出部署,驻军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准备迎战袁绍。

忽然出现了新的情况:刘备在徐州(今江苏徐州)参加了董承谋杀曹操的活动。曹操大怒,决定东征刘备。诸将持有异议,说:“现在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公征刘备,袁绍乘势而来,若何?”曹操说:“刘备,人杰也。今若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曹操进攻刘备。刘备大败,丢弃妻子,投奔袁绍。刘备部将关羽,有条件地投降了曹操。这期间,袁绍果如曹操所说,没有任何行动。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率大军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并派大将颜良进犯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伪装北进延津,吸引黎阳袁军,然后突然奇袭白马,斩杀了颜良。曹操缓缓退军至延津,诱敌深入。袁绍果然命大将文丑率兵追击。曹操故意舍弃辎重,吸引袁军哄抢,再出奇兵,又将文丑斩杀。颜良和文丑均为骁勇的名将,一战而亡。袁军恐慌,曹军则士气高昂。

袁绍气急败坏,八月,大军向官渡推进,要与曹操决战。袁军依沙丘为屯,扎营数十里,兵力总数达十余万人。而曹操相形见绌,兵力总数只有三四万人。曹操初战不利,改为坚守防御,等待时机。袁军气势逼人,在曹军营前高筑土山,从山上射箭,矢如雨下。曹军往来受阻,出入必须用盾牌护身。曹操急召工匠,建造发石车,朝土山上发射石块,致使袁军受到沉重打击。袁绍再命挖掘地道,直通曹营。曹操则在营中挖掘壕沟,破了地道之术。双方对峙,将近三个月,由于兵力悬殊,曹军渐处劣势。曹操很想撤退,问计于谋士荀彧。荀彧反对撤退,说:“袁绍悉举全军,聚于官渡,意欲与公决一胜负。公以至弱挡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应当看到,袁绍乃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荀彧的话,坚定了曹操与袁绍对抗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战争中,军粮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袁绍驻军官渡,战线拉得很长,必须动用很大力量运输军粮,方能保证供应。曹操采用谋士荀攸的建议,派遣大将徐晃等,于途中袭击敌人运输的军粮数千车,全部烧毁。袁绍惊慌,再命淳于琼等五位将军,率万余名士兵,专门负责运粮,屯于大营北面的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重兵把守。袁绍谋士许攸,曾替袁绍出谋划策,得不到信任。许攸投奔曹操,透露乌巢存粮情况,并建议偷袭乌巢,断绝袁军的命脉。有人怀疑许攸的动机。曹操坚信不疑,立刻率领五千名精锐,趁夜直扑乌巢,斩杀淳于琼等人,放火焚烧了全部军粮。袁绍接到报告,丢魂失魄,惊呼说:“吾无所归矣!”

曹操焚烧乌巢屯粮,是官渡之战中最高妙最精彩的一招。袁军不战自溃,袁绍及其子袁谭,只率八百名骑兵,弃军逃跑。十余万士兵或死或降,无数辎重尽归曹军所有。两年后,袁绍病死,其子袁谭、袁尚、袁熙为争权发生内讧。曹操趁机各个击破,斩袁谭。袁尚、袁熙投奔塞外的乌桓。从此,冀、幽、青、并四州,并入曹操势力范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乌桓又称乌丸,系古族名称,东胡族中的一支,原附匈奴,后附西汉。东汉时主要分布于辽河流域一带。袁尚、袁熙投奔乌桓,勾结上层贵族少数人物,骚扰边境地区,甚至企图侵犯中原。曹操看到了这一威胁,决定北征乌桓。许多将领说:“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他所用?今深入征之,刘备会说服刘表袭击许昌,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谋士郭嘉支持曹操北征,彻底消灭袁尚、袁熙兄弟。曹操毅然亲征,进军塞外,开山填谷三百多里,在白狼山附近打败乌桓,斩其头领蹋顿及副王多人,当地胡、汉二十多万人投降。胜利来得太快,将领催促曹操乘胜追击敌人。曹操却驻军休整,说:“公孙康会送来袁尚、袁熙的首级,我军就不必麻烦了。”公孙康时任辽东太守,原先依仗地处偏远,不肯归降曹操。如今见曹操大败乌桓,陈兵以待,赶忙杀了袁尚、袁熙,将其首级献给曹操。将军们不解其中缘故,询问原因。曹操说:“公孙康等本来畏惧袁氏兄弟。我若用兵太急,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我故意不急,他们就会自相图杀。情势就是这样的。”将军们听了,无不折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曹操回军邺城(今河北临彰西南),改革官制,恢复丞相、御史大夫等职衔。曹操自任丞相,集行政和军事大权于一身。这时,北方基本统一,曹操把目光转向南方。为此,他在邺城附近开凿了玄武池,训练水军,积极为南征作准备。

