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板块经济战略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板块经济战略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时间:2022-04-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板块经济战略思想的由来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岸区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城市建设欣欣向荣,但沿江地带却仍是残岸荒滩旧码头状况。强调建设七大经济板块是工业兴区战略的关键,对板块和工业园区工作进行了调整与重新部署。区人大、区政协在行政决策、政务协商中,对经济板块的建设和发展给予积极支持,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提出议案、提案,有力地推动了七大经济板块的建设发展。

板块经济战略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岸区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城市建设欣欣向荣,但沿江地带却仍是残岸荒滩旧码头状况。区委、区政府采纳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逐步形成以建设堤路为主线,实施沿江综合整治开发的构想。1994年5月,成立南滨路建设领导小组和南滨路建设指挥部,陆续开始着手论证、试验、规划、申报等前期工作。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区委立足于拓展南岸发展空间,确定了生产力布局的重组。1996年10月,区委工作会提出“以南坪为中心、沿江一带、沿路一带、沿山一带、沿长迎广[2]一带,重组生产力布局,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推动企业集结、重组、升级换代”的思路,并在《中共南岸区委1997年工作要点》中,发展为“繁荣南边、开发北边、利用山边、建设江边、发展东边”的“五边”开发策略。1998年2月召开的第八次党代会确认了“以滨江路建设为主线,以南坪为龙头,沿铜元局、南坪、弹子石长江一线,发展以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和高科技为主的经济带”的发展战略。

1998年11月,“建设江边”的南岸沿江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在南滨路建设过程中,区委跳出滨江路仅仅只作为城市快速干道的滨江路模式,由最初设想的整治堤岸,改善交通,发展为集防洪护岸、旧城改造、道路建设、山水园林和旅游观光休闲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整治工程,为滨江经济模式摸索出一条新的发展的路径。2002年2月,南滨路一期剪彩通车。随后几年间,南滨路在国内的知名度直线上升,外地人到重庆,除了去朝天门、解放碑、红岩村以外,还少不了去南滨路。南滨路打造了重庆新亮点,提升了南岸新形象,成为展示重庆市和南岸区形象的窗口和对外宣传的一张新名片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曾庆红、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工临南滨路视察。

在南滨路开工建设的同时,渝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启动。区委将茶园新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1997年8月,成立南岸区渝黔高速公路建设开发办公室,挂南岸区渝黔高速公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牌子,展开玉马池(茶园)工业园区的前期工作。同时,区委开始谋划广阳岛旅游开发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0年5月,为实现“西部大开发南岸大发展”,区委根据南岸区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借鉴华南经济板块“打破行政区划、调整生产关系、迅速崛起生产力”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板块经济的战略构想。经过多次酝酿、探讨、尝试和调整,2003年2月在中共重庆市南岸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茶园新区、南滨路、南坪商务圈、重庆中央商务(南部)开发区、江南大学城、南山生态带、长江广阳岛等七大经济板块的经济发展战略。(www.guayunfan.com)2003年4月区委下发《关于加强区七大经济板块管理的意见》。强调建设七大经济板块是工业兴区战略的关键,对板块和工业园区工作进行了调整与重新部署。当年8月,区委、区政府委托重庆市规划设计院对茶园新城区进行重新规划,把原编制的14.2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扩大到74平方公里。2004年区委再次召开七大经济板块工作汇报会,根据各经济板块建设受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影响,没有明显进展的情况,要求“一把手”目标任务落实,确保板块经济上新台阶。2005年重庆市主城核心区规划调整,茶园成为城市副中心。区委为了进一步促进茶园的发展,提出“举全区之力,用10年时间,把茶园再打造成一个南坪”的口号,决定将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迁往茶园。从此,茶园新城区抓住城市化、工业化两大重点,进入发展新阶段。

区委高度重视板块经济,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努力从政策、资金、招商、人员等方面予以扶持。区人大、区政协在行政决策、政务协商中,对经济板块的建设和发展给予积极支持,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提出议案、提案,有力地推动了七大经济板块的建设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