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理想从爱国主义升华_关于邓小平的故事

理想从爱国主义升华_关于邓小平的故事

时间:2022-03-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理想从爱国主义升华_关于邓小平的故事1911年以后的中国一刻也没有平静过,革命大潮一波又一波冲击震撼着古老的中国。邓小平成了其中的参加者。五四运动中狂飙突起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激荡了邓小平的胸怀。并且,共产主义理想往往是以爱国主义为起点。暂别了,祖国,但爱国主义已永驻在邓小平的心中。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风帆将由这颗肥硕的爱国主义种子中生长发育出来。

理想从爱国主义升华_关于邓小平的故事

1911年以后的中国一刻也没有平静过,革命大潮一波又一波冲击震撼着古老的中国。强烈的冲击波甚至扩散到了邓小平的老家四川广安县的乡村。

1911年夏季,成都、重庆两地掀起了保路运动风潮。四川全境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邓小平老家所在乡协兴乡场上的一些店铺也纷纷关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全国振奋。川东北的革命党人和一些哥老会成员也举行起义,并于11月22日在广安宣布“大汉蜀北军政府”独立。1915年底,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反袁护国,并向四川进军。随后不久,广安成立“四川北路护国军”,并再次宣布独立。

一系列深刻而巨大的社会震荡,虽然年幼的邓小平尚不能明了其深远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但其革命轰轰烈烈,所向无敌的对旧社会的摧毁力量,无疑在其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印痕。以至到了晚年,他仍然记得曾经跟随父亲在军营里住过两个晚上。那还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事。据《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的叙述,邓小平的父亲那时25岁左右,正当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当时四川省内活跃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很可能影响了他,因此,他参加了辛亥革命的武装暴动,当上了类似排长那样的小官,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邓小平在他父亲的军营里住了留下毕生回忆的两晚。邓小平之所以记住了,说明这一革命震撼力的巨大。(www.guayunfan.com)可以说邓小平那两晚的经历是他感受革命的起点。

1915年夏天,邓小平从协兴小学堂插班到广安县立高等小学读书,直至1918年夏。在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的这几年间,邓小平不仅增长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大大扩充了他的视野。毕竟广安县城里有许多敏感的神经与国家大势相通。

1918年夏进入广安县立中学堂读书的邓小平是一个比较成熟和有主见,并逐步形成一些观念的少年了。可以设想,此时的邓小平如果完全沉醉于对新式知识的学习,他以后走的可能是另外一条道路。肯定地说,邓小平此时并不满足于书本知识,他在注视着国内发生的许多重大事情。

远离北京的四川广安,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的五月底便成立了广安学生爱国分会,为响应北京学生运动,组织了游行和罢课。邓小平成了其中的参加者。五四运动中狂飙突起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激荡了邓小平的胸怀。他以实际行动呼应了北京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那年,他才15岁。

一个爱国主义者不一定是共产主义者,但一个共产主义者必定是爱国主义者。

并且,共产主义理想往往是以爱国主义为起点。许多共产主义者的共产主义理想正是从爱国主义升华而产生。

邓小平就是如此。

五四运动的爆发推动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当时四川的成都、重庆都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基地。1919年9月邓小平从广安进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并且成为了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同学会的会员。

邓小平进入留法预备学校就投入了认真刻苦的学习,因为要学习法语、中文、数学和工业知识几门课程,学习的任务是很繁重的。而当时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四川并未停止。在重庆掀起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在紧张的学习任务中,年轻的邓小平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救国重任,他时刻在关注国家大事,他被反帝爱国的热情所激励,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群众斗争中。这年11月,重庆警察厅长郑贤书,挪用公款4000多元,将低价购进的信孚洋行的日货80多箱以警察厅名义公开拍卖。这一举动令重庆民众哗然,并立即激起了重庆学生的强烈抗议。他们到重庆卫戍司令部示威请愿,在那儿坚持了两天一夜。回到学校以后,他们把凡有日本商标的东洋货堆在一起焚烧。这次运动迫使郑贤书交出了日货,同时迫使四川当局撤销了郑贤书的警察厅长职务。在重庆乃至全国的抵制日货的运动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种种罪行的强烈愤慨。邓小平是这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帝国主义的侵略,使邓小平义愤难平;群众的爱国热忱,使邓小平心潮澎湃;斗争的结泉,使邓小平看到了反抗斗争的巨大力量。年轻的邓小平经过这次运动的洗礼,爱国主义思想已经初步形成。

1920年8月27日,经过一年紧张学习,邓小平等84名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的学生,告别了生活一年且在这里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的山城重庆,起航东下,然后赴法。此时的邓小平想起了些什么,已是史无记载。但这位16岁的敦实而沉稳少年的内心必如长江翻滚的波涛,肯定是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眷恋,顺江东去的。船行长江时他肯定领略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那咆哮奔腾的激流,那夹江对峙的壁立千仞的群峰,肯定会令他们激奋不已。大好河山已经装入他们心中,因此,他们唱起了“我们是中华好儿男……”的歌曲,雄浑的歌声与澎湃的涛声相和,久久飘荡在长江江面。

船到宜昌后,许多第一次出川的学生兴冲冲地游览宜昌市容。哪知一些同学走进了英租界,受到了盘问和呵责,弄得大家兴趣全无。本来邓小平也打算上岸走走。看到同学受辱而归,便再无心思上岸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走走,居然要受外国人的气。这件事给了邓小平等人很深的刺激。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太作威作福了!

9月5日,船抵上海,邓小平一行人在上海短暂停留,等候上海华法教育会代购的赴法船票和办理的护照。在上海停留的几天间,他们看到的情形,使他们产生不出即将出国应有的欢欣,黄浦江航行、停泊着外国的商船、兵舰,五光十色的外国旗帜在桅杆上迎着海风乱舞。在租界,到处见到的是趾高气扬的外国人,他们看到中国人时摆出的是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气。衣衫褴褛的中国人为活计匆匆奔忙……这一切使邓小平对中国的贫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欺凌,激起了他们爱国强国的坚定信念。是啊,他们告别祖国、亲人,远涉重洋,就是为了祖国的强大呀!

9月11日,邓小平和来自四川、湖南、江苏的90名青年在上海杨树浦登上了法国邮船“盎特莱蓬号”,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征途。

暂别了,祖国,但爱国主义已永驻在邓小平的心中。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风帆将由这颗肥硕的爱国主义种子中生长发育出来。

“盎特莱蓬号”,你可曾想到?你当年负载了一颗其分量将难以估量,其热烈程度难以述评的爱国主义红心。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这句话是他一辈子对祖国对人民感情的写照。60多年后,邓小平在纽约对《时代》杂志记者谈话时,曾回忆起当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原因说:“我们看到中国当时是个弱国,我们要使它强大。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使它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所以我们去西方学习。”正因为有了强烈的强国理想,才成就了邓小平极不平凡的一生,才使他坚韧不拨地谱写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