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2022-04-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者一方面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是小私有者,生产分散,资金短缺。经过整顿,为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为有计划地对手工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区委工作组开展全面摸底核实工作。随即成立了区级手工业联社筹委会,负责组织和领导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至此,南岸区全面完成了手工业全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者一方面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是小私有者,生产分散,资金短缺。从业者大多是传统式、家族式的子承父业模式,不大愿意也无力接受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管理,缺乏必要的操作和检验制度,废品率和返工率很大,生产不正常,往往误期交货,产品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和农业合作化迅猛发展的需要。对此,区委贯彻中央《关于应当重视手工业的指示》,从1953年8月起,开始在制面业、缝纫业、土布业开展以调整劳资、雇佣、师徒关系为主的生产改革和行业整顿。土布业以生产改革为重点,着重解决产量、质量、管理和成本问题;制面和缝纫业以调整关系为重点。经过整顿,为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1954年初,按照中央召开的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会议精神,区委在《1954年工作方针与任务》中,提出了对手工业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为有计划地对手工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区委工作组开展全面摸底核实工作。摸底表明,全区手工业共有13个行业、1289户、7073人,资金约为1307万元,全行业均未建立党团组织。随即成立了区级手工业联社筹委会,负责组织和领导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由于土布业在1953年进行过生产改革,基础较好,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区委决定首先在土布业相对集中的弹子石试点,选定自力布厂和大生布厂成立第一和第二织布生产合作社,入社社员135人。分别实行“按户入股”和“按人入股”两种形式,两社共有积累5800多元,由重庆市花纱布公司提供加工任务。此后,又以皮革业为重点,组成第一皮革生产合作社,制订了社章和有关生产、管理的制度和分配办法,为手工业全面合作化树立了旗帜,显示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年底,全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6个、供销生产小组11个,1027人加入社、组。

为了加强对手工业合作组织的管理,1955年1月,区委决定成立区手工业联社。联社成立后,立即着手对全区手工业合作初级社进行整顿和巩固。到年底,全区发展手工业合作社(组)57个,从业人员2728人,占手工业从业人员的61.4%。为了贯彻区委全委扩大会提出的手工业要在1956年基本实现初级社,并着手向高级社方向发展的指示,12月,区人委手工业生产股发出《关于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规划的初步意见》,计划将尚未进行改造的个体手工业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在1956年底前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改造。(www.guayunfan.com)但是,农业合作化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日期的提前。1956年1月13日,重庆市手工业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尽快实现全市手工业合作化的问题。17日,市委要求在19日前完成手工业全部合作化,区委于当日晚分行业召开了动员大会,要求18日全区各行业提出合作化申请,然后采取扩大合作社的办法实现全区手工业的合作化。19日,全区2044名个体手工业者申请加入合作社,得到区人委的批准。21日,全区有手工业合作社(组)77个,入社社员5458人,占从业人员的99%。至此,南岸区全面完成了手工业全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南岸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生产资料折价入股,股金陆续归还,其中高级形式的社(组)采取集体经营、互负盈亏;低级形式的社(组)则采取分散经营、自负盈亏的办法。手工业组织起来后,资金较为集中,设备得到改善,有利于计划供应和技术改造,价格易于控制,方便了组织从业人员的政治文化学习,有利于开展劳动竞赛。劳动竞赛的开展推动了生产,并涌现出400多名先进生产者,整个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1956年,手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多万元,比1955年增长了154.8%;从业人员的工资人均增长12.6%。

在南岸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在某些方面也曾出现过急的要求。在改造形式上只注意了有利于生产和改革,忽视了有利于社会和人民需要,给消费者造成了不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