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武则天称帝经过_武则天称帝的利弊

武则天称帝经过_武则天称帝的利弊

时间:2022-01-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武则天称帝经过_武则天称帝的利弊武则天是个不平凡的女性。武则天称帝时,没有把前朝皇帝杀死;武则天取消帝号时,新皇帝也令其善终。武则天称帝经历了漫长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过程。武则天原名不详,则天,是则天顺圣皇后的省略,是封号。这时,武则天已经31岁了。不久,武则天便被封为昭仪,成为仅次于妃的嫔了。武则天为了固宠,不惜设毒计陷害王皇后。对此,武则天仍不死心。

武则天称帝经过_武则天称帝的利弊

武则天是个不平凡的女性。历史赋予她许多机遇,她成为传奇式的人物并改写了李唐王朝的历史。在唐王朝仍处于盛世之时,她以太后之尊从儿子手中夺取了皇位,没动刀兵便建立了武周王朝,称帝二十余年,干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事情。

她大力提拔贤能之士,严酷打击反对派,“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她迷信佛教,大修寺院,庇护僧尼,加重农民负担,引发了种种社会矛盾,使一些地区阶级矛盾加剧。而她在晚年时,宠信奸邪,加深了腐败。在垂暮之年,她在权臣们的逼迫下,又把皇权还给了儿子,恢复了大唐国号。

武则天称帝时,没有把前朝皇帝杀死;武则天取消帝号时,新皇帝也令其善终。国号变更而皇帝却没有被害,这在历史上是并不多见的特例。

武则天称帝经历了漫长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过程。

武则天原名不详,则天,是则天顺圣皇后的省略,是封号。她是并州文水人(今山西省文水县)。父亲武士彟,商人出身,隋末当个小军官,后参加李渊父子反隋军队。唐朝开国后,曾任工部尚书。唐太宗的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唐太宗选妃嫔时,听说武士彟的女儿美貌,就将她召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名武媚。武媚离家之时,母亲杨氏悲痛万分。武媚却欣然自得地对母亲说:“去见天子焉知不是喜事?为什么痛哭流涕呢!”

武则天进宫那年才14岁。唐太宗身边美女如云,武则天地位远在妃嫔之下,自然难以亲近皇上,更谈不上专宠一身了。能有机会在皇帝身旁干点粗活,就是造化了。这种处境与她进宫前的天真想法形成鲜明的反差,她内心的苦恼只有自己排解了。武则天虽然不能与唐太宗朝夕相伴,却与太子李治彼此钟情了。唐太宗死后,服侍过他的宫人一律被送出宫到感业寺为尼。武则天在唐太宗五周年忌日时,在佛寺中与前来烧香的唐高宗李治相逢。二人旧情未了,见景伤情,相对掩面而泣。

这件风流韵事,很快被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氏知道了。当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王皇后正想物色一个女人帮助自己击败萧氏,于是就暗中吩咐武则天留起头发。不久,王皇后就劝唐高宗把武则天从寺庙中接回宫里。这时,武则天已经31岁了。

武则天秀外慧中,入宫后就把唐高宗迷住了。对王皇后,她极尽恭维之能事,深得王皇后的喜欢,自认为找到了一个对付萧淑妃的好帮手。不久,武则天便被封为昭仪,成为仅次于妃的嫔了。

武则天在宫中站稳了脚跟以后,使出全身的解数,得到唐高宗极度宠爱,王皇后与萧淑妃全因她而失宠了。王皇后暗中叫苦不迭,本想找个帮手,不料请来个对头。王皇后转而与萧淑妃言归于好,二人同心协力共同对付武则天。武则天为了固宠,不惜设毒计陷害王皇后。

这时,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唐高宗很喜爱这个小公主。一天,王皇后来看视小公主,爱抚一阵便离去了。武则天送走王皇后,回来就亲手把小女儿掐死了。然后,照旧用小被把孩子盖好,装作没事一样。

不大工夫,唐高宗来了。一进门,唐高宗直奔床前去看望小公主,用手一摸,不由得惊呼起来。原来,小公主的身体已僵硬了。唐高宗又惊又气,连忙询问小公主怎么死了。武则天急忙奔过来,把孩子抱在怀中,放声痛哭起来,口中还不停地喃喃说道:“我真没想到,你居然这般恶毒!”

