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处死高孟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处死高孟

时间:2022-01-1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处死高孟在张掖城区民主西街甘州区图书馆院内,有一组清代建筑群,人们称为高总兵府,简称高府。王辅臣战败投降后,高孟因战功卓著,晋升为延绥总兵。康熙皇帝念高孟征战有功,同意了他的请求,准其返乡,并颁诏为他在张掖修建了高总兵府。死因难觅康熙皇帝颁诏为高孟修建了总兵府,让他安享晚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后来康熙皇帝又派人处死了高孟。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处死高孟,至今仍是一个谜。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处死高孟

张掖城区民主西街甘州区图书馆院内,有一组清代建筑群,人们称为高总兵府,简称高府。

高总兵府是一座层楼式的四合院,系清代风格,屋面门窗、墙体为后来重建。现存建筑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布置前殿(堂)、后殿(堂)、后楼(堂屋)及东西配殿(楼厢房),后楼部分则是与后殿相连的四合院布局。整个建筑群为一进二院,山门及前院已毁,具有一种简明的组合规律。

前殿规格较高,采用了清代大式做法,砖木结构,面阔五间,21.28米,进深三间,14.66米,单檐硬山顶,前后出廊,为三层七架梁,梁架由桐油封护,比后殿多了一层,梁柱的两头均为雕刻精美的“麻叶头”,前檐布置斗拱,从斗拱型制看,形状类似于清代“品字斗拱”,其内外出跳相同而不用昂,只用翘,内部也使用了一斗二升高麻叶斗拱,特别是驼峰和雀替的制作,是少见的实例,制作丰满而精美,使内部及外部效果更加丰富多彩,体现了建造者的匠心。屋面及门窗基本保持了隔扇形式。

后殿为清代小式做法,砖木结构,面阔五间,20.67米,进深三间,14.25米,前后出廊,无斗拱。单檐硬山顶,上承五架梁,柱间有云刻驼峰。屋面和门窗与前殿基本一致,其面积小于前殿。后楼由主楼和东西配楼(厢房)组成,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单檐硬山顶,主楼面阔五间,19.87米,进深三间,13.54米,为八架前出廊结构,梁架施角背。东西配楼面阔三间,12.22米,进深三间,7.59米,为六架前出廊结构,梁架施驼墩。后楼主院的东西山墙用“磨砖对缝”的做法,以求美观,砖料质地致密,规整平腻。

主楼与配楼之间有天桥相通,四周围木构绕栏。从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看,高总兵宅院呈现出清代建筑所具有的沉重、拘束、稳定和严谨的风格,局部装修和装饰构件比较繁琐和定型化,表现出浓厚的地域手法。高总兵宅院是甘肃现在保存的为数不多的清代军事长官司衙府第,1990年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家拨专款维修,消除了安全隐患,现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2003年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证,高总兵宅院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具体年代待考,原府邸建筑规模宏大,根据现状分析,原建筑应该为一进三院,由照墙、山门、前院、中院、后楼院组成,气势恢弘,风格独特。屋顶形式也被改建,是否为现存的硬山顶,还有待考证,原来的地面、通道、台基、踏步、院墙、花坛水池均无保留。山门外原有一对石狮镇宅,旗杆立空,门对面耸立一长方体砖造瓦盖的砖雕照壁,上面雕一只凶神恶煞腾空而起的麒麟,有“四镇元戎”坊。这只麒麟头生角,身长刺,大有冲天而去的气势。要说这麒麟壁,还有一段故事。那还是很早的时候,朝廷派了一位大员来到甘州,镇守边关。这位大员来到甘州后,不理正事,只知道搜刮民财,敲诈百姓,结交权贵,坑害良民。

日子长了,民生怨愤,这个大员心中有愧,怕民怨太深被上面知道,乌纱难保,性命难存。一天深夜,他踱步出衙门散步,忽见一只麒麟飞到自己面前,大吼一声,冲天而去。大员吓了一跳,不由喊出声来,原来却是南柯一梦。大员醒来后,出了一身冷汗,一夜不敢入睡。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找来一心腹幕僚倾吐心事。幕僚深知大员心思,便出主意说:“可在府前建一座照壁,上雕麒麟,四周打框,将其困在里面,便不敢惊扰大人,可保大人高枕无忧。”

