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厂矿企业民主改革

厂矿企业民主改革

时间:2022-04-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厂矿企业民主改革自重庆开埠后,南岸工商经济伴随重庆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抗战时期,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大量工厂迁来南岸,南岸迅速发展为重庆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区委组织部及区工会、团工委等单位组织了由17人组成的工厂民主改革工作队,在中央印书馆、福华印刷厂、新亚热水瓶厂、益丰电池厂、新生煤矿公司等企业,结合镇反肃特开展反封建把头的民主改革运动。有鉴于此,上级指示开展民主改革的补课工作。

厂矿企业民主改革

自重庆开埠后,南岸工商经济伴随重庆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抗战时期,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大量工厂迁来南岸,南岸迅速发展为重庆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封建把头、帮会等封建势力也得以孳生与蔓延。工商业者投资购地,地主投资工商业也比较多,形成了南岸私营工商业者兼地主的特点。

两区土改后,划为工商业兼地主41户,地主兼工商业23户。解放前他们以地租收入和工商利润相互支撑,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与封建把头、帮会等封建势力又有着一定的相互依存度,这正是民主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后,两区工商户中,凡靠地租收入购置的田土、房屋、金银首饰及其他剥削得来的财产均划为封建财产,予以没收或征收;凡经营工商业的正当货品和资财,视作工商资产,予以保护。此举使私营工商业与封建经济割断了联系,为私营工商业者的正当经营和接受民主改革从政策和思想方面奠定了基础。

1951年10月,根据上级指示,第五区区委决定,由工厂支部根据市第六次党代会关于民主改革的精神,提出工厂民主改革的计划,区委通过后执行。区委组织部及区工会、团工委等单位组织了由17人组成的工厂民主改革工作队,在中央印书馆、福华印刷厂、新亚热水瓶厂、益丰电池厂、新生煤矿公司等企业,结合镇反肃特开展反封建把头的民主改革运动。工作队先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政策,再对工人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按照全面交待政策、协商反特斗争、民主检查等步骤,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继后,第六区的工厂民主改革运动也逐步开展。(www.guayunfan.com)这一时期企业民主改革运动是与其他中心工作结合进行的,因而运动开展不深不透,存在工人内部不团结,劳资关系比较紧张的现象,此外封建残余势力和旧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未得到完全清除。有鉴于此,上级指示开展民主改革的补课工作。

1952年10月,第五区、第六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五区,根据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民主改革办公室。12月,经区协商委员会通过,正式成立了由工商界及民主人士参加的民主改革委员会,在区委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民主改革运动的进行。按照“先公营后私营、先大后小”的原则,依靠企业的党、团、工会组织,发动工人积极分子清查隐藏的反动党团、反动会道门骨干和逃亡地主、土匪、特务,改变企业内部原已形成的封建剥削制度,整顿工作队伍,建立民主管理制度。针对有的资方想以消极歇业对抗民主改革,不考虑工人的安全和福利,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等情况,组织了反特务、反破坏生产、反封建把头的斗争。民主改革按忆苦控诉,提高工人觉悟,对封建把头进行斗争;消除工人之间、职工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隔阂;整顿工会,成立或健全工厂管理委员会3个阶段开展。

第五区企业民主改革分3批在52个工厂开展。第一批从1952年11月至1953年1月,抽调机关干部和工人积极分子组成工作组,先在新民牙刷厂、西南农具制造厂试点,然后在其他企业展开。第二批从1953年1月至3月,参加的主要是私营企业。第三批从1953年3月至4月,参加的主要是私营手工业小型企业,因为历次社会改革都不涉及他们,存在的问题较多。区委抽调54名干部组成工作组,直接分配到企业开展工作。

在民主改革运动中,揭露出特务、土匪、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反革命分子共22名,有其他问题的155名。涌现积极分子1140名,发展党员1名,确定为党的发展对象233名;发展团员28名,确定为团的发展对象149名。

1953年4月第五区工厂民主改革运动基本结束。这次运动贯彻了“生产、改革两不误”的方针,提高了资方的经营积极性,解决了工人的生活福利问题,打击了工矿企业中的反革命势力,清查革除了企业中形成的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工人生产积极性高涨。企业民主气氛增加,团结协作增强,劳资关系大为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得到大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