唐高宗如坠云里雾中,拉着武则天追问个不停。武则天扑通一声跪在唐高宗面前,口中连连高喊皇上救命。闹腾了一阵之后,武则天才吞吞吐吐地说:“刚才王皇后来过,还逗孩子玩来着,皇后走后,也没人到过这房间,孩子怎么突然死了呢?如果不是王皇后把孩子掐死的,难道是臣妾我把亲闺女掐死的不成?!”边哭诉着边用手指着孩子小脖颈上的红印记。

唐高宗见此情景,不由勃然大怒,咬牙切齿地说:“皇后,你好狠毒,往日你同萧淑妃一道说武昭仪的坏话,今天居然又把朕的爱女害死!朕要你的好看,不给爱女报仇,朕誓不为人!”www.guayunfan.com

当下,唐高宗便派人去质问王皇后,任王皇后如何解释,也说不清楚了。唐高宗已下定决心将王皇后废黜。

于是,唐高宗就同武则天一起到太尉长孙无忌家中去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舅舅,又是唐太宗遗嘱中指定的托孤之臣,他的言行是举足轻重的。废黜皇后这件国家大事,如果长孙无忌持异议,是很难进行的。唐高宗带着武则天来到长孙无忌家之后,开始对废后问题只字不提,当喝酒时,唐高宗在酒席上宣布将长孙无忌小老婆生的三个儿子封为朝散大夫,又赏给长孙无忌许多金银珠宝。

唐高宗做完了这一切,才随随便便地提及王皇后至今也没有生儿子,以此暗示要另立皇后。长孙无忌立即就领会了唐高宗的用意,但是,他想到唐太宗临死前,拉着自己的手对自己说:“我的好儿子和好儿媳,今后都交给你了!”于是,长孙无忌用别的话把唐高宗关于皇后无子的话题岔开。当然,唐高宗也立刻明白了长孙无忌的用意,尽管心中老大不高兴,但是,废黜皇后的话便也不再说下去了。因为唐高宗深知,废黜皇后这件国家大事,长孙无忌如持异议,其他大臣肯定附和他,而上奏章劝谏。结果,唐高宗这次试探以失败而告终。

对此,武则天仍不死心。她叫自己的母亲杨氏亲自出面,到长孙无忌家去,请求长孙无忌能赞同废黜王皇后的主张,结果还是被拒绝了。

武则天偏有那么一股韧劲,她想干的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她见长孙无忌不买她的账,转过来又在唐高宗身上做文章了。永徽六年(655年)六月,武则天诬陷王皇后伙同其母柳氏用巫术诅咒人。唐高宗听后,对王皇后更加厌恶了。当即下令不准王皇后母亲柳氏出入宫禁,并公开提出要废黜王皇后。九月初一日,唐高宗退朝后,命长孙无忌、李、褚遂良、于志宁等人到内殿。

褚遂良对另外三个人说:“今天皇帝召见,多半是为了皇后的事。皇上既然决心已定,逆着皇上必死无疑。太尉是皇上的舅舅,李大人你是朝廷的大功臣,可不能让皇上落下个杀死亲舅舅的恶名呀。我褚遂良出身草野,没有什么汗马功劳,为官到今天,而且受先帝之托辅佐皇上,我不以死相争,死后有何面目见先帝?”

李听了这番话,立即请病假,没有去内殿。长孙无忌等三人进入内殿后,唐高宗便说:“皇后至今无子,武昭仪生了个儿子,现在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卿等以为如何?”