大员依计,催促人赶建了照壁,并请来高手在照壁上雕了麒麟,心中才踏实了。大员为了答谢幕僚的良计妙策,设宴款待幕僚。待撤去酒宴后躺在床上,忽见麒麟跳出照壁,往东呼啸而去。又是南柯一梦,把大员着实又吓了一跳。幕僚得知后,又献一计:“在麒麟头、足、尾、背上全钉上大钉,让它不得而动。并且在框子上也钉上大钉,叫它永世难以跳出照壁。”

大员依计,找来铁匠,在照壁前架起铁匠炉子,打铸了十几枚三斤重的大铁钉,钉在了麒麟头、足、尾、背和四面框墙上,心中才安然了。从此是否安宁了,谁也不知道,不过那位大员倒是再没做过麒麟的梦。高总兵府邸街道原称高府街,在南大街,原有甘州绅士为称颂他而建的“三边挂帅”牌坊。宏大的官式建筑风格及木构架用材上的规整,充分体现了宅院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足见当年显赫的身份与尊荣的地位。

宅院的主人是高孟,字浩然,又称高总兵,是张掖城东十余里上秦镇高家河湾人,此人“性耿直,精骑术,多力善搏”,他少年时在甘肃提督中从军,清朝康熙十二年(1672年)发生了三藩之乱。康熙十四年(1675年)从征叛将王辅臣,陕西提督王辅臣也随之造反,接连攻陷了秦州、巩昌、兰州等地,形势相当危急。高孟从征后,转战于陕西一带,遇王辅臣部将李甲,李甲骁勇善战,屡摧清军,高孟出征,一箭射穿李甲喉管。因战功,擢升为守备。累升游击、延绥总兵。王辅臣战败投降后,高孟因战功卓著,晋升为延绥总兵。后来又移镇川北,收复了川东,进而远征滇南,配合诸将平息了吴三桂及其孙子吴世潘的叛乱。在平定吴的部将唐四候的时候,唐四候非常勇悍,号称“万人敌”,军士都不敢与其对抗。www.guayunfan.com

高孟在破城后冲上前去,只身与唐四候搏斗,互相抱持对打,争斗间高孟把自己的头盔握在手中,猛砸唐四候的头颅,终于把唐四候打死,观看的将士无不惊骇他的勇武,高孟从而名声大震,回师后改镇宁夏,朝廷策勋其功,任高孟为宁夏镇总兵,后来又升任为凉州镇总兵。高孟在年老时,上书乞归故里。康熙皇帝念高孟征战有功,同意了他的请求,准其返乡,并颁诏为他在张掖修建了高总兵府。

死因难觅

康熙皇帝颁诏为高孟修建了总兵府,让他安享晚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后来康熙皇帝又派人处死了高孟。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处死高孟,至今仍是一个谜。现在至少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民间传说,高孟在边关平寇,抓获了寇营中的两位美貌女子,这两位女子是姐妹,高孟娶妹妹做自己的小妾,把姐姐献给了朝廷,康熙皇帝甚是喜爱。一天,康熙皇帝到三宫六院,那女子在宫中梳头,看到这位美人长发飘逸,不觉连声夸赞。“美人的金丝真长!”那女子却说:“多谢万岁爷夸奖臣妾,我的头发还不算长,我妹妹的才算长呢。”皇帝一听忙问:“你妹妹在哪里?”“我妹妹就是西北侯高总兵的小妾。”康熙皇帝一听大怒,高孟怎敢把更美的女子留在自己身边呢?

