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以退为进有智慧_左宗棠生平事迹

以退为进有智慧_左宗棠生平事迹

时间:2022-06-1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以退为进有智慧_左宗棠生平事迹第十二章  动心忍性为修身自古以来,凡是功成名就的人,都非常注重修身养性,左宗棠也不例外。从此以后,左宗棠更是如鱼得水,开始涉猎更多的经世致用之书。经过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左宗棠还是选择了后者。随着唢呐声起,新郎左宗棠和新娘周诒端拜了花堂。夫人的话让左宗棠很是感激。所以,对于左宗棠住在自己家,周衡在更是高兴不已。眼看着进京的日子越来越近,左宗棠焦急万分。

以退为进有智慧_左宗棠生平事迹

第十二章  动心忍性为修身

自古以来,凡是功成名就的人,都非常注重修身养性,左宗棠也不例外。他在年少时便立下了豪言壮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这也正是他一生处世的规则……

年少有为志气高

道光三年(1823年),左宗棠的大哥左宗棫只活到25岁就不幸去世了。大哥的死直接打击了母亲,送走了大哥后也便病倒了,父亲为母亲治病花光了积蓄,又四处借贷,医治几年无效,于道光七年终于撒手人寰。把母亲余氏送进祖茔后,左家已家徒四壁。丧子丧妻、生活熬煎让左观澜又活了两年,便随妻儿归西了。当时,经世治学的思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兴起,思想敏锐的左宗棠就像黑夜里行走的路人,突然看到远处的光亮,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他想到了魏源应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邀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一天晚上,左宗棠正在油灯下苦读,好友罗泽南来找他,见他读的是“闲书”,很是生气。罗泽南说: “季高,不是我说你,你这样做对得起死去的伯父、伯母吗?”左宗棠并不生气,放下书,微笑着说:“我觉得,读书如果只是为了升官发财,确实没有意义。”(www.guayunfan.com)“几千年来,读书人不正是为了这个吗?”罗泽南看着左宗棠,怎么也不理解,原来胸怀大志的他怎么变得如此不可理喻。

“这倒不假,可我不想这样。”左宗棠站了起来,透过窗棂看着点点星光,“我也想金榜题名,但我不会仅仅为了考科举而读书。”

说着,左宗棠拿起书,兴奋地说:“你不知道,这里面讲的道理多有意思。现在,我就像鱼儿游进大海,方知道原来我们的目标多么肤浅。如果你也和我一起读这样的书……”

“不管怎样,我都不想读这样的书。况且,如果我父母知道我读这些无用的书,会打死我的。”罗泽南打断左宗棠的话,拂袖而去。他觉得,再和这样胸无大志的人谈论读书,实在是浪费时间。

左宗棠没有继续劝说罗泽南,他知道,几千年读书人的目标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欲速则不达,他要慢慢引导朋友们都读这些圣贤书以外的经世之籍。

1831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贺熙龄是该书院的山长,他是经世致用之学的崇奉者,当他了解到左宗棠的抱负时,很是高兴,和左宗棠成了忘年至交。从此以后,左宗棠更是如鱼得水,开始涉猎更多的经世致用之书。其中他最喜欢的有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召南的《水道提纲》。这些完全不同于儒家经典的书,在当时算不上正统,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左宗棠依然一如既往地苦读钻研,写下不少的读书笔记。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左宗棠虽然参加了三次会试,但都没能金榜题名。在朋友们的劝告和残酷的现实条件下,左宗棠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要么放弃这些杂书,专心攻读儒家经典,以图日后入仕,要么继续研究这些“杂书”,不走仕途路,只为日后能有机会用真才实学报效国家。

经过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左宗棠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认为:“读书当为经世之学,科名特进身阶耳。”与其像其他文人那样要么用圣贤书当官、要么将才华寄情于山水,倒不如放弃在考试路上耗尽韶华。于是从此他不再考虑考试的事,一心攻读经世之学,寻找新的报国途径。

1836年的一天,第二次会试落榜的左宗棠正在家里读书,和他一墙之隔的连襟张声玠提着一瓶烧酒过来了,要和他“煮酒论英雄”。左宗棠放下书本,让周夫人炒了几个小菜,和张声玠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他们从治国聊到治家,从科举聊到成才,一个时辰后,那瓶酒已经见底了。张声玠说:“兄长,值此好酒佳肴入肚,不吟诗一首岂不是缺憾?”左宗棠说声好,取出笔墨纸砚,略一思考,一挥而就。

