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景监、缪贤_慧眼识人,推荐贤才_

景监、缪贤_慧眼识人,推荐贤才_

时间:2022-04-0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景监、缪贤_慧眼识人,推荐贤才_战国时期,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争雄。期间,宦官景监、缪贤慧眼识人,推荐贤才,功不可没。景监虽是宦官,但独具慧眼,一眼就看出商鞅绝非等闲之辈,于是爽快地把他推荐给国君。景监重新进行联络和安排,秦孝公于五日后第二次接见商鞅。鉴于景监的力谏,秦孝公第三次接见商鞅。缪贤是赵惠文王的内侍,官任宦者令,就是宦官机构的首长。缪贤的喜悦和激动可想而知。

景监、缪贤_慧眼识人,推荐贤才_

战国时期,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争雄。

秦国商鞅变法和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都是著名大事。期间,宦官景监、缪贤慧眼识人,推荐贤才,功不可没。

公元前361年,嬴渠梁当了秦国国君,就是秦孝公。秦孝公为了富国强兵,下令求贤,宣布说:凡能出“奇计”使秦国强大起来者,都可以得到官爵和赏赐。此令一出,卫国人卫鞅到了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卫鞅姓公孙名鞅,后来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州),故通称商鞅。

商鞅博学多识,满腹经纶,思想倾向于法家,具有改革意识。他到了咸阳,人地生疏,空有抱负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不久,他打听到秦孝公有个嬖臣宦官叫做景监,于是便登门拜访,毛遂自荐,说自己能使秦国强大起来,请求景监引他去见秦孝公。景监虽是宦官,但独具慧眼,一眼就看出商鞅绝非等闲之辈,于是爽快地把他推荐给国君。(www.guayunfan.com)秦孝公求贤心切,当天接见商鞅,询问强国之道。商鞅四平八稳,侃侃而谈“帝道”,并不急于阐述法家思想。秦孝公对于帝道不感兴趣,听着听着直打瞌睡。事后,秦孝公怒责景监说:“你推荐的什么贤才?寡人看来,不过是个庸人,大讲什么帝道,迂腐不堪,毫无新鲜之处,凭那一套能让秦国强盛吗?”

景监退朝,埋怨商鞅不该用迂腐之论,渎君之听。商鞅并不生气,笑着说:“我劝主公奉行帝道,主公觉得不妥,不足为怪。我请再见主公一次,陈说另外一种方略。”

景监重新进行联络和安排,秦孝公于五日后第二次接见商鞅。这一次,商鞅口若悬河,大讲“王道”。秦孝公对此同样不感兴趣,不等商鞅讲完,就礼貌地将他谢退。事后,秦孝公又大发脾气,斥责景监说:“看你推荐的贤才,不仅是个庸人,而且是个俗人,贩卖老掉牙的王道,不合时宜,听了让人直倒胃口!”

景监退朝后又埋怨商鞅,彼此间弄得很不愉快。商鞅碰了两次钉子,坚持要求再见秦孝公一次。景监可不愿再挨国君的训斥,推诿说:“先生两次进言,两拂我家主公,我还敢饶舌惹他发怒吗?”

商鞅说:“实不相瞒,前两次我摸不着主公的心思,讲说帝道和王道,只是试探性质。现在,我知道他想什么了,再见他,陈说一种新的方略,保证成功。”

景监未置可否。他在秦孝公面前几次想提商鞅还要求见之事,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已挨过两次训斥,假若再惹国君生气,再挨训斥,那么自己还能在宫中立足吗?

商鞅等候多日,不见动静,心甚怏怏,只好收拾行装,准备离开秦国,另谋出路。景监毕竟是个有头脑有思想的宦官,坚信商鞅具有使秦国强盛起来的才干。所以,他请商鞅宽待几日,自己愿冒死进言,无论如何,也要说服秦孝公第三次接见商鞅。

景监再见秦孝公,俯伏在地,说:“奴才斗胆进言,恳请陛下再次接见商鞅。”

秦孝公老大不快,说:“寡人已经见他两次,他所谈的强国方略并无过人之处,见他也是白费时间,值得吗?”