实乃欺君之罪!骂道:“这还了得!这个高孟,竟敢把最美的女子留给自己,这不是欺君吗!”于是下旨问斩。当即派侍卫前往甘州,诛杀高孟。监斩官领旨,飞马直奔甘州而来。事后,康熙皇帝冷静一想,又觉高孟一向忠诚,且屡建战功,我怎能草率定罪问斩?想到这儿,皇帝传旨收回成命。立刻派出免斩官飞出燕京,直奔甘州。谁知免斩官骑的这匹马到甘州城长沙门护城河偏偏要喝水。也许是那匹马长途奔跑太渴了,足足喝了半个时辰,任凭免斩官怎么抽打,也无济于事。就因为马匹饮水耽误了时辰,待免斩官赶到高总兵府时,高孟的人头刚刚落地。皇帝惋惜之至,便传旨将甘州城南长沙门马喝过水的护城河赐名“饮马河”,同时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桥,名叫“饮马桥”。

第二种说法是:据史书载,因高孟任宁夏总兵时,曾私下处死了一名将吏,后来那将吏的家人上告皇帝,最终按律将高孟处死,高孟落了个悲惨的结局。

第三种说法是:据民间传说,小时候的高孟长得憨厚。老实寡言,所以他的真实名字慢慢隐没了,人们管他叫“高懵”。高懵父母早逝,大伯和大妈是他唯一的亲人。这孩子家境贫寒,缺吃少穿,且饭量较大,常常是三尺的肠子闲着二尺半,经常做些偷鸡摸狗之事来维持生计。

高懵十四岁那年的夏天,有一天晌午,火辣辣的骄阳晒得大地直冒青烟,高懵肚子饿得团团转,于是,他就到村子外边的一棵大榆树上一边乘凉一边捋榆钱填肚子。忽然他看见从东边走来一个陌生人,那人来到榆树下,东张西望,见四周没人,就急忙在地上挖了一个坑,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布褡裢,小心翼翼地将红布褡裢埋在坑里,然后顺着原路急忙返回。屏息坐在树上的高懵将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他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www.guayunfan.com

回到家里他就把看到的这一切告诉给大伯。大伯经历了一世的沧桑,一听就知道那个人一定是个“赶葬”的,既然把“葬”赶到了大榆树下,说明这个地方定是个风水宝地。大伯当即领着高懵,来到大榆树下,挖开那个坑一看,红布褡裢里果然装的是一堆死人骨头。大伯二话没说,就把那个红布褡裢往外一扔,随后,就从祖坟悄悄搬来高懵爷爷的尸骨埋在这个坑内,这一倒腾,高家的风水一下转过来了,没过几年就出了一个总兵大官。

且说高懵一年年长大,偷鸡摸狗为害乡邻的事也越发收拾不住,时间一久,户族长怕败坏高家门风,决定活埋高懵。高懵的大伯听到风声,急得手忙脚乱,回家跟老伴商量,让高懵立即离乡出走。为送侄儿上路,高懵的大妈发了一大盆面,烙些干粮让高懵在路上吃。大妈连夜烙馍馍,高懵守在锅边,烙出一个吃一个,一大盆面烙完了,馍馍被吃得也没有剩下几个。夜深人静,月亮朦胧,大伯悄悄地把十六岁的高懵送出门,叮嘱道:“娃,你就快朝西跑吧!”高懵急急忙忙,忘了大伯的话,没向西跑,糊里糊涂朝东跑去。

逃出家乡的高懵,风餐露宿,一路上要着吃,一直向东走呀走,约莫走了两个来月,到了一个大地方,那个地方叫凉州。高懵就在凉州住下了,有时给人家打短工混饭吃,有时流落街头巷尾要饭吃。

城里有一家卖豆腐的,姓耿,人称“耿豆腐”。高懵讨饭讨到了耿豆腐门上,正赶上耿豆腐家拉运大豆,高懵走上前,二话没说,两只胳膊夹住两毛口袋大豆,“噌”的一下就扛上了肩头,轻轻地拿进了耿豆腐家。耿豆腐见这小伙子力气大,能干活,就留下来帮他家推豆腐。高懵在耿家落了脚,有了吃饭的地方。他饭量惊人,每天三顿饭吃不饱,还要吃掉几个豆腐渣饼。高懵吃得多,力气自然就大。有一天,他给耿家推豆腐时,尽嫌驴子拉磨转得慢,就朝驴屁股上拍了一掌,谁知这一掌竟把驴子给打死了。耿豆腐急得连声叫苦:“我就靠这头驴子拉磨呢!你给我打死,这豆腐还咋磨?往后的日子咋过呀!”高懵说:“不要紧,我推磨比驴子快,只要叫我肚子吃饱就行。”从此,高懵就抱着磨杆给耿家磨豆腐,果然比驴子跑得快,磨得多。