张声玠一看,却是一副对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好!”张声玠看着笔力苍劲的对联,禁不住啧啧称赞。

“你不会以为我是在自吹自擂吧?”左宗棠放下毛笔,看着张声玠。

“哪里。”张声玠连忙说, “别人不知道你的抱负,我还不知晓?作为读书人,‘绝意仕途’已经是常人不能做到的了,更何况还要写这样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对联?呵呵,说你不知天高地厚,是说的一般人的看法,我就不同了。你的这副气吞山河的自勉联,是你人生目标的真实写照啊。”说完,张声玠搬个凳子,帮左宗棠把这副对联工工整整地贴在房间冲门的墙上。

人的事业往往是形势造成的。因形势发展,左宗棠终于在镇压农民起义中,成了清廷的“中兴名臣”;在洋务运动中,成了领袖人物;在打击沙俄和平定西北战乱中,成了名军功臣。

不甘久居矮檐下

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一天,湘潭周家张灯结彩。随着唢呐声起,新郎左宗棠和新娘周诒端拜了花堂。洞房里,左宗棠慢慢揭开夫人的盖头,虽然是大喜的日子,但左宗棠脸上却没有什么喜色。看着贤惠娇媚的新娘子,左宗棠轻轻叹了口气。

周夫人不明白夫君为何如此惆怅,于是给左宗棠倒了一杯茶,含情脉脉地望着他。

“想我左宗棠七尺男儿,结婚都要在岳父家里,实在是愧对夫人啊!”说完,左宗棠不住地摇头。

周夫人笑了,说:“夫君不必在意,我都不在乎,你又何必多想呢,况且,这也只是暂住,又不是在这里扎根。”夫人的话让左宗棠很是感激。

左宗棠的岳父周衡在是湘潭大户,虽然自己文采不是很好,但对于有才的年轻人很是喜欢,尤其是对女婿左宗棠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女儿周诒端自小聪慧,写诗作赋无所不能。所以,对于左宗棠住在自己家,周衡在更是高兴不已。那时候,男人倒插门是无能的表现,为了不使左宗棠显得尴尬,周衡在把左宗棠当儿子看待,一家人相处和谐,倒也其乐融融。

这天,左宗棠听说乡试发榜了,刚想去看,周家的一个仆人喊着就跑进了院子:“姑爷高中举人了!”周衡在一听,连忙从屋里跑出来,确认无误后,吩咐大摆筵席,庆祝女婿高中。这时,左宗棠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一点。

因为第二年春天要进京会试,春节以前,左宗棠和二哥宗植就开始准备起程,但盘缠成了问题。眼看着进京的日子越来越近,左宗棠焦急万分。

周夫人见状,问道:“夫君是不是为盘缠着急?”

左宗棠点点头。

周夫人又问:“你没有去借吗?”

“借了。但我的朋友大多和我一样,一时间实在凑不齐百两纹银。”

“你只看着远处,为什么不看眼前的人能不能帮忙?”说着,周夫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布包,放在桌子上打开,白花花的银子摆在左宗棠面前。

盘缠费用解决了,左宗棠就到几个姐姐家辞行。当他来到大姐家时,发现大姐家已经几天没开火了。看着饿得“哇哇”直哭的小外甥,左宗棠心如刀绞,一横心,将银子全掏了出来,放在大姐的桌子上,不顾姐姐的呼喊,拔腿就跑了。

回到家,左宗棠倒头就睡。周夫人一看,忙问出了什么事。左宗棠说:“我把银子都给大姐了。”周夫人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她问明情况后,并没有责怪丈夫,而是又想办法为左宗棠筹足了盘缠。

不料,会试结束,左宗棠竟名落孙山。回到岳父家,左宗棠思前想后,决定不再和岳父吃一锅饭。他和夫人商量后,在西边一个屋里安上了锅灶。

虽然不再天天和岳父见面了,但左宗棠还是觉得别扭。幸好,道光十六年春天,湖南巡抚吴荣光邀请他到渌江书院讲学,他才在结婚后第一次搬出岳父家。但不和夫人孩子在一起,闲下来的时候,左宗棠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道光十九年(1839年),陶澍去世。因为左宗棠曾答应陶澍,在他死后照顾他的幼子陶桄,所以他就搬到陶家,以每年300两银子的佣金,做了陶桄的私人教师。这样,左宗棠的手里终于有了一点盈余。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左宗棠在淮阴南乡柳家冲买了70亩地,第二年秋天,将家人接到柳家冲,终于结束了长达13年的“寄眷”生活。

