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要账伙计”与名教授_周浩然的事迹

“要账伙计”与名教授_周浩然的事迹

时间:2022-03-2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要账伙计”与名教授_周浩然的事迹八、“要账伙计”与名教授为了更有用于国家和社会,为了更好地深造和更多地学习,周浩然又一次选择走进了大学。但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使周浩然名声大噪。周浩然在日记中这样记录了这件事情。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杨教授就对周浩然刮目相看了。杨教授对周浩然的学识和文学功底十分欣赏,有一次在周浩然的一篇论文中这样写道:“真才实学乃周浩然也。”学期考试结束,周浩然7门成绩名列前茅。

“要账伙计”与名教授_周浩然的事迹

八、“要账伙计”与名教授

为了更有用于国家和社会,为了更好地深造和更多地学习,周浩然又一次选择走进了大学。

山东大学校门口(www.guayunfan.com)当周浩然在山东大学的课堂上翻开《哲学概论》和《西洋哲学史》这两本书时,那一篇篇哲人的言论,尤其是关于认识论的言论使他心旷神怡、激动不已。

周浩然觉得书中所说的也正是他所想的,书中的结论有些正是他所承认的,也正是他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他本想将书中的理论凑在一起,作一次互相的比较,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一次批判,然而这个计划需要很多的知识、很多的时间。对于周浩然来说,这似乎还有点早。

周浩然觉得心中有些空虚,因为他感觉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不是那样扎实和深刻。所以,周浩然决定踏进山大的校门,攻读哲学,继续深造。他是作为一名旁听生来到山大的。他像许多同学一样生活和学习,并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但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使周浩然名声大噪。

那是一个非常平常的日子:1936年10月12日。

像往常一样,上午下课后,周浩然原本打算在校外的小餐馆里随便吃点什么充充饥。在周浩然的字典里,吃饭就是充饥。他是从来不讲究饭的内容的。可是当将手伸进口袋里的时候,他发现口袋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他知道这些钱还要为他在许多天里去“充饥”啊。他是一位非常孝顺的孩子,知道父亲挣来的1分1文不容易。平时,他不舍得花1分钱。于是,他决定回家吃饭。

他的家在平度路,离学校挺远的。

周浩然饭后迈开大步,匆匆地向学校赶。但是,尽管周浩然跑出了一头大汗,还是没有及时赶到。当他迈进校园的时候,已经上课大约有半个小时了。

周浩然急匆匆地走过静静的校园,来到工学院的第一教室。他知道这是一节大课,是著名经济学教授杨津生先生讲世界经济学。

周浩然来到教室门口,教室里座无虚席,300多学生一点声音也没有。周浩然悄悄地溜进教室,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

突然,周浩然觉得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他抬头一看,杨教授已经停止了讲课,教室里所有的同学都在看他。

周浩然倏然觉得十分窘迫,脸一下子就红了。

这时,杨教授突然发问:“你也是来听课的吗?”

周浩然小声回答:“是的。”

杨教授听了,微微一笑,说:“我还以为你是个要账伙计呢。”

“哈哈哈哈……”课堂里的300多学生一下子爆发出一场前所未有的哄然大笑。这场大笑一直持续了5分钟之多,对于尚是青年学生的周浩然来说简直不亚于一场狂风骤雨。他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无地自容。那一堂课,周浩然几乎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度过的。

回到家里,周浩然对着镜子照了照自己,不觉也是哑然失笑。镜子里的那个人不是要账伙计又能是干什么的?长长的头发、凌乱的衣服,要命的是二伯父为自己修理的大皮包,里面鼓鼓囊囊地装满了也许是账本的东西……

“要账伙计。”周浩然自己也不由得笑了。

从那以后,“许多同学,特别是许多女同学,见了自己,总会很是关注地注视自己,然后就会捂着嘴,吃吃地偷笑”。周浩然在日记中这样记录了这件事情。

如果不发生别的事情,也许这件事情就会像一阵风一样瞬间烟消云散。但是,事情恰恰又发生了戏剧般的变化。

有一天,也是与这个日子一样,平平常常的一天,杨教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

这是一次普通的练习,题目是:结合一个经济学原理,阐述文学艺术的社会意义。

夜深人静,凉风习习。杨教授已经很是困倦了,他看看眼前那一堆作业,站起来伸伸腰,踱了几步,突然一份作业的一段话吸引了他:“艺术是永久存在的,它不会因某一阶级的没落而消灭,它永远是随着社会进化的,它不会永远被一阶级作反动的工具支配着,它是居于社会一切的前面,随着社会的进化,而永远作社会进化的呼喊者、先觉者、领导者,也永远不停息地随着社会的进化而完成进化的使命,负起建设的责任来。艺术是负着指导人生、教育社会的使命,对人类负着指导迷途、开拓荒蛮、辟除草芥,以它不中庸、不妥协的极端真理的理想征服一切凶恶的压迫、狂暴的阻难,以创造新生活、新生命、使这人类丛荆的坎坷世间变成为自由坦平的乐园……”

这段话一下子就抓住了杨教授的目光。这些话是何等准确、精辟、洗练啊!这是一个青年学生所能说出的话吗?

杨教授急不可待地翻开作业的封面,封面上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周浩然。

周浩然是何许人也?杨教授一边翻着学生的花名册,一边急剧地思考着这个名字。突然,在旁听生的一栏里,教授终于找到了这个名字。几乎与这个名字同时涌进教授脑海的就是那个某日不修边幅的迟到生。

他就是周浩然。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杨教授就对周浩然刮目相看了。他们成了很是要好的朋友,又是相互尊重的师生。他们在一起研究社会,探讨学问,无话不讲。就这样,一个“要账伙计”和名教授的故事在大学里传为佳话。

杨教授对周浩然的学识和文学功底十分欣赏,有一次在周浩然的一篇论文中这样写道:“真才实学乃周浩然也。”

在山东大学学习期间,周浩然虽然不修边幅,但学习异常刻苦。他把能花的钱几乎全部买成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为鼓励周浩然好好学习,父亲给他钱,让他去买一辆自行车,他却把车钱也全部买成了书。

周浩然选修了哲学概论、西洋哲学史、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思想史、欧洲文学史、经济学、英文8门课程

学期考试结束,周浩然7门成绩名列前茅。

在此期间,周浩然写出了他的哲学论文《就个人经验试论知识的起源》。

留法著名哲学教授颜歆阅后写下这样的评语:“作者求知之热情,向上之心境,及自生经验上各种宝贵之发现,皆极有价值,为近代青年中之不可多得者。”

周浩然1937年5月23日哲学论文《就个人经验试论知识起源》手稿

周浩然手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