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倚盖宗师_过百龄的故事

倚盖宗师_过百龄的故事

时间:2022-05-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倚盖宗师_过百龄的故事明朝末年的棋坛上最负盛誉的围棋国手当首推过百龄。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出现了一位结旧开新、继往开来的围棋大国手——“倚盖宗师”过百龄。叶向高听罢,不禁连声赞叹,对过百龄的棋艺与人品更加器重。第二日的三番棋赛,仍是过百龄以精湛的棋艺取得了三连胜的战绩。幼年的过百龄竟一举战胜了时有“国手受二子”之誉的京城棋坛高手叶向高,当真有点不可思议了。

倚盖宗师_过百龄的故事

明朝末年的棋坛上最负盛誉的围棋国手当首推过百龄。

他打破传统的围棋套路定式,首创倚盖起手式布局,石破天惊,横空出世,使围棋实战着法更趋紧峭浑厚,胸罗全局。从此,过百龄凭着他那精湛超凡的棋艺,横扫棋坛,力压群雄,自明末至清初的数十年间称霸棋坛,成为一代棋坛泰斗,被后人推崇为“倚盖宗师。”

天才少年 完胜宰相

过百龄,有的书籍写作伯龄或柏龄,名文年,江苏无锡人,历经明、清两朝,大约生于公元1582年的明朝时期,卒于1665年前后的清代,已不可确考,享年八十余岁。①(www.guayunfan.com)无锡一带自古棋风很盛,明朝嘉靖和万历年间就曾先后出现过施显卿、祝万年、秦延焘等名噪一时的围棋高手,称雄一方,但没有出过真正称霸天下棋坛的围棋国手。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出现了一位结旧开新、继往开来的围棋大国手——“倚盖宗师”过百龄。

过百龄天资聪颖,爱好读书,勤奋治学,特别喜欢围棋,而且禀赋惊人。

由于他经常观看别人下围棋,八岁的过百龄就学会了围棋。在十一岁那年,过百龄便已经通晓了围棋中的虚势与实地、先手和后手、进攻和防守之间的关系及其弈战之法。年纪虽幼,心志却高的他认为围棋艺术虽然博大精深,变化无穷,但只要假以时日,却也不难精通。

幼年的过百龄天赋惊人,再加上他学习刻苦,颇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棋艺突飞猛进,日趋炉火纯青,渐臻妙境。

小小年纪的过百龄棋艺已然大是不凡,多次与成名棋手对局,也是每战必胜,棋锋所指,十里八乡全无敌手。

短短数年,过百龄便名震无锡一带,被当地人视为“围棋奇才”,闻名遐迩。

这时,有一位名叫叶向高的京城高级官员,因为公务出巡来到了无锡。

叶向高在明朝万历年间担任吏部尚书(职位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组织部长)、东阁大学士(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国务委员),后来,叶向高在明熹宗天启年间担任了内阁大学士的首辅(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也就是当朝的宰相,权倾一时。

叶向高公务之余,酷爱围棋,而且棋艺也极为精湛,当时就有国手受二子的水平。在朝廷官员里面,叶向高算得上是一流的围棋高手。

来到无锡后,叶向高因久慕无锡自古以来棋风盛行,高手如云,名家辈出的名头,不禁技痒,就吩咐无锡的官员们,要他们在无锡找一位棋力非凡的高手前来对局,想实际测试一下自己的棋艺水平在名手荟萃的无锡究竟怎样。

而此时的过百龄虽然年幼,但棋艺有成,出道以来,打败了无锡一带的许多围棋高手,在当地的声名最是响亮。于是,大家便纷纷推举过百龄出来迎战叶向高。

初次对局,叶向高见对手只不过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幼童,心中暗暗奇怪,但一想到无锡一带棋坛藏龙卧虎,历代高手、名家辈出,当下惊诧之余,倒也不敢过分小觑,遂凝神对阵。

叶向高有意挫败无锡的围棋高手,遂使出了自己的十分本领,起手便采用了当时十分流行也是自己最为擅长的金井栏布局,先声夺人。

不料,过百龄全不依从旧式套路,却以自己创新的倚盖起手式布局接战。叶向高一见他的对局章法与众不同,十分新颖,而且出人意料,心中不禁暗暗称异,但总想一个小小的孩童,能有多深的功力,而且不用历代既成的固定阵式格局应战,焉能取胜?

