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关于司马懿的故事_司马懿的精彩故事

关于司马懿的故事_司马懿的精彩故事

时间:2022-01-1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司马懿的故事_司马懿的精彩故事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西晋初被尊为宣帝。魏文帝在位时期,司马懿的地位日趋重要,他直接参与曹魏政权的重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监视孟达的行动。司马懿在这一战役中成功地运用了政治上麻痹敌人、军事上速战速决的战术,是军事指挥史上的杰作。魏明帝急调足智多谋的司马懿担任魏军的统帅,迎击蜀军。蜀军由于缺乏军粮,被迫撤兵,司马懿的持久战的作战方针,又取得了成功。

关于司马懿的故事_司马懿的精彩故事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初被尊为宣帝。汉灵帝光和二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时博学,善谋略。尚书崔琰曾向其兄司马朗称赞司马懿说:“令弟聪明果断,有胆识,非你所及啊!”

司马懿受遗二主 佐命三朝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北,势力减弱。孙权势力达到交州地区,刘备也乘机占有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皆在今湖南境内)的荆州江南部分。孙权和刘备的势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已逐渐形成。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废除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重新恢复了丞相和御史大夫制,自任丞相。同年,司马懿被曹操提拔为丞相府的文学掾,后来又提升为丞相主簿。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爵为魏王,立曹丕为王太子,司马懿被提升为太子中庶子,常为曹丕献计献策,深为曹丕所倚重。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向襄樊(今湖北襄樊市)发动进攻,目的是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河南洛阳),占领曹操的统治区,统一中原,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战略计划。蜀军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杀死庞德,进展十分顺利。曹操听到这些消息,恐慌不已,打算迁都。当时正任太子中庶子的司马懿提出不同的意见,他对曹操说:“于禁率领的军队,虽然被大水淹没,战败了,但对战争的全局并没有什么影响,如果现在就考虑迁都,一定会引起朝野内外的不安。刘备与孙权是外表上的联合,内里互相猜忌,关羽得胜,孙权是不会高兴的。我们可派遣一位使者去联络孙权,让他去抄关羽的后路,事成之后,可把江南的土地封给孙权,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打发使者东联孙权。后来,孙权派吕蒙偷袭了荆州,关羽被杀,曹操坐收渔翁之利,由此可见,司马懿确有高人之见。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魏文帝,司马懿也被任命为抚军将军,录尚书事,是曹丕的左膀右臂。

魏文帝在位时期,司马懿的地位日趋重要,他直接参与曹魏政权的重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魏文帝曾两次征吴,皆留司马懿镇守京城洛阳,“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使魏文帝无后顾之忧。魏文帝在东征前下诏书说:“我将东伐孙权,但惦记后方,把镇守后方的重任委托给司马懿,我率军东征,抚军(司马懿任抚军将军)总领西边防务,我率军西征,抚军总领东边防务。”

魏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曹叡(即魏明帝)即位。魏文帝在临死前,在遗诏中命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辅佐朝政。曹叡在位十五年后死去,临死前,他又临终托孤,命司马懿辅助少帝曹芳,所以史称司马懿是“受遗二主,佐命三朝”的元勋。

司马懿征讨孟达,智取上庸

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达,于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发动叛乱,弃魏投蜀。孟达自认为宛城距离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势险要,司马懿一时无法赶到上庸。可是当孟达刚起事八天,司马懿就亲率大军赶到上庸,兵临城下。司马懿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呢?原因是孟达平素与魏兴太守申仪不和,申仪风闻孟达与西蜀又有来往,立即报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监视孟达的行动。司马懿为了充分做好消灭孟达的准备工作,并尽量推迟孟达的起事时间,除了从军事上做好征讨的准备工作,他还设法麻痹迷惑孟达,使他犹豫不决,延缓起事的时间。

为此,他给孟达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昔日将军(指孟达)抛弃刘备而归顺朝廷,朝廷委你重任,让你策划攻取西蜀。刘备政权对你恨之入骨,诸葛亮日夜思谋击败你,但是毫无办法。今郭模(诸葛亮派其诈降曹魏)说你要叛魏归蜀,这事关系重大,诸葛亮怎能轻易泄露,显然这不是真事。盂达看到这封信后,心中窃喜,认为司马懿没有怀疑他要背魏归蜀,因此,在发兵起事上就举棋不定,迟迟不决。这样一来,司马懿就为部署攻打上庸争得了时间。

