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战邺城_袁氏集团覆灭_关于曹操的故事

战邺城_袁氏集团覆灭_关于曹操的故事

时间:2022-06-1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战邺城_袁氏集团覆灭_关于曹操的故事战邺城:袁氏集团覆灭曹操从官渡得胜回来,一看孙策死了,是个好机会,赶紧打东吴吧。袁绍紧急布防,但是由于袁绍的部队机动性不强,军力一时难以到位,被曹操部队猛攻之下,伤亡惨重,并且被迫撤出仓亭津。袁绍对这场战斗相当重视,亲自指挥,由于压力极大,屡次受到曹操在战场上的欺凌,又气又急,在战场上咯血病倒。

战邺城_袁氏集团覆灭_关于曹操的故事

战邺城:袁氏集团覆灭

曹操从官渡得胜回来,一看孙策死了,是个好机会,赶紧打东吴吧。把大家集中到会议室,大家觉得趁他们还在悲痛之中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他干掉怎么样?

我反对!站出一个持反对意见的人,一看,原来是张。

这个张不是孙策的骨干参谋吗?怎么会跑到曹操这边来?

原来一年前,孙策派张到许都来献奏章。张对朝廷报道孙策资质非凡,如割草一样平定三郡,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曹操便给孙策优厚爵位,远程拉拢,并且把张留在京城重用,推举为侍御史。曹操有收藏人才的爱好,不论是谁家的,都想变成自己家的,后来还想让张郃当九江太守。张想着孙家的旧日恩情,觉得为曹操服务还是不妥,所以以生病为由,谢绝曹操的好意,最终跑到孙权那边去工作。(www.guayunfan.com)此刻张还在当侍御史,所以有权提出建议,他说,趁着别人办丧事去打击人家,不符道义,况且如果攻打不下来,又多了一个敌人;我看不如厚待优抚,搞好关系再说。曹操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表荐孙权为讨虏将军,封为会稽太守,并且封张为会稽东部的都尉。

东吴不准备打了,那么曹操就想掉转枪口,打西南,荆州刘表,而且也有一个很好的借口。之前,刘表曾经攻打长沙太守张羡,打了好久没打下,不过也危险,张羡向曹操求救,这时候曹操在跟袁绍打,自顾不暇,没有帮助他。张羡非常郁闷,大概心里太紧张了,居然病死,由他的儿子张择来把守长沙。儿子不如老子,刘表很快就攻破长沙,然后再接再厉,把零陵、桂阳全搞定。这些郡县本来都投靠曹操了,被刘表征服后,刘表疆域数千里,兵马十余万,力量大得不得了,因此也骄傲起来,不向朝廷交贡,更要命的是,穿的衣服,乘坐的车辇,饮食起居,居然都有皇帝的做派,称王的野心暴露无遗。这个疑似皇帝,当然是曹操要打击的目标了。

不过荀极力反对曹操的想法,他说,我们远离兖州、豫州根据地,去长江流域打刘表,如果袁绍收拾残余力量,从北边打过来,非常危险。其实我们最主要的威胁还在袁绍,现在他刚刚失败,颓得很,对北方的郡县没有什么向心力,应该一鼓作气将他搞定;如果等他再恢复力量,那么前面都在做无用功了!

曹操当局者迷,一遇到谋臣点拨,便能站在大局之上,感受到局势的要害,这是他作为首领的一个最大优点。听罢荀的意见,有所醒悟,觉得目前要是把刘表惹开了不好收拾,决定还是组织力量,继续搞袁绍。

大概在官渡之战结束后半年,也就是公元201年4月,曹操又一次发兵北征。袁绍非常紧张,在各个前沿关口派重兵把守,特别是黎阳,估计曹操要重点打击的地方,更是大军集结。自己的军队不够,从幽州、并州和青州,即从儿子和外甥那边,调集不少兵力,叫他们亲自来助阵。对曹操的惶恐,达到草木皆兵的地步。曹操呢,打了一个大胜仗之后,更有信心了,战略调度几乎到达随心所欲的地步,选择仓亭津渡河,这个地方离开邺城最远,是袁绍意想不到的地方。袁绍紧急布防,但是由于袁绍的部队机动性不强,军力一时难以到位,被曹操部队猛攻之下,伤亡惨重,并且被迫撤出仓亭津。袁绍对这场战斗相当重视,亲自指挥,由于压力极大,屡次受到曹操在战场上的欺凌,又气又急,在战场上咯血病倒。败退,马上回去养病,叫各州一级戒备,防止曹操入侵。

按照一般出牌顺序,这时候应该是乘胜追击,直捣邺城老巢。但是曹操又打了一手意想不到的牌,撤军回家,不跟袁绍玩了。曹操到底怎么想的呢?第一,他以丰富的经验感觉到,这时候率领孤军往北打,而袁军肯定会坚持彻底防守策略,让你没办法用计,这是最难啃的一种骨头。能不能打下来不好说,但肯定不是打击的最好时机。第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绍粮草丰富,又有审配的谋略策划,也不是说想拿下就能拿下的。第三,这时候屁股后面也有仗要打,刘备还在骚扰呢,不消灭掉他,搞得你痒痒的也难受。

刘备在汝南地区跟刘辟的黄巾军联合起来,一直在打游击呢。甚至还准备在曹操北上的时候,有机会打到许都把献帝给接出来呢。曹操原来觉得刘备小儿力量不大,杀鸡不用宰牛刀,派夏侯和夏侯渊兄弟去围剿。不过刘备也没那么好对付,手下有三杆铁枪,关羽、张飞和赵云,也是一等一的好料,再加上颇得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居然把夏侯兄弟打得支离破碎。

