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马可·波罗真的来过甘州吗?

马可·波罗真的来过甘州吗?

时间:2022-01-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是马可·波罗曾经来过甘州,并在他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将甘州介绍给了西方世界。时年21岁的马可·波罗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与信任,并留在朝廷任职,在中国留居了17年。《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现,成为风靡一时的“世界一大奇书”,在欧洲引起了轰动。甘州当时是元朝唐古忒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马可·波罗对于甘州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兴趣很大。

马可·波罗真的来过甘州吗

张掖城区,有两条特色街道与西大街相交汇,一条是明清街,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透视出张掖厚重的传统文化;另一条是欧式街,街道两侧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喷泉、罗马柱、雕塑、尖塔、八角房等建筑,使人感到雍容华贵,浪漫典雅。因为在街头中心耸立着马可·波罗塑像,人们又称为马可·波罗街。为什么要在张掖修这样一条与中国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欧式街呢?据说是马可·波罗曾经来过甘州,并在他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将甘州介绍给了西方世界。

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于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斯、叔父玛窦在1260年曾在中国经商,1266年回国时曾到上都朝觐忽必烈,受到忽必烈的热情款待。忽必烈也曾向这弟兄俩询问欧洲各国的情况,特别是罗马教廷。听了他们的详尽介绍,忽必烈对罗马教廷很感兴趣,便决定派专使出使罗马教廷。因此,聘他们为副使陪同前往。出发不久,专使病倒返回,即委派他们代理前行。

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因丧母随父亲和叔父到元朝复命,他带着对东方强烈的好奇心,来到了中国的土地上。他们乘船从地中海东岸的阿迦城登陆,历尽千辛万苦,沿公元前开辟的欧亚大通道——古丝绸之路东行,途经地中海、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波斯、阿富汗、中亚细亚、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我国新疆,经喀什、于田、莎车、罗布泊、哈密,进入甘肃玉门关,经敦煌、肃州,1274年抵达甘州,在甘州停留一年后,北去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于1275年5月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境内)。

时年21岁的马可·波罗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与信任,并留在朝廷任职,在中国留居了17年。马可·波罗曾任扬州总管三年,受理26个县,政声甚好,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除京城大都外,常奉命出巡全国各地,足迹遍及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云南、江苏、浙江、福建一带。每到一地,他都考察当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风土人情等。

1292年11月,马可·波罗利用护送蒙古公主远嫁波斯的机会,从福建泉州港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踏上了回归的旅程,1295年末回到威尼斯。到此时,马可·波罗等人已经离家24年,家人本以为他们已死,见到他们回来都非常惊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在家中为他们的归来举行盛大宴会表示庆祝,侍者们每端上一道菜,他们就换一套华贵的衣服,当他们换上回来时穿的那套破衣服时,三人撕开衣服的衬里,里面的金银珠宝撒满一地。

马可·波罗三人想向在场的人证明自己在东方发了大财,可人们对他们稀奇古怪的描述很怀疑,例如中国有油喷出的喷泉(巴库油田),有可碾磨和纺织成防火布的木炭(石棉),还有一种可以用作燃料的黑色岩石(煤),火力比木柴大得多。马可·波罗还向他们介绍了杭州,那里有10个庞大的市场,14万个制造各种各样商品的加工场,160万幢房屋……

1298年,威尼斯与热那亚爆发战争,富有的马可·波罗出钱捐造战舰“东方号”,并自任舰长,战争中他不幸被俘。在狱中,他结识了比萨人鲁思梯谦,口述了他在东方的见闻,由鲁思梯谦笔录,写成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又名《马可·波罗游记》。游记中记载了元朝初年的政事,描述了北京、西安、开封和南京、镇江等许多城市的风貌,盛赞中国物产丰富、文教昌明和典章制度完备,最早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情况,从而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相互了解。《马可·波罗游记》是在1298年写出的,原本早就不见了,现存的各种版本有150种,包含多种语言的译本,最早的是1351年版,现在流行的是16世纪的版本。《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现,成为风靡一时的“世界一大奇书”,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欧洲人原来也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以为世界只有他眼见的那么大;我们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中国,他们把身边的海叫做地中海,都以为自己是住在“天下”的中心。欧洲人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比他们的家园更为富庶繁荣的东方世界,他们对东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出现了探寻东方世界的狂热。哥伦布按照地圆说的设想,企图开辟海上通向中国的航路,就是受到马可·波罗的影响。148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女王致中国大汗的书信,还带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开始了一直向西的航行。经他作过眉批的这本书,至今还保存在西班牙Seville的图书馆中。