当时,凉州城里的居民要轮流到道台府里打更放哨。那天,轮到了耿豆腐家,差事就落到了高懵头上。高懵打过二更后,觉得有些疲倦,就走进道台大人的公堂,往老爷堂上的座椅上一躺,就打起呼噜来。说来也巧,这天晚上道台大人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公堂的大梁折断,就在屋顶将要坍塌时,一只黑虎猛扑过来,用后爪把折断的大梁撑了上去。大人惊醒,直冲公堂看个究竟,这一看倒吓出一身冷汗:一位大汉坐在他公堂的椅子上跷着腿睡得正香呢!大汉那跷起的脚正好对着公堂的大梁。道台大人暗自寻思:这人日后必成大器啊!

第二天,道台大人一升堂就查问昨夜打更的是什么人,早有衙役向大人作了禀报。一会儿工夫,高懵就被传到了大堂之上。高懵跪在堂上,头皮发麻,浑身哆嗦,吓得面如土色。道台大人问:“你是哪里来的?姓甚名谁?”

“大老爷,小人名叫高孟,人们把我叫高懵。是甘州城东高家河湾的人,小人上没父母,下没兄弟姐妹,逃荒要饭,来到了凉州。现在耿豆腐家推豆腐为生。”

道台大人说:“高孟就高孟,再不要叫‘高懵’。从今天开始,你不要再推豆腐了,就在我府里干个差事,你愿意吗?”

高孟说:“我咋能不愿意呢?只是我饭量重,怕……怕……”“你怕吃不饱肚子?不要怕,你有多大的肚子,随你吃就是了。”道台大人笑着说。

从此以后,高孟就成了官府的差役,每天打扫完院子,干些杂活。他手脚勤快,又听话,深得道台大人的宠爱。不久,道台大人将高孟收为义子,让他读书习武,送他从军杀敌,冲锋陷阵,建功立业。

那时,西北边境战事不断。高孟从军打仗,可真是有了用武之地。在一次平寇战事中,将士们打了几次败仗,个个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有一天,一场厮杀结束后,将士们正在造饭,敌寇突然杀了过来。兵士将领弄了个措手不及,丢盔弃甲,四处乱跑,唯有高孟,舍不得刚刚做好的这一锅饭,于是,他灵机一动,把饭锅驮到了马背上,等他翻身上马时,迎面来了敌兵,坐骑受惊,猛一回头,坏了,一锅饭全扣到了马背上。那马被烫得嘶叫着向前狂奔,飞速冲入敌阵,这时的高孟人借马力,马借人威,轮起大刀,手起刀落,一阵砍杀,杀得敌寇人头满地滚,鲜血到处流,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高孟的名声从此在军中大震,很快被提为偏将,每次两军对阵,敌兵一见高孟就吓得胆战心惊。就这样,高孟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屡建战功。后来,康熙皇帝封高孟做了西北侯,派他驻守甘肃,做了西北总兵。

高家河湾的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年的“高懵”竟然做了总兵官。高孟做了总兵来到故里甘州,大兴土木,在甘州城东南角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总兵府。总兵府是一座楼式四合院,歇山屋顶,青砖砌墙,双狮守门,中间是正堂,两边是七十二座虎头街门,飞檐雕柱,气势磅礴。整个总兵府邸占据了甘州城里的一条大街,设计独特,气势非凡。高孟当然也忘不了当年他无意中看到的那个赶葬先生的那件事。他心里很清楚,要不是大伯把他爷爷的尸骨搬到风水宝地,他能有今天吗?所以,他修好了总兵府,就去修坟祭祖,祈祷祖宗保佑他官运亨通。他在家乡高家河湾埋他爷爷的坟地修建了“狮子坟”,墓地内置有神道碑,翁仲,雕了许多石人、石马、石骆驼、石狮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高总兵怎么也没有料到,他的祸事临头了。一天,总兵府门前忽然来了一个道人,直呼高孟其名,说是要见他。高总兵一听有人找他,就应允了道人的求见。道人进了总兵府大堂,开口就说:“大人,你欠下我的债,该还了吧?”高孟一时摸不着头脑,问:“我何时欠你的债?”道人说:“你难道忘了吗?当年我的葬赶到甘州城东,你们高家却把那块坟地占了,算我没有运气吧,我也没话可说,只是我手头没有花用的银两,你给些银两就算了事。”