夏侯兄弟回来向曹操请罪。曹操说,你们没有错,是我的错,我低估了刘备的力量,这小子长进了!九月,曹操自己率兵讨伐刘备,很给面子。刘备一看曹操动真格,知道是石头砸鸡蛋来了,打不打结果都一样,只不过打了要死人,不打可以让士兵多活命,权衡之下,决定放弃对抗,溜之大吉。溜到哪里去呢?现在只能找荆州刘表了。马上派人去游说,说我们都姓刘呀,五百年前是一家,我投靠你相当于常回家看看呀。刘表也是好客之人,刘备又素有虚名,当下把他接到自己的地盘,躲过了曹操的饿虎扑食。

曹操也不着急惹刘表,将部队带回去休息,安抚阵亡士兵的家属,给予他们土地、耕牛等的优惠待遇;加强农业建设,关心三农问题,而自己则在家乡谯县修养,静心思考。从历史的此处看去,只见曹操同志把拳头缩了回去,养精蓄锐,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出重拳!

公元202年5月,也就是官渡之战两年后,袁绍同志咯血的老毛病再犯,不治身亡。后人感叹袁绍是披着虎皮的羊,长着鸡胆的凤凰呀,虚有其表难成事!虽然刻薄,却颇能指出要害。

此时曹操重兵屯于官渡,却没有趁此刻发动袭击。因为“国丧”期间,通常是最悲愤最团结对外的时候,不算是打击的最好时机。曹操的拳头还在紧缩着,还在忍耐,等待着最好时机的到来。

忍耐了四个多月,时机像果子一样终于成熟了。这个时机就是袁绍的儿子们为争夺老爹留下的位子,出手火并的时候。

袁绍有三个儿子,老大袁谭和老二袁熙是原配夫人所生。原配夫人留下两个儿子后去世了,袁绍又娶了刘夫人。刘夫人给袁绍生了老三袁尚。同是一个爹生的,这三个儿子如三个活宝,性格各异。老大个性刚硬残忍,脾气火暴,是个粗人;老二则相反,性格懦弱,一看就知道难以承担大任;老三袁尚这可是个宝贝,形体健美,气宇轩昂,袁绍依稀能看到青春时期的自己,非常得袁绍的喜欢。袁绍在对他的教育上可能也加了把力,因此他把礼贤下士、优雅风度的表面一套都学会了,不管实际上会不会这么做,但肯定是个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因此,袁绍时常想以袁尚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正因如此,袁绍才让袁谭当青州刺史,把袁尚留在自己身边,万一自己撒手西去,袁尚马上接活。这个构思非常危险,沮授没死的时候就提醒袁绍,如果不按照长子为嫡的标准,一定会成为祸端的。袁绍是个感性的人,为人处世很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虽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一意孤行,敷衍沮授说,其实我就是给每个孩子一个州,让他们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罢了!

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身体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看起来离退休的日子不远,刘夫人赶紧吹枕头风,劝袁绍把遗嘱给写了,立袁尚继承自己的位子。这可是大事,优柔寡断的袁绍赶紧召集大臣来商量。这时出现了两个阵营,审配和逢纪拥护袁尚,他们一向和袁谭关系不好;辛评和郭图支持袁谭,坚持以长为嫡的传统。

这样两派展开拉锯式辩论,袁谭粉丝团认为废长立幼难服军心,将来肯定出现兄弟狗咬狗的现象;而袁尚粉丝团认为袁尚有英雄之姿,乃父之风,继承得有道理。把袁绍争论得心烦意乱,这时候刚好曹操要来打仓亭津了,就说,别争了,先打仗再说吧!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袁绍遗嘱还没有立,就迫不及待地死掉了。按照常规,大臣们当然立袁谭为继承人,如果这样,审配和逢纪可有苦果子吃了,于是与刘夫人组成一个造假集团,伪造了一份遗嘱,把袁尚推上正位,封为大将军,担任冀州牧。袁谭从青州赶来奔丧,本来还指望接过父亲的位子,现在一看这个茅坑让弟弟占着了,一时半会也没办法把他赶走,绝望和愤怒之下,自封为车骑将军,不回青州了。为什么,偏安青州,相当于承认弟弟的合法地位了。在郭图的建议下,出兵坐镇前线黎阳。

此刻的黎阳前线呢,曹军随时有攻打过来的迹象,袁谭向袁尚要求派兵增援。袁尚犹豫不决,为什么?兵马是饭票呀,谁手上饭票多谁将来就更有希望打倒对方。但此刻又是一家人,共同的敌人是曹操,不发兵也说不过去,于是派了很少量的军队,让逢纪送过来,顺便随军监督。袁谭看弟弟送过来稀稀拉拉的几个兵,跟打发叫花子一样,很不满意,要求再增援。审配等又聚在一起商量,说这回不能再给他兵呀,别到时候曹操打不了,打自己倒有可能,于是拒绝发兵。前面说过,袁谭性格残忍,一怒之下把逢纪给杀了。兄弟俩的矛盾浮出水面,只是大敌当前引而不发。

202年9月,曹操出兵打黎阳了,想看看袁绍的儿子们打仗能力怎么样,是不是可以一口吞了。袁谭赶紧向袁尚告急,袁尚毕竟是大将军,占着茅坑不拉屎可不行了,于是留审配守邺城,自己带着大军和郭图一起赶往黎阳,以兄弟连对抗曹操。张辽的军团渡过黄河,在黎阳城外和袁军进行几次小规模对抗,袁军虽然人数多,但将领素质不高,临场指挥能力有限,反而被曹军打败,退守黎阳城,不敢出来应战了。曹军这次来进攻的数量也不多,一时半会儿也攻打不下来,曹操下命在黎阳城外扎下营寨,做持久战的准备。