马可·波罗与甘州

从《马可·波罗游记》中得知,马可·波罗曾在甘州居住了一年多时间,游览了甘州的名胜古迹,记载了元代甘州的许多史实,对于大佛寺的建筑规模之大,塑造制作之佳,赞不绝口。甘州当时是元朝唐古忒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马可·波罗对于甘州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兴趣很大。其中,对宗教、历书和婚姻习俗,了解得比较详细。《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12月)第61章《甘州城》说:

甘州是一大城,即在唐古忒境内,盖为唐古忒全州之都会,故其城最大而最尊。居民是偶像教徒、回教徒及基督教徒。基督教徒在此城中有壮丽教堂三所。偶像教徒依俗有庙宇甚多,内奉偶像不少,最大者高有十步,余像较小,有木雕者,有泥塑者,有石刻者,制作皆佳,外傅以金,诸像周围有数像极大,其势似向诸像作礼。www.guayunfan.com

关于偶像教徒者,前此尚未尽言,兹请为君等述之。

其遵守偶像教徒之僧人,生活较之他人正直。彼等禁止淫逸,然不视之为大罪,但对于犯男色者罚以死罪。彼等有一教会日历,与我辈同。每月有五日谨守斋戒,不杀生,不食肉,节食甚于他日。

此地之人娶妻致有三十。否则视其资力,娶妻之数惟意所欲。然第一妻之地位为最尊。诸妻中有不善者得出之,别娶一人。男子得娶从姊妹,或其父已纳之妇女为妻,然从不娶其生母。总之,其人生活如同禽兽。

玛窦阁下及马可·波罗曾奉命留居此城垂一年。

兹置此事不言,请言北方诸州。盖吾人将从此方向继续旅行六十日也。

冯承均先生对马可·波罗“甘州城”记事作了考证,于正文之后有注,注说:

马可·波罗经行甘州之际,适当其昔日繁盛之时,与1420年沙哈鲁使臣所记之情形绝对相符:“由肃州至甘州。甘州较之肃州尤大。中有九站,每站奉边境长官命,供应行人马、驴四百五十匹,车五六十辆……各站以一鹅、一鸡,米、面、蜜、酒、蒜、醋浸葱、菜蔬等物,供行人之食。每至一城,长官宴使臣于官署……甘州城中有一大寺,广长皆有五百公尺,中有一卧像,身长五十步,足长九步,足上周围有二十五公尺。

像后头上,置有其他偶像,各高一公尺上下不等。杂有喇嘛像,高与人身同。诸像制作甚佳,与生人无异。壁上亦置有其他偶像。此大佛像一手置头下,一手抚腿。像上傅金,人名之曰‘释迦牟尼佛’。居民结群赴此寺中礼拜此像……城中别有一寺,亦颇受人尊敬。内有一塔,回教徒名之曰‘地球’。塔八方形,有十五层。每层内有房屋门户,施以油漆。中有宝座一,王坐其上,仆婢从者侍立左右。

塔高二十公尺,周围十二公尺。全以木料建筑,外贴以金,全塔俨若金制。塔下有地窨。塔中有一铁柱,下承铁座,上接塔顶。此塔制作之工,可为世界之木工、铁工、画师取法也……马可·波罗所见内有卧像之寺,显是卧佛寺,1103年西夏皇后某建,以藏三身佛像者也。后在其地发现佛像云。”“甘州旧城亦废。旧城距今城有二十里,在黑河对岸,长城脚下。缘何徙于今址,其故未详。今在沙中尚可见旧城之迹。然从来无人发掘。”“马可·波罗谓有壮丽之基督教堂三所,三百年后耶稣会士初至中国时,此种教堂已不复存在。”……“1355年时,有圣旨云:甘州基督教堂中藏有忽必烈汗母莎儿合黑塔泥遗体,应请为之祝福。”

据冯承钧考证,马可·波罗“逗留甘州一年,似在1274年至1275年中”,“马可·波罗最初口授本谓其随父、叔‘因毋庸叙述之事’停留甘州一年。但在其改订本中,则谓‘偕其叔奉命出使其地,然则非因私事矣。”

