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普京:铁腕总统的权谋人生_

普京:铁腕总统的权谋人生_

时间:2022-03-2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有“政治权谋大师”之称的普京是当今世界闻名遐迩的国家元首,也是现阶段俄罗斯人心目中无与争锋的政坛强人、“铁腕总统”。普京于四十八岁那年登上俄罗斯总统宝座,并以其卓越的治国能力,在长达八年的两届任期内积攒了超高的人气。

普京:铁腕总统的权谋人生_

◎文/周有恒

如果要评选当今世界瞩目的国家首脑,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绝对是一个名列前茅的上榜人物。

有“政治权谋大师”之称的普京是当今世界闻名遐迩的国家元首,也是现阶段俄罗斯人心目中无与争锋的政坛强人、“铁腕总统”。在苏联与俄罗斯历任领导人中,公众对普京的印象深刻度仅次于列宁。普京于四十八岁那年登上俄罗斯总统宝座,并以其卓越的治国能力,在长达八年的两届任期内积攒了超高的人气。2008年,受到“不能连任两届”的宪法约束,普京被迫走下总统职位。然而,四年之后普京“王者归来”,重执总统权杖且雄风不减,凭借在处理一系列国内外重大事件上的出众表现,他于2013年和2014年两次登上《福布斯》“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榜首,这也是普京两度战胜美国总统奥巴马登顶。

那么,普京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俄罗斯男孩“演化”为铁腕总统的呢?(www.guayunfan.com)顽皮男孩变身克格勃特工

普京的全名为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在列宁格勒(1991年恢复原名圣彼得堡)。他出生之时,距离列宁格勒彻底粉碎德军封锁刚刚过去八年,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普京和母亲玛丽亚·普京娜都是那场围城战的幸存者。老普京曾在军队中服役,退伍后成为一家火车厂的技术工人,普京的母亲玛丽亚则是一名工厂女工。

小时候的普京是个顽皮男孩,六年级才当上少先队员。幼年时期他并不认为读书是成功的一条道路,而乐于将自己弄成一个小混混的样子,在绝大多数经过授权的普京传记中,都用了普京童年和青年时期与人打架的故事。

中学毕业后,普京于1970年进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就读,经过五年的学习,以优等生的成绩毕业。后来,他还通过自学,在圣彼得堡矿业学院进行论文答辩,获得经济学副博士学位。

普京自幼便酷爱运动,特别爱好桑勃式摔跤(桑勃是一个俄罗斯语名称,它融合了柔道空手道、俄罗斯传统摔跤术)、柔道和山地滑雪,大学时代荣获过桑勃式摔跤冠军,并入选运动健将候选人之列。

20世纪60年代,苏联赋予了秘密情报部门浪漫的、富有魅力的形象。受到电影和小说的影响,上中学时普京就有一种愿望——想为克格勃(即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至1991年11月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工作。1975年他刚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便如愿以偿进入列宁格勒情报机关的机要部门,成为级别较低的克格勃侦缉特工人员,他在此部门工作到1983年。

在成为一名克格勃情报人员的同时,普京还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结婚生子。普京的妻子柳德米拉1957年出生于波罗的海南岸的加里宁格勒,毕业于加里宁格勒第八中学,酷爱戏剧,喜欢文体活动。柳德米拉中学毕业后考入加里宁格勒工学院,因不喜欢工科而在两年后主动辍学。20世纪80年代初柳德米拉在加里宁格勒航空队当空姐,后进入列宁格勒国立大学语言系学习西班牙语。她曾在俄罗斯的布良斯克市任大学教师,二十四岁那年到列宁格勒度假时在音乐会上与普京相识。1983年7月28日,柳德米拉与普京在涅瓦河的小轮船上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玛丽亚·普京娜生于1985年,小女儿叶卡捷琳娜·普京娜生于1986年。在普京出任总理前,他的两个女儿均在莫斯科德文大学学习(2013年6月6日,俄罗斯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向俄媒体证实,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夫人柳德米拉·普京娜已经离婚,结束了他们三十年的婚姻生活。其后,有关普京新恋情的报道时常见诸部分媒体,不过均未被其本人承认也未得到官方证实)。