这种被包围的对峙状态让兄弟俩很紧张,赶紧召开军事会议,请首脑们拿出解围的方案。郭图此时成为最大的参谋,拿出一份解围的计划。马上派魏郡太守高蕃将兵马驻扎在黄河边,切断曹操的粮草补给线。这个办法也是当年曹操搞袁绍的办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时呢,执行一套补充方案,袁尚任命郭援为河东太守,命他与并州刺史高干一起联络匈奴单于攻略河东,开辟西线战场,吸引曹操。

先说第一套方案,曹操其实早有预料。他在渡河之前,对负责后勤运输的李典和程昱说,如果敌人来掐断水路,不要跟他硬碰硬,用游击战术骚扰,用陆路补充供给就可以了。高蕃部队进驻黄河北岸,李典上前线观察后,觉得有机可乘,并没有必要死按照曹操的吩咐。因为高蕃的意图是在水上拦截,陆地作战的准备不足,士兵们经常没穿铠甲,如果渡河到北岸偷袭,可以给予致命打击。而文武双全的程昱也是果敢之辈,赞成李典的意见。于是趁着高蕃没有防备,发动突袭,计谋得逞,大败高蕃,又恢复了水上补给线。这给曹操在黎阳战场很大的支援。

就这样一直打了半年,到了公元203年2月,曹操下令加紧攻打黎阳城。三月初外墙终于被攻破,双方展开血战,袁家兄弟打不过,只好放弃黎阳,趁着夜色往邺城逃跑。曹操在后面紧追不舍,四月份追到邺城,也想一口吞了。袁家兄弟不敢出城应战,只通知各地紧急支援。曹军看一时间也没法攻下来,而敌人援军到后可能会受到里外夹攻,因此都想撤退。但是主力将领张辽等反对,主张极力攻城,彻底把袁家兄弟的根挖掉。但是,参谋人员荀攸和郭嘉另有看法。郭嘉说,如果我们急切攻打,这两兄弟会很团结,到时候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如果缓攻,不施加压力,他们肯定开始内战,我们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等到好时机再一举进攻,便可以拿下。所以现在不如撤退,假装把注意力转到荆州,让他们兄弟放松警惕。

曹操赞成这个想法,于是力排众议,撤军回许都,只留下部将贾信镇守好不容易打下的黎阳城。公元203年8月,曹操率军屯兵平西,看上去欲与刘表决一雌雄。

为什么这时候要对刘表用兵呢?在谈到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回过头去,说说郭图的第二套方案进展如何,也就是曹军与袁军在西线战场的状况。

西线战场是并州刺史高干全面指挥,他让郭援为河东太守,强行接管河东地区的郡县。执行方案呢,一方面说服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率匈奴军为前锋,直接攻打河东各郡县;另一方面暗中派人联系关中的马腾和韩遂军团,出兵攻打曹军后方,破坏在河东的曹军力量。

计划一开始实施,这些原来隶属曹军的郡县,没有提防,只好开门投降。只有一个人,像英雄一样地站起来,这个人是贾逵。贾逵这个人本来出身于河东郡的名门,可惜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爹,家道中落,名门变成著名的穷门,有段时间穷到大冬天没有裤子穿的地步,也许这段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所以当起官来很有章法。这时候,他驻守河东郡的绛城,顽强抵挡郭援的进攻。但是郭援的兵力有压倒性的优势,在绛城即将守不住的时候,城中父老出去谈判,说只要不杀贾逵,我们愿意投降。为什么呢,因为贾逵治理很有政绩,深得民心呀。郭援答应了,绛城和平沦陷。郭援得寸进尺,想贾逵这么有才,就要他当自己的部下,贾逵绝不同意,郭援派士兵强行让他给自己叩头,贾逵巨愤怒,说,我是朝廷的命官,哪有向你贼人叩头的道理?郭援也生气了,要斩他。老百姓知道了,全赶过来,说,要是你失信杀了贾逵,我们全跟他一起自杀!连郭援手下都替他求情。郭援觉得这公愤太大,没办法,只好把他关押起来再说。

贾逵被关押在地窖里,感慨了一句,这个地方难道就没有义士来救我吗?夜里,有个叫祝公道的人救出贾逵,贾逵立马逃跑,星夜跑到许都报告河东郡的战况。后来曹操非常重用贾逵,拜为谏议大夫等,暂且不表。

曹操接到战报,派出镇守洛阳的钟繇来处理河东这一摊子。钟繇火速派出军队,很快找到了给敌人打先锋的南单于的匈奴军,在平阳郡将他们团团围住。不过还没能消灭的时候,敌人郭援的主力部队也很快到达了。因为对方兵力有压倒性优势,钟繇的部将主张撤退,免得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但是钟繇不仅是书法家,还是个硬汉,不同意,说如果一撤退,未战自败,以后很难再阻挡他们的威势。

但是钟繇也不是就这样当一个顽固的鸡蛋去碰石头,而是去游说另一支犹豫不定的队伍来帮助,关中军团的马腾。派出的是颇有口才的新丰郡令张既,张既摆事实,讲道理,向他说明了投靠袁军弊在何处,投靠曹军利在何处,做人不能做亏本生意。马腾一介武夫,看两边都有人来拉拢,一个比一个说得天花乱坠,真是拿不定主意。这时参谋傅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跟马腾说,古代圣人说,顺德者昌,逆德者王。曹操现在奉天子之命,讨伐暴逆之徒,法治天下,人民归顺,这肯定是顺道;袁氏仗着自己强大,背弃王命,驱使匈奴人,侵凌河东,肯定是逆德。将军可是朝廷命官,如果立场不鲜明,坐山观虎斗,看曹军兵败,将来也有叛乱之罪的嫌疑。

