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概括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概括

时间:2022-02-1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概括刘备惨败于陆逊之后,把它说成是“天意”,其实并非如此。诸葛亮发动突然袭击,杀死高定,占领了越巂郡。原来诸葛亮料到孟获一定会来劫营,就把蜀军埋伏在营外,专等孟获来上钩。诸葛亮又把孟获放了,叫他准备好了再来交战。这样,孟获又接连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了七次。最后那一次,诸葛亮把孟获的军队引到一个山谷中,截断了他们的归路,然后放火烧山。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概括

刘备惨败于陆逊之后,把它说成是“天意”,其实并非如此。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在林木阴密之处连营数百里。连远在洛阳的曹丕都发觉了这个弊病,他说:“刘备不懂军事,岂有营寨延伸七百里而能御敌的?树木、原野、洼地,前无进路,后无退路,在这些地方筑营的,一定被敌人击败!刘备犯了兵家大忌,必败于东吴陆逊之手!”事实果真如此。

刘备退到白帝城以后,实在难以承受这次惨重的打击,加上年老和过度劳累,终于使他病倒了。公元223年2月,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便派人去成都把丞相诸葛亮等人请到白帝城来,安排后事。他对诸葛亮说:“我有了丞相,才有了今天的帝王事业。可是,我的知识浅陋,这次自讨失败,想来又悔又恨。儿子刘禅软弱无能,我只好把大事托付给丞相。”

他又进一步说:“丞相你的才干,比曹丕高十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成就大业。假如嗣子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实在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

诸葛亮听了大惊,感激涕零地说:“陛下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辅佐太子,死而后已。”

刘备听了,眼里也不禁流下泪来。他看到参军马谡站在床前,就叫他出去,并对诸葛亮说:“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听了微微点头。

几天以后,刘备死在白帝城永安宫,终年六十三岁。在他留给太子的遗诏中有这样两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现在人们还常常引用呢。

刘备死后,17岁的太子刘禅(即阿斗)于公元223年四月即位,史称后主,改元建兴。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以丞相兼益州牧。从此,蜀汉政治上的大小事情,都由诸葛亮决断。

诸葛亮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又和吴国恢复了结盟的关系。接着,他决定出兵南征,平定南中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以便把后方安定以后,能够全力对付强大的魏国。

南中地区是指蜀汉西南边境的越巂(今四川省昌县西北)、牂牁(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益州(今云南省晋宁县东)、永昌(今云南省保山县北)四个郡。这里居住着叟、僚、濮等族人民。他们是今天彝族、壮族、傣族、崩龙族的祖先。汉朝时候,他们被称为“西南夷”。他们和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西南边疆

可是在当时,这些部族的首领不但不服从蜀汉政权的治理,不交赋税,不服徭役,而且在刘备病死前后,还相继公开反蜀。越巂郡高定杀死蜀汉派驻的将领,自己称王。牂牁郡太守朱褒不受蜀汉的调遣。益州郡雍宪把蜀汉的太守押送给东吴,还拉拢当地另一部族首领孟获,散布谣言,威胁群众,挑拨民族关系。这些都给蜀汉政权的安定造成威胁。

公元225年(蜀汉后主建兴三年),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兵分三路,进行南征,东路军由马忠率领,不久就消灭了朱褒。中路军由李恢指挥,包抄了雍宪、孟获的后方。诸葛亮亲率西路主力军,向高定进击;这时候,雍宪、孟获也从滇东来到越巂。诸葛亮发动突然袭击,杀死高定,占领了越巂郡。后来,这些部族之间又发生内乱,高定的部下杀死雍宪,孟获代替高定当了主帅,领兵南逃。就在这年五月,诸葛亮率军渡过泸水(金沙江),追击孟获,把孟获包围在南盘江上游地区(今云南省曲靖县一带)。诸葛亮开始出兵时候,参军马谡前来送行。诸葛亮向他询问破敌之策。马谡说:“南中地区地势险要,很久以来就不服从朝廷治理。即使今天我们把他们打败,明天他们又会反叛。用兵的道理,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丞相不要专用武力,要注意征服他们的心!”

