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知识分子再就业_秦国的历史故事

知识分子再就业_秦国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2-04-08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分子再就业知识分子掌握的思想和知识一旦没有了用途,他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寄生”。战国时代的各诸侯国也的确需要这些知识分子。管仲提出的建议,就是让国家用自己的优势来交换这些没落知识分子的优势。但是,既然官方给出了优厚的待遇,知识分子也要拿出点真本事来才对得住领导的厚爱。

知识分子再就业

知识分子掌握的思想和知识一旦没有了用途,他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古代是这样,今天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今天的知识分子可以掌握科学技术,邓爷爷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离开了官方支持照样可以创造价值。而古代就不同了,知识分子所掌握的几乎都是用来“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科学知识。这些学问,只能“卖”给官方。反过来说也一样,也只有官方才愿意用优厚的物质待遇来交换这些知识。所谓“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说的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政治之间的这种藕断丝连的关系。

所以说,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寄生”。而唯一能够让他们寄生的就是官方。他们就像羊皮上的毛,必须粘在皮上才有用,离开了皮,他们的价值就无法体现,甚至无法生存。一旦失去政府的信赖和庇护,他们甚至还不如农民,农民还可以种田为生,有一身力气可花。所以,一旦发生“下岗”这样的情况,他们必须寻找新的靠山,来维持自己“士”的身份。

战国时代的各诸侯国也的确需要这些知识分子。当时,各诸侯国都开始把富国强兵列为了国家第一要务。而富国强兵,就要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而重用那些虽然出身贫贱,但有才华的知识分子。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就建议齐桓公利用民间通晓一些技艺的人,也就是所谓掌握“五官技”的人,请他们帮助齐国在治政和理财上出谋划策。他说,懂诗的人,可以请来记录事物;懂时的人,可以请来记录年月;懂春秋的人,可以请来记录国事的成败;懂出行的人,可以请来指导外出道路的选择;懂易和懂卜的人,可以请来预测事物发展的吉凶和成败。国家应该给他们土地、衣服和官职,让他们为国家效力。国家有了他们,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管仲提出的建议,就是让国家用自己的优势来交换这些没落知识分子的优势。国家的优势是有土地、田宅、金钱、美女。而知识分子什么也没有,只有一身技能和一颗会思考的脑袋。这样互通有无,公平交易,当然就一拍即合了。(www.guayunfan.com)就这样,靠“寄生”生活的知识分子又找到了靠山。但是,既然官方给出了优厚的待遇,知识分子也要拿出点真本事来才对得住领导的厚爱。于是,他们纷纷发表见解,推广自己的学说。有的从远处着眼,推广自己的理念,致力于社会土壤的改良(儒家、墨家);有的则专攻国家富强之术,把自己的政治主张上升为国家政策,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法家);有的则看主子的脸色行事,反复无常,朝三暮四,根据自身的利益随时改变政治主张(纵横家)。

总之,整个社会已经没有了统一的思想基础,所有的问题也没有了固定、明确的答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是观点完全相反的主张(比如性善论和性恶论的针锋相对),也能够自圆其说。他们观点不一,立场不同,争论不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大交锋时代就这样朝我们走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