马腾被这一堂课说清楚了,立马派儿子马超率领一万兵马,以庞德为先锋,去帮助平阳战场上的钟繇。看来圣人的道理就是好使,也可窥见曹操奉天子这一招在道义上的功效。

看到马超部队到了,钟繇这里士气大振,坚守在汾水南岸,并且让庞德军队埋伏在河边。原来,钟繇料定郭援刚愎自用,曹军僵在南岸不动,他必定忍耐不住,会主动过河。性格决定行动,郭援为了显示威风,果然下令分兵渡河,要在南岸扎寨,和曹军一决雌雄。谁都知道渡河的危险性呀,部下死死相劝,郭援就是不听。等到军队渡了一半的时候,庞德的伏兵杀出,像切西瓜一样砍人,郭援当场被砍死,部队也基本溃散。南匈奴单于见到主力部队都没了,自己一先锋能干吗呀?投降。这样郭图在河东挑起战场的计划宣告失败。

转移战场,再回头来说曹操为什么要对付刘表。原来,刘表趁着袁绍与袁家兄弟在黎阳黄河两岸对峙的时候,又派躲在他家的刘备来骚扰,攻占了豫州的叶县。曹操脱不开身呀,就叫夏侯来对付。不过曹操知道,刘备打仗的能力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夏侯勇猛但太鲁莽了一点,又派了思维能力不错的于禁和李典来支援。刘备打仗跟老鼠一样,见软骨头就上,见硬骨头就溜,一看夏侯大军到,立刻烧毁营寨,往西南方向溜吧!夏侯一心想抓老鼠,全力追赶,李典劝他说,还没开打敌人就跑了,肯定会设伏兵,这是死人都能觉察的,况且这里往西南的道路,草木丛生路又狭窄,很容易打埋伏的,还是别追了吧!

夏侯说,哪有那么多事呀?你们两个守叶县,我去把刘备小儿抓来给你们看看。一路穷追猛打过去,果然中了刘备的埋伏,而且还有火攻伺候。夏侯全军溃败,就在他快要当俘虏的时候,于禁和李典的军队赶到,救了他一命。而刘备看到曹军力量太大,没便宜可占,也就退回荆州地界去了。

曹操想,自己在北方出差,刘表这鸟人这么来骚扰不行,应该拉拢孙权来牵制。这时候孙权已经接受了朝廷的封号了,表面上也算是朝廷命官,所以曹操对他提出两个要求,第一,出兵在长江之南打荆州;第二,为了保证听话,派弟弟到许都来当人质。

此时才二十岁的孙权被这两个问题给困住了,叫来权臣幕僚商量此事。张昭、秦松等人认为,这个时候不能得罪曹操,还是服从条件。孙权性格不如他老爹和哥哥那么刚烈,但也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觉得这个行动太懦弱,心有不甘,于是请周瑜过来商量。商量的人里面还有一个人,孙权的妈妈吴太夫人,孙权十七岁时继承哥哥的担子,吴太夫人有摄政之职,大事必须经她同意,况且此事还涉及她的儿子去当人质。

周瑜很有文化见识,所以从古代开始谈这个问题,说,以前楚国最早的封地,方圆都没有百里,后来拥有广阔疆域,传承了九百年,是因为能够自主经营,不受中原霸主控制,才取得如此成果。现在将军你继承父兄遗志,拥有江东六郡之地,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民富饶,将士听命,拥有非常好的基础。如果遣送人质给曹操,必然受他控制,将来最多只能获得侯爵之位,不可能独立为王。不如暂且不管曹操的要求,观察天下大势的改变,再做决定。如果曹操能义行天下,终成正果,到时候再服从他也不迟!

吴老太觉得蛮有道理,还能让儿子不当人质,何乐而不为呢?孙权于是决定,不答应遣送人质的要求,但可以派领军队,在长江以南牵制刘表军力。

曹操从邺城撤军,让袁家兄弟先内讧去,这时候才有时间来对付刘表。他驻兵西平,让各个军团做好战斗准备,只要一声令下,西南战争就可以爆发。

就在此刻,却从北边来了一个人,向曹操求救。

这一下让曹操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此为何人?得从袁家兄弟说开去。这俩哥们儿一看曹操撤军,对付刘表去了,跟郭嘉所预料的那样,马上开始干中国人其最擅长的活儿,窝里斗。

袁谭一直想趁着打仗,把兵力掌握在自己手上,他对袁尚说,上次在黎阳我兵力不够,才被曹操打败,现在趁曹操刚撤走,留守黎阳的兵力不多,我们可以出兵夺回来呀!