遍尝艰辛震古今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左宗棠尝尽了各种艰辛,终于迎来了他事业上的春天。同治元年(1862年),左宗棠50岁,进入知天命之年。这一年,命运对左宗棠是较为眷顾的,因为他就是在这年终于实现了他的追求:一月二十四日,谕命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之后,好运接连而降,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初五,朝廷命补授左宗棠闽浙总督,并仍兼署浙江巡抚;同治三年,诏赏加太子少保衔,并赏穿黄马褂;同年的十一月初九,又诏封一等伯爵,赐名“恪靖”。又是加官,又是晋爵,使左宗棠对于自己的这段历史颇为自豪,于是,在同治三年给儿子孝威的信中,他颇为自负地吹嘘:“欲轰轰烈烈做一个有用之人,岂必定由科第?汝父年四十八九岁犹一举人,不数年位至督抚,亦何尝由进士出身耶?”

在晚清的四大名臣中,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三人的“学历”都比左宗棠高,所以,他确实有值得自豪的理由。李鸿章和张之洞均为进士出身,曾国藩为同进士出身,左宗棠则仅为举人。但是,他的功勋则是普通进士出身的人无法比的,尤其是他跃升之快,更是一般人无法比的。但左宗棠官场升迁的过程是坎坷而崎岖的。

咸丰二年(1852年),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抚张亮基的礼聘,入张幕为其出谋划策。太平军攻打长沙时,左宗棠在省城内为张亮基调兵遣将,固守到底,还献“河西合围之策”,试图一举包围、消灭太平军。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奉诏命以四品京堂候补,投靠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督办军务。他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安徽、江西镇压太平军。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而攻占武昌有功,命以兵部郎中用,后又加四品卿衔。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率军攻克杭州,夺取浙江全境,论功行赏,左宗棠被封为一等恪靖伯。不久,他又奉诏带军转战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汪海洋、李世贤部,至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攻下了广东嘉应州(今梅县)。

太平天国运动成就了一批人,其中就包括与他同时代为官的曾国藩、李鸿章,他们用无数起义者的鲜血染红了顶子,赢得了“中兴名臣”的桂冠

镇压太平军后,左宗棠上奏建议减兵并饷,尤其认为打破了海禁后,中国应该通过制造船械使国家富强起来。同治三年(1864年),左宗棠在浙江仿造小轮船;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得到了准许。船厂的生产指标是:在五年中,应照“外洋兵船样式”,制成11艘150马力的大轮船和5艘80马力的小轮船。一年后,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这是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同治六年(1867年),左宗棠奉命担任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次年,追击西捻军至直隶、山东,与李鸿章一起将其全部歼灭后再返西北,五年间先后攻破宁州(今甘肃宁县)董志原、灵州(今宁夏灵武)金积堡、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肃州等回军重要据点,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同治十二年(1873年),命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晋东阁。在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后者为我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同治、光绪之际,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年逾六旬的左宗棠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收复新疆的信念更加坚定。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他受命担任督办新疆军务的饮差大巨,得到指挥进军的全权,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大业。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左宗棠从兰州向肃州进军,并以此为西征大本营,督饬刘锦棠率精锐20余营西进出关。五月,刘部到达济木萨。此时,连同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陆续出关的金顺、张曜部和整编的新疆原有驻军,将近100营,清军总兵力达五六万人。七月攻占了乌鲁木齐,次年一月又攻下了和田,至此,除伊犁地区还未收复外,新疆的其他地区均已恢复行政权。左宗棠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光绪五年(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抨击崇厚一味迁就俄国,签订丧权失地的协议,有失大清国尊严,并提出“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光绪六年(1880年)春,左宗棠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为彻底收复新疆立下了不朽功勋。第二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左宗棠应召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光绪七年夏,左宗棠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光绪十年三月,因目疾,左宗棠辞去两江总督职。六月,左宗棠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福建水师被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左宗棠遂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十一月抵福州后,左宗棠积极设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赠太傅,谥“文襄”。