孟达刚一发动起事,司马懿立即出兵征讨。司马懿命令全军偃旗息鼓,日夜兼程,沿途严密封锁消息,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围困了上庸。这令孟达万分惊讶,急忙向西蜀和东吴求救。诸葛亮与孙权分别派兵救援,司马懿派出两支人马,阻击东西两线的援兵,使得蜀、吴两军无法接近新城郡(包括房陵、上庸、西城)。

孟达利用上庸三面临水的特点,在水中埋设水栅,拦阻魏军接近城池。司马懿将全军分为八队,昼夜不停,轮番攻城,士兵泅水破栅,直抵城下。魏军攻势猛烈,孟达军心动摇,孟达的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开门投降,孟达被杀。司马懿在这一战役中成功地运用了政治上麻痹敌人、军事上速战速决的战术,是军事指挥史上的杰作。

祁山之胜 地位日隆


诸葛亮日夜规划实现他的夙愿,东联孙吴,北伐曹魏,统一中原,但由于东吴偷袭荆州和章武二年(222年)的彝陵之战,使双方的关系十分紧张。虽然在刘备死前双方互派使者,但东吴依旧是隶属曹魏,对西蜀抱有敌对的态度。蜀与吴的这种关系,对蜀国北伐曹魏不利,诸葛亮为了打破僵局,主动派遣邓芝出使东吴。邓芝对孙权详细分析了恢复同盟关系的好处,孙权权衡了利弊,同意与西蜀恢复联盟,断绝与曹魏的臣属关系,这样吴、蜀又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曹魏政权。www.guayunfan.com

西蜀与东吴和好之后,诸葛亮集中全力经营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一带),他采用“南抚夷越”的方针,通过七擒七纵孟获而制服了南中地区,使西蜀有了稳定的后方。

诸葛亮利用魏文帝曹丕刚死的机会,于后主建兴六年春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战争,历史上也称“五出祁山”。至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共进行了三次北伐战争,蜀军取得了一些胜利,曹军不断损兵折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建兴九年(231年)春,诸葛亮又开始了第四次北伐曹魏的战争,他率领十万大军,包围了祁山(今甘肃西和西北),魏军的形势危急。魏明帝急调足智多谋的司马懿担任魏军的统帅,迎击蜀军。司马懿知道蜀军远道而来,粮食供应困难,急于求战,便采用凭险固守的持久战的作战方针,拒不出战,使诸葛亮无法进行决战。蜀军由于缺乏军粮,被迫撤兵,司马懿的持久战的作战方针,又取得了成功。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经过三年的准备后,发动第五次北伐战争。他亲率大军出斜谷口(今陕西眉县南),进入鄢城(今陕西眉县北),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驻扎下来,准备向魏军发动进攻。魏明帝仍命司马懿统领魏军,也在渭水南岸构筑营寨,与蜀军对垒。魏军将士有人向司马懿建议,我军应在渭水北岸扎营,隔河相对,以阻止蜀军的前进。

司马懿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渭水南岸人口众多,粮食充足,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能让给敌人。”司马懿深知蜀军缺粮,不宜久战,因此他仍然采用拖延的战术,坚守不战,让时间拖垮蜀军,迫使蜀军不战自退。

诸葛亮对司马懿的战略意图也非常清楚,知道敌人了解己方缺粮的弱点,于是决定在滑水前线屯田养兵,准备长期进行战争。双方相持了几个月,诸葛亮一直在寻找决战的机会,但司马懿据守要塞,始终不出战。诸葛亮想用激将法激怒司马懿,使其出兵迎战,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穿戴的衣服,当众侮辱他,魏军将士大怒,坚决要求出战。

司马懿成竹在胸,不急不怒,拒绝出战,他看得清清楚楚,蜀军运粮困难,屯田粮又不足用,势必退兵,决定等到那时再抓住战机,与蜀军进行决战。诸葛亮实在无法引诱司马懿出兵,而粮食又日益缺乏,心中烦闷,不久,病死于五丈原。蜀军主帅死去,只好退兵。

司马懿作为一名军事统帅,对战争全局了如指掌,知己知彼,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并善于利用这些条件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司马懿成功地阻止了蜀军的进攻,使他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日高,威望日隆,为他全面控制曹魏大权奠定基础。

辽东大战 巧夺襄平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即位。魏明帝在临死前委托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曹真子)辅佐朝政。

曹爽与司马懿的关系,开始时还融洽,但时间一长就产生了矛盾。曹爽极力培植私党,排挤司马懿。司马懿外表上不露声色,暗中积聚力量。曹爽有五个心腹,即何晏、丁谧、邓飏、李胜和毕轨,这五人在当时号为名士。魏明帝认为他们浮夸无能,一律不用。曹爽提拔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李胜任河南尹,毕轨当了司隶校尉。除这五人之外,大司农桓范也是曹爽的亲信,人称“智囊”。曹爽的私党为他出谋划策,削弱司马懿的实权,任用私人,控制京城内外、朝野上下。

