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新的开始_大宋名相

新的开始_大宋名相

时间:2022-04-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新的开始_大宋名相皇位传承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王安石却被最高权力阶层排除在外。然而,新继位的英宗皇帝赵曙因循旧制,不愿改革。何况,此时的辽国和西夏正处在国运上升期,对于北宋王朝的威胁正在日益加重。王安石作为范仲淹的后继者,也得到了欧阳修等一干正直大臣的鼎力相助,在当时属于新生势力。可惜,由于二人政见不和,王安石入朝为官之后,与韩琦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虽然没有公开矛盾,却基本上已经没有联盟的可能。

新的开始_大宋名相

皇位传承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王安石却被最高权力阶层排除在外。面对这种情况,他倒也乐得安享宁静,独自一人在家赋闲。恰逢这个时候,王安石母亲的病情日趋加重,他干脆把大量工作任务交给下属去做,用更多的时间在家中照顾老母。可惜,王安石虽然为人至孝,对母亲的照顾尤其无微不至,但是天不假年,这一年的晚些时候,王母不幸离世。按照当时的惯例,王安石要居家为母亲守丧三年,于是在告假之后,他便举家服丧,回到江宁(王安石出生时,其父王益任临江军判官,按照当时“落地为籍”的规定,王安石便为临江人。后来,王益出任江宁府通判,两年后去世,家业便落在了江宁。王安石读书、守丧、参加府试,都在江宁,其父母和早亡的两个哥哥,也都葬于江宁)。居家期间,王安石除了按例丁忧,还一连给赵祯写了四封挽词,这也表明了他心向朝堂的真实想法。

闲来无事,王安石只能每天寄情山水,还好江宁紧靠长江天险,有很多景致可以供他游览。作为一名读书人,王安石除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吟诗作赋也是他性情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在这段时间里,他广结四方好友,时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又有万卷书籍可读,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自在。但是,王安石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国家社稷和苍生福祉始终寄存在他的心头,现实的境遇不禁让他郁郁寡欢。因而即便是在诗词当中,他也透露出了不尽的感怀,忧国忧民之心溢于字里行间。应该说,王安石内心当中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想要入朝为官,为国为民成就一番作为。但另一方面,皇帝的不作为,以及群臣的相互倾轧,又让他四顾茫然。

但是无论如何,王安石还是无法放下自己的抱负,而且生活越是安逸,他的内心就越是焦急。于是,利用这段难得的平静时间,王安石翻遍各类古今书籍,对于历史上的历次变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再结合当时宋朝社会的实际情况,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变法思路。应该说,王安石就是为变法而生的,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和理想形成,几乎都是在为变法做准备。与此同时,大宋王朝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并且实现理想中的伟大复兴,也需要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而这样的历史潮流,无疑也需要王安石这样一个强干人物,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他将成为站在风口浪尖的那个人。

然而,新继位的英宗皇帝赵曙因循旧制,不愿改革。对外方面,赵曙和辽国、西夏也只是维持现状,国家局面和赵祯时期相比并无变化。这对于那些安于现状且热衷于蝇营狗苟的奸佞之臣来说,无疑是难得的福音。但是对于那些正直大臣来说,却无疑是一个噩耗,因为国家发展如同逆水行舟,如果不前进就只能不断走向衰亡。何况,此时的辽国和西夏正处在国运上升期,对于北宋王朝的威胁正在日益加重。当然,赵曙之所以毫无作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太后曹氏把持朝政。欧阳修和韩琦等大臣,只能不断周旋于皇帝和太后之间,以便维持国家秩序的正常运转。等到赵曙好不容易熬到亲政,国家又发生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加之赵曙一心想要为自己的生父(仁宗皇帝赵祯原本无子,赵曙是过继来的宗室之子,后来赵祯虽然生子,却不幸夭折,如此才由赵曙继任皇位)正名,又不得不与大臣们长期斗法,使得举朝上下都无暇顾及政事。(www.guayunfan.com)如此一来,奉行改革的王安石便逐渐被朝廷淡忘,以至于在他守孝期满后,一直闲居在江宁。在这种情况下,始终思忖自身使命和国家未来的王安石,也只能寄希望于明日之君,也就是下一任皇帝。恰逢这个时候,王安石的好友韩维出任太子讲师,其间主动到江宁来拜访王安石。他告诉王安石,太子赵顼有旷世之才,且一心图治,将来必定能够有所作为,届时他也将得到起用,希望他不要灰心丧志。王安石也在始终密切关注时事,加之好友的用心安抚,希望之火越烧越旺。

由于赵曙体弱多病,且安于享乐,又纵欲无度,所以他仅仅在位五年,便一命呜呼,太子赵顼继承皇位,是为宋神宗。在韩维的长期教导下,赵顼不仅想要成就一番功绩,而且经常听人提起王安石的名字。事实上,赵顼对王安石的了解,仅限于道听途说,但是在看到王安石当年写给赵祯的《万言书》后,随即认可了韩维的说法,这也让他最终想到了起用王安石,因为奏疏中的内容基本吻合了他的治国思想。为此,王安石很快被任命为江宁知府,但是他意在入朝为官,于是以退为进,称病不仕。赵顼不解其意,经韩维等人从旁指点,旋即擢升王安石为翰林学士,使他从此进入国家高级官员的备选行列。

离开江宁之前,王安石便邀好友在家中聚会,作为临行前的宴请。在此次宴会上,王安石难掩心中的激动,即兴写了一首小诗,名曰《赠宝觉》:

大师京国旧,兴趣江湖迥。

往与惠询辈,一宿金山顶。

怀哉苦留恋,王事有朝请。

别来能几时,浮念剧含梗。

今朝忽相见,眸子清炯炯。

夜阑接软语,令人发深省。

化城出天半,远色有诸岭。

白首对汀洲,犹思理烟艇。

物极必反,王安石从江宁知府转而成为朝堂翰林,基本上暗合了这样的规律。当时,赵顼只有20岁,赵曙为他选定了两位辅政大臣,其中一位是韩琦,另一位是曾公亮,二人背后也都有着强大的势力。在权力面前,二人面和心不合,各种明争暗斗的伎俩接连上演。王安石作为范仲淹的后继者,也得到了欧阳修等一干正直大臣的鼎力相助,在当时属于新生势力。如此一来,为了壮大自身实力,韩琦和曾公亮都有意拉拢王安石。

本来,韩琦作为王安石进入朝廷的领路人,理应得到他的无条件支持。可惜,由于二人政见不和,王安石入朝为官之后,与韩琦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虽然没有公开矛盾,却基本上已经没有联盟的可能。曾公亮及时抓住机会,主动在赵顼面前举荐王安石,希望对他委任更加重要的官职。韩琦不甘落后,也向赵顼举荐王安石,并且将王安石引为自己的门生。再加上欧阳修和韩维等人的推波助澜,以及赵顼本人的一心求治,王安石的政治前景之乐观也就可想而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