马可·波罗尽管只介绍了他感兴趣的某些方面,但毕竟将甘州介绍给了全世界,使甘州和全世界进行了交流。

马可·波罗旅居甘州的情况后来在《张掖市志·大事记》中进行了记载:“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夏,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随父叔到元上都(开平府)向元世祖忽必烈复命,因道路被阻,居留甘州近一年。”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

自从《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诞生起,即有人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学者提出疑问,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特别是马可·波罗本人是否真的来过中国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不少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不过是为传教士和商人利益编出来的传奇故事,是道听途说或抄袭一些阿拉伯人著作而来的,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马可·波罗确实在中国旅居过,只不过是他的一些故事和当时的一些历史事件相符而已。有人怀疑,他真的去过中国吗?会不会是别人写的用了他的名字?要不就是他将道听途说得到的材料作为自己的经历?或者经过别人添油加醋?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他这本描绘得五花八门的《马可·波罗游记》,不过是妄想家开的一个玩笑,马可·波罗就是一个胡说八道的骗子。

多年来,诸多史学家们在为此而努力。他们怀疑,要是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并在朝廷身居要职,中国的史籍为何没有记载?中国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从国史到地方志,各种形式的史册浩若烟海,记载翔实,特别是外邦来人,可用来作为中国皇帝威震异域、德被四方的佐证,更是不会放过,而要大书特书。在元朝像马可·波罗这样的西方人被归为色目人,其社会地位在汉人之上,马可·波罗既然在朝廷身居高位,还作为特使送嫁公主,按常规,国史中哪能不记?在现存的元朝史料中,现在也没有找到马可·波罗这个人的蛛丝马迹。虽然他在游记中声称曾在扬州做过三年的地方官,但是扬州县志上却找不到他的名字。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之久,可是他的游记却没有提到汉族文化中最能唤起外来人好奇心的长城、中医、筷子、茶叶毛笔字、缠足。

所有这些,都被人用来作为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证据。还有许多学者补充了《马可·波罗游记》的不确之处:记录成吉思汗死亡以及其子孙世系的关系有诸多失误之处;攻陷襄阳城、襄阳献新炮法的情况有可疑之处等等。

19世纪初,德国学者徐尔曼认为《马可·波罗游记》只不过是一部教会传奇,它只是一部编排拙劣的传奇故事,它的创作是为了传教士和商人的利益,借以得到蒙古人的好感,以达到与中国通商的目的。同时他还说,大布哈里亚境内是马可·波罗一家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他从曾到过该地的商人们口中听到关于蒙古帝国的情况,而关于印度、波斯、阿拉伯及埃塞俄比亚的叙述则抄自阿拉伯著作。

1982年4月14日,克雷格·克普拉思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没有》一文,“他可能根本就没有访问过中国”,仅仅是到过中亚和波斯一带,凭借某种波斯“导游手册”和个人的主观想象编撰,或根据传说或他人的描述拼凑成了《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只不过是马可·波罗与鲁思梯谦合作的一场“克里空”罢了。

他提出了四点特别值得怀疑之处:

一是中国史籍中没有一条可以证明马可·波罗的材料;

二是书中对蒙古皇帝谱系记载得含糊不清;三是书中并未提到中国最具特色的茶叶与汉字;四是书中许多中国地名用的都是波斯叫法。马克·波罗有可能只到过中亚的伊斯兰国家。

1995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伍德博士出了一本书,概括前人对《马可·波罗游记》提出的疑问,结合自己的研究,明确表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书中说,在张掖的一座庙中,有几尊10步长(约合5米)的卧佛。考古学家福克斯到了张掖就去寻访。

他在报道中说:这里的大佛寺确有卧佛,但不是几尊,而是只有一尊,长度是书中所说的7倍,即有35米。在张掖的宏仁寺大佛殿,有一尊我国最长的室内卧佛,长34.5米,这座庙是西夏王朝的永安元年(1098年)创建的,改过几次名字,习惯称为大佛寺,马可·波罗来的时候,已存在了将近200年,书中的记述是错的。

如书中说马可·波罗在扬州做过官,她便去查了扬州地方志的多种版本,都没有找到马可·波罗其人其事。考古学家福克斯感到《马可·波罗游记》中好些记述不像是他自己的经历。如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非常危险艰辛,当年他一路上遭遇的困难,应该大书特书,但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仅占有200字的篇幅。不免使人生疑,他真的走过这一趟吗?

