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天启崇祯时期日记作者和作品

天启崇祯时期日记作者和作品

时间:2022-04-2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天启崇祯时期日记作者和作品明天启、崇祯共二十三年间,在朱由校、朱由检统治下,初则由宦官魏忠贤窃持国柄,屡兴大狱,冤杀东林党人,到处弥漫着黑暗、行将崩溃的情景。这一时期日记作品,就一些作者亲身经历反映了有关的见闻,以及自己和周围的遭遇。首先揭露时政的,天启时,代表作者有萧士玮、朱祖文。燕客讳其名,撰《天人合征录》,日记体。崇祯时,记载抗清的军事活动,以及来自明末王朝内部的阻力之日记,推《戎车日记》。

天启崇祯时期日记作者和作品

明天启、崇祯共二十三年间,在朱由校、朱由检统治下,初则由宦官魏忠贤窃持国柄,屡兴大狱,冤杀东林党人,到处弥漫着黑暗、行将崩溃的情景。农民起义纷起,动摇了腐朽的封建政权。继则进—步加重赋税,增加兵力,全力镇压起义,最后挽救不了明王朝的覆灭。这一时期日记作品,就一些作者亲身经历反映了有关的见闻,以及自己和周围的遭遇。

首先揭露时政的,天启时,代表作者有萧士玮、朱祖文。萧士玮(1585—1651),字伯玉,别号三峨,江西泰和人。丙辰进士。辟园柳溪,湖水环之,若浮家泛宅,自为记,而春浮之名遂沸。嗣一忤于珰逆,引疾还里。生平博览,尤耽佛学,著《春浮园别集》及诗文。事具钱谦益《萧公墓志铭》。

日记六卷,起天启七年丁卯(1626),止崇祯八年乙亥(1635)九月。第一卷《南归日录》奉差南还杭州时记行之作。第二卷《春浮园偶录》,记述读《明诗选》《李长蘅诗集》《金刚经》等书心得。三卷曰《深牧庵日涉录》,病后入庵养疴,多论医论佛学语。四卷曰《辛未春浮园偶录》,五卷曰《汴游录》,六卷曰《萧斋日记》,皆以清隽之笔,记登临,记读书。撰者邃佛学,日常于《宗镜》《楞严》《起信论》《黄提遮女经》诸释家书,较多抒发,一注于日记。

以天启七年所写《南归日录》为例,撰者描摹道途景物,兼写民生困苦情状。如出城门,司门宦者收买路钱,民瘼痛隐,可以想见。(www.guayunfan.com)丁卯三月初二日。奉差南还,出平则门。时司门宦者,略与之金,亦不甚酷索,大约此辈如婴儿觅食,时其饥饿,遂复欣然。

初三日。次涿鹿,新桥甚整丽,年来将作繁兴,贫者存活甚众。北道虽少饥人,然东南民力竭矣。

萧士玮信奉佛学,寻求解脱,往往揭露弊政不深,相反,在燕客及朱祖文日记中,则尽情如实地叙写魏忠贤掌握下厂卫的罪恶行径。

一如燕客《天人合征录》。燕客讳其名,撰《天人合征录》,日记体。载明·黄煜《碧血录》卷三后。撰者于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易吏人衣,走燕都,日与舆夫马圉相欢狎,遂得以变服入狱中探杨涟等六君子。盖是时魏忠贤掌东厂,网罗奸邪,缇骑密布,民间偶语,辄遭擒戮。东林党标榜正义,杨涟公开抨击魏忠贤廿四条大罪状,阉党遂钩织诬陷,兴“六君子狱”,六君子者,即杨大洪、魏廓园、顾尘客、缪西谿、高景逸、李仲达是也。燕客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在探狱中,目睹魏忠贤陷害六君子之惨酷情状,逐日笔之于书。

六人亦知燕客为有心人,遗言遗札,多默附之。九月十九日记云:“顾公尸出于狱,衣冠俱如礼。杨公有遗稿二千余言,又亲笔誊写一通,叩首床褥,以讬顾公。狱中耳目严密,无安放处,藏之关圣画像之后。已而,埋卧室北壁下,盖以大砖。后公发别房,望北壁真如天上,倩孟弁窃之以还,随寄弁弟持归。”按此编系一部探狱日记,留存明末东林党史料。

二如朱祖文《北行日谱》。祖文字叔经,号完天,又号三复居士,浙江嘉兴人。诸生。其先代久居苏州。天启六年,苏州人周顺昌因公开痛斥宦官魏忠贤,及其爪牙,被逮北上。祖文仗义营救,秘密随行,单骑间关千余里。至北京后,奔走设法为顺昌供给米粥、汤药,又多方筹款,冀得完缴顺昌被枉坐之“赃银”,藉可减罪。捃摭稍就,顺昌已被拷毙狱中。祖文乃护送其棺回乡,悲愤发病而死。事具《明史》,附《周顺昌传》。