袁尚不答应,说我们刚刚被打败,现在最要紧的是整顿军队,收拾好家当。袁谭大怒,带领自己的军团驻扎在邺城之外,随时准备发飙。心腹郭图和辛评说,你没有获得大将军这个职位,是审配暗中搞的手脚,不是你没有资格当。现在进攻邺城,也许可以获得冀州各个首领的拥护,夺回这个位子也未尝不可。

袁谭一直对这个位子耿耿于怀,马上下令攻打。袁尚和审配知道袁谭翻脸是迟早的事,早有准备,兄弟俩在城外展开激烈对抗。没有谁特别有道理,所以冀州的各个郡县保持中立。袁谭兵少,根本打不过,只好撤退到东北方的南皮。冀州别驾北海太守王修听说袁谭部队少,简直不像是袁绍的大儿子,就征集了一些兵马过来增援。袁谭一看手上又有兵了,又想去打,王修劝阻道,兄弟打架,就像左右手互搏,没有人会为一只手打残了另一只手而高兴的,只有两手恢复和睦,才有力量横行天下,因此应该把离间你们兄弟的人给杀了,你们团结起来才是呀!

可是粗人袁谭哪里听得进去这个道理,仍然在南皮地区养精蓄锐,联合冀州和青州的部分郡县,组成反邺城政府联盟,只待时机成熟决一雌雄。这个让袁尚很不安心,在审配的建议下,决定先发制人,通告冀州各个郡县,大伙一块攻打南皮。恰好袁谭副将刘询阵前倒戈,加上不少郡县都响应袁尚的号召,袁谭根本打不过,被击退逃到平原郡,困守婴城。这下弟弟可不手软,决心把哥哥除掉,以后自己单干了,所以继续进攻!袁谭急了,找援军吧,可是老爹都死了哪里找呀?病急乱投医,居然想到敌人曹操,想请他帮忙。于是派辛评的弟弟辛毗,去向曹操求救。于是就出现了曹操正想对刘表发动进攻的时候,杀出了辛毗来搬救兵这么一出。

当下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打刘表呢还是帮袁谭。大部分将领都认为,现在荆州的形势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应该解决了刘表以后,再关照袁家兄弟。

但是荀攸有不同意见,他主张往北方打,为什么呢?因为刘表没有什么威胁,什么时候打都一样,这么多年来,别的诸侯都向外扩张,刘表就守着他的江汉之地,根本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而北边现在兄弟交恶,你死我活的时候,正是平定的好机会,机不可失。

对于荀攸的意见,曹操也有更深入的想法,他想等袁氏兄弟内讧加深,斗出个你死我活之后,再收拾残局,一举消灭,所以不主张马上出兵。

但是郭嘉觉得曹操的想法比较危险,让两兄弟这样搞下去,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袁谭被袁尚消灭,二是袁谭打不过,只好投降袁尚。这两个结果都会造成北方重新统一,到时候再想啃下来,可就得硬碰硬,没有现在自相残杀的机会可利用了。

曹操同志挠着头,最后从南北大局衡量之后,决定听从这两个大参谋的意见,去助人为乐。在这年十月,曹操率领军队又朝邺城扑去,袁尚接到审配的报告,放弃对哥哥的进攻,回到邺城防守。此时袁尚的两个将领,镇守阳平的吕旷和高翔投降了曹操,使得袁尚更加孤立。袁谭这时候倒过上好日子了,坐在一边看戏,光看戏还不过瘾,还暗中勾结吕旷和高翔,把自己的将军印给他们,企图当自己的卧底,到时候可以捞一大票呀。可惜这俩哥们儿是真投降,所以把官印交给曹操。曹操早知道袁谭是白眼狼,不过这时候还不是打狼的时候,所以听从郭嘉的建议,和袁谭结了亲家关系,让儿子曹整聘娶袁谭的女儿。安抚好袁谭,也就是离间两兄弟后,曹操就回许都了,让兄弟俩继续斗争吧。

那么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4年正月,曹操开始长期北伐的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截断淇水,注入白沟(今卫河),作为水上运粮通道。三月,袁尚留审配、苏由守邺城,自己率领大军再去攻打袁谭的平原郡,想把这颗牙先拔了。审配是老大,苏由是副司令,但是这两人凑在一块不灵,老发生矛盾,苏由同志很受气。有一天一冲动,决定不干了,跳槽,给曹操密报,说自己准备投降,献给城池,你们快点来接手吧。曹操一看,嘿,天上掉馅饼,这时候大军离邺城还有五十里呢,马上叫前面的夏侯部队快速前进,接馅饼去。不过好事多磨,不知怎么搞的,苏由想跳槽的消息暴露,只好率领自己人跟审配的部队在城里打了起来。人马太少,根本打不过,苏由只好逃出城来,先投奔了曹军。

曹操没吃着馅饼,馅饼变成了硬骨头,下令三军全力猛啃,啃它一块是一块。但是邺城建筑质量很好,可见当时包工头各个都很敬业,所以想把哪一块砸下来还真不容易。曹操想起当年官渡袁绍的攻城手段,不如借鉴一下先,于是叫人挖地道进去。审配想,小样,你以为你懂得对付我就不懂啦!叫人挖了鸿沟来阻挡,哪个龟头冒出来就砍了。曹操又筑土山,用箭阵往里面射。虽然审配没有制造霹雳滚石车来对付,不过人家城里防御设备也颇齐全,搞了一两个月,没有见什么功效呀!

