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言官生涯_大宋名相

言官生涯_大宋名相

时间:2022-04-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言官生涯_大宋名相宋明道二年,刘氏寿终正寝,赵祯随即起用大批文官,同时对刘氏的残余势力进行大举清理。范仲淹到达灾区后,长期地方官生涯锻造而成的吏治能力很快显现出来,他一不排除水患,二不开仓放粮,只是亲自调查那些在赈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官员,然后予以大举奖赏和提拔,同时严厉打击那些办事不力甚至贪赃枉法的官员。更为重要的是,范仲淹以言官的身份上书遭贬,虽然官位下调,名声却由此大涨。

言官生涯_大宋名相

宋明道二年(1033),刘氏寿终正寝,赵祯随即起用大批文官,同时对刘氏的残余势力进行大举清理。尤其是那些被刘氏贬到地方的官员,几乎都被赵祯召回京城,范仲淹也在这批人当中。他的新职位是右司谏,由此成了一名言官,充当皇帝耳目。按照刘氏遗诏,赵祯应该把太妃杨氏尊为皇太后,与她一起掌管朝政,以便让自己的势力得以延续。但赵祯年轻有为,又有大批文官做后盾,就把遗诏中关于杨氏辅政的内容删掉了。于是,虽然杨氏被尊为皇太后,却从此远离了朝政。

赵祯对于刘氏的势力清理首先从高层官员开始。在刘氏离世的三个月内,宰相吕夷简、副宰相陈尧佐,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接连被罢免职务,赵祯扶持的大批亲信官员同时上位。接下来,赵祯又在地方上起用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官员,这些年轻的官员感念皇恩,做起事来格外卖命,整个宋朝上下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此同时,针对刘氏的清算运动还在稳步进行,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赵祯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政改命令。这个时候,有一些想要政治投机的官员便开始诽谤刘氏,赵祯也大有顺势而为的倾向。

这个时候,范仲淹的政治品格表现出来。他原本是主张扳倒刘氏的,但是眼看此次清算运动有矫枉过正的趋势,便立即上书维护刘氏,请求赵祯念及她的辅佐和养育之恩,将此次清算运动适可而止。应该说,赵祯在内心当中也是感念刘氏的,只是一时被轰轰烈烈的清算运动冲昏了头脑,才不慎失去了理智。范仲淹在这个时候上疏维护刘氏,无异于给他吃了一剂退烧药。于是,赵祯及时颁布命令,禁止再有大臣上奏刘氏专权之事,从而避免了很多无辜大臣遭到牵连,同时也显现了他的仁德之心。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范仲淹作为一个小小的言官,开始受到赵祯的注意。

在此之后,赵祯便开始有意培养范仲淹,除了让他参与国家律法的制定,还经常派他去地方视察。一次,长江和淮河流域出现大面积水灾,朝廷需要派出一位得力的官员前去督查赈灾情况。赵祯左思右想不得堪用之人,而当范仲淹主动请缨的奏疏传到他手上后,立即就同意了他的请求。范仲淹到达灾区后,长期地方官生涯锻造而成的吏治能力很快显现出来,他一不排除水患,二不开仓放粮,只是亲自调查那些在赈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官员,然后予以大举奖赏和提拔,同时严厉打击那些办事不力甚至贪赃枉法的官员。如此一来,灾区的工作情况很快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得到救济,灾区情况因此大为好转。(www.guayunfan.com)回到京城之后,范仲淹还给赵祯带回了礼物——足足数麻袋的树皮和野草。赵祯不解其意,范仲淹随即告诉他,这是灾民用来充饥保命的食物,目前还有不少人在吃,希望王公大臣们能够品尝一下,以此来体念民生的艰难。第二天,赵祯按照范仲淹的请求,把树皮和野草分发给满朝大臣,开封城中的奢靡之风因此得到控制。当然,除了数麻袋的野草和树皮,范仲淹还带回了系统的改革方案,包括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奖励耕作和精简政府机构等。范仲淹的这些方案,不仅参照了朝廷的赈灾惯例,而且有充分的事实依据,赵祯看后不禁深以为然,其中一些建议也正式得到了采用。

这个时期,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赵祯要废除自己的皇后郭氏。郭氏并无失德,但她是刘氏为赵祯安排的皇后,如今赵祯已经亲政,自然想要废旧立新。而朝中大臣都是赵祯新近提拔的,自然不敢忤逆他的意愿,更有一些趋炎附势者,甚至直接建议废后。赵祯得到大臣的怂恿,更加无所顾忌,很快就下达了废后的诏书。然而,皇后也是重要的国本之一,而且她的背后也必然存在诸多势力,如果赵祯行事不密,很可能由此激起一场政治风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范仲淹果断上书,带头要求赵祯收回废后的诏书。但是赵祯心意已决,为了将反对废后的呼声压下去,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大批官员贬谪。

不过,赵祯对范仲淹的贬谪,程度上是非常轻的。因为范仲淹的贬谪地睦州(今浙江桐庐)不仅富庶繁华,而且属于大州,对于范仲淹积累政治资本非常有利。更为重要的是,范仲淹以言官的身份上书遭贬,虽然官位下调,名声却由此大涨。赵祯之所以会如此厚待范仲淹,宋朝的祖宗家法固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他对范仲淹欣赏。而范仲淹天生聪慧,自然也领略到了这一层含义,因而在被贬睦州的路上,非但没有感觉到凄凉和落寞,反而心情一片大好,诗兴大发间还吟唱不已。

到达睦州之后,已经46岁的范仲淹也开始修养身心,睦州清闲的公务和宜人的风光,无疑为他创造了良好条件。范仲淹每日与友人同游,遍访山野隐士和庙观高人,在留下了众多千古佳句的同时,学识和见识也提高了不少。

不过,此次贬谪也让范仲淹的心思产生一个微妙变化:第一次上书刘氏还政遭贬,范仲淹是冒了很大风险的,还好有文官集团的暗中维护;第二次上书对刘氏的清算运动适可而止,赵祯最终也采用了他的建议。这两次上书,让范仲淹觉得不仅有一群友好的同僚,而且还有一个圣明的君王,有这样的先天条件何愁不成大事,这也是他敢于第三次上书劝阻赵祯废后的原因。可惜,赵祯的反应到底出人意料,他不容分说便将范仲淹贬到了朝廷之外。尽管处罚并不严重,但范仲淹却因此陷入忧虑,到底是因为自己做事失当,还是因为赵祯骨子里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