孰料,这一番交手,原本棋艺不凡的叶向高竟连输了三局。

叶向高惊诧不已,头脑一阵眩晕,颇感莫名其妙,随即推局认负,又感意犹未尽,便约定明日再来战过。

人品持正 德艺双馨

几位无锡的官员眼见今日朝廷的贵官叶向高连输三局,丢尽了脸面,顿时惶恐不安了起来。他们匆忙找到过百龄,说道:“今天与你对局的叶公,可是朝廷里面的高官,职位显赫,尊贵无比!你小孩子家不晓事,怎可三局全胜,让叶公丢尽了面子!明日再战,你要暗中让棋,输给叶公才对!”

过百龄听罢,大不以为然,说道:“围棋弈术固然是小道末技,但也不可以借此诈败而去讨好他人!如果这样下棋来敷衍人家,因为他身居高位就献媚取宠,我将深以为耻!况且,我曾听说叶公是朝廷里的一位贤达开明的好官,会同我这么一个小孩子家过不去吗?!”这一番话言辞凿凿,正气凛然,只说得那些无锡官员满面羞愧,纷纷离去。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当下就有人将过百龄的这番话传到了叶向高的耳中。叶向高听罢,不禁连声赞叹,对过百龄的棋艺与人品更加器重。

第二日的三番棋赛,仍是过百龄以精湛的棋艺取得了三连胜的战绩。叶向高心悦诚服,由衷钦佩,不住口地称赞他杀法独特,攻势凌厉,却又绵密细致,棋风卓然自成一家,是位难得一见的天才棋手,日后前程无量。

幼年的过百龄竟一举战胜了时有“国手受二子”之誉的京城棋坛高手叶向高,当真有点不可思议了。一时间,无锡人纷纷奔走相告,举城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喜形于色。

几天之后,叶向高完成了在无锡的公务,要返回京城了。

他非常喜欢过百龄这个名动无锡的“围棋神童”,就找来过百龄说道:“我看你虽然年幼,但围棋天分极高,弈术卓然自成章法,夭矫不群;而且你品德端正,正是我辈中人。若有前辈名家、高手予以培养点拨,日后前程不可限量。京城的围棋界高手如云,名师荟萃,这些当对你大有裨益。我现在有意将你带回京城,委以名家悉心教导,还可以向当世国手林符卿求教,他日定成大器,不知你意下如何?!”

过百龄逊谢道:“叶公盛情,百龄实深感激!但我年纪尚幼,学业未成,不便远行。这些年来,我自己一直觉得围棋艺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自己尚未初窥门径。要做一个真正的高手,就必须狠下功夫成就学业,因为功夫是在棋外的,没有深厚广博的学问功底,就算棋艺再好,也只是一时取胜而已,到得将来,难解精髓,终究不过是末技穷途罢了!”

叶向高听他识见过人,出语不凡,而且细一品来,见解极是精辟,不禁连连感叹。

过百龄又道:“待我学业有成之后,一定赶赴京城晋见叶公,以谢知遇之恩!”

叶向高见他如此,也就不便强求了,心中却更加叹服;知他家里并不富裕,便赠了他一些银两,随即取道返回京城去了。

叶向高回到京城之后,心中念念不忘过百龄的精湛棋艺,于是便经常在一些王公大臣和围棋名家面前夸赞无锡过百龄的棋艺精湛,弈法匠心独运,大是不凡,而且人品持正,德艺双馨,人才极是难得。

谦恭少年 大胜国手

自此之后,又经过几年的锤炼和学习,过百龄棋术大成,每战皆捷,所向披靡,打败了江南一带的许多围棋高手和名家,一时间名扬江南,远近驰名,被人们视为“围棋天才”。②

于是,京城里的一些王公大臣便纷纷前来慕名相邀。

此时的少年过百龄心有壮志,也很想到北京一展身手,激扬声价,遂接受了京城里一些公卿显官的邀请,很高兴地来到北京。

当时,京城棋坛的围棋第一高手就是国手林符卿。

林符卿也是中国围棋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少年时代即善围棋,与另一位名家方子振并驾齐驱,同时驰誉棋坛。后来,林符卿棋艺突然间迅猛精进,打败了方子振,从此纵横天下,称霸一时,终结了明朝万历时期棋坛上群雄并起的局面,以围棋国手的身份久居京师,经常交游于公卿大臣之间,往来切磋传技,极负盛名,是人们公认的棋坛泰斗。

林符卿的棋风狠辣凌厉,大刀阔斧,纵横捭阖,搏杀迅猛,长于力战,在棋坛素有“林善割”的雅号。他曾经对别人自豪地夸耀道:“放眼天下,四海之内,各路围棋高手俱野心勃勃,人人梦想成为天下第一!但有我林符卿在,他们若要称雄棋坛就非得先打败我不可!可是,能够赢我的高手,至今都还没有诞生呢!我从不师从各路名家名谱,以棋为师,融会贯通,自得其乐!即使是神仙下凡,我最多也可以让他们三子而胜!”足见其傲气十足,棋术也的确非同凡响。

