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徐达北伐过程_徐达百战建大功

徐达北伐过程_徐达百战建大功

时间:2022-02-2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徐达北伐过程_徐达百战建大功徐达是明代开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他一生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创建立下了极为显著的功劳,成为明代开国功臣之首。徐达闻讯,立即挺身而出,独自来到孙德崖的军中,要求替代朱元璋。朱元璋称吴王之后,命徐达为左相国。随后不久,徐达又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步骑兵25万北伐中原。徐达根据朱元璋的战略意图,先平定了山东。朱元璋赶到汴梁,将徐达等人召来,设宴慰劳,并且商议军机。

徐达北伐过程_徐达百战建大功

徐达是明代开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他一生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创建立下了极为显著的功劳,成为明代开国功臣之首。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与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好友。他家世代务农,他从小虽然生活困苦,但很有大志。至正十三年(1353年)春天,朱元璋那时已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回到家乡去招募义勇,徐达当年22岁,于是与汤和等人一起投奔了朱元璋,从此开始了一生浴血奋战的历史

第二年秋天,因为义军内部有矛盾,朱元璋遂将在家乡所募得的700人交给其他将领指挥,只带了24人南下,占据了定远、滁阳等地。徐达便是这24人中最重要的一位。

有一次,郭子兴因与另一义军首领孙德崖不和,将他抓了起来,孙德崖的部下听说之后十分气愤,便将朱元璋扣留了,并好几次要将他杀掉。徐达闻讯,立即挺身而出,独自来到孙德崖的军中,要求替代朱元璋。结果朱元璋被放归,徐达最后也设计脱身了。

朱元璋率军渡江,攻取采石、太平等地时,徐达与常遇春都是军中最英勇善战的将领。

至正十六午(1356年)九月,徐达受命攻取常州,又进逼常熟。当时这一带均为张士诚所占据,他派其弟张士德率几万大军来援助。张士德小字九六,很有计谋,而且骁勇善战。徐达听到张士德带兵前来的消息,召集众将计议说:“张九六狡猾而善战,假如他取胜,那么其军锋就更锐不可当了,我们应当以计谋来战胜他。”于是,他下令在离城18里的地方设下伏兵,又派总客赵均用率铁甲骑兵作为奇兵迂回到侧翼,然后自己亲率大军迎战张士德。

张士德气势汹汹地带兵杀来,双方斗在一起,杀得难分难解。正在此时,赵均用的铁甲骑兵突然从侧面冲出,一下子将张士德的阵势拦腰冲断,使阵势大乱。张士德见大势不妙,也不恋战,拨马便往城池的方面奔去,败卒一边跟着他跑,一边奋力抗击追兵,眼见追兵渐渐被甩掉了,众人心里才松了一口气。哪知忽听一声炮响,冲出无数伏兵,将退路截断。败卒们无心再战,纷纷扔掉兵器投降,张士德左冲右突,不料战马一下踏进壕堑之中,将他从前面直摔了出去,徐达手下先锋刁国宝和王虎子二人猛扑上去,将张士德擒住。

张士德智勇双全,在为张士诚东征西讨扩大地盘的战斗中,立下了许多功劳,现在战败被擒,张士诚既丧气又伤心,后来他只好任用另一个弟弟张士信,而张士信却无能而又骄奢,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张氏的败亡。

朱元璋既怀有削平群雄、统一寰宇的大志,所以并不像其他军事割据者那样烧杀劫掠,而是多次戒饬诸将,申明军纪。徐达带兵,既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又约束极严,纪律严明,极少滥杀无辜。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徐达、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了埋伏,与陈友谅大战,结果杀死汉军1万多人,生擒了3000多名。这3000多名降卒一个个虎背熊腰,显得桀骜不驯。常遇春对徐达说:“这些人都是劲敌,若不杀掉,必将成为后患。”

徐达说:“他们既已投降,可以施加恩德,感化他们,为我所用,怎可滥加杀戳?将军如一定要杀,不妨待禀明主公之后,再动手不迟。”

