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文怀沙先生在宝鸡_我与名人

文怀沙先生在宝鸡_我与名人

时间:2022-07-2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文怀沙先生在宝鸡_我与名人赵迪民文怀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楚辞专家,祖籍湖南,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是与郭沫若等齐名的国宝级人物。文怀沙先生与宝鸡有着不解之缘,在1990年就被誉为宝鸡市荣誉市民并聘为宝鸡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为了使开业典礼隆重,特地从北京邀请来了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我受宝鸡中迅公司邀请与他们一同接待文怀沙老先生。

文怀沙先生在宝鸡_我与名人

赵迪民

文怀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楚辞专家,祖籍湖南,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是与郭沫若等齐名的国宝级人物。由于他渊博的学识,对辞赋的深刻理解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坎坷经历以及过人胆识,被誉为当代的“屈原”。文怀沙先生与宝鸡有着不解之缘,在1990年就被誉为宝鸡市荣誉市民并聘为宝鸡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的前身)客座教授。

1992年10月,我正在益门乡(现更名为神农镇)参加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乡上正酝酿着重建炎帝陵,为宝鸡炎帝故里发展旅游事业作出点贡献。正巧,渭滨区工交局与西安中迅电梯公司联营,成立了宝鸡中迅电梯公司,也正准备举行开业典礼。为了使开业典礼隆重,特地从北京邀请来了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我受宝鸡中迅公司邀请与他们一同接待文怀沙老先生。益门乡政府为筹建炎帝陵的事情也要邀请文怀沙先生,于是,其间我就与文老先生一同到益门乡蒙峪沟村,看炎帝的传说出生地——“填不满”,在峪泉村察看炎帝出生后所沐浴的九龙泉,到常羊山看炎帝陵和炎帝园的炎帝祠建设工地等。那一次,文老是与青年诗人何首巫、北京战友文工团的歌唱演员李佳(曾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奖”)等一起来的。

当时,文老对“宝学”和”‘吟诗”特别钟情。记得在宝鸡市委礼堂作学术报告时,文老就“宝学”和“吟诗”作专题讲座。文老认为“宝学”即宝鸡之学说。文老说,不学宝学就不是“饱学之士”。后来,文老在《炎帝与姜炎文化》一书的题词中说:“余敢预言,至21世纪,凡治文史者,如不谙“宝学”,定非饱学之士。”“宝学”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将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认为宝鸡的确是炎帝的故里,对宝鸡是炎帝的出生地持坚定不移的态度,他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神农本有故乡/子孙岂容遗忘/圣德教民耒耜/冒死百草亲尝/秫心民瘼救伤/历代阡陌吐芳/周原秦岭在望/慎终追远炎黄/姜炎文化昭彰/宝学应运炽昌/四方拜倒绛帐/无须暗度陈仓”。后来文老又写了《中华根与本》一书,对此进行了专门论述。文老后来在《宝学悬解》一文中谈到,“宝学”由两部分组成:以北首岭为代表的“炎帝祖先学”和以炎帝、姜炎文化为主体的“炎帝学”。(www.guayunfan.com)在吟诗方面,文老谈,诗歌的正确读法应该是“吟”而不是简单的朗诵,“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拖长声音的诵读。“吟”区别于“唱”,可以“引吭高歌唱”,不能“引吭曼低吟”,由此可知,“唱”主要用喉咙;“吟”,主要靠鼻腔。在讲述的过程中文老情不自禁地吟起古诗来,后来又专门让歌唱演员李佳在讲台前吟起他所谱曲的诗词来,引得大家的阵阵掌声。文老的讲座十分吸引人,他边讲边做手势,激动时甚至站起来讲,文老语言犀利,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听他讲课,绝对想不到是一位80多岁的聪慧老人在讲述。文老善于讲也敢于讲,在讲到诗词时,文老说:“对毛泽东的诗词谁敢评说,我敢评说”。他说毛泽东的诗词在遣词方面还有些不惬意的地方,例如:在《七律·长征》词中,“金沙水拍”,原作“浪拍”,因与“腾细浪”之“浪”字复,故改作“水”,又不得不与“万水千山”之“水”复了。二句“千山”又与“岷山千里雪”重复。更显眼的是首句“红军”与末句“三军”,两个“军”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了。对词律我不懂,但对毛泽东的诗词,大家自有公论,认为毛泽东的诗词充满了豪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气势磅礴,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不可多得。而文老则敢于评说,说明了他不崇上,不媚权威的个性。后来,文老谈到“吟咏有助于欣赏;吟咏也有助于知音!”

随后几天,我陪文老又观看了金台观的《陈仓石鼓陈列展》,文老看得很仔细、很认真,不时发出妙语。对宝鸡深厚的历史文化,他赞叹不已。在炎帝园参观炎帝祠建设工地时,文老谈到,大殿上的瓦,应该用红色的,象征着火的颜色,炎帝就是火神。当时工程已进入尾声,所以,依旧是用的灰瓦。在谈到炎帝陵的建筑造型时,文老建议,建筑格局可以形成两个火字造型,在空中看起来是个“炎”字。文老的建议,尽管没有被采纳,但我认为,很有见地和创意,说明了文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学识和敏捷的思维。连续几天的参观、做报告,文怀沙先生精神矍铄,乐观健谈。晚上在举办的舞会上,还翩翩起舞,舞姿还挺优美,真不像一位80多岁的老人。这次在宝鸡,当时市里的领导纪鸿尚书记以及文化、文艺界的知名人士纷纷前去探望、问候,文老都十分热情地接待,看来文老的人缘非常好。这次的接待、陪同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影响和回忆。文老还喜好写字,应大家要求还题了许多字。文老还给我赠了书并题了字。直到文老回到北京以后,还专门托任步武先生给我捎来了墨宝,令我非常感动。

1997年,第二次听文老在宝鸡市委大礼堂里作学术报告,场景依旧,气氛仍然十分热烈。

两次聆听文老的宏论,均获益匪浅。

(作者赵迪民:系原渭滨区政协副主席

(原载《渭滨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2008年10月9日晚文老在看本书作者焦汉给他带来的《宝鸡路路通》与《渭滨文史资料》第20辑 叶长林/摄

1992年10月文怀沙先生在渭滨区峪泉神农祠

1997年,文怀沙先生在中共宝鸡市委礼堂讲课

2008年10月10日下午18时《秦风》杂志副总编、本书作者焦汉与记者孙万祥为《秦风》杂志求来了文老书写的“中华根与本”“宝学”墨宝刊登于《秦风》第四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