进攻无效的情况下,曹操先在外边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把邺城的粮草补给线给切断。邺城的补给来自上党,负责人是驻扎在毛城的尹楷。曹操亲自率领一支队伍,绕过邺城,把尹楷同志打得往西北逃窜。获胜回来后,还顺道捞了一把,把沮授的儿子沮鹄镇守的邯郸也给打了下来。上党和毛城的陷落,不仅掐断了敌人的粮草通道,而且还切断了并州方面可能的支援,使得邺城相当孤独。第二件事呢,为了让邺城更加孤独,把冀州观望的郡县都游说到曹军阵营来。最初有易阳县令韩范和涉县县令梁歧,这两人跟徐晃是老朋友,在徐晃的忽悠下,举县投降,非常顺利。徐晃尝到甜头后,进一步建议,重赏这俩哥们儿,作为劳动模范给予表扬,号召其他的县令学习他们投降的作风,这样多省力呀!曹操觉得主意不错,封两个人为关内侯,还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不少西北郡县纷纷跳槽啦。

策反跳槽取得了效果,曹操决定加以推广,争取用这个办法拿下邺城。那么各位同志,你们有没有老朋友老亲戚什么的在邺城当官,有的话去游说他们里应外合,大大有赏,今年的十佳敬业员工肯定有份。许攸和张是从袁绍阵营里过来的,肯定有老同事在邺城呢,通过努力,联系上审配的部将冯礼,这哥们儿答应做卧底。曹操想找个更大的卧底,就是魏郡太守袁春卿,现在正在邺城里面。有什么办法呢,把他老父亲袁之长从扬州大老远请过来,有点人质的意思,然后让董昭给他写了一封劝降信,秘密送进去。想不到袁春卿忠心耿耿,连老爹都不管,直接把信给了审配,策反计划全盘暴露。曹操弄巧成拙的后遗症还在后边,正牌卧底冯礼出手的时候,审配已经加强防范了。冯礼私自打开城门,放曹军进去,不过刚进来一小队,就被守军发现。守军由城上砸下石头,打中栅门,栅门封死,曹军进退两难,冯礼和三百多名士兵为投降举动献出生命。

五月,曹操只好再出一计。

他把原来挖的地道和筑的土山全清理掉,在邺城四周挖一条沟,长四十里,把邺城围起来。这个沟挖得很浅,是个人都可以跳跃过去。审配在城上看着,觉得可笑,说,这傻冒,脑子进水了吧,挖这个能干吗用?于是没有阻挠。

但是只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看,这条沟的深度和宽度都达到两丈。审配想阻挡已经来不及了,这才知道曹操把自己当猴子耍了。曹操下令,把漳河的水引到沟里,灌城喽。咱们江淮一带的老百姓大都受过水灾的痛苦,知道内涝的生活如何不便,再加上古代都是平房,没有钢筋水泥的高层建筑,这下可苦了,邺城大半浸在水里,老百姓要串门都得先游泳,生活设施一律完蛋。浸水时间从五月维持到破城的八月,饿死的军民超过半数,怎一个惨字了得。

七月底,袁尚带着攻打平原郡的万余人马,回来救援。曹操召开军事会议,问大家怎么对付袁尚。谋士将领大多有军事文化,打开兵书找了找,找到了对应的一条,叫“归师勿遏”。什么意思?就是相当于你听说你家里遭抢劫了,立马赶回去,恨不得把劫匪砍了,这时候你必定很勇敢,以一当十。同样道理,曹操把袁尚老窝整成这样,袁尚的归师必定十分勇猛,因此大家商量暂时避开他的锋芒。

曹操的战争嗅觉比兵书理论更敏锐,所以不会拿教条对号入座,直觉告诉他,袁尚的部队算不算传说中的“归师”得打个问号。他有一个判断的方法,说,如果袁尚的大军从大路赶回,就说明有决一死战的斗志,我们可以避其锋芒;如果从西山小路探头探脑地回来,说明战斗欲望不强烈,我们就迎头痛击。

得到的情报是,袁尚果然从西山小路回来,驻扎在阳平城。袁尚这回懂得用计了,他派主簿李孚化装成曹军人马,潜入曹营,然后再偷偷进城联系审配。这事被曹操的情报人员发觉了,但曹操没有抓李孚,让他进城,只是让情报人员注意他们的勾当。不久,就得知消息,袁尚要趁夜点火为号,审配也以点火为应,内外夹攻曹操。

袁尚以为自己是这出戏的总导演,没想到老奸巨滑的曹操把导演权力握在自己手里,使得袁尚成为不折不扣的演员。袁尚举火为号,曹操亲自率军迎战,审配一看好戏开始了,也点火呼应,率军出城。早有准备的曹洪军队却守在城外,一阵箭雨,把审配挡回城里。袁尚一看夹攻战术失败,慌了,根本无心与曹操会战,退回漳水河岸的营寨,据险而守。曹操咬住青山不放松,围住一阵猛攻。袁尚毕竟是个雏儿,心慌之下,派陈琳和阴夔请求投降。曹操不同意,攻得更猛。袁尚只好在夜里逃跑出来,遭到曹操的狂追,部将张颢、马延临阵投降,最后带领少数亲信逃往中山郡(河北定县),留下的印绶以及辎重财产被曹操打包收回。

此刻邺城摇摇欲坠,为了减少伤亡,曹操决定不硬打,用心理战术把它搞下来。他把袁尚留下的印绶、节钺等在城下示众,自己经常穿着休闲服在城下遛弯,一副邺城迟早拿下的架势。邺城军民果然人心浮动,被朝不保夕的情绪笼罩着,审配不得不每天做励志工作,说幽州刺史袁熙很快就会来帮我们,扛住是硬道理,过几天曹操累了就会回去的。审配看曹操老来遛弯,就叫弓箭手埋伏在城头,想把他一箭搞死得了。偏偏这些弓箭手的技术离世界冠军差一点,箭从曹操头上掠过,仅仅吓出他一身冷汗。但曹操并没有抱头鼠窜,而是朝城头叫了一声,镇定自若地大笑而去,好像自己是命中注定死不了的神人。

这番大胆的表演把邺城军民彻底搞崩溃了。最先绷不住的居然是审配的侄子审荣,他想曹操打进来肯定要拿审家满门开刀呀,不如给自己找条活路吧。他做了邺城的最后一个卧底,偷偷打开他负责防守的东门,曹军蜂拥而入,审配奋勇反抗,直到被俘。邺城宣告陷落。

辛评此刻在曹操阵营,邺城一陷落,他马上去监狱找亲属。为什么呢?因为他策划袁谭和袁尚翻脸的时候,家属全在邺城,被审配关到监狱里了。哪知到监狱一看,家人早就被审配解决掉了,不禁悲愤异常,看见曹兵捆绑审配过来,就用马鞭抽打他的头,咬牙切齿道,奴才,你这次死定了!