高孟一下子明白了,忙上前给道长施礼,请道长上坐,并给了道人三百两白银作为酬谢。道人叹口气说:“也罢,这都是天数,你领情就是了。大人既然不忘旧事,我就再告诉大人一个秘密:你家狮子坟西面三丈六尺之处,地下有个白石头,若把那白石头挖掉,你的官还会做得更大。”道人说罢,转身便走了。高总兵半信半疑,带人到祖坟西边一挖,果然有一块白石头,就搬出来给扔了。谁知,这一下可上了那道人的当。原来,据说高家坟地里有一条青龙,青龙怕的是白虎,而那块白石头则是一只白虎。高总兵挖出白虎,那青龙也自然就会飞走。这么一来,高家的气数也就尽了。当年,高孟开始倒霉了,告老还乡的他祸从天降,康熙皇帝下令要处死高孟。

高总兵死后,皇帝顾念前功,诏命将高孟葬于故里高家河湾,也就是现在的上秦镇高升庵村四社。据高升庵村四社八十高龄的高家后人高家余回忆,高总兵墓坐东向西,自西向东依次建有石头围栏、神道碑、享堂,墓道两旁雕立了石人、石马、石牛、石羊、石骆驼等,修有两个坟堆,建在中轴线上,据说西面的一个是衣冠冢,东面的一个是他的真墓。在坟园里栽种有杨树、榆树、柳树,特别是有一对石头狮子非常逼真,因此人们将高总兵墓称之为狮子坟。随着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唯有一对石头狮子有幸保存了下来,静静地守护着高总兵墓。相传,由于这一对石头狮子目睹了世事的变迁和高总兵墓惨遭破坏的经过,非常忧伤与愤怒,在夜深人静之时会跑到附近的麦田里吃麦子,踏麦子,以告诫人们再不要破坏高总兵墓。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兴起了平田整地的热潮,高总兵墓未能幸免,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特别是将东面的高总兵墓的墓室打开,墓室约有三米长、两米宽,棺木浸泡在水中,棺板保存完好,人们在混乱中撬开了棺材,高总兵遗骨还在,他头上有头盔,头盔上的一颗宝珠闪闪发光,胸前有一串宝珠,人们看到这些一阵哄抢,人们还在墓地挖出了石龙、石头箱子、金碗、金碟子、古钱币等文物,这些文物散失于民间,文化部门得知情况后,仅找回了个别文物,将石碑又埋到了地下,将这对石狮子拉运到了高升庵小学,分别放置在操场两侧,用于固定篮球架子,小孩子常常围着这一对石头狮子追逐玩耍、打球、做操。

后来,新修高升庵小学时,挖了一个大坑,将一个石头狮子埋了,另一个抬不动就扔到了一个水沟里。学校修成后,也许是巧合,学校师生发生了几件莫名其妙的安全事故。当地老人建议将高总兵墓唯一的遗物保护起来,一来对文物起到了保护作用,二来这对石狮子也是对下一代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活教材,让娃娃们不要忘记,在自己的家乡还有一位名人高总兵。

于是在老人们的号召下,组织青壮年将埋了的一只石狮子挖了出来,将扔到沟里的那一只也抬了回来,一左一右,端端正正地摆放到了高升庵小学的大门前,并举行了为这对石狮子披红挂彩的仪式。

说来也巧,自从这对石狮子放在高升庵小学门前后,高升庵小学再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这对石狮子虽然历经沧桑,但仍能看出雕琢它的工匠高超的技艺,石头狮子依旧威猛、逼真、传神,它们相互对视,似乎在窃窃私语,在诉说着高总兵传奇的一生。现在,在高家人的心目中,这对石狮子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更加爱护这对石狮子,称它们是高升庵小学师生的守护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