据此,可以看出左宗棠所谓“汝父四十八九犹一举人,不数年位至督抚”,不过是他早年厚积、中年薄发的表现而已。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左宗棠关于大器晚成的论述:“天地间一切人与物均是一般,早成者必早毁,以其气未厚积而先泄也”,“自古功名震世之人,大都早年备尝艰辛,至晚岁事权到手,乃有建树,未闻早达而能大有所成者”。这既是左宗棠对自身经历的总结,也反映了人类生活中的一个规律。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个状元能名垂青史的?少年得志,往往会把精力耗费在许多无谓的事情上,影响了他的进一步积累,所以最终往往碌碌无为。左宗棠所言“以其气未厚积而先泄也”,与后人“成名要早”的浅薄论调相比较,当是很有见地的。

以退为进有智慧

左宗棠被称为“湖南骡子”,脾气倔犟是出了名的,他性格颇为自负,想说的话说不出就会憋得难受。在军中,他是主帅,可以随意说话,高兴了说话还算文明,不高兴了开口就骂,没人敢跟他对着干。但在朝为官就不同了,因为平时说话随便惯了,差点惹祸上身。

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就去世了。她死得异常突然,人们认为,她是慈禧太后给害死的。人们曾经听说,慈禧患了重病,并怀疑她能否痊愈。当传出慈安太后的噩耗时,城里的人开始还以为必定是慈禧死了,及至得知死者是慈安的时候,无不大吃一惊。左宗棠于慈安逝世的当天傍晚来到宫里,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不觉脱口而出:“今天召见时,我还看到她。她和往常一样,言语有力。我不相信她是寿终天年的。”

他在院子里跺着脚走来走去,越想越生气。虽恭亲王尽力叫他不要作声,但他却肆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太监已经很快把他的话报告给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知道是左宗棠说出这样的话之后,她深深吸了口气。她知道左宗棠的脾气,说话从来无遮无拦。

慈安太后丧事过后的一天早朝,左宗棠一进午门就和其他官员打招呼,但那些人好像避瘟神一样,见到他扭头就走。左宗棠来气了,一把抓住一个文官,大声问道:“你没听见我跟你说话吗?”那个官员被左宗棠抓住,挣了几下没走脱,哭丧着脸说:“左宗棠,你饶了我吧,我家可有八十几岁的老母亲要我送丧啊!”左宗棠一听差点气笑了:“我说不让你给你老母亲送丧了?真是无稽之谈!”那个官员哭丧着脸说:“你是没说,但说不准哪天太后就说了。”

一提“太后”二字,左宗棠才明白,原来他们是怕惹祸上身。他松开手,那个官员一溜小跑,离得他远远的,早没有了往日的斯文。

左宗棠苦笑着摇了摇头。慈安太后突然死亡确实蹊跷,但这样的事不是朝臣所应该议论的,这是皇帝家的事,可不是闹着玩的,闹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别人都不说,你逞什么能啊?可现在木已成舟,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回到家,左宗棠端着仆人沏好的茶水,在屋里来回踱步。他终于明白,因为性格原因不假思索说出的这句话,可能成为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女人的心最难琢磨,更何况是掌握天下人生杀大权的女人。以慈禧太后的性格,这件事绝对不会就此罢休。

果然,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左宗棠变成了闲人,也变成了让别人敬而远之的人。谁都知道这个错误的严重性,为了保护自己,以前的很多朋友也都疏远了他。

左宗棠第一次觉得,处理这些事比在战场上和敌人厮杀麻烦多了。经过几天几夜的苦苦思索,左宗棠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以退为进。虽然现在慈禧太后好像没事人似的,不知哪天就会找个碴处理这件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抽身出局,待时间一长,这件事可能也就过去了。

第二天早朝,慈禧太后听文武大臣奏完要事,刚要宣布退朝,左宗棠站了出来。

“臣这一段时间时常感到胸闷,恐是大疾来临的预兆。臣恳请太后老佛爷能恩准微臣回家养病。”

左宗棠的话虽然让慈禧太后很生气,但她还没有到糊涂的地步,她很清楚左宗棠对于清朝的分量。经过再三的思虑,慈禧作了一个折中的决定,把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职位安排给左宗棠。左宗棠在别人真真假假的惋惜声中,走向了新的战场。

居室简陋宜修身

为了围剿逃到广东的太平军余部,左宗棠于同治四年(1865年)统兵进入广东境内。左宗棠到时,刘典早已在此驻军,所以,左宗棠一到,刘典就领着左宗棠去看他为主帅准备好的指挥部。