1984年,普京被派去莫斯科的间谍学校进修,并于次年被派往东德的德累斯顿担负情报搜集任务。对普京来说,这样的工作和他曾经渴望的间谍生涯完全不同——不但不像谍战片那么惊险刺激,反而显得单调、沉闷,而且毫无成就感。日复一日的平庸生活,使得昔日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普京变成了一个沉默沮丧的中年人。

幸遇“伯乐”开始从政

中国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有才干的人得有人发现和提携,不然的话也只能是怀才不遇、空遭埋没。普京的幸运在于,他这匹“千里马”,居然两次遇到了赏识其才华的“伯乐”。

普京遇到的第一位“伯乐”是他的老师、已经过世的原列宁格勒大学法学院私法和民法教研室主任阿纳托利·索布恰克教授。20世纪70年代中期,索布恰克教授负责给法律系学生上课,普京听过他的课。

1989年,正逢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政策,向全社会开放苏维埃(相当于议会)选举,老教授索布恰克弃学从政,先是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竞选列宁格勒市苏维埃委员成功,在随后的列宁格勒市市长选举中,索布恰克再次获胜。走入官场的索布恰克需要得力助手,他最信得过的当然还是自己的学生。

普京

1990年德国统一后,在民主德国生活、工作了五年的克格勃中校普京不得不回国并退役,当时国家为他安排了一个待遇优厚的闲差——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的国际问题助理。很快,普京当年的大学老师、新当选的列宁格勒市市长索布恰克找到他,邀请他担任市长助理。索布恰克曾因此受到同事的批评:为什么把克格勃的官员选为自己的助理?索布恰克淡然一笑:“他是我的学生。”随后,普京又担任列宁格勒市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主管市政府的对外经济关系工作。普京性格坚韧,很少表露感情,作风果断干练而谨慎,且天生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他在工作中所表现的才干,受到同事好评。1994年3月,普京晋升为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兼任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他是索布恰克的左膀右臂,深受重用。索布恰克很少信任别人,对身边的人更是疑心重重,但他似乎对普京有着无限的信任。索布恰克不论去哪里,都把普京带在身边,甚至要他陪同出席像阿拉·普加乔娃演唱会这类的活动,普京因此获得了“灰衣大主教”(即幕后掌权者)的雅号。

1996年索布恰克在市长选举中落选,副市长雅科夫列夫当选为市长。普京断然拒绝在新班子中就职,并声称这“将意味着背叛”。他离开圣彼得堡,通过自己的同乡、当时担任叶利钦总统办公厅主任的丘拜斯来到莫斯科任职。1997年初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主管法律和对外经济联系工作。三个月后普京调任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不久又晋升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分管地方经济工作,与各地方领导人打交道,检查地方对外经济关系状况,特别是监察他们如何使用中央提供的贷款

在莫斯科工作期间,普京遇见了他命中的第二位“伯乐”——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这也是他的从政之路出现重大转折的“关键点”——普京最终得以进入俄国家最高权力中心,正是得益于叶利钦的破格提拔。

1998年3月29日,叶利钦解除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博尔久扎的职务,任命普京接任。仅隔四个月,7月25日,叶利钦又任命普京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其前身为克格勃)主席。当时任总理的基里延科在克格勃总部为普京上任举行简短仪式时,普京满怀激情地说:“我回到了娘家。”——八年前他离开克格勃涉足政坛,现在政治又把他送回到克格勃总部。

1999年8月9日,普京被委任为三位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之一。仅仅一个星期之后叶利钦又任命普京出任政府总理。叶利钦同时宣布,他希望普京能够继承他的衣钵。这实际上意味着普京这个蛰伏已久的政坛奇才就要如蛟龙出海一般展翼腾飞了。

铁腕治国创建出色政绩

当普京于1999年8月被擢升为俄罗斯政府首脑级人物时,他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政坛新人,除了得到叶利钦的赏识外并无什么政治优势,公众对他也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然而,正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上任伊始,普京就抓住机遇从而崭露头角——凭借在处理车臣恐怖分子事件中的强硬态度,一举博得了俄罗斯国家上下的好感。

