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_曹操割发代首的经过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_曹操割发代首的经过

时间:2022-02-1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_曹操割发代首的经过汉献帝回到洛阳以后,虽然只有皇帝的虚名,但毕竟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汉献帝又任命曹操为掌握最高权力的大将军,而曹操则用皇帝的名义向全国发号施令,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越地位。在发布屯田令的同时,曹操任命枣祇为屯田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负责经营管理屯田事宜。这就是著名的“割发代首”的故事。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_曹操割发代首的经过

汉献帝回到洛阳以后,虽然只有皇帝的虚名,但毕竟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把皇帝抢到手,谁便有发号施令的主动权。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据冀州的袁绍手下有个谋士沮授,早就注意到了,他曾劝袁绍把汉献帝接到河北邺城,但袁绍这人优柔寡断,这个好主意最终没被接受。而正在扩大势力驻兵在许城(今河南许昌)的曹操,却接受了谋士毛玠和荀彧的意见,准备到洛阳迎接汉献帝了。

谋士荀彧说:“从前晋文公发兵把周襄王送回洛邑(洛阳),成为霸主;汉高祖为义帝发丧,深得人心,如今皇上到了洛阳,困苦不堪。如能在这时迎奉献帝,正符合人们的愿望。用忠于皇室的行动来镇服各据一方的雄杰,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曹操听了十分高兴,立即派曹洪带一支军马去朝见献帝,接着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到了洛阳。汉献帝在近乎绝望的困苦中见到曹操也十分高兴,马上任命曹操为司隶校尉,授给他符节斧钺,让他掌握军政大权。

这时洛阳不仅残破不堪,而且缺乏粮食,连尚书郎以下的官员,都只能自己去挖野菜充饥。有的吃了几顿野菜,就倒在破墙边上饿死了。曹操便向汉献帝建议,洛阳这样缺乏粮食,许城虽有粮食,但是运输不便,只好请皇上和大臣们暂时搬到那边去,免得在这里挨饿受冻。汉献帝和大臣们只得同意。

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许城,许城被称为许都,并改年号为建安元年。汉献帝又任命曹操为掌握最高权力的大将军,而曹操则用皇帝的名义向全国发号施令,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越地位。可是袁绍不服气,因为他当时的势力、地位、声望都比曹操高。曹操便暂时退让一步,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自己做了职位稍低的司空和车骑将军。但在政治上他却掌握着主动权。

不过,由于长期的战乱,中原一带生产受到破坏,粮食严重不足,不少地方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许都虽然暂时还比较稳定,但毕竟存粮有限,日子一久,大批官员和军队的粮食供应就发生困难。曹操想起谋士毛玠的两条建议,第一条“奉天子以令群臣”已经实现,第二条“修耕植以蓄军资”就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就在迁都许城的这一年,东阿县令枣祇建议曹操实行屯田。他说:“我们收编青州黄巾军时,有六七十万男女老少没有编入青州兵,他们手中有不少耕牛农具,我们把他们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种粮植桑,只收他们收成的五成或六成。这样,我们有了军粮,他们也有了安定的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呀!”

曹操一听大喜,决定推行屯田制。他在下达《置屯田令》时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指秦始皇)以急农兼天下,孝武(指汉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在发布屯田令的同时,曹操任命枣祇为屯田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负责经营管理屯田事宜。此外,曹操还下令广泛召集各地流民,由官家提供土地、种子和耕牛,大规模进行屯田。这种屯田方式叫民屯。以后,曹操又指令军队在驻地平时务农耕田,战时打仗,以解决军粮供应。这种屯田方式叫军屯。

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他们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解决了军粮问题,有力地支援曹操对其他割据势力的战争。后来,曹操在统一北方后,追思枣祇的功绩时赞扬说:“(枣祇)为屯田都尉,设施田业,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并认为这是“不朽之事。”可见,屯田事业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曹操对“足食足兵”的重视,还表现在严令士兵保护庄稼,不准践踏禾苗,要是有人违犯,就要按军法处治。建安三年四月,曹操出讨张绣。行军时见麦子已熟,农民却逃避在外,不敢刈麦。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尽皆斩首。故将士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但不巧的是曹操骑马正行,麦田里突然飞出一只斑鸠。战马受惊,嘶叫着窜入了麦田。一片麦苗被踩坏了。

曹操随即下马,召来管理法令文书的主簿,对他说:“我的马踩坏了麦子,违犯禁令请按军法议罪。”

主簿说:“将军是一军的主帅,怎能够议罪?”www.guayunfan.com

曹操说:“我制定的法令,我自己违犯,若不议罪,怎么能够服众?”

主簿说:“根据古书《春秋》的规矩,法令是对一般将士的.不能对尊贵的人施加刑罚。将军是一军的主帅,战马受惊纯属意外,并不是存心违法,那就更不能处罚了。”

曹操沉吟了一会儿.然后说:“既然主簿不肯议罪.那我就自己执行吧。”

他用剑割下自己的一绺头发,扔在地上说:“我是军中主帅,权且免于一死,就用割发来代替砍头吧。”

古代割发也是一种刑罚.叫髡刑。曹操割下的头发被用来晓谕三军,全军上下无不悚然,个个遵守军令,不敢有丝毫违犯。这就是著名的“割发代首”的故事。这不仅说明曹操重视农业生产,而且说明他以身作则,纪律严明,因此他的军队战斗力较强,经常打胜仗。

除此以外,曹操特别重视招收和提拔人才,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较得人心。他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出色的文武人才。像前面提到的荀彧,就是从袁绍那边投奔过来的大谋士。荀彧字文若,河南颖川名士,因为看到袁绍不能成大事,慕曹操之名而投之,曹操接谈之下,大为佩服,连说:“文若我之子房也。”把荀彧比作刘邦手下的张良。曹操要荀彧推荐能人,荀彧推荐了自己的侄子荀攸和郭嘉,后来,他们都成为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

此外还有毛玠、贾诩、钟繇、崔琰等等,无一不是当时杰出的人才。在武将方面,除了他的家族夏侯淳、夏侯渊、曹仁、曹洪以外,像张辽、徐晃、许诸、李典、张郃、于禁、乐进等人,都是能征惯战的名将。于禁、乐进都是曹操从行伍中提拔起来的,张辽、徐晃是从战场上俘虏过来或投降后加以重用的。曹操手下这一大批文臣武将,可谓“星汉灿烂”,他们都为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