褚遂良抢先答道:“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为皇上娶进宫的。先帝在弥留之际,拉着皇上的手,对臣说:‘朕的佳儿佳妇现在都托付给你了’,这也是陛下亲耳所闻!如今言犹在耳,况且皇后又没有什么过失,怎么能轻易废黜呢!臣不敢曲意奉旨,有违先帝遗命。”

唐高宗听罢,不发一言,挥挥手把三人赶出了内殿。

第二天,唐高宗又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谈起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事。褚遂良又犯颜直谏:“陛下一定要立位新皇后,可在有名望的贵族人家选取,何必非要立武昭仪呢?武昭仪曾是太宗皇帝的才人,这是天下共知的事,如何能够遮掩住天下人的耳目呢?况且,万世之后,人们又将如何评论皇上,请皇上三思。为臣今天抗旨,自应判死刑。”

说罢,将手中的笏板放在台阶上,脱下头巾,连连猛叩响头,鲜血顺着脸淌了下来,口中还连连说道:“现将笏板还给皇上,请皇上准臣回家务农!”

唐高宗憋了数日的怒气,一下子迸泄出来,命令武士快把褚遂良带下去。武则天在帘子后面大声说:“为什么不把这个老畜牲杀了?!”

长孙无忌也高声说:“褚遂良是先帝遗嘱的顾命大臣,有罪也不能用刑!”

于志宁吓呆了,在旁沉默不语。

第二天,韩瑗、来济也齐上奏章反对废黜王皇后。

唐高宗对众大臣的劝谏不予理会。于是,单独召见李,问他:“我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等人坚持认为不可,你看如何?”

李答道:“此乃皇上家事,何必询问外人呢。”

唐高宗见李赞成自己的主张,更加坚定了废黜王皇后,册立武则天的主意。

这时,凡事都迎合皇帝的许敬宗在朝房中公开声言:“普通乡下佬多收了100斗麦子还想换个老婆。贵为天子,想立个新皇后,为什么有人却坚持异议呢?”

武则天把许敬宗这话叫人禀报给了唐高宗。唐高宗认为自己简直连个乡下佬都不如了,盛怒之下,把褚遂良贬斥出京,到潭州当都督。十月十三日,唐高宗正式颁发诏书,以王皇后、萧淑妃合谋,企图毒死武昭仪为由,将王皇后废为平民百姓,并把她的母亲及兄弟革职流放到广东。十月十九日,唐高宗宣布册立武昭仪为皇后。

王皇后与萧淑妃被关押在冷宫,门窗全部堵死,只在墙上凿个洞送递饮食。一天唐高宗思念王皇后和萧淑妃,抽空来到关押她俩的地方,触景伤怀,不由得痛苦地喊道:“皇后、淑妃,你们在哪里?”

王皇后哭着在室内答道:“我们二人触怒皇上,被贬为宫女,怎么还能以皇后、淑妃这样尊贵的名号来称呼呢?皇帝如果还念旧情,让我们重新陪伴,就请皇上把这座宫院叫‘回心院’吧!”

唐高宗颤声说道:“我立刻就处理。”

唐高宗走后,立刻有人将此事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听罢,妒火中烧,担心唐高宗释放王皇后和萧淑妃,立即派人到冷宫,将王皇后、萧淑妃打了100棍子,又砍掉二人的手脚,然后把她俩放进酒坛子里。处置过后,武则天狞笑着说:“叫这两个老骨头也醉醉酒!”

数日后,王皇后与萧淑妃含恨而死。

武则天处死二人之后,自己也常为幻觉所折磨。她不时在光天化日之下,看见王皇后与萧淑妃变作厉鬼,前来索命。她还因为萧淑妃曾说过“来世自己变成猫,武媚变作老鼠,要活活地咬住老鼠的脖子”这话,不准在宫里养猫。后来,为了摆脱幻觉,干脆与唐高宗离开长安,长住洛阳。

武则天是个权势欲很强的人。她当皇后以后,常常过问朝政。因此之故,难免与唐高宗发生冲突。唐高宗日久生厌,萌生了废黜武后的想法。

一次,宦官王伏胜向唐高宗揭发道士郭行真经常出入宫廷,仗恃武后的宠信,装神弄鬼,肆无忌惮。于是,唐高宗密召一些权臣商量如何惩处。上官仪对皇上说:“皇后专横,全国上下人人不满,请陛下废黜武后!”