“左帅,前面就是粤东重镇松口,行辕就设在那里。”刘典边说边扶左宗棠上马。二人带着卫兵,策马来到镇里,在一座大院子面前停了下来。左宗棠抬头一看,大门上面有一匾额,上书“世德堂”三个大字。

“到了。”刘典指着院子说,“左帅此次节制闽粤赣三省军,专力围剿康王部,事关重大,所以,我费了好大劲才找到这么一个好地方。请左帅随我进去看一看。”

左宗棠点点头,下了马,跟着刘典往里走。

“嗬,这个院子还蛮大的嘛。”左宗棠一进大门,就发现有点不一样。

刘典赶紧说:“是啊。此院是明末翰林东宫侍读李二何按皇宫规格建造的。据说当年此屋的开基建造时,特意请来江西有名的风水先生前来勘探屋宅。此屋的风水极佳,大帅住在这里,定能指挥若定,全歼太平军余部。”

左宗棠纳闷,说:“我什么时候信风水了?”

刘典说:“哪里,我只是随便说说。不过,此屋依山傍水,地处梅江交通枢纽;并且此屋是殿堂式的结构,屋内采光、通风都很好,大帅住在这里,定能耳清目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左宗棠并没有被刘典的赞誉冲昏头脑,他想了想说:“这么说,这里就是朱慈良曾经住过的地方了?”

朱慈良是崇祯的三儿子,李自成打进北京后,他在李二何保护下逃出北京,来到松口后,就住在世德堂。

“是啊。”刘典说着,领着左宗棠这边看看,那边瞧瞧,哪儿是皇帝寝所,哪儿是后宫嫔妃居处,哪儿是七级金阶,哪儿是御膳大厨房,哪儿是鼓乐厅说得头头是道。

“这确实是个好地方啊。”左宗棠止不住叹道。

“那当然!”刘典不无得意地说,“这样的好地方,只有大帅才有资格居住。”

“那这里原来是否有人居住?”左宗棠皱着眉头问。

“有,几天前被我请到别处去了。”刘典赶紧说。

左宗棠听到这里,脸色有点不好看了。

“这个地方太金贵,我可不敢住。”说着,左宗棠转身就往外走。

刘典不明白大帅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地方,但他很机灵,赶紧追上去,低声说:“大帅,您是不是忌讳朱慈良曾经在这里住过?”

“算是吧。”左宗棠敷衍道。

“可是,朱慈良并未登基,这里只是平常住宅啊。”刘典大惑不解地问。

左宗棠边说边往外走,“我不忌讳朱慈良,是这屋太贵气,我镇不住。”

“可老百姓为什么能镇得住?”刘典依然喋喋不休。左宗棠不耐烦地说:“我是我,老百姓是老百姓,这怎么能比?”

刘典这才明白,大帅是不愿意奢侈浪费,还是那个老脾气。于是,他只好命令将总督行辕搬往李家另一座大屋———石柱堂。

左宗棠住在石柱堂,轻易不出门,但小孩子却可以随便出入石柱堂。左宗棠忙完公务,还会招孩子们进屋,分点吃的,然后考他们背《三字经》,背得最多的就赏一支笔、一块墨或一本小法帖。

外敌面前不畏惧

左宗棠被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于光绪八年正月二十五日(1882年3月14日)抵达南京,走马上任。一路上,左宗棠先查看了江苏清军的情况,一到南京,他顾不上休息,连夜召开会议,研究东南海防的问题。左宗棠威严地扫了一眼刚成为自己部将的将领们,严肃地说:“英法为了争夺殖民地,发生了‘七年战争’,结果是法国战败,失去了其殖民地印度领土的大部分和将近全部的北美辖地。于是,法国开始把它在东方殖民掠夺的重点从印度转到了越南。现在,法国已侵占了整个越南南部,声称已将越南置于它的‘保护’之下。”左宗棠顿了顿,接着说,“这样,我们的西南边疆,已受到法国侵略势力的严重威胁。尤其是前年茹费理出任法国总理后,他更加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增兵越南,策划侵略中国。现在的形势大家也知道了,法军攻占越南河内,企图打开红河通道,直窥云南。”

说到这里,左宗棠示意挂上地图,然后指着地图说:“从明天起,我将陆续到扬州、清江、镇江、常州、苏州、上海等地查看防务情况,然后制定具体的防务措施。我刚来,情况还不是太了解,希望大家能通力合作,水路各营加紧训练,以备战外国侵略。”

