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泽州毗庐院供奉蔺相如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泽州毗庐院供奉蔺相如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时间:2022-04-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泽州毗庐院供奉蔺相如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四)泽州毗庐院供奉蔺相如寺庙是佛教之地,道观是道教之地,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在山西省泽州县北义城镇坛岭头村的“毗庐院”岱岳殿内,就供奉着“毗庐佛”“真武大帝”“蔺相如”三尊塑像,这不仅是泽州的一件罕事、华夏大地的一件奇事,也是世界宗教界的一件神奇之事!“毗庐院”之名源于其大殿供奉的“毗庐佛”,毗庐佛是释迦牟尼的化身,释迦牟尼是毗庐佛的真身。

泽州毗庐院供奉蔺相如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四)泽州毗庐院供奉蔺相如

寺庙佛教之地,道观是道教之地,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如佛道同庙,则比较罕见,如佛道不仅同庙而且同殿,就更加罕见了。而佛祖、道祖、历史名人金身同庙同殿供奉,简直就是神奇!

在山西省泽州县北义城镇坛岭头村的“毗庐院”岱岳殿内,就供奉着“毗庐佛”“真武大帝”“蔺相如”三尊塑像,这不仅是泽州的一件罕事、华夏大地的一件奇事,也是世界宗教界的一件神奇之事!

“毗庐院”坐落在全玉岭上。坛岭头也称全玉岭,据说是蔺相如赴秦完璧归赵时曾在此憩息,由此而得名为全玉岭。庙院坐北朝南,巍巍耸立于山岭之巅,呈八卦式状,占地面积2800余平方米。庙院前竖立的宽大引壁与庙东西之宽相齐。从引壁两侧沿坡而上,三道山门映入眼帘,庙中门为二柱三间门楼,门楼上为毗庐院的南舞台,门楼两侧各有偏门与北大殿两侧的风口墙相对应。进入庙门,院落宽敞,十二层台阶高低错落,衔接祭祀台与供奉厅。中央大殿(岱岳殿)三间,东西配楼六间,与南舞台及两侧耳房(楼房)相对应。东西廊房各十柱九间,四周各为九间,浑然一体。殿厅楼台高雅别致,檐梁斗拱,四面出廊,插扉挑角,凌云欲飞。岱岳殿四梁十四柱,造型独特,工艺精美,巍巍壮观。院中古柏参天,丁香花开,典雅清香。

“毗庐院”中央殿柱上记载:“金大定号岁次庚子十月上旬有二日重修岱岳之殿记耳。”金大定庚子年即金世宗时期的1180年,距今800多年,何时所建,没有明确记载,但肯定早于公元1180年。(www.guayunfan.com)“毗庐院”是佛教寺院,而“岱岳殿”为道教殿堂,佛教寺院中央大殿却为道教名讳之岱岳殿,寺院又坐落在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全玉岭上,实为神奇!

“毗庐院”之名源于其大殿供奉的“毗庐佛”,毗庐佛是释迦牟尼的化身,释迦牟尼是毗庐佛的真身。毗庐佛、真武大帝、蔺相如三像同庙同殿,这种既不合佛规又不合道规更不符合历史名人殿堂之规的奇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需要弄清楚佛教、道教在中国的形成及发展状况与当地群众信仰相吻合的基点,同时还要弄清楚蔺相如这位历史名人与当地的渊源关系。这些因素只有从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寻求佛道相(蔺相如)在当地的吻合点,只有将历史的、社会的、客观的、现实的多种因素结合到这个基点上,才可使这罕见的、神奇的佛、道、相同庙同殿得以合理解释。

佛教是迦毗罗卫城(今尼泊尔)净饭王太子悉达多创立的,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悉达多的尊称。东汉末年,佛教教义在中国流传。佛教有利于统治阶级统治和麻醉劳动人民,因此受到极力推崇,对佛教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西晋时由于遭受“八王之乱”,各族劳动人民长期为残酷的剥削压迫和战乱所苦,亦想寻求思想寄托,于是佛教获得迅速发展,佛寺广建,许多州郡都兴建佛寺。佛教讲的“因果报应””轮回超生”对民间百姓有一定的诱惑力。佛教之所以能深入民间百姓中,是因为佛教的“孝”与“慈”,孝亲尊师,慈悲为怀,感动着百姓,并得到认可和尊崇,因而普通民众对佛教敬奉便可想而知。有统治阶级的利用和推崇,有民间百姓的精神寄托,自然寺院里就有信徒去上香火,去祈祷,去供奉。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东汉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成为道教定型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道教的产生与发展,与其他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唐宋时期,道教神仙思想有所演变。唐末五代后,人们对道教的追求带有较多的实用目的。内儒外道的道士无形中使道教渗入了更多的儒家思想,这种结果造成的影响,为南宋金时期道教全真派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其神仙思想演变为:神仙高高在天界,神仙下世救民于苦难,神仙人性化,极易为世人所接受和传播。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用道教麻痹人民,这时,道教开始深入到民间劳动人民中。

前面叙述过毗庐院与毗庐佛的关系以及毗庐佛与释迦牟尼的关系,那么毗庐院大殿供奉的“真武大帝”是道教内一尊什么神呢?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在全国影响极大,民间信仰尤为普遍。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两宋时称真武为老君之化身。真武庙祠遍及各地,以致后来玄武大帝成为道教奉祀的大神,并且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基础。

历史名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因秦国愿以十五城池换赵和氏璧,赵王怕受秦国欺诈,宦者令缪贤推荐他有勇有谋的舍人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奉璧入秦,经过与秦王斗智斗勇,完璧归赵,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与刚勇气概。赵王拜相如为上大夫。渑池会上,蔺相如以其勇智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赵王平安归国,以相如功大,赵王拜相如为上卿(相位),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对此廉颇很是不满,多次侮辱蔺相如。相如以国家安全为重,大度豁达,廉颇很是感动,负荆请罪,实现了将相和好。

有着光辉业绩的蔺相如因此受到故里乡亲的尊敬和爱戴,以至为其建祠庙,塑金身,当神佛一样供奉。《山西通志人物》曰:“蔺相如,泽州人。”《耆老传》曰:“蔺为莒山村人。”按地理位置讲,坛岭头在莒山山麓,自然属莒山村,村民把蔺相如作为故里人,在庙殿之中为其塑一尊神像,保佑故里乡亲,亦在情理之中。

百姓无论对佛还是道,都是一般意义上的信仰。积德行善,作恶遭报;佛法无边,立地成佛。老天爷保佑,得道成仙。好人下世上天堂,恶人去世下地狱。神仙在天上,佛祖在西天,人所共知。

民间百姓对佛、道、儒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家里既供观音菩萨,又供财神,同时供孔圣先贤,可谓三教合一,佛道儒同尊。

可以看出,统治阶级崇尚佛教、道教,有利于政权稳定和对人民的统治。民间劳苦大众信奉佛、道、儒(相)是精神寄托。目的不同,各有所需,但基点是吻合的。

金世宗大定时期,为了社会安定,民众得到休养生息,在还有强大实力的情况下,金世宗于1164年主动与南宋议和,双方休战近三十年。同时总结历史教训,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使金朝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北方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好局面,金朝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作“大定仁政”,号为“小康”。这不仅为庙院重修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而且具备了兼容佛、道、相同庙同殿同尊的综合条件。

历史沧桑,岁月如歌。巍然耸立在全玉岭上的毗庐院,承载着两千多年一代历史名相的光辉业绩与华夏多元厚重的历史文化,沉积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创造,昭示着佛道儒三教在历史进程中被民间百姓包容的博大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