此言正合唐高宗心意,当下命令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武则天安插在皇帝身边的亲信,立即跑去将此消息报告了她。武则天闻讯后不敢怠慢,立刻跑去见唐高宗,软硬兼施,连哄带骗,终于使唐高宗转怒为喜,与她重新和好。唐高宗禁不住武则天撒娇,把废黜皇后的主意是上官仪出的,原原本本告诉了她。武后听罢,没做表示,暗中却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王伏胜与被废掉的梁王李忠谋反。结果,上官仪及其儿子被处死,家被抄;王伏胜也被斩首,李忠在流放地被勒令自杀。而一些与上官仪交好的朝臣也都受株连被贬职。

此后,唐高宗上朝时,武则天都要在皇帝背后隔帘听政,一切朝政都取决于她。朝廷内外称她为“二圣”,皇帝成了傀儡。上元元年(674年),秋季,唐高宗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

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唐高宗的眩晕症加剧,召集朝臣议论由天后代替天皇管理国家。结果,在朝臣的反对下,此议未行。

武则天不甘心身居幕后,而代替皇帝掌管天下又没成。她认定这全是有太子的缘故。因为中书侍郎郝处俊在劝阻唐高宗让权给皇后时就明白无误地说过“陛下怎么能把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委托给皇后”的话。于是,武则天便决意废掉太子,排除自己当政的障碍

太子李弘是武则天所生,为人谦恭仁孝,很得唐高宗喜爱,在群臣中间的威望也很高。他对武则天的一些做法不以为然,比如,萧淑妃生的两位公主因为受母亲连累,被幽禁宫中,已届30岁尚未出嫁。太子李弘对母亲这种处置深不以为然,就直接上书唐高宗,请为二位公主择婿。唐高宗答应了,可是武则天却十分生气,当天就把两位公主草草嫁了人。不久,太子李弘就无病而死,时年24岁。人们议论纷纷,都认为是被武则天毒死的。

太子李弘死后,由武则天的另外一个儿子李贤继位为太子。武则天对李贤也是务必除之而后快。时常以写信或送书的手段责怪李贤,比如,一次武则天命人给太子李贤送去一本《孝子传》,让他用心研读,意在说太子不是个孝子。在调露二年(680年),武则天因太子马棚里私藏铠甲,便给他定了造反的罪名,将其废为平民,幽禁起来,太子的官属也都受了惩处。

李贤被废以后,由其胞弟李哲继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太子李哲即位称帝,为唐中宗,却由太后武则天临朝听政。两个月以后,唐中宗就被武则天废掉。然后,立唐中宗的胞弟李旦为皇帝,为唐睿宗,朝政仍由太后武则天裁决。李旦是武则天生的最小儿子,其他皇子都不是武则天所生。李旦当皇帝后,武则天积极准备自己称帝,实现平生最大的愿望。她先是追封武氏已故的祖宗为王,接着又大封武家健在的男女老少为官,出任要职。她还把废太子李贤杀死,把废掉的唐中宗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

武则天的这些做法,引起了皇族们的极大不安,大家担心李唐王朝要换姓了。于是,以李敬业、李敬猷、骆宾王等人为首,于嗣圣元年(684年)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以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号召,10余日内便募集10万余人。武则天派大兵进行征剿,三个月后将叛军镇压。同时,武则天采取恐怖政策,并以高官厚禄奖励告密者;任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惩治反对自己的人。

在镇压了李敬业等人之后,又镇压了唐高祖的孙子、唐太宗的儿子等皇族的起兵反抗。然后,武则天大肆屠杀宗室诸王,被害者达30余人,被流放、被抄家的就更多了。

武则天在用武力清除了异己势力之后,她给自己加尊号称“圣母神皇”,又给自己取个名字为“曌”,以示自己占有一切,高于一切。武则天经过一系列组织准备和舆论准备之后,她认为自己称帝,取代李唐王朝的时机成熟了。于是,就在天授元年(690年)七月,抓住东魏国寺和尚法明献《大云经》的机会,公布了称帝的愿望。《大云经》上有“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闫浮提主”的经文,武则天把这部经书颁行全国。

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东百姓900人上表劝武则天当皇帝。接着,朝廷百官、贵族、百姓、僧道尼姑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的头人纷纷上表章请求武则天当皇帝,彻头彻尾的傀儡皇帝唐睿宗李旦也提出改姓武。刹时间,请求武则天当皇帝的声浪波及全国。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场闹剧的总导演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自己。