来到京城之后,交游于公卿之间的过百龄于是便很自然地遇到了前辈国手林符卿。

这天,朝廷的一帮王公大臣正聚在一起会饮,恰好过百龄与林符卿同在。

林符卿见过百龄正值少年,年纪轻轻就已然棋名远扬,心中很不服气,颇多轻视之意,就在酒席之上对过百龄说道:“早听叶公称许,推崇备至,说百龄小兄弟少年奇才,实乃棋坛后起之秀,旷世不遇,大是难得呀!俗话讲得好:一山不容二虎!但你我二人同处京城,从未交过手,到底谁高谁劣甚是难言。今日适逢宴会,诸公都在,机缘难得,你我何不就此大战三局,分个胜负,以助酒兴呢?!”

此言一出,众公卿纷纷拍手叫好,执意怂恿二人一战。更有人说道:“前辈国手与少年新秀对局,二虎相争,盛况空前,机会甚是难得,令我等今日一饱眼福,大是快事,足慰平生啊!我出十两银子下注,若是胜者便即取去,诸公不妨也下些彩头!”众公卿也都欲一睹战局,于是纷纷下注,不多时便在酒桌上聚集了上百两银子的赌注。

过百龄站起身来,连连道谢,说道:“林前辈是当世国手,棋界泰斗,纵横棋坛十余年,所向无敌,令人万分钦仰!百龄不过是一个无知少年而已,承蒙叶公错爱,薄有微名;其实,我的棋术差得很,又怎敢与林前辈对阵呢?!权当是我输了!”

林符卿见他怯阵,认为他这些年来尽是浪得虚名,心中暗道:“枉那叶向高对他吹嘘备至,却原来也不过是腹内草莽,全无真才实学,一朝交手,空洞无物,这才畏缩怯战!”于是更加扬扬得意,傲然相向,强求与之对局决战。

众公卿见状也都纷纷出言再三请求,迫不得已,过百龄只好勉强应战。

林符卿号称国手,棋艺确实精湛,这一番出手,在纹枰之上纵横捭阖,招招狠辣,棋风老到,攻势凌厉至极。

过百龄则使出独创的倚盖起手式布局,从容不迫,沉稳对决,着法严谨,步步合围,形成了铁钳攻势,在林符卿强悍迅猛的攻势面前,稳扎稳打,却也丝毫不落下风。

二人棋逢对手,这一局棋只杀得石破天惊,险象环生,引得旁观众人不住口地赞叹。

经过三番棋的较量,双方战到最终,少年过百龄三战三胜,以出神入化的棋艺一举打败了林符卿这位称雄一时的前辈国手。

众公卿大开眼界,轰然叫好道:“林国手称霸棋坛十余年来,未逢敌手!不想今日竟败于后辈高手过百龄的手里,果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呀,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令我等大开眼界,真是想不到啊!”

于是,众人大笑入座,又开怀畅饮了起来。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围棋大战,过百龄以三番棋全胜的优势压倒了国手林符卿,使自己名噪京师,轰动天下,同时也把林符卿保持十余年不败的棋坛第一高手的神话一举打破了。一时间,万众瞩目,过百龄成为继林符卿之后享誉一时的一代围棋国手。③

后来,林符卿心中不服,企图东山再起,力挽狂澜,便又多次挑战过百龄。两人先后激战百余局,林符卿终是负多胜少,棋差一筹,一次次地败在了过百龄的手里。

开关延敌 莫敢仰视

一代新棋王的诞生,自然而然地引来了各地高手的挑战。

从此,过百龄在京城以第一高手的身份迎战四面八方前来挑战的围棋高手,他利用自己创新的倚盖着法一一应战,所向披靡,每战必胜,力压群雄,数十年间打遍天下无敌手。对此,《无锡县志》中记载说:“……于是天下高手,筑垒而攻之者,无远不致。百龄开关延敌,莫敢仰视,群遂奉为国手。”

经过无数次的实战交锋,无数次的胜利,百炼成钢,“倚盖宗师”过百龄真正牢固地树立了他在围棋弈坛的第一高手的地位,得到了天下棋手的高度推誉,这在《无锡县志》中记载道:“自至数十年,天下言弈者,以无锡过百龄为宗。”④