《北行日谱》一卷,是天启六年(1626)北行时所手记。日谱所记。从顺昌在苏州被逮捕开始,直至顺昌被酷刑致毙,死后有关一切安排,均逐一详叙。

仅从是年三四月间,撰者叙由苏州启程,抵京后四出营救之实况,具体详尽地揭露了当时魏忠贤之厂卫控制下,到处侦骑四出,弥漫着极其恐怖、谈虎色变之气氛。

祖文北上途中,舟抵维扬(扬州),鹄候查验过关,又从清江浦(即今江苏省清江市)登陆,均遭差骑盘问,撰人以携有周顺昌被逮前留致鹿善继、孙奇逢两函,深以为虑。当时祖文从扬州至淮阴一带,厂卫侦谍狡狯者比比皆是!洎入都,宗礼两子峻拒借宿,记云:“两君相对颦蹙告曰:此间大非昔比,即戚里侯门,无不惴惴危惧。倘客非其人,十家连坐。君以异乡入吾门,比邻已有密为觇伺者,君其务就逆旅乎!”据此,由于缇骑密布,凡留宿辄遭株连,而撰人更有身罹罗网之险。是时除厂卫专因祖文密遣缉事者逾三十余人外,宦官把持下之厂卫,对正阳门(北京前门)、东直门内外,在在禁卫森严,盘问过者,追根究底,确是一出一入,大非易事!

其时有蒋秉铨(字士衡)者,适贡馆于京,冒极大风险,既允祖文寄宿共榻,又转托徐如珂、顾宗孟二人,代致罗、孙诸君及朱汝忠参戎,了此铺堂(指用钱给衙门差役,叮嘱照应囚人之意)一局。考《明史》,祖文尝谓顺昌曰:“脱有缓急,谁可告者?”顺昌对以徐如珂、顾宗孟等辈可。说与此同。但日记系由当事人所秉笔,故写来真切详尽,为史传所不能比拟。

崇祯时,记载抗清的军事活动,以及来自明末王朝内部的阻力之日记,推《戎车日记》。作者许德士,江苏宜兴人。据《明大司马卢公年谱》,崇祯十一年(1638)德士任象升幕客,以病留保定,闻象升抗清兵,卒以身殉,乃力疾趋赴,慨然敛之。

所著《戎车日记》,起崇祯十一年四月十八,止岁暮。据所知闻,排日详写象升抗击清兵直至殉难之经过:谓十月初三,象升见崇祯帝请战,当晚在安定门会议上,直斥杨嗣昌群珰之降议,激昂慷慨,一座皆嘿。嗣象升令十五夜,分四路十面袭击清军,誓刀必濡血,人必被伤,马必喘行,使敌警溃自散。令甫下,监军高起潜手书阻之,复调散其兵。杨嗣昌又仅拨宣云晋三镇之兵,于是象升名为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十四日誓师巩华,高起潜坚阻之。十二月十一,进军钜鹿县之贾庄,召高起潜兵援,勿应。环顾情势,危机四伏,象升上马索战,舞刀大呼,敌遂窜奔。十二日援应俱绝,麾兵疾战,中矢死。此中所叙细节,可供治史者所考镜。

明末日记笔涉明王朝覆灭,李自成入京之掌故者,推冯梦龙日记。梦龙(1574—1646),明末戏曲家。字犹龙,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崇祯中贡生,任寿宁县知县。清兵渡江时,坚持抗清。擅诗文,有《智囊》《智囊补》。重视小说、戏曲及通俗文学,辑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又编《山歌》、笔记《古今谈概》等。

《燕都日记》系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三月以后冯梦龙的日记。日记环绕李自成进攻燕都,明王朝灭亡之故实,带及许多方面有关实况,其中若干细节,为一般正史所未详。

如谓李自成攻占榆林之后,明王朝商议对付策略,冯梦龙逐一评述。三月初四记崇祯帝朱由检,召集“府部锦衣詹翰科道等至中极殿,问御寇之策。奏对者三十余人,有言守门乏员,当今之急,无如考选科道,余皆练兵加饷”。冯梦龙认为谋诸文臣,无济军事。评曰:“使满朝尽科道,能以白简击贼否?”按其时李自成建国于西安,国号大顺,纪元永昌。朱由检命大学士李建泰出师,亲饯官军十余万,记作具体描述,谓“自午门排至正阳门外,百官俱至。列席十九,文东武西。御席居中,御用金台爵,皆嵌宝石,是累朝重器,诸臣则金杯也。上亲递酒三杯,曰:先生此去,如朕亲行。……上自送之,良久返驾。”史称建泰出都,道闻山西烽火甚急,因迟行,进退失措。至于此后建泰其人下落问题,冯氏记当时流传说法有二:一云“建泰在保定卧病,城破,执建泰,取敕书剑印焚之,三金杯亦取去”;一云“建泰在保定,早与‘贼’通,城破而降”。类似传闻异辞,俱加载录。

次叙李自成据有居庸关以后,纪律严明,并出安民告示。记云:“自成行牌郡县云:知会乡村人民,不必惊慌。如我兵到,俱各公平交易,断不淫污抢掠。放头铳,要正印官迎接,二铳乡官迎接,三铳百姓迎接。”凡此史实,可以映证李自成入关之初,确是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是年四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十九日与李自成“大战于关内一片石,日暮方罢”。时摄政王(记称大清九王)使三桂为前锋,先与起义军战。日记评及其目的曰:“一以觇自成之强弱,一以观三桂之诚伪。”据日记,李自成率部西走之前,“纵其下大肆淫掠”,一反此前之约束军纪。

