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这条潜龙,能飞上天吗?_懿统三国

这条潜龙,能飞上天吗?_懿统三国

时间:2022-05-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_懿统三国诸葛诞死了,再无曹氏老臣能够阻挡司马昭。可是,司马昭却不能马上取代曹髦。郑益恩死于黄巾军之手,留有遗腹子,就是郑小同。曹操说这句话时,三国即将拉开序幕;司马昭说这句话时,三国即将降下帷幕。设三老和五更之席本是古礼,曹髦不顾天下未定而恢复古礼,是为了对抗暗流涌动的禅让舆论。司马昭心生厌恶:这条潜龙在苦待腾空之时吗?

这条潜龙,能飞上天吗?_懿统三国

诸葛诞死了,再无曹氏老臣能够阻挡司马昭。

可是,司马昭却不能马上取代曹髦。曹髦不是懦弱的曹芳,他虽然还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但是已经显露英主气象,很多支持曹氏的大臣,对此大加渲染。司马师已经废掉曹芳,司马昭要是再贸然废掉曹髦,定会遇到阻力。

尽可能要对手自己犯错误,是司马氏的另一大法宝。曹髦是个性急的年轻人,司马昭等待他犯错。

身为天子,曹髦既不能问政,又不能理军,只能去研究学问。(www.guayunfan.com)曹髦把满腹抑郁都转移到学问上,钻研深刻,思考透彻,常常提出一些专门为他讲授经典的官员也解答不了的问题。

一个叫庾峻的人,职责就是指导曹髦学习《尚书》。曹髦问他一个问题:“尧在位的时候,洪水为害,朝中又有四个恶人,正是应当选拔圣贤以拯救百姓的时候。舜这时已经年满三十,他的圣德散发光辉,可是为什么很久却得不到任用呢?”

庾峻说:“尧一直寻求贤才,准备让位,这样他就让大家推举了舜。推举舜其实是尧本人的意思。”

曹髦反驳说:“尧已经听说了舜而不任用他,当时的忠臣也不推荐,却让老百姓推荐舜,这不是任用圣人和关心百姓的做法啊。”

一问一答之间,暗藏玄机。当时已经有人议论曹髦应该禅位于司马昭,曹髦对此亦有耳闻。庾峻说尧是出于本意,主动禅位于舜,曹髦却说尧根本不想任用舜。曹髦差点儿说禅让就是大骗局。

这哪是探讨学问啊,简直是控诉司马昭。

司马昭从寿春凯旋,曹髦跟着大军,满腹心事地回到京城,继续做自己的傀儡天子。

八月初四,太极殿前,曹髦率领文武百官,向两位老者恭恭敬敬地行礼。司马昭跟在曹髦后边,亦步亦趋。曹髦跪,他也要跪;曹髦起身,他也要起身;曹髦作揖,他也要作揖。

曹髦心里充满恶作剧的喜悦:司马昭啊司马昭,这次你必须乖乖地跟在我后边了吧。

两位老者是三老王祥和五更郑小同。天子设三老和五更席位,就像对待父兄一样,率领百僚恭敬侍奉,聆听教诲。三老取象于三辰日月星,五更取象于五星金木水火土,表明担任三老和五更的人,必须是懂得天地之道、人伦至理的年耆长者,就像日月星辰一样,能够指引世人。曹髦选用的三老是王祥,就是《二十四孝图》里“卧冰求鲤”的那位孝子;五更是郑小同。

小同这个名字很有意思,这需要从他的祖父说起。汉代独尊儒术,也尊崇大儒,最受尊崇的有两个人,死人是孔子,活人是郑玄。郑玄只有一个儿子,名为郑益恩。郑益恩死于黄巾军之手,留有遗腹子,就是郑小同。郑小同出生的那天是丁卯日,而郑玄则是丁卯年出生的。因此,遭受丧子之痛的郑玄,就为孙子取名为小同。

大儒之后,遗腹子,两代单传,单凭这些标签,郑小同就得到了天下人的敬惜。何况,他本人也是一个精通经典的学者,而且品行无瑕。

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人却被司马昭杀死了。

郑小同拜见司马昭,去的时候司马昭正在起草奏疏。见面后,宾主寒暄,司马昭突然说:“人有三急,失陪!失陪!”

司马昭去了厕所,回来后变了脸色,皱着眉问郑小同:“你有没有看我的奏疏?”

郑小同摇摇头:“没有啊。”

司马昭也摇头,他说:“不信你不看。”

说完,他对门外大喊:“来人!”

郑小同被押了下去,接着一杯毒酒端到他的面前。郑家的独苗,就这样被司马昭摧残凋零。

郑小同被押下去时,司马昭对他说了一句话:“宁我负卿,无卿负我。”

这与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何其相似!曹操为躲避董卓追杀,踏上逃亡之路,路上被父亲好友吕伯奢收留,最后只因怀疑吕子加害于他,就残忍地杀了吕氏全家,同时留下了这句“名言”。

曹操说这句话时,三国即将拉开序幕;司马昭说这句话时,三国即将降下帷幕。

历史的开始和结束,为什么总由奸雄推动?

奏疏是写给皇帝看的,而郑小同则是皇帝的随侍老师。郑小同即使看一眼奏疏,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会不会是奏疏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例如要挟皇帝之类?

这只是猜测而已,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郑小同曾经为曹髦讲授过《尚书》。都怪郑小同教得太好,让曹髦对禅让做了那些解释,司马昭心里添堵。

郑小同死了之后,曾经和他一起为皇帝讲解《尚书》的郑冲,此后再也不过问政事。

设三老和五更之席本是古礼,曹髦不顾天下未定而恢复古礼,是为了对抗暗流涌动的禅让舆论。倡行古礼,又何尝不是在警示司马昭要守礼侍君呢?

可是,司马昭用一句“宁我负卿,无卿负我”,回敬为曹髦讲礼的郑小同。

司马昭忍三老和五更已经很久了。

就说三老王祥吧,仗着一大把年纪,靠着几案,扶着手杖,面朝南坐在师长的位子上,而曹髦面朝北坐在晚辈的位子上。曹髦一本正经地向王祥询问治国之道,王祥则大谈特谈古代君臣施政化民的要领,就连侍立一旁的人,听了也都热血沸腾。

一个十八岁的孩子,不好好玩,学这些无用的东西干什么啊!

司马昭烦透了。王祥卧冰求鱼,名动天下,司马昭不敢动他,于是就把郑小同喊去,随便找个碴儿,一杯毒酒就除掉了这个眼中钉

像司马昭这样谨慎隐忍的人,却撇下机密奏疏不管,而忍不住去厕所,谁信呢?郑小同看不看奏疏,都是要死的。

郑小同死后不久,全国有三个县上奏,说是在境内的井里出现黄龙、青龙。所谓黄龙、青龙,应该就是井水因为某种地质原因而变黄或者变青,但是在当时被视为祥瑞。第二年正月,宁陵县的一口井更夸张,里面出现两条黄龙。

自然是群臣上表称贺。曹髦却说:“龙为君象,却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好兆也。”

曹髦叹息良久,然后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作诗一首。曹氏引领建安文学,曹髦虽然不能中兴魏室,却继承了家族的文学基因。

很快有人向司马昭汇报:天子作诗,名为“潜龙诗”。

司马昭心生厌恶:这条潜龙在苦待腾空之时吗?那就在它腾空之前成为一只虫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