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郑洞国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

郑洞国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

时间:2022-07-0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郑洞国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郑洞国,字桂庭,湖南石门人,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1933年4月,郑洞国率部参加长城抗战。郑洞国出任新编第1军军长,他赴印的主要使命是协调盟军人员同中国官兵的关系,团结部属,维系部队士气,确保缅北反攻战役的胜利。由于郑洞国等中国将领和盟方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驻印官兵与美军人员之间一度比较紧张的关系缓和了下来,双方的合作氛围日益融洽。

郑洞国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湖南石门人,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他幼读私塾,17岁入石门中学,在校期间,曾考取湖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堂停办后返石门中学完成学业,毕业后,在家乡当了半年的小学教师,后又考取湖南商业专门学校。

1924年1月,正在湖南长沙攻读商业专门学校的郑洞国,听闻孙中山先生要在广州创办黄埔军官学校,于是对孙中山仰慕不已、对已成为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心仪神往的他邀上三位读书的同乡,辗转奔赴广州,当他们到达时,才知晓报考军校的日期已过,郑洞国顿时急得团团转。当时郑洞国的同乡黄鳌担心一次考不上,便报了两次名,不料他一考便中,落下个名额虚位以待,此刻见郑洞国急成这般模样,便建议顶替他的名去考,郑洞国沉吟半晌,决计冒顶黄鳌之名报考军校。数日后,两个黄鳌的名字一道出现在黄埔一期的录取榜上,凑巧的是,真假黄鳌都编在第二队,出操点名时,两人同应声出列。后来郑洞国鼓起勇气,向区队长报告冒名顶替的由来,校方理解他的冒名顶替之举,未予追究,只是让他把名字更改过来。

1933年4月,郑洞国率部参加长城抗战。他亲率第17军第2师第4旅与日军殊死鏖战,他脱掉军衣,只着白衬衫,提着手枪,亲自率领部队冲锋,官兵们见状士气大增,一时杀声震天,终将日军击退。1936年秋,郑洞国任第2师师长。(www.guayunfan.com)“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郑洞国率第2师参加了平汉路保定会战,后奉命率第2师转移到林县一带山区进行游击作战,牵制日军南下。

1938年3月,郑洞国率第2师参加徐州会战及攻击枣庄、北大窑、峄县的激烈战斗,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

1938年,郑洞国出任新编第11军荣誉第1师师长。1939年11月,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参加昆仑关会战,担任主攻。郑洞国亲临火线,在友军的有力支援下,指挥部队先后攻克了罗塘等几个重要制高点,终于攻克了昆仑关。

昆仑关战役后,郑洞国出任由荣誉第1师扩编的新编第11军军长,后改番号为第8军,率部参加枣宜会战,并担任宜昌以西、宜都以北长江一线防务近两年之久,多次击退日军进攻。

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郑洞国奉命偷袭敌后方交通,阻敌增援,不仅消灭了大批日军,更使日军后方交通线断绝了很长时间,有力地支援了战区主力围攻宜昌的战斗。郑洞国高超的指挥艺术、大胆的作战行动,使当时的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将军大为赞赏。

1943年春,退往印度的部分中国远征军合编为一个军,史迪威掌握着这支军队的控制权。郑洞国出任新编第1军军长,他赴印的主要使命是协调盟军人员同中国官兵的关系,团结部属,维系部队士气,确保缅北反攻战役的胜利。当时,中国军队与盟国之间关系甚为紧张,美国人傲慢的做法和对中国的无礼令中国军队很是不满。郑洞国到任后,从抗战大局出发,一方面安抚军心,积极增进中美官兵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另一方面则注意维护国家尊严,对于盟方某些损害中国民族利益的过分要求和做法,进行坚决而有策略地抵制。由于郑洞国等中国将领和盟方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驻印官兵与美军人员之间一度比较紧张的关系缓和了下来,双方的合作氛围日益融洽。重庆方面对郑洞国在驻印期间发挥的良好作用一再给予褒奖,史迪威将军也多次称赞郑洞国等中国将领的爱国精神和温文尔雅的道德修养。

截至1944年末,先后有10万中国士兵在印度兰姆伽受训,图为驻印军学员结业受阅

1944年5月中旬,史迪威出动“抢劫犯”突击队,袭占密支那机场,密支那战役打响。在进攻市区时,因日军拼死抵抗,密支那久攻不下,屡屡受挫,史迪威连续更换4名美国将军都无济于事。

7月上旬,郑洞国前往密支那指挥视察,遂担负起作战指挥任务,他亲临前线,认真观察、分析守城日军的防守特点。见日军依托工事,以逸待劳,打不了就躲进地下,于我方不利,于是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办法,掘壕推进,分割包围,逐个歼灭。

7月7日,中国驻印军三个步兵师在空中火力的掩护下发动全面攻击,使用密集炮火对敌进行地毯式轰炸,将日军通信设施全部切断,使其指挥失灵。8月3日,中国军队又发起总攻,日军全线崩溃,战死3000人,残余800人逃亡,密支那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切腹自杀。这场攻坚战,摧毁了日军在缅北最后的战略重镇,日军缅北防御体系从此土崩瓦解。史迪威离职后,郑洞国于1944年9月升任中国远征军驻印度副总指挥。同年底,郑洞国率部攻克日军战略要地——缅北重镇八莫,次年初与中国驻滇西的部队胜利会师。

1945年7月,中国驻印军班师回国,总指挥部撤销,郑洞国留在昆明待命。

1948年10月,郑洞国拒绝了解放军方面要其停止抵抗的要求。21日凌晨,据守长春中央银行大楼的兵团直属部队以突围为名挟持郑洞国放下武器投诚,长春获得了解放。

1952年6月,郑洞国任水利部参事和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并先后任全国政协第三、第四届委员,第五、第六、第七届常委,1979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1991年1月27日,郑洞国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