景监连连叩头,说:“商鞅千里迢迢前来秦国,就是为了响应陛下的诏令,促使秦国强大起来。前两次,他由于不明陛下意图,所以所进方略有所保留。陛下如能再次接见,他一定会将胸中韬略和盘托出。”

秦孝公说:“是吗?”

景监坚定地说:“奴才以身家性命担保,商鞅决不辜负陛下!”

鉴于景监的力谏,秦孝公第三次接见商鞅。这一次,商鞅慷慨陈词,大讲“霸道”,系统地阐述实行改革的强国方略和变法思想,充满真知灼见。秦孝公听着听着,不由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地将座位朝商鞅跟前挪了又挪,连谈数日,丝毫不觉得困倦。景监见他们谈得十分投机,脸上露出欣喜的微笑。

秦孝公第三次接见商鞅后,决心采纳商鞅的主张,实行变法,富国强兵。景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不解地问商鞅道:“先生是怎么说动主公的?瞧他那高兴劲儿,还从来没有见过。”

商鞅回答说:“我原先以帝道和王道说服主公,不想他说:‘那种方略遥不可及,远水难解近渴。贤明的君王急于创建功业,扬名天下,怎能碌碌无为等上数十年或上百年?’所以,我改用霸道说服主公,着力阐述法家思想。这种思想适应当前时代潮流,主公自然接受了。”

景监恍然大悟,说:“噢,原来如此!”

此后,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大良造,全面主持变法。变法实行十年,使秦国率先完成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一跃而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

下来再说缪贤。缪贤是赵惠文王的内侍,官任宦者令,就是宦官机构的首长。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购得稀世珍宝和氏璧,乐得心花怒放,不知如何是好。为什么呢?因为和氏璧乃无价之宝,且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还是在楚厉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意外发现一块玉璞,像是石头,却又不是石头。卞和断定,这是一件宝贝,异常珍贵。他恭敬地将玉璞献给楚厉王,说这块玉璞堪做镇国之宝。楚厉王命玉工辨认,不想玉工根本没见过这种玉璞,一口咬定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足。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将玉璞献给楚武王。楚武王命玉工辨认,玉工依然认为只是普通的石头。楚武王也是大怒,同样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足。卞和两次敬献玉璞,却两次受刑,痛苦至极。等到楚文王继位时,他不敢再献玉璞,而是怀抱玉璞,痛哭于荆山之下,直至两眼流血。楚文王派人问其原因,卞和说:“我悲伤的不是失去双足,而是这个世界。世人以珍宝为石头,视忠贞为诓骗,真叫人寒心哪!”楚文王还算开明,没有将卞和治罪,而是命玉工取来工具,剖开玉璞。玉璞剖开,顿时,在场的人无不惊呼:原来,玉璞里果真藏有一块玉璧,玲珑剔透,光芒四射。楚文王仔细欣赏玉璧,笑逐颜开,说:“卞和真忠臣也!寡人决定,这块玉璧就用卞和的姓氏命名,称和氏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败魏,立下赫赫功勋。楚威王兴之所至,便将和氏璧赏赐给昭阳。昭阳一次举行宴会,应宾客之请,特把和氏璧供于堂上,让人观赏。谁知宴会之后,和氏璧却不翼而飞。纵横家张仪当时尚未发迹,正在昭阳门下当差。众人异口同声,诬赖张仪偷了和氏璧。结果,张仪被抽了数百皮鞭,打得皮开肉绽,险些丧命。后来,昭阳悬出千金之赏,购求和氏璧,但杳无下落,真正的盗璧者不敢自投罗网。