七月,曹操率兵征伐荆州牧刘表。刘备正在刘表处落脚,已经建立起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八月,刘表病死,其少子刘琮继承父职,屯驻襄阳(今湖北襄阳)。九月,曹操进军新野(今湖北新野),刘琮投降。曹操任命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统领原来的兵马。益州牧刘璋接受曹操节制,负责提供兵员补给。期间,刘备从新野向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曹操亲率五千骑兵,一昼夜行军三百余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追上刘备,大破之,迅速占领军事重镇江陵(今湖北江陵),从而控制了荆州(今湖北、湖南)北部地区。这时,刘备依靠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的辅佐,在夏口会合刘表长子刘琦的军队,移住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迅速与东吴孙权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曹操南征相当顺利,滋长了骄傲情绪。他一度越过长江攻击刘备,到达赤壁(一说今湖北蒲圻西北赤壁山;一说今湖北嘉鱼东北赤矶山),受挫而退,屯于江北的乌林(今湖北洪湖东乌林矶)。孙权任命少帅周瑜为大都督,率兵三万,屯于赤壁,同时联合刘备的军队两万多人,共抗曹军。就兵力数量而言,曹操处于绝对的优势。但是,劣势也很明显。曹军初到南方,水土不服,疾病迅速流行;北方士兵不习水战,一经风浪颠簸,晕船呕吐,失去战斗力。曹操针对情况,命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船上平铺木板,组成“连环船”,平稳犹如陆地。

乌林与赤壁隔江相望。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冬之际,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战术,一举打败曹操。战后,曹操退向北方,刘备占有荆州并进军益州,孙权经营长江下游地区,为日后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本的格局。

曹操赤壁之败,只是一场战役的局部失利,并不影响他通过征伐,平定天下的决心。平定天下,人才是个重要因素。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以朝廷名义,第一次下达求贤令,说:“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惟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这样的求贤令,后来又下达两次,表现了曹操求贤若渴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曹操麾下文士武将,人才济济,帮助他成就了丰功伟绩。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陇西军阀韩遂、马超等突然攻占关中,屯兵潼关(今陕西潼关)。曹操出于安定西北的考虑,率兵西征,以主力与马超在潼关对峙,另派二将,收取河西(今陕西东部、黄河以西地区)之地。曹操打败马超,又实施离间计,成功地瓦解了韩遂和马超的结盟,然后分兵合击,迫使韩、马败退凉州。战后,曹操说了一段极有见地的话:“关中长远,若贼各以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异,吾是以喜。”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汉献帝赐予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次年,策命曹操为魏公,策文中充分肯定了曹操十个方面的功勋,称赞他就是当世的伊尹和周公。同年,曹操三个女儿被汉献帝聘为贵人,他因此也成了皇帝的岳父。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亲征汉中(今陕西汉中)的张鲁,取得巨大胜利。著名诗人王粲随军参战,目睹了战事的全过程,写诗称颂说:“相公征关右,赫怒振天威。……拓土三千里,往返速如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晋爵为魏王,加九锡,后又获准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冕十二旒,乘坐金根车,驾六马,享受皇帝一样的礼仪和待遇。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侵犯汉中。曹操已是六十五岁高龄,仍然亲率大军,征伐刘备。他取道长安、陈仓(今陕西宝鸡东),通过奇险的褒斜古道,穿越秦岭,进抵阳平(今陕西勉县西)。这次,刘备的军队据险死守,曹操军粮不济。双方相持两个月,曹操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回到洛阳,病死。死前留下遗令,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葬于高陵,谥号武王。

曹操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有人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此言不虚。曹操重用贤才,修齐文治,整束军队,实行屯田,使生灵涂炭的北方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经济得到发展,百姓得到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确实是治世之能臣。至于曹操的“奸雄”,应该包括“奸”和“雄”两个方面。“奸”指奸诈狡猾,“雄”指大智大勇。实际上,奸诈狡猾必然有大智大勇为前提,不然,只配作奸诈小人,根本称不上什么“雄”。曹操正是把“奸”和“雄”两者结合起来,发挥个人才干,运用权力和权威,创建了辉煌的业绩。奸雄的成功,从本质说,是智勇的成功。

曹操作为丞相,晋爵魏公、魏王,权倾一朝,废黜汉献帝,自立为帝,易如反掌。但是,曹操并没有这样做,一直以臣子身份,奉汉献帝为皇帝,自有深意存焉。他曾在《自明本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至于有人劝他放弃兵权,他坚决否定,说:“何也?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他认为“施于存政,是亦为政”,因此,只要掌握实权,大可不必羡慕皇帝的“虚名”。

曹操的奸雄,在今天看来,不过是政治家们的共同品格。以一人之力驾驭天下万众,没有权谋或者奸诈是不行的,而仅靠奸诈没有个人雄才更是不行。作为政治家,既要以不变应万变,坚定自己的目标;又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就是曹操奸雄的真正面目。

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他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篇什,风格雄浑奔放,气度不凡。他的作品中蕴涵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一是对建立不世功勋的追求,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气概豪迈,可以说是动乱时代有为之士渴望建立功业的真实写照。一是对人生无常、生死相继的感叹,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两种不同的情绪,往往集中于同一诗中,相得益彰,构成了曹操诗歌的总体特征,也成为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重要内涵。

曹操的陵墓高陵,到底在哪里?这是个谜,至今无解。他的儿子曹丕禅汉建魏后,追赠他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三国志》给予曹操高度评价,称赞他是“运筹演谋,鞭鞑宇内”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