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为抗击英法联军建言献策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为抗击英法联军建言献策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时间:2022-03-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为抗击英法联军建言献策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战争从来都不是易事,也并不值得鼓吹褒扬,只是源于阶级的利益,一方压迫而一方兴起反抗,压迫者又要镇压反抗者,反抗者重又反镇压,如此来回反复,战事鼎盛,而民生萧条。但时刻关注邻省动向的左宗棠却从商民口中察觉异象,随后通过侦察发现广州已经沦陷的事实。左宗棠对于抵抗英法联军是抱着满满的希望的。

为抗击英法联军建言献策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战争从来都不是易事,也并不值得鼓吹褒扬,只是源于阶级的利益,一方压迫而一方兴起反抗,压迫者又要镇压反抗者,反抗者重又反镇压,如此来回反复,战事鼎盛,而民生萧条。很有趣而无趣的是,作战双方谁都想尽快平息战争,恢复和平,但谁又都想铲除对方,维护自己的政权。因此,说来说去,战争的本质是权、利二字。为维护清廷统治和保卫家乡,左宗棠义无反顾帮助清廷剿灭太平军;而为了推翻清廷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太平天国毫不手软闯荡南北抢占城镇抗击清军。清廷与太平天国,在权、利二字上使军士和人民血流成河,死伤千万,令人痛心。

于两者斗争之中,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左宗棠都借战争而登上仕途,从此荣誉加身,以致不可复加,完成他的千秋功业。世人褒扬他的多为其收复新疆之举,而对其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回民却多有贬斥,甚而痛骂。然而,若没有前面平定内乱之举,又何来后面收复壮举呢?历史的真实和残酷告诉我们,如果是太平军或者捻、回战胜了清廷,那么中国必将沦落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中。因为这几支农民起义军,并不具备一统中华大好江山的能力。不用多说,且看其中最强大的太平军即可知。他们的首领天王,发动战争的本初并不是真为了全民解放,还利于民,而是为了满足内心的私欲。他要推翻清廷的统治,并不是推翻封建主义,而是腾笼换鸟,想要自己做封建主,一享皇帝的奢华威严。他做到了,在人们还处于战火的水深火热之中就提前享受了。并且,后来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他发动了轰动中外的天京内讧,迫使与他共同起事的诸王死的死、走的走,天京不过剩下一个虚妄的政权而已。有着相对稳固政权的太平天国都已这样,何况并无统一政权的捻军呢?其他的各少数民族或地方起义就更不可能有此能力担当驱除外侮的重任了。

因此,于当时而言,清廷的稳固,对于驱除外侮有着毋庸置疑的关键性作用。而晚清在百年中受尽欺辱,很大一方面就是因为列强趁中国内乱无暇多顾,遂群起而攻之,从中攫利。弱肉强食,不自强,必受侮,落后就要挨打,就源于自身的动荡虚弱。左宗棠青少年时期就对列强的狼子野心有所警惕,适时又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因此对于这番道理,是再明白不过的了。他此时,也就想尽快平复内乱,实现辅助帝王已达国强民富的政治抱负。

再入湘幕的这6年,镇乱、治吏、理财,便让他声震四海,清廷也多番打听这一湘潭人杰,希望他能够出来为清廷尽心效力。而清廷所以急求左宗棠辅助,就因为他在湖南清四境、援五省中功绩非凡。此前我们已经讲述了,湖北由胡林翼掌控,江西也由曾国藩把持,那么与湖南接壤的五省之中,就还有广东、广西和贵州。在与曾国藩、胡林翼唇齿相依的同时,左宗棠也密切关注另外三省的军情,随时出兵援助。因为太平军除了集中火力在赣、鄂两省之外,也有流窜的势力分布在另外三省,与当地义民一起抗击清军。比如广东的红巾军、广西的会党和贵州的苗民起义等,他们不仅在省内起义占城,更时常犯边会同省内的义民和商枭,与太平军一道抵抗清军的镇压。于是,左宗棠援助粤、桂、黔三省抗击义民总是与内清四境以及追剿太平军残部连在一起的。(www.guayunfan.com)在这几年,境内境外,此起彼伏,混战一片,经常是东边才平息了一阵,西边又起事,南边助阵,北边谋动。左宗棠和骆秉章在湖南,运筹帷幄,东征西遣,左调右派,也仅是能够大致平息混乱局面而已,而不能彻底平灭起事义民。或许,左宗棠本义也并不想对义民痛下杀手,只以兵力将他们镇压下去,令其暂时失去起义能力。左宗棠援助外省用意很显然,对于邻省而言,湖南处于被包围的地位,若邻省陷落,湖南无疑成为太平军的腹中餐。因此,即使困难重重,镇压反复往来,左宗棠都要坚持到底。这其中,最困难的就是粮饷问题。左宗棠靠着他治吏、理财的杰出才能,虽不能说从容给予,但也总算勉强应付过去,以使援外湘军解决了温饱之忧。