常遇春说:“假如去禀明主上,肯定就杀不成了。”www.guayunfan.com

徐达不听他这一套,立即派人到金陵去向朱元璋汇报。朱元璋对使者说:“你立即返回,告谕诸将,现在战争刚开始,绝不能滥杀而失去人心。3000降卒,必须立即释放。”

然而,当天夜里,常遇春已下令将降卒活埋,待使者赶到时,只剩下300多人。朱元璋知道之后很不高兴,下令将剩下的全部放还。

朱元璋称吴王之后,命徐达为左相国。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徐达等大将率兵扫平了张士诚所据有的淮东诸郡之后,召集群臣商议进攻张士诚之事。

右相国李善长首先发言道:“张氏割据一方,屡屡侵扰我方边境,早就应当讨伐。然而以臣看来,他们虽然接连战败,但兵力未衰,而且土地肥沃,人民富庶,积蓄又多,恐怕一时难以攻下,还是应当再寻找适当机缘,然后出兵,方为上策。”

许多人都赞同他的意见,朱元璋听了默不作声。这时徐达站出来说:“张氏骄横奢侈,他所任用的大将李伯升、吕珍之流,皆耽于享乐;把持朝政的黄、蔡、叶3个参军,都是醉腐书生,不知大计。臣等奉主上威德,率精锐之师,吊民伐罪,三吴之地指日可定!”

朱元璋闻言大喜,对徐达说:“别人都拘于一己之见,独有你与我想的相同,此事必能成功。”

这年八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20万大军伐吴。大军势如破竹,进军顺利,仅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便将张士诚活捉,将其势力全部扫平。即将攻破平江之时,徐达曾下令:“劫掠民财者死,毁坏居民房屋者死,离开营地20里者死。”结果,大军攻进城中之后,居民并没有受到太大惊扰。因为平吴之功,徐达被封为信国公。

随后不久,徐达又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步骑兵25万北伐中原。

深秋时分,霜重风凉,士兵们告别了亲人,跟随最为著名的两位将军,沿淮河进入黄河,长驱北伐。徐达根据朱元璋的战略意图,先平定了山东。

朱元璋在北方传来的捷报声中,登上了皇帝宝座,建元洪武,这是01368年。徐达被任为右丞相,皇太子册封之后,他又兼任太子少傅。

平定山东之后,徐达等人在济南会师,然后又还军济宁,率水师沿黄河东上,攻下汴梁(今河南开封),接着直捣潼关,元将李思齐、张思道等都狼狈逃窜。朱元璋赶到汴梁,将徐达等人召来,设宴慰劳,并且商议军机。徐达说:“大军平齐鲁,扫河洛,元将王保保观望不前,李思齐等狼狈西逃,元朝的援兵已绝,现在乘势直捣元都,可不战而下。”朱元璋点头称是,于是分遣大将攻占河北各地。

徐达率军在河西务(在今天津武清西北)大败元朝平章俺普达朵儿只进巴,进兵至通州(今北京市通县),指挥郭英设计诱敌,元将五十八国公率领1万多名敢死之士出战,结果大败,数千人被杀,大将卜颜帖木儿被擒。徐达率领诸将进入通州,这一天是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二十七日。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得知这一消息,吓得魂飞魄散,连夜召来皇后、妃子与太子,商议逃往北方,以避兵祸。天刚蒙蒙亮,顺帝召集群臣在端明殿议事。此时他坐立不安,皇帝的御座对他似乎已没了平日的吸引力,只是背负着双手,在殿中来来回回乱走,同时频频叹息:“今天岂可重做宋徽宗、宋钦宗!”