车臣问题是俄罗斯朝野及民众的一个“心结”。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惨败,让俄罗斯人在承受苏联解体的痛苦之后,再次遭受沉重的打击。普京刚刚任职总理后,就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并以这场战争来展示他维护俄罗斯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在誓言打垮车臣武装恐怖分子时,普京开始展示铁腕,以强硬的作风处理棘手难题。从那时候开始,普京经常在公开场合放狠话,虽然有些人不太喜欢,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决绝果断,充满男子汉气概。正是因为处理车臣问题时坚持打击到底的态度,普京受到了叶利钦的青睐和民众的支持。在担任总理后的一百天内,普京的支持率如火箭升空一般飙升——1999年8月只有百分之三十一,但11月时已达百分之八十,这让他从一个无名官吏一下子声名鹊起,并顺利成为叶利钦的接班人。

1999年12月31日晚,在距离2000年只有几个小时的时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忽然宣布辞职。普京根据法案直接成为俄罗斯代理总统。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直接导致总统大选的提前,普京的竞争对手们阵脚大乱,他也成为2000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中呼声最高的候选人。

2000年3月26日,俄罗斯提前举行第三次总统选举。代总统普京因严厉打击车臣分裂势力和采取有力措施稳定俄经济而得到选民的支持,顺利当选总统,开启了属于他的克里姆林宫时代。

在普京之前,俄罗斯经过几届政府的努力,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市场价格全面放开,一些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也已废除,政府的经济职能开始转变。但俄罗斯经济的缺陷也很明显:市场经济只是一个初始形态,市场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运转存在缺陷,一些经济模式还存留着苏联时代的旧制度。俄罗斯人均收入不高,生活水平较低,民众对政府普遍失望。对此,普京提出了自己的口号:强国富民。他曾多次强调,要让俄罗斯老百姓看得起病,买得起房,上得起学。2000年就职总统时普京还发出“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俄罗斯”的豪言壮语。

普京上台执政四年之后的2004年3月14日,俄罗斯举行第四次总统选举,普京获得了百分之七十一点三一的选票,以绝对优势击败其他竞争对手,成功连任。

在普京任内,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政治以及法制上亦获得了稳定发展。俄罗斯的经济一扫颓势,连年增长,跻身金砖四国之列,偿还了数千亿美元的债务,总体上基本完成了复兴的任务。普京的强硬路线还改变了西方对莫斯科的态度:美国和它的欧洲盟友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威胁俄罗斯。凭借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及一系列旨在复兴经济的积极政策,普京把俄罗斯带入了一个繁荣发展时期,俄罗斯民众的福利全面、快速地提升。尽管普京在打击经济寡头的同时,将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权贵人物抓在手中,在民主方面遭到不少非议,但民生领域中那些看得见的实惠让俄罗斯民众对这位“铁腕总统”崇拜有加,其支持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梅普联手上演政坛“双簧”

岁月匆匆流逝,仿佛不经意间,时间的列车就进入了俄罗斯总统的换届之年——2008年。

受制于“总统的连续任期不能超过两届”的宪法约束,已经执政八年的普京在本届总统职位争夺中只能作“壁上观”。参加此次俄罗斯总统大选的共有四名候选人:由统一俄罗斯党和公正俄罗斯党等四个党派联合推举的候选人、时任政府第一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根纳季·久加诺夫,自由民主党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以及民主党领导人安德烈·波格丹诺夫。

参选者虽有四人,大选结果却早已没有悬念,原因在于在选举之初总统普京就已经明确表态支持梅德韦杰夫。选前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梅德韦杰夫的选民支持率遥遥领先于其他三名竞选者。

比普京小十三岁的梅德韦杰夫同样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他与普京不仅是同校同系的校友,而且师出同门——都是索布恰克教授的得意弟子。更加巧合的是,他们后来又因为索布恰克从政而走到一起。在索布恰克竞选列宁格勒市苏维埃委员时,梅德韦杰夫即受邀担任老师的竞选顾问,并承担散发传单、争取选民的工作。随后,索布恰克升任列宁格勒市市长,普京被委任为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年轻的梅德韦杰夫则转到“师兄”门下,担任助手,成了普京的直接下属。两人自此成为配合默契的“亲密战友”,并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友谊和合作。