而就在左宗棠竭尽心力内清四境、外援五省的同时,列强都盯紧中国这块肥肉不放,伺机侵略。鸦片战争后,英国的胜利让他们都看到了清廷的空虚懦弱,便纷纷借机开动战争再获肥利。左宗棠此时虽然尚未获得实际的官职,人微言轻,但他依然选择建言献策,而不愿袖手旁观。

1856年,英国凭借“亚罗船事件”,对广州发动战争,而后就衍生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吸引了法国、美国、俄国等资本主义帝国参与其间,最终迫使中国与他们分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通商等等,国家尊严一次次遭受凌辱。

所谓“亚罗船事件”,原本该属中国内政,而无关英国。亚罗船是一艘中国海盗船,它聘请了英国人做船长,并悬挂英国国旗为掩护在海上劫持客船。清廷于是把它拿下,抓了船上12名中国水手。英国就借此诬陷中国有意针对英国,对英国造成损害,于是对华发动战争。而法国对中国觊觎已久,就差出师无名,这时终于让它逮住了英国发动战争这个时机,于是也赶忙找了个“马神甫事件”参与其中。后来,遂有了英法联军侵华,美俄以调停为名共同逼迫清廷与它们分别签订通商条约的耻辱。

当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时,抓住昏臣两广总督叶名琛,马上成立了个伪政府,以叶名琛的名义继续向清廷发送假报,让清廷信以为广东无恙,大局尚稳。但时刻关注邻省动向的左宗棠却从商民口中察觉异象,随后通过侦察发现广州已经沦陷的事实。他把事实禀告骆秉章,骆秉章立刻上疏清廷言明真相,清廷方才觉醒。而在上呈的奏折中,另附有左宗棠抵御外侮的建议。

“主要经理得宜,民心团结,士气弘扬,敌人亦何能为患?”左宗棠对于抵抗英法联军是抱着满满的希望的。接着,对于如何驱逐广州英法联军、护卫京畿,他都呈上建议。左宗棠认为,广东地区,以香山、东莞、新安三地的民气最为强大,如果能够团结他们,让他们在暗中部署,趁英法联军出兵北上的时候偷袭他们在香港的大本营,夺取他们的辎重武器,那么他们必然不能继续北上侵略。而与此同时首尾相连,上下一气,“以一支劲旅护天津,而后与之决死战”,那么英法联军的侵华美梦则会就地破碎。想到清廷中有许多投降派,左宗棠还借骆秉章的奏折提醒统治者莫听昏臣谗言。

左宗棠一以奇袭,一以拦阻,把英法联军困在途中,使其前后没有支援便知难而退的想法可行性极高,或许便能改变历史格局。然而,清廷投降派占据上风,咸丰皇帝也畏首畏尾,既不想打败仗,又担忧打胜仗反而引起英法两国增派大批后援攻打中国。因此,对于左宗棠的计策,清廷并不采纳。也就是说,清廷既不派兵捣毁英法联军在中国香港的老巢,也不设兵舰于天津拦截敌舰,反而让他们如入无人之境,顺利抵达天津,直逼京畿,迫使清廷再次以屈辱条约结束战争,圆了侵略者发动战争的本心。

让人痛心!国内以重兵全力剿灭义民,然而对于外国侵略者却不以为然,轻易求和,左宗棠此时心里五味俱翻。而同时,他又遇上人生第一次对他影响甚大的官樊构陷事件,更是心力交瘁。对于镇压内乱,他感到有些厌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