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大显身手_大宋名相

大显身手_大宋名相

时间:2022-04-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大显身手_大宋名相王安石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是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对于胸怀治国理想的王安石来说,现实无疑在他的心头浇了一瓢冷水。几乎就在王安石到任的同一时刻,中原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强烈地震,同时伴有罕见的大降水,一时间房屋倒塌,农田淹没,各地难民接连成对。再加上王安石加强了监督力度,大幅减少了赈灾过程中的贪污受贿行为,鄞县的灾情很快就得到了缓解。

大显身手_大宋名相

王安石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是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对于胸怀治国理想的王安石来说,现实无疑在他的心头浇了一瓢冷水。然而,最让王安石无法接受的还不是官职卑微,而是上任之后的无所事事。在此之前,王安石已经习惯了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如今忽然舒缓和轻松下来,反而让他每天诚惶诚恐。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自己变得冷静和充实,王安石走访了整个辖区,发现淮南最大的问题是地形复杂且交通落后,很多高山大河只能靠步行缓慢穿越,对不同地区的百姓交往造成很大困难。于是,王安石便想要发动当地百姓,让他们采石铺路,伐木搭桥,并且写出了详细的书面建议。可喜,建议书递给了节度使大人,却迟迟没有回音。王安石忍不住去问,对方的回答是已经递交上去,但是朝廷没有回音,弄得王安石无言以对。这也让他认清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当下的整个宋朝官场,都弥漫着不作为的风气。在责任面前,越来越多的官员选择能推就推,实在推不了也只是敷衍了事。

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让王安石内心抑郁的事,即范仲淹被朝廷贬谪。作为革新派的代表人物,范仲淹给当时的正直之士树立了榜样,王安石对范仲淹自然极为敬佩,甚至已经到了崇拜的地步。朝廷有范仲淹执政,王安石即使身在边远地方做一个小官,也是心向光明和充满希望的。如今范仲淹被贬,连同他的重要盟友欧阳修也被贬,王安石内心当中的苦闷就可想而知了。然而,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王安石的命运,他就是当年曾经举荐范仲淹的韩琦

此时的韩琦已经到了垂暮之年,主要心思也已经不在官场,而是着力为国家发掘和培养人才。王安石对范仲淹推崇备至,对于韩琦自然也有所了解,因而在他到任后不久,便将自己此前的建议重新递了上去。出乎他的意料,韩琦以爱惜民力为由,也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只是对他言语勉励了一番。其实,韩琦对于王安石的建议非常肯定,至少认可了他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只是他觉得王安石尚且年轻,需要好好地磨炼和沉淀一番。果不其然,王安石在淮南的任期结束后,并没有陷入无休止的地方平调之中,而是被调到了朝廷做官。(www.guayunfan.com)王安石能够进入朝廷,韩琦自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此时的他并不在京城,王安石的一腔感激之情也无处倾注。与此同时,王安石又书信结识了另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文才冠绝天下的欧阳修。在他的点评下,王安石的文章成为当时人们议论的焦点,同时也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可以说,此时的王安石虽然在官场上仍旧默默无闻,但是在文学界已经像一颗新星般冉冉升起了。当然,王安石的志向并不在文学界,他最想做的事情还是在官场上创造一番辉煌成就。可让王安石困惑的是,韩琦既然让他进入朝廷,却又让他做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丝毫没有提携和重用他的意思。

一番思索之后,王安石终于明白了韩琦的良苦用心,简单来说,韩琦之所以让他进入朝廷,就是为了让他离开朝廷。其中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朝廷的情况太过复杂,如果没有足够深厚的根基,断然难以立足。韩琦让他进入朝廷做官,是想让他知难而退,明白现实和理想中的状态还有多大差距,或者说差在哪些地方和哪些方面,从而让他得到应有的认识和成长;其二,通常从朝廷下放地方任职的官员,无论官职多么卑微,都可以一举成为地方长官。韩琦这样做,是为了给王安石创造条件,以便他以地方长官的身份施展抱负。

如此一来,王安石便下定决心重回地方,并且最终如愿以偿,成为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几乎就在王安石到任的同一时刻,中原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强烈地震,同时伴有罕见的大降水,一时间房屋倒塌,农田淹没,各地难民接连成对。在古代社会,这样的现象和天气是上天责怪皇帝过失的象征。为此,赵祯下令全国官员上书评说自己的过错,以减免天下百姓的痛苦。应该说,这样的说法基本属于无稽之谈,官员上书言说皇帝过错,也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从来没有人认真对待过。然而,王安石并不这么看,他早就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早就意识到了大宋王朝的弊病所在,这次刚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鄞县的低矮衙门屋内,在一盏昏暗的油灯光下,王安石用尽平生所学,把自己对整个国家的担忧和建议都写了出来,一封饱含热泪的奏疏也就这样被送往了朝廷。结果,这封奏疏还是石沉大海,就好像王安石以往遇到的情况那样。还好,王安石早已做好心理准备,或者说他对于当时宋朝官场的这种不作为之风,早就习以为常,臣子们是这样,皇帝自然也没有道理不这样。把理想放在一边,王安石不得不着手解决现实问题,也就是赈济辖区内的受灾百姓。

此时,灾情已经严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每天都有人饿死,难民们都在眼巴巴地等着政府开仓放粮。然而,王安石不是范仲淹,他没有那么大的声望,也没有那么大的协调和平衡能力,他能做的只是把自己的粮食都拿出来分给百姓,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但王安石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他开始发动所有官员和地主一起借粮给百姓,为了让大家踊跃起来,他还答应官员和商人们可以收取一定的利息。让王安石没想到的是,官员和地主们愿意放贷,百姓却不敢借贷。原来,当时的北宋政府已经失信于民,官商勾结之下,向百姓收取很高的利息,然后强制索租,为此家破人亡的事情层出不穷。

这让王安石意识到,想要推行自己的办法,首先必须取信于民。主意已定,他一面走访各地村民,亲自向他们讲解借贷的利弊,并且保证足够低的利息;另一方面,王安石也在积极和官员、地主沟通,希望他们在大灾之年为国为民出一点力,等到灾荒过去之后,自己会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这里表现出王安石的政治成熟,他很清楚,官员和地主是自己赈济百姓主要倚重的对象,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鼎力支持,赈灾事宜会进行得事半功倍;而如果强制他们割让自己的利益赈灾,则会受到他们的阻挠,到时候必定事倍功半。再加上王安石加强了监督力度,大幅减少了赈灾过程中的贪污受贿行为,鄞县的灾情很快就得到了缓解。

到了第二年秋收,大批百姓扛着粮食送到县衙,要感谢王安石的救命之恩。王安石拒而不受,百姓死活不肯离去,他只好收回自己曾经借出的那部分,利息则一分不取。如此一来,王安石便得到鄞县百姓的高度赞扬,他的政治美名也由此传播开来。王安石得到鼓励,又利用农闲时节发动百姓兴修水利,他筑起坚固的堤防,疏通久淤的河道,大举提高了鄞县百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到王安石三年任期结束,全国很多地方刚刚恢复灾前的生活水平,鄞县百姓却已经过上了富足安康的生活。王安石担心百姓送别自己的时候会动情失态,特意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偷偷出发,可是借着天边的一丝微弱光亮,他还是看到了满山谷赶来送别自己的百姓,他们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经陆续赶到了这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