审配反骂道,就是你们这些狗贼乱搞,曹操才会攻破冀州,我恨不得杀死你。如今看你怎么杀我?

曹操过来了,对审配笑道,那天我在城外溜达,哪里来那么多箭呀?

审配道,只恨太少了些!

曹操觉得审配是人才,想招降他,便给他一个台阶下,说,其实我也知道你只是尽职而已,不怪你啦。

审配呢,根本不下台阶,只求壮烈一死,再加上辛评在一边痛哭流涕,要求为他家人报仇,曹操没辙,只能下令杀了审配。

占领了袁绍老巢,算是与袁绍的斗争有个彻底的了结,但袁绍已死,此刻的曹操,有一种悲痛从心头涌出,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景象:自小与袁绍飞鹰走狗,青春做伴;其后一起在京城为将,同反董卓,有患难投靠的经历;乃至最后竟为势不两立的敌人。如今一死一生,在生死两茫茫的际遇里,个人恩怨又何值一提呢?他在袁绍墓前号啕大哭,亲自祭奠,最知心的朋友和最匹敌的敌人,给予的怀念都一样的深呀!他下令,厚待袁绍家属,以后给予高级公务员的待遇。

袁绍的儿子们遭殃了,曹操的儿子曹丕艳福来了。曹丕跟随父亲来前线实习,攻下邺城之后,到袁绍的府邸里溜达,东看看,西看看,浑水摸鱼来了。到人家卧室里看到袁绍的老婆刘夫人战战兢兢,她的儿媳妇甄氏把头埋在刘夫人双膝上。曹丕装逼道,刘夫人不要害怕,我一向对女同学比较友好,让你儿媳妇把头抬起来看看。这一抬头,把曹丕惊呆了。此时的曹丕刚好十八岁,女色这门专业的功课基本学全了,当时就惊叹甄氏姿色非凡,赞不绝口,一副很有品位的少年老流氓的样子。这个甄氏呢,虽然史书没有对她容貌进行仔细描摹,但可以肯定是三国几大顶尖美人之一。她不是袁谭也不是袁尚的老婆,而是老二袁熙的老婆,袁熙去青州当刺史,没带她去,留在邺城伺候婆婆。这个决定让曹丕占了大便宜。曹操一看儿子先瞄上,不好意思抢过来呀,只能装作很高兴的样子,说我们家小色鬼长大成人了,审美达到乃父之水准,懂得捞美女了,可喜可贺。于是乎,就把甄氏让给儿子做老婆了。

后来曹丕当了皇帝,甄夫人就成了太后,所以《三国志》里有专门为她立传,把她成长中的事情也挖了出来。到此刻我们只知道她的容貌超一流,实际上她的才华和品德更在容貌之上。很小的时候,著名的看相专家刘良就说,这个小妞日后前途不可估量。她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八九岁的时候,就表现得跟其他姐妹有不同之处,比如说,有一天门外有马戏团来表演,姐妹们都扒窗户上看,唯独她不动。她的四个姐妹很好奇,问,这么好看的把戏你不看呀,太缺少娱乐精神了吧。她一本正经地说,这种东西是女人应该看的吗?放到现在,我们可以说她装逼;放在古代,这是相当有品位的才女举止。她特喜欢读书写字,常常把哥哥的笔墨纸砚拿来练习,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在当时相当另类。哥哥就对她说,你应该学习刺绣针线女工的活儿,现在成天读书练字,难道想当女博士?她跟知识分子一样回答道,古代的贤女,没有不学习前世的成败经验引以为鉴的,我不读书,哪里去找经验呢?

可见,她从小就想当才女而不仅是美女。

甄宓的才华在十几岁的时候暴露无遗。她的家族呢,算是一个官僚家庭,祖父是二千石的官,父亲做过上蔡县令,那么父亲死后,她的家庭基本上是个商业家庭。在古代成为商人家庭后,有吃有喝,但是名望有所下跌,被士人家庭看不起。因此,这个时候天下大乱,百姓皆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甄家却颇为富裕,家里储存有不少谷物。老百姓纷纷把藏家宝拿出来换米吃。甄氏当时对母亲说:现在这个世道,这些宝贝跟垃圾一样没什么用,而且还会招来祸事,咱们不如把米拿出来分散给乡邻们,广做善事。全家人就数她文化程度最高,都觉得有道理,就照她说的这么做了。这一招重新让她的家族在当地有很大的声望,而且让她自己名声远扬,人们都说,有这种胸怀的女人,应该是当皇后的料子!