说干就干,左宗棠到任的第二天就开始了他的防务考察。他发现军队中老弱病残太多,于是,下令把这些没有战斗力的兵士裁减,新征精壮兵士入伍。

这天,左宗棠来到上海租界,一眼就看到一块写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左宗棠大怒,用马鞭一指,大声命令道:“给我把那个牌子砸掉!”几个士兵上去,几下把牌子砸得稀巴烂。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砸大英帝国立的牌子?还没有人敢这么大胆,竟然敢砸英国人的牌子。”大鼻子洋人不知道他是谁,边说边跑了过来。

左宗棠问身边的人:“洋鬼子在说什么?”翻译说:“他问我们为什么砸他的牌子。”左宗棠哈哈大笑,他指着那个洋人,对翻译说:“你告诉他,我就是砸他的牌子!我不仅砸牌子,还抓人!来呀,先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英国人绑起来!”几个士兵蜂拥而上,把洋人绑得结结实实。

“你到底是谁?我要到北京去告你!”那个英国人气急败坏地说。

左宗棠不理他,对跟在洋人后面的一个中国人说:“去,把这个公园的头头给我叫来。”那人不敢怠慢,一溜小跑去了不远处的一座小洋楼,不大会儿,又领来一个英国人。

“你是这里的管理者?”

那人听翻译说完点点头。

“从今天开始,这个公园收归国有。”

那个洋人听翻译说完,大声说:“你有什么权力收大英帝国管理的公园?我抗议!”

左宗棠呵呵一笑:“我没有权力,但我是左宗棠。”说完,左宗棠调转马头,向另一个方向走去。一路上,左宗棠见写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就砸,一连砸了近十个。

这时,左宗棠突然听到前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他对旁边的人说:“去,看看前边发生了什么事。”一会儿,去看的人回来报告说,工部局得到消息,说左宗棠巡视上海租界,看见公园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立即让侍卫们捣毁,并没收公园,逮捕人犯。于是,工部局赶紧通知各国租界,如有此类牌子,立即收掉烧毁。有些心眼活络的洋人,见左宗棠不怕洋人,为了不惹他生气,不仅自己把牌子砸烂,还在租界升起了中国龙旗,响炮执鞭,夹道欢迎左宗棠。

左宗棠听到这些后,又是一阵爽朗的大笑,而后带着侍卫,昂首挺胸走了过去。

左宗棠又来到吴淞口,校阅了海口与内江水师后,对官兵们说:“要想打败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加强海防是关键。我仔细查看了这里的兵力部署情况,认为还要添十艘大兵船。我已派人通知福州船政局,定造‘开济’与‘镜清’号两艘快船;然后,再从德国购进两艘巡洋舰。只有这样,才能在敌人进犯时给予沉重打击。”

晚上,左宗棠又跟吴淞口的将领们齐聚一堂,讲了时局。左宗棠说:“我已上奏朝廷,认为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外国人除了经商致富就是广造机器,增制轮船,然后用这些大船利炮威胁我们。而我们不但不经商,还百般阻挠生产机器,甚至还对勇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官员和将领予以压制,使中国失去了40余年的机遇。不能再等了!法国的侵略已经不可避免,我们不能学那些所谓的识时务者以求苟且偷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增强东南沿海的军事实力。虽然出海作战我们不能保证胜利,但在自己的家门口阻击来犯之敌,应该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看众位情绪激昂,如果洋人来犯,可以小试牛刀!”

在座的人听了左宗棠的这番话,脸上都泛起了红光。

光绪九年二三月间,左宗棠会同受命巡阅长江水师彭玉麟,在吴淞口布置海防时又慷慨陈词:“如果能打败洋人的坚船利炮,我这条老命固无足惜。或者四十余年之恶气借此一吐,从此他们再不敢耀武扬威,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彭玉麟也说:“如能这样,即使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是值得的。”众人一听,纷纷表示一定要尽心报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后来,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也表明了不成功则成仁的心迹,如敌人轮船冲过白茆沙总要隘口,则防所即是死所,当即捐躯以殉。为了封锁长江口,他由外向内布置了三道防线,依次为吴淞口、白茆沙、江阴,沿江两岸巨炮林立,外海、内江水师游弋江内江外,陆师固守两岸险要,长江口还布置了水雷、渔网等大量水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