就这样,武则天在全国上下一片劝进声中,于九月九日即皇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元天授,改唐朝为周朝,把儿子李旦改姓武,立为太子,把侄儿武承嗣封为魏王、武三思封为梁王、武攸宁封为建昌王,另外,武姓子孙封郡王者尚有十来人。追封父亲为皇帝。同时,宣布大赦天下,并命令全国举行七天宴会以示庆贺。

武则天称帝后,不再穿女人服装,完全同男性皇帝一样,穿龙袍,戴冕旒。她还广置“妃嫔”,建立控鹤监容纳她的男宠,所有男宠定名为内供奉,陪她淫乐,其中尤以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及洛阳白马寺和尚怀义最受宠幸。

武则天身为女人,而当上了皇帝,这在中国是破天荒的创举,是史无前例的。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是主客观实现了统一。在主观方面,她具有非凡的胆识,游刃有余地驾驭了权力,远胜过须眉自不待言。在客观上,尤其她生活的时代,儒学思想衰微,佛道思想成为时代精神主潮。这就使得男尊女卑、阻抑妇女的樊篱为之松动,为她的野心膨胀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氛围。如果武则天生活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她的称帝野心怕是难以实现的。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可以断言,武则天如果不是遇上唐初的时势,她就是再有才能,也是成不了英雄的。

武则天的非凡,主要还不是表现在她称帝上面,而表现在她利用手中的最高权力所推行的一系列有助于社会进步的政策上面。她以皇后的身份干预朝政24年,以太后的身份主持朝政7年,以皇帝的身份当政15年,总凡46年。

她在预政时,于上元元年(674年),提出十二条建议,即:

一、劝农桑,薄徭赋;

二、免除三辅地区(京城及郊县)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教化天下;

四、官办手工工场中禁止浮巧;

五、减少工役、节约费用;

六、广开言路;

七、杜绝谗言;

八、王公以下全要学习《老子》;

九、父在母死时,服孝由一年改为三年;

十、对上元年间以前获得委任状的官吏,不予追核;

十一、增加八品以上京官的薪水;

十二、对于任事已久有能力而品级低下的官员应予以提拔。

不难看出,这些政治举措的中心是减轻剥削,缓和社会矛盾,扶持新兴的官僚集团,重才干轻资历,借以对付贵族集团。而这些要点,基本上贯穿了她全部的统治时期。无疑,这对社会前进是有积极作用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武则天具有纳谏的政治家胸怀,这点倒很像唐太宗。这方面的实例很多,比如在长寿元年(692年)七月,镇压了各地的反对派,政权日趋巩固,有人劝她停止告密,宽刑罚。她认真地予以采纳,并对提建议的人大加赏识;又如,在长安二年(702年),监察御史魏靖上奏疏指出近年以来多有冤案,请求复查大案。她不仅采纳,而且为不少冤狱平反。甚至对于攻击她个人乃至抨击她私生活的人,她也能容忍,甚或予以嘉奖。

如李敬业起兵时,骆宾王写了一道有名的《讨武氏檄》,文笔挥洒自如,情词并茂,尽管这道檄文把武则天骂了个狗血喷头,但她在读过之后,却感慨地说,像骆宾王这样有才华的人没能很好使用,实在是宰相的过错;又如,长安元年(701年)河北武邑人苏安恒上奏疏,指斥武则天贪位不让,要她退位,说她如不退位将无脸见唐高宗于地下。对此,她并未介意,也没有惩处苏安恒。另外,她临终前指示在自己的墓前要立一个空白的无字碑,自己的功过留给后人去评说,而不像历代帝王们那样在自己的功德碑上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

对于武则天的大有作为,就连封建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她“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僭于上而治于下”,“乘时得势”,“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

武则天当政期间,基本上保持了盛唐局面,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当然,武则天统治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她宣扬迷信,赋予佛教徒种种特权,增加人民负担,任用酷吏对付反对派,兴大狱株连无辜,放纵男宠胡作非为,等等。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武则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功大于过,积极作用超过消极作用,可称得上是一位英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