再如书中所说,他曾随父亲和叔父在张掖经商住过一年,但他对张掖的记述十分简略,提到的那些当地的事物,在此住一夜就可以看完了。质量精美的丝绸、地毯和丝制品在和田的市场上特别引人注目,使人不难想象出当年的盛况。和田至今仍盛产丝绸,他作为一个商人,应该注意,但书中没有。还有敦煌的莫高窟、木活字这些使西方人惊叹的事物也没有。

中医在中国很有特色与疗效,书中为何不记载,如果他真的在中国生活多年,能一直不生病吗?伟大的长城,书中居然没有记载。伍德做出马可·波罗没有来过中国的结论,也是以此为重要依据,她在书中用了整整一章来讨论。伍德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士,她知道,早先的长城是用黄土夯筑的,现在看见的砖面的长城,到明代才建造出来,但她认为,土筑的长城在今天从西安去敦煌的火车上还可见到,郑州附近还可看到商代残留的夯土城墙,在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时候,即使长城没有修过,仍会大量保留在那里,很难想象一个远道来此的欧洲人对它不注意。

她认为,马可·波罗如真的像他所记的那样,曾多次来往于上都与大都(北京)之间,必须经过长城,不应该一字不提。考古学家福克斯根据考察和伍德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马可·波罗游记》对推动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马可·波罗极有可能没有到过中国。

但是,大多数中外学者确认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可能性,但也把书中的缺点实事求是地指了出来。如英国的亨利·玉尔,法国的亨利·戈尔迪、伯希和,美国的柯立夫和意大利的奥勒吉等人都是深入研究过马可·波罗的学者,他们对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问题都持肯定意见。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是资料丰富的见闻概述,而且是十分有趣的故事集,书中的文字叙述充满真实感和冒险趣味,不可能是完全虚构的。

而且它是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进行记录加工,所以不太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况且事隔多年,马可·波罗的回忆也有可能出现偏差。也有少数学者认为他的游历范围仅限于北京,例如在1879年美国的海格尔撰《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从内证中看到的问题》一文认为:马可·波罗只到过北京,书中所记载的只不过是在北京的见闻罢了。即便如此,作者对他到过中国的事实还是比较肯定的。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如何吹嘘自己,他仍然是个小人物,中国史料中没有他的名字是毫不奇怪的。至于《马可·波罗游记》中没有提到筷子、茶叶、长城、中医、毛笔字、缠足等,则是因为:马可·波罗的口述不可能面面俱到,他没受过高等教育,著书环境是监狱,而且又是狱友记录的,难免会有遗漏。

关于为什么没有记载长城,有人认为,长城在元朝远远没有在明朝时重要,也没有像现在那样雄伟壮观。经过长城时有巨大的沙丘挡住了他的视线,也有可能是他见过海市蜃楼,以为这不过又是海市蜃楼的幻影。长城是中国的军事机密,就像不能让外星人知道地球的防御系统一样,中国皇帝不许他向外讲;甚至猜想,是忽必烈曾要他起誓对外面的人保密。

也有人认为,是马可·波罗自己不愿说出来,怕知道的人多了,欧洲人去的多了会给长城带来破坏。不过更多的人指出,当时这里的长城并不雄伟,不过就是一条土堤,因为在宋代长城没有维修过,此时可能已是废墟。现在北京附近的长城是明代苦心经营的,在忽必烈时代长城没有什么重要性,那时的长城,马可·波罗还只能见到一段,也许他已见过类似的墙,因此不在意。欧洲有些村镇周围也建有围墙。相当多的人认为,他到了中国但未到过长城,不能要求他什么地方都走到,即使到过,他也不一定感兴趣。

或者是做笔录的那位作家不感兴趣,没把它写进去。总之,游记没记有长城,不能成为马可·波罗没到过中国的证据。马可·波罗不提茶叶,很有可能是当时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也不喝茶,而是喝马奶、葡萄酒和果子露;马可·波罗很少接触汉族人,他也不识汉字,所以文中并没有提到汉字书法和印刷术。蒙古人不用中医,马可·波罗在书中说忽必烈朝廷里的御医是个希腊人。马可·波罗在中国主要同蒙古人和西域穆斯林人交往,因为他们是中国的统治者,并且他不会说汉语,远离汉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这可能是书中没有提到筷子、茶叶、毛笔字、缠足的原因。