在圣彼得堡期间,普京与梅德韦杰夫的合作非常愉快,后者也给前者帮了很大忙。据报道,在担任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期间,普京曾遇到了一个大麻烦——1993年,有人指控普京“私自发放有色金属原料出口许可证,换取食品进口,从中谋取私利”。在危急时刻,梅德韦杰夫挺身而出,为普京出谋划策,并以律师特有的辩论技巧,帮普京化解了险情。从此,梅德韦杰夫一步踏入了普京的核心圈子。1994年至1996年,普京担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梅德韦杰夫成为普京的顾问,实际上干的是普京私人秘书的工作。

1999年8月16日,普京被叶利钦任命为俄罗斯政府总理。三个月后,梅德韦杰夫就被任命为总理办公厅副主任。同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梅德韦杰夫随即由总理办公厅副主任升格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

在普京2000年参选总统时,曾“钦点”梅德韦杰夫担任竞选班子总指挥,而梅德韦杰夫也没有辜负普京的信任。车臣战局是当时俄罗斯国内关注的焦点,根据梅德韦杰夫的一手策划,大选前夕,普京驾驶“苏-27”战斗机风驰电掣般飞抵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视察,吸引了几乎所有俄罗斯人的注意力。普京在民众心目中开始由国家领导人上升到民族英雄的高度,在随后的大选中如愿胜出。普京知道,梅德韦杰夫为他赢得民众信赖和当选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3年10月,普京将时年三十八岁的梅德韦杰夫推上了总统办公厅主任的位子。两年后,梅德韦杰夫又在不惑之年平步青云,出任权倾一时的俄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在普京担任总统的几年里,不管是在政治斗争中还是在生活上,梅德韦杰夫都是普京离不开的“左右手”。因此,有俄罗斯媒体认为,梅德韦杰夫之所以最终成为“普京的头号接班人”,主要原因在于他绝对忠于普京。

2008年3月7日下午,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的成员们在关于俄罗斯总统大选正式结果的决议中确认,梅德韦杰夫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在大选前,梅德韦杰夫就力邀普京出任未来政府的总理,而普京也表示愿意接受邀请。同年5月7日,新总统梅德韦杰夫宣誓就职,新总理普京也随即“上岗”履新,卸任总统后普京还正式成为统一俄罗斯党主席。

自此,俄罗斯人民迎来了一个独特的“梅普时代”。在这出以“双核政治体制”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的政坛“双簧”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普京。尽管梅德韦杰夫在台上担任总统,普京作为总理居于“幕后”,但普京仍直接管理着俄罗斯的日常事务,特别是俄罗斯仍在普京确定的方向下继续前行。

“王者归来”普京再展雄风

早在2008年梅德韦杰夫就任俄罗斯总统、普京任职俄政府总理时,有人就在猜测:四年之后,二人的角色是否会交换呢?

谜底于2011年9月24日揭晓。在当天举行的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梅德韦杰夫宣布放弃参选连任,支持普京参加翌年年初的总统选举,而普京则提议由梅德韦杰夫领导“统俄党”参与当年12月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普京还承诺,如他当选总统,将提名梅德韦杰夫出任俄罗斯总理。梅普两人均接受了对方的提议。

时隔不久,梅普二人的“交叉换位”就成为事实——2012年3月5日,普京以得票率百分之六十四点九的绝对优势当选为新一任俄罗斯总统,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而梅德韦杰夫也毫无悬念地接替普京坐上了总理的交椅。

普京在发表讲话

在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时,俄罗斯宪法已经修改,总统任期从四年延长至六年。因此,普京重新出任总统后如果再连任第二任期,那么他将执政到2024年,届时梅德韦杰夫假如又一次替换普京的话,就将连任执政至2036年。当普京重执总统权杖的消息见诸媒体时便有中国网民戏言,“虽然中国是玩‘二人转’的大国,但真正玩得好的当属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人家一下子就将‘二人转’玩到了2036年”。