左丞相失烈门、知枢密院事黑厮等人劝元顺帝固守京城,但他已决意逃走,于是命令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丞相庆童留守。当夜三鼓,大都(今北京)城的建德门打开了,凌乱的灯笼火把如一条受伤的巨蟒,歪歪斜斜、跌跌撞撞地出了城门,往北方窜去。元顺帝带着后妃太子,在卫士们的簇拥之下,离开了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都城,经居庸关,逃往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这些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早已丧失了祖先那种跃马横刀的气概,平日骄奢淫逸,当此国破家亡之时,仓惶奔命,一路上难免哭哭啼啼,似在为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大元帝国唱出最后的挽歌。

八月二日,徐达率大军来到大都城齐化门下。虽然城高壕深,但守军早已作鸟兽散,明军填壕登城,冲入城中。徐达登上齐化门楼,放眼望去,只见宫室壮丽,街巷纵横,在夕阳暮霭之中,似乎一直延伸到天边。然而经过近年来元明几次内乱,这座当时举世无双的城池,早已显得残破不堪了。徐达亲提数10万雄师,逐走元主,埋葬了一个暴虐无道的王朝,此际登临,不禁豪情万丈,雄姿英发,但在同时,又感慨兵祸连年,民生多艰,不禁又生出几许悲凉之感。

不多时,帖木儿不花、庆童以及元朝平章迭儿必失扑、赛不花、右丞相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人,都陆续被擒获,押到门楼之下。这些亡国之臣倒也有几分骨气,坚持不降,徐达只好挥挥手,下令将他们斩首。然后,他传下命令,将府库封存,图书宝物造册登记,不准随意杀人。又令指挥张胜带千余名士兵守卫宫殿门,让那些宦官们护视没能出逃的大批妃子、宫女与公主,严禁士卒们去凌辱。接着他又下令登记官吏,整修城廓,派兵侦巡边塞。捷报传至金陵,朱元璋下诏将大都改为北平府。

徐达身材高大,颧骨较高,性格刚毅勇武,平时不多言语,但思考问题深刻周到。他令出如山,诸将之中无人敢违。同时他又善于抚慰士卒,手下将士都乐意为他效死力。每次出征,所向无敌。凯旋之后,就交出兵权,在家中与儒生们谈论义理与学问之道,生活非常简朴。朱元璋曾称赞他说:“受命而出,成功而还,不骄矜,不自夸,不贪财色,处事公允,如此高风亮节,大将军一人而已。”

朱元璋晚年疑心渐重,对武将们百般防范,终至后来滥杀功臣。他对徐达这位当年“布衣兄弟”也不能毫无芥蒂。有一年冬天,徐达像往年一样,出征回来,交还了大将印绶,回家休息。朱元璋设宴款待他,对他极为热情,与他称兄道弟,而不以君臣之礼相称呼,但徐达的神色与言语却一直十分恭敬谨慎。朱元璋举着酒杯对徐达说:“徐兄功大,而尚未有好的住处,就把我当年的旧邸送给你住吧。”

徐达听罢,连连推辞,说什么也不敢接受。这个“旧邸”,就是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住的地方。一天,朱元璋拉着徐达来到这座邸院之中,令人摆下酒席,强劝徐达喝酒,徐达不敢推辞,喝了一杯又一杯,终于被灌得酩酊大醉。朱元璋见他醉得不省人事,就让侍从们将他抬到正堂之上,蒙上一条被子,让他睡在那里。过了一个时辰,徐达醒了过来,抬身一看,见自己睡在吴王旧邸的正堂之上,顿时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他连忙翻身下床,跑到门外台阶下面,跪伏在地,口中连呼:“死罪!死罪!”

原来,朱元璋这是有心试探。因为假如徐达接受了这座府第,便是将自己与当年的吴王朱元璋相提并论,再进一步,他就有可能产生野心,图谋帝位。现在见到徐达如此惶恐不安,朱元璋心中放下了一块石头,不禁心花怒放,命人在旧邸前另盖了一座漂亮的府第赐给徐达,并且亲自在府前牌坊上题了“大功”二字。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在北平镇守,由于多年劳累,背上长了一个疮,竟然不能痊愈,朱元璋将他召回京城。第二年二月,病情加重,遂与世长辞,终年54岁。朱元璋十分悲痛,追封他为中山王,赐葬于钟山之北。他的坟墓至今尚存,成了数百年世事沧桑的历史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