诸葛亮听了马谡的建议很高兴,因为这和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南抚夷越”方针是一致的。他早就了解到孟获的情况:此人是南中很有影响的一个酋长,他身材高大,英勇善战,意志坚强,待人慷慨,在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汉人中,都享有很高威信。诸葛亮决定把他争取到自己方面来,变敌为友,化战为和,化反叛为臣服。www.guayunfan.com

孟获见蜀军打了进来,就起兵迎战。蜀将王平跟他对阵,开战不久,王平掉转马头往后退走。孟获驱兵前进,沿山路追赶。忽然喊声大起,蜀兵从两边杀出。孟获中了埋伏,只得引兵败退。蜀兵紧紧追赶,把孟获活捉了。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诡计,怎么能叫人心服?”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让他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诸葛亮又问孟获:“你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

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我看了你们的阵势,也不过如此。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你就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再打吧。”

孟获回去以后,自以为已经看清了蜀军营寨的虚实,当天晚上,就带领几百名壮士,偷偷挨近蜀营,想把诸葛亮打个措手不及。他们没有碰到任何阻挡,一直冲进了营寨;一看,才知道是个空营,里边连个人影也没有。孟获知道中计,想要退出,可是已经晚了。只听一声呐喊,营外的蜀军把孟获的人团团围住,全部逮住了。原来诸葛亮料到孟获一定会来劫营,就把蜀军埋伏在营外,专等孟获来上钩。

诸葛亮叫人杀牛宰羊,像对待客人那样招待他们。他向孟获:“这回你又输了,还服不服?”

孟获恨恨地说:“这回是我自己跑来受骗上当,又不是被你打败的,怎么能服呢?”

诸葛亮又把孟获放了,叫他准备好了再来交战。这样,孟获又接连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了七次。

最后那一次,诸葛亮把孟获的军队引到一个山谷中,截断了他们的归路,然后放火烧山。只见满山满谷烈火熊熊,把孟获的将士烧得焦头烂额,孟获第七次被蜀兵活捉了。孟获又被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害羞,不愿意再见孟获,放孟获回去,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

孟获低头回答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我虽然没有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这样不懂羞耻呢?”说完,他脱掉一只衣袖,露出了胳膊,请诸葛亮出来,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赶忙把孟获搀扶起来,对他说:“这样就好了!”诸葛亮请孟获进入营帐,设宴招待,又跟他讲了许多道理,然后客客气气地把他送出营寨,让他回去。

这就是传说中“七擒孟获”的著名故事。

降服孟获之后,诸葛亮领兵继续南下。这时中路的李恢也突破了沿途叛军的阻击,进入益州郡;东路的马忠攻下群爿可后,也向益州郡推进。三路大军终于最后消灭叛乱势力,在滇池(今云南晋宁东)胜利会师。南中地区的叛乱活动彻底平定了。这是诸葛亮采用军事和政治相结合的方针的胜利。

为了巩固和扩大胜利成果,加强蜀汉在西南边境地区的统治,诸葛亮在南中扩大和健全了郡县制。他把原来的四个郡,增改为越巂、建宁、永昌、云南、牂牁、兴古六个郡,并大量起用少数民族的领袖人物。他任命本来拥护蜀汉的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王伉为永昌太守。吸收原来不归服蜀汉政权的一些人到朝廷里来任职,如孟获官至御史中丞(职位为中央的监察官),孟琰官至辅汉将军等。

有人对这种做法表示怀疑,诸葛亮解释说:“用外地人治理这些地区,就要同时留下军队;如果不留下军队,还会发生祸乱。而留下军队则需要大量军粮,这很不容易做到。这是一。用外地人治理这些地区,终究不能取得当地人的信任。这是二。现在我任用他们,就可以做到不留军队,不运军粮,而又能使当地大体相安无事,南人仍然可以服从朝廷,这样难道不好吗?”这番话说得人人心服,认为还是丞相的见解高明。

诸葛亮对南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很重视。他积极推广汉族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派人教当地的少数民族使用耕牛,改良原来落后的耕作方法,使生产得到了发展。直到现在,云南省德宏地区傣族人民还流传着诸葛亮怎样带来耕牛和稻种,佧瓦族人民流传着诸葛亮老爹如何教他们的祖先盖房屋、编竹箩的故事。诸葛亮还教当地人民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在现在的云南省保山县城以南大约10里的地方,还有三个据说是诸葛亮修筑的,能够灌溉几千亩田地的“诸葛堰”。

在云南省瑞丽县的傣乡流传着一个关于“诸葛亮的帽子”的传说也很有趣,说是当年诸葛亮在收降孟获之后来到傣族地区,傣家向他请教怎样盖房子,诸葛亮思索片刻,就在地上插上几支筷子,脱下自己的帽子往上一放说:“你们就照这个样子去盖吧!”所以,傣家的竹楼就像一顶无数支筷子支撑着的帽子,俗称“诸葛亮的帽子”。这些都说明诸葛亮是多么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戴了。

诸葛亮在七擒孟获以后,在南中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是为了蜀汉政权后方的安定,有利于他北伐中原,攻打曹魏。但是,这对促进汉族地区和西南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对加强祖国西南地区的统一,维护西南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也都作出了积极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