相信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人,承认《马可·波罗游记》里面有错误和缺失。但认为这并不能因此作出马可·波罗没到过中国的结论。马可·波罗一家确实在中亚一带跑过生意,在这些地方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商人。他是一个商人不是作家,《马可·波罗游记》是由他口述,别人写的;他到过的地方也许没有那么多,观察不仔细,记录也会有疏失,但记下的事物也够多了。如果以记错了或应该记的没记为据,这该记的标准是什么?而且在古代,由于观察的局限、书写印刷等困难,留到今天的游记有几部是记述详尽和完全正确的呢?有没有记不是推断没有到过的充足条件。

几乎中国所有的元史和蒙古史研究者都认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在这方面研究贡献最大的是南开大学杨志玖教授,他撰文肯定了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的结论,列出了丰富的事实反驳了怀疑者和否定者的推断。杨教授在文中说,早在1941年,一条条研究马可·波罗来华的珍贵资料就在我国《永乐大典》中被发现:元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等人的奏折中提到“今年三月奉旨,遗兀鲁鵤、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这个记载与《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载的情况完全吻合,从而确认马可·波罗一行离开中国的时间为1291年。

中外学者高度推崇和评价了杨志玖教授的这一发现及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判定马可·波罗来过中国的一个“极其可靠的证据”。杨志玖的论文还逐一分析了英国人克雷格·克鲁纳斯文章中提出的四个“论据”,对此的回答颇有说服力。当然杨志玖的论文也不否定《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错误以及夸大的成分,但对于不是历史学家、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马可·波罗来说,在监狱中口述而成的著作,能达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简单了。

据说在马可·波罗临终前,他的一些亲朋好友还在劝说他为自己的谎言忏悔,神父及家人都问他:“你说的那些是不是真的?”马可·波罗非常生气地回答:“上帝作证,书中所记还不及我看到的一半!”的确,此时他还有什么必要讲假话呢?

经过这么多年,专家仍未能在中国的史籍中找到明确可靠的史料,要肯定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也不容易。在社会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仍是相信马可·波罗来过中国的人占着绝对优势。意大利人以有马可·波罗而自豪,在他的家乡威尼斯建立了研究马可·波罗的国际中心。尽管伍德博士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书在1995年就出版了,1998年9月5日至19日,照样举办了纪念马可·波罗的盛大活动,模拟了700年前9月7日在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发生的一场海战。因为在这场海战中,威尼斯人战败。马可·波罗在这天被俘,而如无这一事变,大概也就不会有这本游记流传下来。

肯定马可·波罗来过中国,根据就是这本《马可·波罗游记》,而这《马可·波罗游记》本身存在疑问;否定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主要也是根据这本《马可·波罗游记》。

但是,大多数中外学者确认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可能性,但也把书中的缺点实事求是地指了出来。

因为中国的史籍浩若烟海,在没有把该查到的典籍都查到以前,作出否定的或肯定的结论都有困难。

1991年10月,中国学者蔡美彪在北京召开的马可·波罗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试论马可·波罗在中国》的长篇宏文,认为在中国的17年间,马可·波罗与各地各族人民的感情一直十分友好。其书虽然夸张了某些记述,但却是对中国的热爱与友好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历史上有过影响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是一部学术文献,而且还记录了他与中国人民的友情。蔡美彪延续和发展了杨志玖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相关观点,也对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给出了最新的说明。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没有?看来要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悬案,悬案也是一种悬念,人们总是希望这个悬念的结局是美好的,合乎自己的愿望。喜欢《马可·波罗游记》,因为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友好象征,特别是在这世界纷争不已的今日,更感到马可·波罗的可贵,不愿让一个理想的偶像破灭。因而,尽管有许多疑点,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东方喜欢马可·波罗,是因为在后来的东西方交往中,西方是以火与剑开路,带来的是双方的交战与隔阂;而《马可·波罗游记》赞美东方,而不存在偏见和歧视,带给大家的是友谊和对和平富裕的追求,而这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

如果马可·波罗没有来过中国,那么,他也就没有来过甘州。但是要从历史记载来求证,估计难以找到他来过中国的证据了,不过他究竟来过中国没有,其实已无关紧要,游记中展现的图景已经给世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