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陈嘉庚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

陈嘉庚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

时间:2022-07-0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陈嘉庚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陈嘉庚,原名陈甲庚,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村的一个华侨世家。为改善滇缅公路路况,陈嘉庚又供应了一批柏油,捐赠200多辆汽车。1940年3月,67岁的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到重庆、延安等地视察慰问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10月1日,陈嘉庚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陈嘉庚_滇缅抗战将士名人

陈嘉庚(1874—1961),原名陈甲庚,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村(现属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华侨世家。闽南一带,曾有着十分光辉的历史,从民族英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这些故事都在小嘉庚的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响。陈嘉庚对这些爱国英雄充满了敬仰,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使他渴望早日能够报效祖国。

陈嘉庚17岁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接手衰败的家业,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在自己的生意盈利后,他找到债主,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苦创业10年左右并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不惜倾资办学。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等学校,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这种从小学到中学及各类专业院校兼具、规模之大、师生人数之多、体系之完整的“学校”,在当时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www.guayunfan.com)陈嘉庚倾资兴学之重点,一是集美学校,二是厦门大学,三是新加坡华侨学校。陈嘉庚一生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尽管陈嘉庚曾是南洋成功的华人大实业家之一,但他一生俭朴,他的住宅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他的衣服、用具都是破旧而老式的,晚年为自己规定的伙食标准为每天五角钱;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飞机的轰炸而损毁,他坚持先修校舍。陈嘉庚逝世后国内存款尚有300余万元,可是他一分钱也没有留给子孙。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发现的第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以表彰陈嘉庚对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

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祖国,积极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

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南洋华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陈嘉庚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款救济难民,还发起抵制日货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0月陈嘉庚出面联络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在新加坡开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以下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主席。他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内便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半期间,共计捐款约15亿元国币,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此外,他还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以及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供应药品等。

第二批南洋华侨机工归国服务团

1939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陈嘉庚在南洋代招募司机和修理工,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遂于1939年2月迅速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的“第6号通告”。陈嘉庚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亲自到南洋各埠演说动员,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南侨总会先后选拔了3200名合格机工分9批由安南(越南)、缅甸仰光、中国香港3线回国服务。南侨机工回国后,在昆明潘家湾训练一个月的军事、业务后,由西南运输处分配到各运输大队。机修人员除少部分被编入运输队随队服务外,大部分被分配到芒市、保山、下关、昆明、贵阳和重庆等地的汽车修理厂。自此,南侨机工成为“抗战运输生命线”——滇缅公路上的主力军。1939年3月至1942年5月,南侨机工运送了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抢运了45万吨战略物资,抢修了上千辆的军、民用车辆,极大地支持了祖国的抗战。

陈嘉庚给每个南侨机工发了蚊帐、毛毯、卫生衣裤、运动鞋及抗疟药品“奎宁”等。为改善滇缅公路路况,陈嘉庚又供应了一批柏油,捐赠200多辆汽车。1939年2月18日,首批80名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员在新加坡集中出发,陈嘉庚在欢送会上勉励大家:“你们是代表千万华侨回国服务的,一定要坚持到底。”新加坡报纸出版欢送专刊,把首批回国机工赞颂为“八十先锋队”。

当年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中有1000多人为祖国抗战献出了生命。抗战胜利后,有1000多人返回原来的居住国,还有1000多人留居国内,其中留居保山的有10多人。

1940年3月,67岁的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到重庆、延安等地视察慰问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1927年到1940年回重庆之前,陈嘉庚是坚决的“拥蒋派”,抗战义捐款项悉数汇交国民政府行政院。在访问重庆与延安之后,陈嘉庚了解了中国抗战的真相,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断定“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并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陈嘉庚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此后,陈嘉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一生创业、一生兴学,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嘉庚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