曹爽奏请皇上,提升司马懿为太傅(皇帝的老师,品位尊贵,但无实权),实际上是明升暗降,想削夺他的军权。与此同时,曹爽提拔自己的几个兄弟,让他们都当了大官。真是“附合者升迁,违忤者罢退”。

司马懿虽对曹爽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但一时又无力制服。他秘密组织人力,决定等待机会以决雌雄。司马懿为了迷惑麻痹曹爽,向皇帝告病假,在家休养。

正始二年(241年),曹爽与何晏等人正在狂饮作乐时,突然接到警报,东吴分兵两路进攻边境,一路由卫将军全琮率领进攻淮南,另一路由威北将军诸葛恪率领进攻六安(今安徽六安),请朝廷速派大军救援。曹爽接到报告后,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何晏出主意,让他速召朝廷大臣商议。正商议间,又来了急报,说东吴的另外两支人马又来攻打。一路由车骑将军朱然率领攻打樊城(今湖北襄樊市樊城),另一路由大将军诸葛瑾率领进攻诅中(今湖北沮水上游,一说在南漳县境蛮河流域),形势危急,大臣们要求大将军曹爽做出决定。

曹爽什么主意也拿不出来,只好请求皇帝让司马懿来朝议事。请司马懿的人回来说,司马懿在病中,无法来议事。曹爽本人无作战本领,他的亲信又无能征惯战的大将。时间不断拖延下去,而前线的警报又频频地传来:樊城被围,淮南的芍陂被占等。曹爽又不敢亲自领兵上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这时,司马懿到朝堂议事来了,说樊城和沮中是边防要地,问曹爽为何不派兵救援。曹爽无言可对,只好说等太傅来想办法。司马懿决定亲自带兵出征,满朝文武隆重送出洛阳的津阳门。

司马懿到了樊城前线之后,立即出兵向东吴挑战。朱然听说司马懿亲率大军迎战,不敢出战。司马懿抓紧暂短的休战机会,挑选精锐,组织突击队,申明军令,决心要打败吴军。朱然见势不妙,连夜撤军。司马懿率军追击,杀伤敌人一万多人,缴获大量战船和军用物资,大获全胜。另几路吴军,也因战事不利,陆续退了回去。司马懿来去仅一个月就胜利还朝了。从此,司马懿的声望日隆,而曹爽的名声下降。

曹爽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急欲找个机会挽回威信。正始五年(244年),尚书邓飏和长史李胜鼓动曹爽出兵伐蜀,曹爽也跃跃欲试,决定出兵。司马懿极力劝阻曹爽不要出兵,但曹爽一意孤行。这年三月,曹爽到了长安,征调了十万人马,又联合征西将军夏侯玄统率雍州和凉州的军队,从骆口(今陕西成固县)浩浩荡荡杀向汉中。当时蜀军驻守汉中的是镇北大将军王平,他决定坚守要隘,阻击敌人,命令护军刘敏率领一万人马据兴势山(今兴道县西北),依险坚守,王平亲率一支军队坚守黄金谷(在兴道县境内)。

曹爽率十万大军向兴势急进,但到兴势一看,蜀军已全部占领关隘要道,遍插旌旗,连绵百余里。魏军无法前进,只好停了下来,两军对峙了一个多月,曹军远来,粮食消耗殆尽。这时,又接到司马懿给夏侯玄的信,劝他们赶快退兵,不然要遭到大败。司马懿在信中说:“昔日武皇帝(指曹操)率兵进攻汉中,几乎大败。这次兴势险要已被敌人占据,我军已无法前进,如不赶快退兵,恐遭更大的失败,责任重大,望速退兵。”曹爽接到信后正在犹豫不定,忽然又接到蜀大将军费祎率大军从成都赶来增援的消息,见势不妙,急忙下令退兵。曹军走到三岭(在十南山,即沈岭、衙岭、水岭),遭到蜀军的伏击,曹爽虽然冲出重围,但是十万军马损失大半,狼狈逃回洛阳。

曹爽战败回来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广树私党,控制朝政。曹爽勾结太监张当密谋推翻曹魏政权,觊觎皇帝的宝座。但他们对司马懿还有所顾忌,不断派人探查。有一次曹爽派他的心腹河南尹李胜,借调往荆州任刺史的机会,向司马懿辞行,以便观察动静。司马懿知道李胜的来意,他佯装病重,在两个侍女的服侍下喝粥,把粥撒满了前胸,手上拿的衣服也掉在地上。

李胜对司马懿说:“听说明公旧病复发,没想到病情这样严重。我蒙皇上恩典,任我为本州刺史(本州指荆州,李胜为荆州人)。”司马懿装出病情严重、语言错乱的模样,打岔说:“我年老多病,死在旦夕。君去并州,并州靠近胡人,要做好防备,恐怕我们今后不能相见了,我儿师和昭请多为照顾。”李胜说:“我是回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又说:“君不是到并州去吗?”