所以说,甄氏是有姿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女人,心地善良知名度又高,前来求婚的人排到大马路上。她眼光极高,放在现在是属于嫁不出去的女明星,人世间长着三条腿的动物多了去了,可是哪里有匹配的呢?甄氏望着长龙队伍,人山人海,独孤求败呀!后来直到袁熙来求婚,以袁绍的声望和地位,她隐约觉得自己当贤女的理想可以实现了,这是全国政治地位最高的家庭,是全国最有前途的官僚家庭呀!很遗憾的是,她跟袁熙在一起的生活并不快乐,可能是因为袁熙这个人比较平庸,不论是政治理想、文化水平、言谈举止甚至床上功夫,都很难跟甄小姐的期望值相匹配,这不是鄙人李师江在这里挑拨离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是有甄氏的诗歌为证: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莫以麻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入亦更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这是甄姑娘跟袁熙同居期间的闺怨诗,反正不是快乐、舒服和获得满足的女人能写出来的,所以我怀疑袁熙同志某些方面是令她失望的。因此,袁熙去青州上任,想带她去,她不去,要伺候婆婆。这个理由呢,不是托词,倒是真心的,因为她待人确实非常好,比如她没出嫁的时候,哥哥甄俨去世了,留下少妻小儿,甄氏是真心对待她们。她母亲对儿媳妇又很严格,因此她屡次劝告母亲,说,哥哥不幸早去世,嫂子年纪轻轻就守寡,为了抚养孩子,坚守贞洁,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你不应该把她当外人,应该当她是自己的女儿呀!母亲终于被感动,便让她和寡嫂生活在一起,寝息相随。

可见甄宓的性格中有至深的悲悯情怀,照顾婆婆不是假,但同时也是对跟袁熙生活无趣的一种逃避。

后来的权谋理论家们认为,甄氏感觉跟着袁熙混,当皇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她留在甄城是在等待下一个机会,结果,把曹丕等来了。我靠,如果一个女人的心机厉害到这个地步,想到以换老公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也太可怕了。所以我坚持不相信这种论断,我宁愿相信,甄氏是一个美丽、善良而且颇有艺术品位的女人,她没有碰到能征服自己的男人时,宁可闲着,做单身女人。而她的人生轨迹,掌握在命运的造化之中,决不是自己的心计所能操控。

甄氏来到曹家后,曾引发了一段三角恋。曹丕的弟弟,另一个风流浪漫、才华横溢的小色鬼曹植,被嫂子的妇人气质打动,深深迷恋。这个小色鬼可能有点恋母情结,因为甄氏跟曹丕本来就是姐弟恋,大曹丕五岁,比曹植呢,大十岁,所以这段恋情应该发生在曹植青春冲动期。曹植早年仗着自己的才华颇受曹操疼爱,有点桀骜不驯的脱俗气质,就一艺术青年吧,所以估计爱起来挺疯狂的,会抛开世俗常理,疯狂表达迟来的爱。哥哥曹丕想,你小子鸟毛刚长齐就来钓我的马子,老爹都不敢呢!所以兄弟俩展开情战,最终曹丕把曹植赶走,不让他接近甄氏,死了这条心。这兄弟俩争女人,争皇位,文人气质颇浓的曹植都争不过理性务实的哥哥。

得到甄氏后,曹丕也非常爱她,特别是有弟弟的争夺,所以爱得更狠些。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即魏文帝,这个时候曹丕三十三岁,甄氏已经三十八了,多漂亮的女人都经不起岁月的糟蹋,特别是古代没有羊胎素没有整容术也没有现代的养颜术,所以甄氏走在通往年老色衰的路上。而曹丕呢,身体还行,后宫佳丽一下子涌了出来,特别是废掉的汉献帝把两个超级漂亮的骚包女儿嫁给他,过上了荒淫无度的理想生活,从此疏远甄氏。甄氏备受冷遇,自然有不少怨言。

而甄氏在跟曹丕蜜月期间,少不了给曹丕出谋划策,展现自己读书的成果,曹丕也多有采纳。现在甄氏见曹丕沉浸于美色,不理国事,于公于私都劝阻他,你现在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肩上的担子很重呀,不能被女人掏空身子,对自己对国家都不好呀!甄氏这么有责任感,一是为曹丕生了儿子曹睿,即后来的魏明帝,算是非常正宗的皇后,有权说话;其次她一直以贤女的标准来对待自己,给皇帝老公上谏是应该的。可是曹丕这时候已经非常烦她了。公元221年,也就是曹丕当皇帝的第二年,曹丕新纳的宠妾郭氏为夺取皇后位子,栽赃甄后,诬陷她埋木偶诅咒文帝。曹丕听信了郭氏的话,一气之下,勒令甄氏服毒自尽。

甄氏,这个聪明得一塌糊涂的女人,临终说的话是,早知道这样,就不当皇后了。还好她的才华没有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而曹植呢,对嫂子的爱是念念不忘,得不到的女人永远最美。所以时不时找个借口,去看看嫂子,意淫是最高境界嘛!最后一次也就是甄氏死后的第二年,曹丕告诉他,他的梦中情人已经死了,别来晃悠了。曹植悲伤地回来,经过洛河的时候,一种思念和挚爱汹涌而来,写下《感甄赋》,其中以洛水女神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甄氏: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喜欢美色的朋友们可以通过这段文字品味甄氏之动人,反正目前为止我的肉眼还没见过这么美丽绝伦的美人。魏明帝后来觉得叔叔的这首诗好是好,不过明眼人可以看出这是自己的家丑嘛,于是就改名为《洛神赋》。

不过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关于兄弟三角恋这个事,在史学上并没有公论。虽然我认为曹植同学很有可能爱上甄老师,但也有人认为三角恋只是后人的妙笔生花。因此,后者解释《洛神赋》,说表面上叙写曹植与女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其实是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这是教科书上的说法,也算一说。不过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古人总喜欢用最美的女人来比喻最肮脏的政治呢,简直不可理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