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约束机制,渐趋完善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约束机制,渐趋完善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时间:2022-04-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约束机制,渐趋完善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3.约束机制,渐趋完善唐太宗以来,历史嬗变。这与宋代约束机制不断完善、逐步走上封建法制化的轨道密切相关。大臣与后妃交往也是被禁止的。第六,通过舆论宣传,限制后妃外戚权力。宋朝官员形成势力,从舆论宣传上制造压力,使后妃外戚预政祸害不致重演。

约束机制,渐趋完善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3.约束机制,渐趋完善

唐太宗以来,历史嬗变。宋代防范后妃专权、外戚干政是比较成功的。两宋虽先后有9位后妃垂帘听政,其他后妃也不时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然而,终宋之世:“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宋史》卷242,《后妃传序》)其原因何在?这与宋代约束机制不断完善、逐步走上封建法制化的轨道密切相关。

宋代防范后妃乱政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治内之法”,严守宫门之禁,不许后妃与外界交通。宋代“家法”规定,外戚是不能随便出入内宫的,“外家男子,归毋得入谒”(《宋代蜀文辑存》卷30,《论宫禁法宜严密疏》)。宋代后妃也不能自由出宫会见外戚。大臣与后妃交往也是被禁止的。宋代的“宫禁之法”有效地防止了后妃与外戚、大臣相互勾结,减轻了后妃乱政的威胁。

第二,限制后妃权力,防止母后固权夺位。由于宋代不断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不得不由母后垂帘听政,行使皇权。母后临朝乃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举,必须对其权力进行种种限制。宋朝建立伊始,即实行“与士大夫治天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1)的政策。而宋代的士大夫,也自诩为国家的栋梁:“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宋史》,卷314,《范仲淹传》)宋代立国初便允许士大夫直言,台谏官更可以“风闻言事”。大臣们对皇帝尚且敢犯颜直谏,对于后妃则更少顾忌。当时劝谏公议就成为大臣们制约后妃最常用的手段。他们对垂帘的母后既辅佐,又监督,严防后妃篡位乱政。(www.guayunfan.com)第三,限制外戚,防范后族势力膨胀,削弱后妃擅权的社会基础。后妃往往援引后族势力作凭藉,从而酿成社会动乱。宋朝统治者深深懂得“外戚权重则外戚作乱”(《文献通考》卷251)。故采取“崇爵厚禄,不畀事权”(《宋史》卷463,《外戚传》)。的政策。即朝廷可以赐给外戚优厚的俸禄和较高的爵位,但不能予有实权的官职。

第四,建立官僚群体监督网络,形成健全的监察制度。宋朝在中央有台谏监察和封驳监察两大系统,在地方有路监司、帅司监察两大系统,从上至下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网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察制度。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又称“言官”,主要负责监察内廷与外朝,凡后妃违反法制的行为,宫中不经外朝政府而直付内庭,以“内降”命令及“御笔”、“御批”等方式行事的,台谏官均有权进行揭发和弹劾,加以抵制。另外,宋代的官僚政治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军政、军事、财政、监察诸国家权力机关的事权分割,既互相制约,又彼此独立的政治体制,也在客观上构成了对皇权的制约,有效地防止后妃权力的扩张。

第五,朝廷大臣的控制干预宫人的挑选和后妃的废立。英宗初年,知谏院司马光上奏札提出后宫补充宫人,应该“定立制度”,“依约古礼,使后宫之人共为几等,等有几人”。如果人数未足,暂时虚其员数;足数之后,不可再增。凡是初次入宫,必须都年幼、尚未许配人者。如物色乳母,则选择“良家性行和谨者”,方准入宫。他要求将这一制度“传之子孙,为万世法”。

第六,通过舆论宣传,限制后妃外戚权力。宋朝官员形成势力,从舆论宣传上制造压力,使后妃外戚预政祸害不致重演。大臣陈师锡向皇帝指出:“母后临朝,危乱天下,戴在史册,可考而知。”(《长编纪事本末》卷54,《光献垂帘》)仁宗天圣元年,判吏部南曹丁度,“献《王凤论》于章献太后,以戒外戚”(《宋史》卷346,《陈师锡传》)。仁宗宠爱张美人,大臣欧阳修、唐介等上疏力谏,并引唐朝玄宗时“杨国忠为戒”,陈说后妃干政的危害和历史教训。只要有后妃擅权的出现,就会有大臣出来干涉。他们的行为是有积极意义的。

宋代防范后妃擅权的措施,除了上述数点外,还有限制内宫人数、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从而强化了外朝对内廷的约束机制。可以说,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较有成效制约后妃外戚预政的朝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