日记还载及李自成入京以后,有关留用降臣动态,变革科举考试等方面故实。如述明都司董心葵,为李自成及迎降者牵线搭桥,颇得宠幸。三月二十三日选用降臣分三次出榜,凡留用者分付在外,听候下午发榜。第一榜为选授宏文馆掌院何瑞征等九十二名,第二、第三两榜共五十名。又二十四日记李自成改明制度,不袭故常,曰:“明朝制度任意纷更,改阁为天祐寺,名六部尚书为政府,翰林院为宏文馆,詹事府不用行人司,为文谕院。御史为直指给事中,为谏议主事,为从政布政,为统会。巡抚为节度使,按察为防御使,尚宝为尚契司,太仆寺为验马寺,通政使为知政使,中书为书写房,府为尹,州为牧,县为令”。

除上述冯梦龙日记外,记及有关李自成攻打开封的情况,是《守汴日志》。作者李光壂字康侯,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崇祯十四、十五年(1641—1642),李自成率师攻汴,光壂参与守城,由贡生以知县用。著《守汴日志》不分卷,康熙四十七年刻本,《卷盦藏书目录》列为日记之属。

此记系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流寓南京时作。记及李自成三次攻打开封,明方想破坏黄河大堤,引河水淹农民军,由于水势过大,淹没了开封城,李自成终于率军撤出。李光壂系身处围城,亲历其事,排日记载,故确实可信,一般为史家所依据。

又笔触李自成被守备陈德射瞎左目,时在崇祯十四年二月间第一次围攻开封时,《四库提要》谓“光壂登埤目击,当得其真”。足以纠正史载陈永福(陈德之父)所射的谬误。这部日记目前已被一些史家公认,是一份值得重视的珍贵史料。

天启、崇祯间有短篇记游日记,知名者推浦祊、马元调。祊字君倞,疁水(在嘉定)人。明诗人。著有《游明圣湖日记》一卷,光绪辛巳泉唐丁氏刻本。天启三年癸亥(1623)随叔父武陶作武林之游。起九月十一日,至十月廿三渡胥江,抵家而止,计共四十三日。按日记其游踪,止遗西溪云栖,记游诗颇多佳什,均附篇末。

浦祊抵西湖,游昭庆寺,谒和靖先生祠,岳忠武祠。登餐霞阁,观日出。至集庆寺,玉泉观鱼,放舟里湖,驻足放鹤亭。登宝石山、宝叔塔。再入龙井寺,上风篁岭,岭上有万丈泉,“异石奇峰,累累然作奔狮舞象飞鸾浴鹄之状”。十月初八,到江口,江上有开化寺,再拾级六和塔。既趋断桥上,席地坐饮,以待月出。祊行文清丽详赅,不失为载述杭州形胜的佳构。

马元调字巽甫,上海人。寄居嘉定,为娄子柔入室弟子。博学,尤工古文,得归有光门径,著《简堂集》十六卷。又有《横山游记》一册,日记体,刊入《武林掌故丛编》。崇祯十年(1637)四月,元调偕友顾超士同作横山之游。山在武陵,形为横,而山之中外其民物淳朴,山水清丽,均笔之于书。此山即求之古人,如白居易、苏轼辈宦游日久,其诗文所垂,亦无考见。廿四日以后,宿曲水庵,入六松社,登横山草堂,访藏经阁、楼西小瀑、白龙潭、拥书楼等处,出之以雅驯简赅,读之有清新之感。

崇祯时,读书日记不多,之一为《志学录》。作者陆世仪(1611—1701),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江苏太仓人。明亡,讲学于锡山东林书院,更绝意仕进,以著作为事。有《思辨录》等十余种。事具全祖望《鲒埼亭集》二八。

此录一卷,系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作,是《陆桴亭先生遗书》二十二种之一,光绪乙亥京师刻本。

世仪学术交游,过从最密者三人:一称夏,指陈瑚(确盦),崇祯十五年举人。二称圣传者,即盛敬,号寒溪。三称殷重者,为顾士琏(樊村),均相与切劘,屡载记中。

桴亭治理学,笃信不移,每有心得,具加载录。朋辈有好禅学者,如吴芟(修龄)究研佛学兼信神仙,著《围炉诗话》《西昆发微》《抚膺录》《舒拂录》。尝出诗稿,有《咏史》及《禹贡》六十韵,桴亭以为望尘莫及。桴亭主各宗其学,但不应攻击理学,当吴芟又出讥刺道学之文章,因持见迥异,遂争论不休。

撰者身丁明代末叶,绝意科举,及明社既屋,所交皆明遗民,其一即工骈体文之郎星纬(元翊),当清兵南下,闭门痛哭,旋走沙漠死。综览全记,多记治理学之心得,但每每事涉明末抗清的若干人物和史迹,有异于倭仁日记,专事说教,而枯燥乏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