“王者归来”的普京依然雄风不减,继续致力于复兴俄罗斯超级大国地位,在内政、外交各方面均有新进展——对内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保持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稳定;对外努力改善国际环境,拓展外交空间,维护本国利益,在国际舞台上恢复了世界性强国地位。

进入2014年后,普京又因几件大事在世人面前“赚”足了眼球。

首先是2014年年初的冬奥会,这项规模宏大的国际性体育盛会被视为对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

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索契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举行。俄联邦政府对本届冬奥会的投入接近五百一十亿美元,超过历届奥运会(包括夏季奥运会),成为史上最昂贵的奥运会;为了保证冬奥会的安全有序举行,俄政府在安保方面投入三十亿美元,为旧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十五亿美元)的两倍。虽然西方政要抵制本届奥运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索契冬奥会的举办,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局势是有好转的。在经济方面俄罗斯也收获了回报——筹办索契冬奥会的巨额投资带动了俄南部地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索契冬奥会以高达十三亿美元的营销收入创下了冬奥会历史上的最高纪录,是上一届温哥华冬奥会的一点五倍。普京为此次冬奥会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殚精竭虑,全程参与了本届冬奥会各项事宜,不论是在其总理还是总统任期内。普京不仅促成政府投入巨资,还亲力亲为参与到俄罗斯主办的首届冬奥会的多项工作之中,从筹备初期到赛会结束,他一直忙碌在台前幕后,最终保证了本届赛会的成功举办,并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肯定,再加上俄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取得的出色成绩,更是进一步提升了俄罗斯的国家形象。俄罗斯媒体打出的标题是“普京赢得了2014年冬奥会”。

另一件大事即对乌克兰危机及克里米亚问题的应对。

被誉为“黑海珍珠”的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作为连接亚欧两大洲的战略要地,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岁月里,这块土地相继被不同的民族征服,后于18世纪被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将其划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在19世纪中期,沙俄在和英法等国围绕克里米亚半岛的争夺中,最终以牺牲数万士兵的代价,保住了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二战期间,克里米亚半岛是德国和苏联的主要战场。1945年年初,二战快结束时,美英苏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召开首脑峰会,就战后世界新秩序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并一直延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1922年,乌克兰和俄罗斯同为苏联的创始加盟国。1954年5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联邦合并三十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下令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乌克兰,这也为后来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发生争执埋下了伏笔。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在克里米亚的二百多万人口中,俄罗斯族人约占百分之六十七,由于与俄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克里米亚俄罗斯族人独立或并入俄罗斯的倾向十分强烈。在1991年和1994年,克里米亚分别进行过两次公投,试图脱乌入俄。但当时乌克兰政府的立场是亲俄,考虑到与乌克兰政府的关系,在俄罗斯的调解下,克里米亚最终成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而独立后的乌克兰,由于身处大国夹缝,始终在“向西”还是“向东”间摇摆不定,政坛连年动荡,经济濒临崩溃。自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开始经历长期的经济阵痛,后来俄罗斯凭借能源经济,国民经济开始改善,而乌克兰经济发展至今还没有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乌克兰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与之相邻的欧盟与俄罗斯,且与波兰等邻国存在巨大差距,这既导致了民众的不满,也引发了怀抱“欧洲梦”与“俄罗斯梦”的不同民众间的激烈冲突。2013年年末,乌克兰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府宣布暂停实现欧洲一体化,招致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示威后来发展成大范围的暴力冲突,亚努科维奇最终被迫下台并流亡俄罗斯。反政府示威者的过激做法,让境内的俄罗斯族裔对乌克兰的未来感到不安与失望,促使他们转而倒向俄罗斯。2014年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加入俄罗斯的提案,定于3月16日就此举行公投。3月16日的公投有一百五十万人参与,最终投票率为百分之八十二点七,有百分之九十六点六的投票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随后决定,克里米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命名为“克里米亚共和国”。克里米亚议会还向俄罗斯联邦提出建议,以新的自治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3月18日,普京闪电签署了克里米亚入俄条约,发表演讲称克里米亚公投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国际法。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克里米亚过去及现在都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部分(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克里米亚公投无效)。

