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平民本色,成功之本_关于邓小平的故事

平民本色,成功之本_关于邓小平的故事

时间:2022-03-2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平民本色,成功之本_关于邓小平的故事有些中国人,进城就容易“洋化”,“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出了国更不得了,一年半载,就成了一个“假洋鬼子”。这是1948年4月25日,邓小平针对当时中原的情况特别是大别山的情况说的。毕竟是过年,吃“年饭”时,平时沉默寡言的邓小平又兴致勃勃地讲起了1926年底回国途中的故事。

平民本色,成功之本_关于邓小平的故事

有些中国人,进城就容易“洋化”,“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出了国更不得了,一年半载,就成了一个“假洋鬼子”。当官则容易“官化”,在大机关当官(即使是个小职员)更不得了,不但老百姓要受白眼,县长、省长到上一级机关去,同样也难免受小姑娘、小娃娃的白眼。经验表明,这种人,很难有什么作为,通常都只能装装样子,吓吓老百姓(含下属机关、相对贫困地区的领导)。这并不是“洋气”、“官气”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因为那些追求这种东西的人,价值观有一定问题,注意力也分散了,而且定性不太好,容易受外界、他人的影响。而一个人要成才,成大才,总要把精力集中在一些关键性、实质性的问题上,而且要坚定不移,几十年不变,一百年不变。因此,古今中外的大名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性格、品德、生活作风和生活习惯上,早年如何,成名后也就如何。不论他们有如贵族,有如绅士,还是有如平民,一般都不会前后判若两人,变得让人认不出来。

邓小平15岁进大城市(重庆),16岁出国,在国外生活了6年多。一回国就是“厅局级”干部——中山军事学校中共书记,很快又进入中共中央成为政治局常委唯一的秘书,23岁又在上海当“大官”——中央秘书长,后来更成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之一。但他的个人作风始终都是一个中国平民,没有“洋化”,也没有“官化”。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非常的相似,尽管各人的风度有所不同,但他们以前是什么样子,后来也就是什么样子,总的来说,都非常的平民化。

对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人来说,“洋”不“洋”,“官”不“官”并不完全是个人问题。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农村搞革命,要求自己的党员干部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太洋、太官的人,在那时是不太受欢迎的,搞搞专业性的工作还可以,当领导就不太可能了。这是中国革命的现实条件锻炼出来的,“苦日子”磨出来的,与士兵和群众同甘共苦的思想培养而成的。

邓小平的女儿曾经问她父亲,当彭德怀刘伯承等领导人去延安后,“你那时一个人在前方,也够不容易的吧?”邓小平轻轻地笑了一下,回答说:“我没干什么事,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吃苦!”这不限于太行山时期,整个革命战争时期都是如此。(www.guayunfan.com)1926年底,邓小平一踏上回国的路程,立即切实地经历了参加中国革命在生活上的艰苦。那条归国之路,真是寸步难行。首先是乘坐汽车过荒原,可是荒原上没有路,说是坐车,实际上是要经常下来推车,有时一天只能前进几里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吃干粮,睡帐篷,苦得很。更苦的是骑着骆驼过沙漠,邓小平他们所过的沙漠,本来在9月之后就是“朔风呼啸,商旅不行”,要到来年春天才能通过。但为了立即回国参加革命,他们还是向死亡之海进行了挑战。八天八夜,烈日当空,风沙扑面,严寒难熬,饥渴难忍,时时还处在死亡的威胁之中。这样前后共一个多月,连脸都没有洗过一次,衣服也弄得破破烂烂,不能遮体。此后,“红米饭,南瓜汤”,“金丝被(稻草),盖身上”,过草地,爬雪山……

邓小平曾告诫官兵,“革命就是不能那样舒服,以后还要更艰苦,越接近胜利斗争越艰苦”,“要胜利就要吃苦”。这是1948年4月25日,邓小平针对当时中原的情况特别是大别山的情况说的。大别山时期,是一个著名的“过苦日子”的时期。

在大别山时,有一次,刘邓被安排在一间黑洞洞的窄小房子里休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婆正在煮稀饭。老太婆看了看刘邓二人,就自动盛了半碗稀饭送给刘伯承, 说:“喝口稀的吧!看,眼窝都塌下去了。唉!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当兵!”