谁也没有想到,五十多年后,和氏璧竟重新出现,而且落到缪贤手里。缪贤的喜悦和激动可想而知。据说,和氏璧置于暗处,自然有光,能却尘埃,能辟邪魅;若置于座间,冬日温暖,夏日凉爽,百步之内,蝇蚋不入。缪贤从此视和氏璧为最心爱的宝物,珍藏于家,秘不示人。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赵惠文王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便向缪贤索要和氏璧。缪贤太爱此璧了,寻找种种借口,迟迟不肯献出。赵惠文王勃然大怒,一天趁外出狩猎的机会,突然闯进缪贤府第,搜得和氏璧,欣然而去。缪贤害怕极了,不但和氏璧没有保住,而且还惹恼了堂堂国王,肯定获罪当诛。他想了又想,三十六计走为上,便连夜收拾行囊,准备逃跑保命。这时,舍人[1]蔺相如出现了,询问说:“主人意欲逃往何方?”

缪贤说:“逃到燕国去,投奔燕王。”

蔺相如说:“主人何以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

缪贤说:“前年,我随赵王在边境上曾会见过燕王,燕王悄悄拉着我的手,说:‘愿与阁下结交。’因此,我决定投奔燕王。”

蔺相如摇头说:“主人差矣!赵国强,燕国弱,所以燕王愿与主人结交。他看中的不是主人的能耐,而是主人与赵王的特殊关系。现在,主人得罪了赵王,逃命奔燕,燕王畏惧赵王,他敢收留主人吗?轻者,他会将主人五花大绑,送于赵王;重者,他会砍下主人脑袋,送于赵王。所以,逃奔燕国,万不可取。”

缪贤急得抓耳挠腮,说:“那该怎么办?”

蔺相如说:“主人实际上并无大罪,仅仅是没有尽快献出和氏璧而已。如今,赵王已经得了和氏璧,主人若能袒露上身,负荆请罪,我想赵王必不致再加罪于主人。”

缪贤觉得蔺相如的话句句在理,便放弃了逃跑的念头,并按照蔺相如所说的去做,袒露上身,负荆请罪。赵惠文王因是夺人所爱,又见缪贤前来请罪,反倒不自在起来,赦免缪贤,宠信如初。缪贤因此非常器重蔺相如,相信他别有胆识,堪当大任,待以上客之礼。

公元前383年,秦昭王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得知和氏璧在赵惠文王手中,垂涎三尺,意欲得之。于是假意致书赵惠文王,谎称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接书,感到非常为难。因为当时秦强赵弱,给了和氏璧,未必能得到十五座城池;不给和氏璧,秦国发兵来攻,怎么办?他思索再三,决定派一名智勇双全的人持璧出使秦国,相机行事。可是在朝臣中选来选去,居然选不出这样一个人来,未免丧气。

这时,缪贤毅然推荐了蔺相如,建议以蔺相如为赵国使臣出使秦国,必不辱王命。赵惠文王询问理由。缪贤详详细细地讲述了自己肉袒请罪的往事,说那完全是蔺相如出的主意。赵惠文王当即召见蔺相如,询问对付秦国的办法。蔺相如回答说:“目前的形势是秦强赵弱,秦王求璧,不可不许。不许,赵国理亏,会给秦国进攻赵国提供借口;许了,秦国理亏,它就没有进攻赵国的理由。”

赵惠文王说:“现在的问题是,赵给秦璧,而秦国拒给赵国城池,怎么办?”

蔺相如郑重地说:“臣愿充当使臣出使秦国。秦国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璧留秦国;如若不然,臣即使舍去性命,也要使璧完好无损地回归赵国!”

赵惠文王大喜,立刻命蔺相如为赵国使臣,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其后便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面对贪婪无信的秦昭王,大智大勇,巧妙地与之周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定地维护了赵国的利益。蔺相如后来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会上再斗秦昭王,维护了赵国和赵惠文王的尊严,升任上卿(宰相)。

接着礼让名将廉颇,表现了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用“名重泰山”一语评价蔺相如。缪贤发现并推荐了蔺相如,同样应是“名重泰山”。

【注释】

[1]舍人:一称门客、食客。春秋战国时习俗,权贵之家多蓄养一些有才干者,少则两三人,多则数千人,以备任用。舍人的职责是为主人出谋划策,或接受指派,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