显然,与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克里米亚,已经掀起一场冷战结束后罕见的大国博弈战。时至今日,虽然这场“风波”仍未平息,但克里米亚这颗“珍珠”已是俄罗斯的“囊中之物”或许将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相伴的是,普京在俄罗斯国内民众中的支持率也上升到新的高度。

“魅力总统”日子难言轻松

自从普京进入俄罗斯政治权力中心舞台以来的十几年间,他塑造了一种独特的公众形象。

在人们眼中,普京像是一个“千面人”——

他是一个爱好广泛、体魄强健、阳刚之气十足的政治家:深山射虎、水边戏鲸、驾轰炸机上天、乘潜水艇下湖、下场打冰球、练柔道、拿麦唱歌、高山滑雪……这个世界上,几乎很难找到比普京更“多才多艺”的政府首脑。

他是一个胸有谋略、手腕强硬的霸气王者:自他上台以来,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金融寡头、治理车臣乱局、抵御金融风险、应对国际危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普京都能表现得从容自如,在化解矛盾时总是显得那么得心应手。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时刻,普京都表现得坚决果断,在处理难题时总是那么游刃有余。

硬汉普京

他是一个既可以和大国领袖们谈笑风生,又能和自己的爱犬默默无言;既想要权力,又想要民心;既想叱咤风云,又想千古留名;既有个人梦想,又胸怀沙皇抱负;既想左右俄罗斯的现在,又想影响俄罗斯的未来的、在政坛上进退自如的铁腕总统……

“造星”与“追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时髦现象,俄罗斯自然也不会免俗。普京在俄罗斯国内几乎变成了公众的偶像。几年前在俄罗斯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普京这个身材瘦削、眼窝深陷、不苟言笑、其貌不扬的矮个子男人,居然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女性眼中“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男士”。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普京的超高人气,亦拜时势所赐。苏联解体以后,在拥有强大媒体传播能力的西方语境中,俄罗斯的国家形象被严重“他塑”。但是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在叙利亚危机、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变局中力挽狂澜,世界发现,必须学会倾听普京所代表的“俄罗斯的声音”。普京在几次危机中态度坚决、手段强悍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其高超的外交手腕大大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冲击了西方世界的道德神坛与话语权,提高了俄罗斯在国际上尤其是在非西方世界的威望,俄罗斯在普京的言行中重现了一个世界政治强国的姿态。普京收放自如的执政风格和领袖形象一直是当代俄罗斯国家形象中引人注目的焦点,其履行总统职责的能力不仅获得专业人士正面评价,就连俄罗斯反对派也不得不认可。在《福布斯》杂志历年发布的“全球权势人物”榜单中,普京一直名列前茅,2013年和2014年更是连续两年超越美国总统奥巴马位列第一。

不过,人称“魅力总统”的普京尽管表面上看来风光无限,但他的日子也并非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轻松和舒心。当今世界正处于动荡多变之际,矛盾冲突层出不穷,身为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的元首,普京肩上的担子堪称沉重。如果说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时第一次是满怀期待,第二次是铸就辉煌,那么他的第三次总统之旅可谓任重道远、充满挑战。

目前,身居总统大位的普京面临的难题非常棘手,尤其是因为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兼并,是自冷战以来第一次没经过美国点头的重大领土变动,且至今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2014年年中,因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与西方冲突加剧,美国、欧盟均开始对俄实施制裁。“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年年末国际原油价格又出现“腰斩”式下跌。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卢布大幅贬值,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已于2015年年初将俄罗斯的外汇评级下调至“垃圾级”,为近十年来的首次。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俄罗斯国内外一些人开始怀疑,俄罗斯普通民众为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政策行为,尤其是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付出的代价是否过高。如果俄罗斯经济危机持续恶化,最终可能对总统普京带来政治冲击。

俄罗斯的国家航船正在破浪前行,作为舵手的普京背负着该国国民的期望。显而易见的是,普京这名前克格勃特工如想要继续成为这个全球面积最大国家的最受欢迎的政治家,除了应对俄罗斯国内的经济问题和恐怖主义势力外,更要应对全球势力格局的迅速变化,改变和选择国家未来的新发展模式,他的执政之路势必还要经历更为坎坷的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