棋艺无双 品行高尚

过百龄不但棋艺无双,功力深湛,而且品行高尚,谦逊自持。

在他取得天下第一高手的棋坛霸主地位后,更加受到了时任首辅的叶向高的器重与礼遇。

当时,过百龄在京城居住时,曾客居在一位喜爱围棋的公卿家中,甚得那人的礼遇和敬重。

后来,那位公卿因事犯法被朝廷关进了大狱之中。当时的一些人都好意地劝说过百龄赶快离开京城,以避免被那位公卿牵连受祸。

过百龄不为所动,毅然说道:“这位公卿多曾厚待于我,如今遭逢大难,我若舍他而去,实属不义!况且,我与他交往,从来没有谈及一点私事,也从来没有请托他干过一件违法的事,我处世清白,两袖清风,这次祸患一定不会波及我的!”

正是由于过百龄一贯谨言慎行,清正端己,行操高尚,因而,他没有被牵连入狱。

他感念那位公卿当初待己甚厚,遂多方奔走,对那位身陷狱中的公卿与家人尽力照顾,尽了一份朋友的义责。

因为这件事,当时的人们提起他来,都很敬佩。

醉酒疏狂 扶掖后进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积重难返,更兼外寇内患,危机四伏,局势动荡不已。

过百龄预感到大明帝国将要覆亡了,而且那是大势所趋,回天乏术。而自己不过是一介小民,根本于国运无能为力,徒唤奈何,于是便悄然离开了京城,隐居在锡山聊以度日。

归隐后的过百龄不问时事,每天都和几个酒徒在一起纵酒畅饮。醉了以后便大声喊叫、胡言乱语一番,聊以寄托自己的苦闷愁绪和哀国之情,也不屑与人对局下棋,俨然与从前称霸棋坛的围棋第一国手判若两人了。

过百龄向来都很清贫,前些年以围棋交游京城时所获得的那几百两银子积蓄,也都用于酗酒豪饮和赌博了,家道日渐贫困了下去。于是,亲友们便纷纷指责他放浪形骸,不务正业。

对此,玩世不恭的过百龄把一切都看淡了,他十分坦然地说道:“那些银钱得自弈棋,失于赌博,都是些身外之物,这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况且,人生一世贵在活得开心,怎能斤斤计较那一点点银钱呢?!”

公元1651年前后,也就是清朝初期的顺治年间,过百龄到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游历,与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周容相遇了。

周容见他鬓发斑白,却没蓄胡须,面色红润,鹤发童颜,就犹如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一样。过百龄每次临棋对局,总是心情闲舒,信手挥洒,从来没有一点渴求取胜的心态。和他对局的棋手们再三再四地悔棋翻盘,他也毫不介意,任其自然;旁观的几名棋手联合起来一同相助他的对手,过百龄也是丝毫不放在心上,随手下子,漫不经心,但每战必胜,还是无人能敌!而他取胜之时,常常是略胜一二子罢了,神情淡然,豁达至极。

当时,但凡是一流的围棋高手,大都很珍视自己的棋艺,秘不示人,除了师友之外,从来不去点拨他人,更不下指导棋来扶掖后进。

于是,便有一些好事者拿出一些金钱来作为彩头,让那些取胜的高手复盘讲棋,以彩头作为奖赏。

对此,过百龄总是乐此不疲,有请必到。赢棋之后便当众复盘,一一点评,详加讲解,指出这局棋白子是怎样取胜的,黑子是为何失利的,这子是以救应不及而败,那子是以趋避得当取胜……他的讲棋剖析精到,切中要旨,见解精辟异常。不但如此,过百龄还在讲棋现场互动,认真解答旁观者的提问与求教,从来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细心教授,谦逊待人,丝毫没有半点棋坛天下第一国手的架子,给人们的感觉总是一个和蔼可亲,风度翩翩,潇洒大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长者。⑤

有时,过百龄也下象棋,他的象棋水平也就是上中,远不及他的围棋那么神妙绝伦,所以常有被一些象棋顶尖高手杀得面红耳赤的时候,窘迫不堪。⑥

倚盖宗师 自成一家

在公元1656年前后,过百龄再一次重返京城,又踏上了京城的土地,心怀故国,追思前明,看到河山犹在,大明朝廷已然易主为清皇朝,伤心故国,感叹黎民,不禁心中感慨万千,脱口吟诵出了唐代诗圣杜甫的《春望》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吟罢,黯然神伤,想到而今自己也已是垂暮之年,饱经沧桑,抚今追昔,思潮起伏,当真是恍如隔世。

过百龄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每天都与自己的好友青溪道人程正揆切磋棋艺,自朝至夕,下棋不倦。