李胜又重复说:“我是回荆州。”司马懿装作才明白的样子,说:“我年老糊涂,没有听懂您说的话,今调回荆州任职,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李胜回去后,把司马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当做真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爽,并说:“司马公仅是一具没有断气的尸体,形神已经离散,我们对他不必有任何顾虑了。”曹爽听后心中非常高兴,从此不再防备司马懿了。

司马懿暗中抓紧时机,积蓄力量,他一方面让他已经当了中护军的儿子司马师掌握一部分禁军,另一方面积极招募、蓄养心腹武士三千余人,并争取到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元老重臣的支持。只待时机一到,立即发动政变。

两虎相争 夺取政权


正始十年正月(249年),魏帝曹芳拜谒魏明帝高平陵。曹爽兄弟四人及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范全部随从。司马懿看到时机成熟,立刻带领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和三千武士,假传皇太后的旨意,关闭城门,占据武器库,派兵占领城南洛水上的浮桥,封锁曹爽等人回京的要道。同时派人占据中央各要害部门,命高柔行大将军事,占领曹爽的军营,命王观行中领军事,控制军权。

接着由司马懿领头,由蒋济、尚书令司马宇等签字,上书曹芳历数曹爽等人的罪行,要求惩处他们。奏章中指责曹爽违背先帝遗命,败坏国法,专权误国,任用私党,控制禁军,骄纵日甚,“有无君之心”。最后要求罢免曹爽兄弟的职权,保留爵位,如若不然就军法从事。这道奏章由专人送往高平陵,曹爽首先看到了奏章,兄弟四人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就压下奏章,然后把皇帝车驾留在伊水(洛阳城南,洛水支流),征发屯田兵几千人筑寨守卫。

司马懿派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去见曹爽,传达司马懿和皇太后的命令,让他们及早认罪,可从轻发落。司马懿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到伊水劝说曹爽投降,说司马公指洛水发誓,只要大将军交出兵权,最多是免除官职,绝对不会处罪的。

这时曹爽的谋士桓范已逃来伊水。在他逃出洛阳时,司马懿担心他给曹爽出主意,对他不利。他找到太尉蒋济,着急地说:“智囊走了,怎么办?”蒋济说:“桓范是有智谋的,但劣马贪吃好饲料(指曹爽贪恋家室),曹爽一定不会听他的。”结果正如蒋济所说。桓范一见到曹爽兄弟就说:“赶快保护皇帝到许昌去,下诏征集全国的勤王军,以镇压司马懿的叛乱。”曹爽犹豫不决。

桓范又说:“这事非常明白,天子跟随你们,号令天下谁敢不应!如不这样做,既使你们想当个贫贱的老百姓也做不到,到那时只有被杀头!”曹氏兄弟默然不语,从初更一直拖到天亮,最后曹爽下了决心,把刀往地下一扔说:“免官就免官,革职就革职,反正我还能当个富家翁!”桓范一听,大哭失声,说:“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是个有能力的人,怎么会生出你们这些兄弟,连猪狗也不如,没想到我今天和你们一起受灭族之罪!”

曹爽一伙回到洛阳,向司马懿请罪,后回府第。司马懿立即派兵把他们监视起来。不久,曹爽兄弟以及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以大逆不道、企图谋反的罪名,全部被处死,并灭三族。当时蒋济曾向司马懿建议:“曹真建有大功,不应灭其子嗣。”但司马懿没有听从。

司马懿在这一场政治大斗争中,深谋远虑,部署有方,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掌握了朝廷大权。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于洛阳,终年七十三岁,遵照他的遗命,丧事从简。

司马懿一生在军事上、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曹魏政权创立了功勋,同时也为司马氏代魏立晋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连续打败他们的政敌。甘露五年(260年),司马昭杀死魏帝曹髦,景元五年(264年),司马昭称晋王,立其子司马炎为王太子。不久,司马炎迫曹魏末帝曹奂让位,司马炎正式当了皇帝,称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