没有吃,还没有穿。冬天到了,刘邓和全军将士一样,自己缝棉衣。大男人们笨手笨脚,缝制的衣服让人哭笑不得,穿不得,还有碍军容。刘伯承这位大军事家只好把自己的智慧在怎样缝制棉衣上也用一用,他发明了一个简易的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干部战士:把碗往布上一扣,剪个圆口子,就是领口;中间剪一刀,就是开襟;边上缝一缝,就成了衣服。有些人实在太笨,刘伯承就手把手教,邓小平也上前去给刘当助手。有人专门给刘邓送来几套机制的洋布棉衣,刘伯承说:“穿了自制的棉衣,与士兵同甘共苦,更能打胜仗。”邓小平把双袖抬起来,笑着说:“你看,我们身上的不是很好吗?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中国手工艺品嘛。”

1948年年三十那天,当地党组织给邓小平、李先念等送来了一些麻糖、花生、羊肉和一只鸡。

邓小平问:“哪来的这些东西?怎么来的?”

地方领导说:“今天是除夕,群众慰问的。”

“嘿,真是‘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哪!群众生活够苦的了,这些东西要送还他们。”邓小平批评说。

在场的人建议说,这个村里的地主和群众都跑光了,生活上的必需品,连花钱也买不到,是不是把东西留下,作价将钱还给群众。邓小平坚定地说:“不行,正因为要过年,群众也需要这些东西,要全部退还给群众,不能留下。”

卫士长不高兴地说:“不买下这些东西,除夕你们连晚饭也没有吃。”

邓小平笑着说:“不要撅嘴嘛!哪有花钱买慰问品的事,你一定还有什么,拿出来吃嘛!”听说还有几个麦饼和一些枣子后,邓小平幽默地说:“快拿来吃,麦饼烤烤,红枣当菜,蛮好的一顿大年夜饭嘛!”毕竟是过年,吃“年饭”时,平时沉默寡言的邓小平又兴致勃勃地讲起了1926年底回国途中的故事。

显而易见,经过二十多年这样的磨炼,即使是皇帝王爷,娘娘公主,也会平民化,贫民化了。

同其他因现实条件不能不吃苦的人相比,中国共产党人的吃苦,有其明确的思想进行指导,这就是毛泽东反复提倡的邓小平最重视的两种作风: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群众生活够苦的了”,子弟兵就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士兵苦,首长也就要“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样才“更能打胜仗”,“要胜利就要吃苦”。此外,在当时的条件下,物质匮乏,财力微薄,节省每一块铜板,把它用在革命战争上,也是一种实事求是。

今天,条件不同了,生活水平可以高一点,从刺激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还需要提高一点,这也是搞革命,搞现代化建设的终极目的。但“麦饼烤烤,红枣当菜”就是“蛮好的一顿大年夜饭”这种作风,这种反映首先想到群众过年需要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作风,则永远都是政治领导人所需要的。其他方面的人士,要成功同样也要用这样的方式想问题。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到,邓小平的平民作风,实际上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一个基本特色。已经基本实现的温饱、小康目标是如此,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下一步目标也是如此。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政治家的平民化就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当前,这种趋势已经明朗化,普遍化。不仅如此,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也开始平民化。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社会进步了,人人有饭吃,人人可以自力更生了,少数人高高在上,趾高气扬,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社会也就不能让人忍受了。绝大多数人不能忍受,不能接受,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也就会跌下来。因此,在当今世界,特别是社会进步程度比较高的国家,聪明的人,都会把自己看成一个平民,表现成一个平民,即使他是首脑、首相、首富、首席科学家、首席执行官或其他“首”什么、“总”什么和什么“长”。当然,装出来的,总不会那么像,只有本色如此,才能自然。人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大人物不像大人物,而与普通人看上去差不多。这实际上就是,当官的太像官,让人恶心,那也就当不好官,当不上大官;发财的太像财主,可笑得很,因而也就发不好财,发不了大财;搞学问的太知识化,难免迂腐,那也就搞不好学问,搞不成大学问,如此等等。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平民本色,成功之本,或正在成为成功之本。这种成功也最重要,因为它受多数人的欢迎,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更有利于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