第二年,程正揆要到南方去了,过百龄感念好友分手,就拿出了自己新著的《受三子谱》手稿相赠,以作纪念。当时,此稿尚未在世上公开刊印发行,那是弥足珍贵的孤本手稿,足见过百龄对朋友的情真意切,坦诚相待。

后来,过百龄在北京去世了,享年八十余岁。

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钱谦益曾作诗盛赞过百龄的绝世棋艺,说过百龄八岁那年便登上棋坛,自此之后称雄几十年,一直到年迈发白,全无敌手。诗云:“八岁童牙上弈坛,白头旗纛许谁干。年来复尽楸枰谱,局后方知审局难。乌榜青油载弈师,东山太傅许追随。风流宰相清平世,谁识沿边一着棋。”

过百龄一生对围棋的著述甚多,今天可以考见的尚有《官子谱》《受三子谱》《四子谱》,另外,明末陆玄宇父子所辑的《仙机武库》经过过百龄的修订和斧正后更见精妙,现仍流传于世。

在过百龄的现存著作当中,尤其以《官子谱》价值最高。全书对围棋实战当中的收官问题做了较为全面、透彻的论述,是中国围棋史上的第一部收官专著,曾受到了当代日本围棋界的高度重视。后来,该书由中国当代围棋名家吴清源深入研究后详加评注,目前已在日本出版。

过百龄一生驰骋棋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中国围棋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围棋实战和理论的创新都有过卓越的贡献。

他首创了倚盖起手式着法,成为后人尊崇的“倚盖宗师”;在围棋实战中更加突出强调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勇于革新,力破俗套,卓尔不群,自成一家。后人研究他的棋艺,都深感过百龄对中国古代围棋经典名著《棋经十三篇》的精髓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附注:

①关于过百龄的生卒年月已无法确考,只能推其大概。参见过百龄所著《受三子谱》一书中的程正揆所作《题记》云:“锡山过百龄先生,弈中妙手也,与余交,始于崇祯辛未,在燕京聚首二年,别后至顺治丙申得晤于燕,计相去二十四年矣。每与较弈,自朝至夕不倦,交甚笃。余于丁酉春赋归去来,百龄出此谱为别云:‘尚未行世,将赖君可乎?’余首肯之,时百龄已七十余,后竟卒于京,悲哉!”根据这段记载我们知道公元1657年(按:程正揆南归之年为清朝顺治丁酉年,即为1657年)时过百龄已经七十余岁了,据此推算,过百龄应当生于1582年前后,大约在顺治与康熙之交的1665年左右卒于北京,享年八十余岁。

②参见清代秦松龄所作的《过百龄传》,秦松龄与过百龄是同乡。

③清代秦松龄《过百龄传》:“有国手曰林符卿,老游公卿间,见百龄年少,意轻之。一日,诸公卿会饮,林君谓百龄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诸公卿皆曰:‘诺。’遂争出注约百缗。百龄固谢不敢,林君益骄,益强之,遂对弈。枰未半,林君面颊发赤热,而百龄信手以应,旁若无人。凡三战,林君三北。诸公卿哗然曰:‘林君向固称霸,今得过生,乃夺之矣。’复皆大笑。于是百龄棋品遂居第一,名噪京师。”

④黄俊《弈人传》卷十四引《无锡县志》。

⑤清代周容《春酒堂文存》卷二《杂忆七传·过百龄》:“余向闻锡山过百龄围棋称第一品,辛卯晤于京口,鬓斑矣,无须,颜色如二十许,临局闲舒,无胜心。对者再四悔,左右指聚局中布算,百龄随手应,无不胜,胜常不过一二子,敛手淡然。凡世所称第一品者,每秘吝,好事出金帛待胜者名曰彩,彩在侧始拂局布阵。过百龄所至辄应,竟则与言,白以是子得,黑以是子失,是子以救败,是子以避胜,是子易是子,败可得芾,问难勿倦。”

⑥清代周容《春酒堂文存》卷二记载:公元1651年(清代顺治辛卯年),浙江鄞县人周容曾经在京口(今镇江)见到了过百龄,归家后作《杂忆七传·过百龄》一文,称:“(过百龄)象棋品居上中,然掌内叠子拍拍,见车追马,面赤矣。”

由于周懒予酷爱阅读稗官野史小说,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所以每当对局之时,他总爱手执一本稗官野史小说,常乘人握子布算或是苦思冥想善着之时,拿出书来贪看一会儿。对方落子之后,周懒予从不思索,随手布子,任意挥洒,落子如风,应手极快。对方略一迟钝,他就又好整以暇地看起手中的小说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