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铁哥们撕破了脸皮_秦国的历史故事

铁哥们撕破了脸皮_秦国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2-04-08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铁哥们撕破了脸皮晋文公继位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平叛内乱。此时的秦晋两国,实力对比正在发生转化。秦穆公二十八年,晋国在城濮战败了强大的楚国,慑服了曹、卫、宋等国,势力发展更加迅猛,晋文公也因此被尊为春秋霸主。当天夜里,郑国的士兵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穆公。

铁哥们撕破了脸皮

晋文公继位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平叛内乱。早在国外流亡的时候,晋文公就意识到了,老大的一个晋国之所以一蹶不振,国力衰落,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内乱。正是内乱,使得晋国无暇对付外患,也正是内乱,使得秦国在东进的道路上一再得逞。

晋文公治理内乱的办法就一个字:杀。也可以说成四个字:斩草除根。既然公室是篡乱的根苗,也就顾不得什么亲情了。他先是杀了侄子晋怀公,然后又把哥哥夷吾的儿子、孙子们一个个都铲除掉。这样,杀来杀去,晋国除了晋文公的几个儿子外,也就没有公室了。秦国没有公室,是因为文化的原因不看重血缘关系,所以没有形成公室。而晋国没有公室,不是因为没有形成,而是全部被杀光了。公室没有了,权力自然落到了异姓大夫手中。这就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在中原诸侯国中,晋国是最早分裂的一个。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了公室。树干失去了枝叶的庇护,自然就成了光杆司令。秦穆公力挺重耳,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重耳贤明,在没有公室贵族绊手绊脚的情况下,自然会选贤与能。选贤与能,晋国自然强大。但这种强大只是暂时的,因为晋文公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一辈子不糊涂。一旦晋国的君位落在了一个不成器的君主手里,异姓大夫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争斗。那时候,晋国自然又会内乱,而内乱是秦国最喜欢看到的。

但是长远的利益必须承担现实的代价,那就是:晋国在当时不可避免地强大起来了。而且,强大的程度超乎了秦穆公的想象。(www.guayunfan.com)晋文公回国后,不仅大力提拔异姓功臣,而且论功行赏,赏罚分明,大家伙儿都能各得其所、各得其用,沉睡多年的晋国开始复苏。强大起来的晋国逐渐有意识地摆脱秦国的束缚,开始谋求自己的政治空间。

秦穆公二十五年,周王室发生内乱,晋国和秦国都派兵去平叛,结果被晋文公抢先了一步,把功劳全部揽了过去,出尽了风头,而秦国,只充当了一个小跟班的角色。此时的秦晋两国,实力对比正在发生转化。

秦穆公二十八年,晋国在城濮战败了强大的楚国,慑服了曹、卫、宋等国,势力发展更加迅猛,晋文公也因此被尊为春秋霸主。

秦穆公三十年,晋文公发兵攻打郑国,秦穆公又跑来做跟班。想当年,重耳在外流亡的时候,无论到齐、到宋、到楚,还是到秦,当时的国君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都待他如上宾,礼遇非常。唯独到了郑国,没有受到礼待。当时郑国的国君郑文公是个短视的人,见重耳一身潦倒,像条丧家狗,觉得这个人也成不了什么大器,所以态度非常傲慢。晋文公是一个有恩必报、有仇也不会放过的主。当年,他路过宋国,宋襄公送给他八十匹马,这事晋文公一直记得。到了后来,晋宋之间对干的时候,晋文公主动退兵三舍,就是报答当年宋襄公赠马之恩。而郑文公瞧不起他,在他危难的时候不予接济,晋文公当然也记在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报复。

在春秋结盟的年代,郑国一会儿和晋国结盟,过几天又跑去和楚国结盟了。其实,你说他能怎么办哪?作为小国,地理上没有什么险要可据守,只能依附大国。刚开始的时候,郑国是和楚国结盟的,因为郑国与楚接壤,实在没有办法忍受楚国三番五次的进攻。晋楚城濮之战的时候,郑就是楚的盟国。城濮一战,楚国打败了,领兵南返。郑国看晋国胜了,马上又掉头来拍晋国马屁。尽管这样,晋国总觉得郑国不老实,认为他虽然名义上依附晋国了,但还有和楚国勾搭的心思。

其实这完全是找茬。郑国已经倒向自己这一边了,杀人不过头点地,按说不应该再追究和计较了。可晋文公不答应,想到当年在郑国受到了冷落和怠慢,这口气还没有出呢,于是就纠集了秦国一起来攻打郑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把郑国团团包围。

这就好比两只饿狼去捕捉一只小羊。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进攻,怎么吃得消?郑文公吓得六神无主,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军情。这时,有一个名叫佚之狐的人站出来给郑文公出主意:“郑国现在危在旦夕,但如果能派一个人去见秦穆公,说不定还能说服他撤兵。”郑文公同意了,问道:“派谁去好呢?”佚之狐说:“这件事,非烛之武不可。”

烛之武,郑国人。关于这个人的名字,史书中仅在这里出现一次。这足以说明,他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也许是因为在朝廷做官的佚之狐和他有私交,对这个人非常了解,才大胆向郑庄公推荐,他对烛之武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

在周朝贵族统治时期,小人物未必没有本事,只不过是没有机会和平台罢了。这个时候的烛之武已经到了垂垂暮年,一辈子都没有得过志。现在郑国国君碰到麻烦了,才想起了他,烛之武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推辞说:“我年轻时,还比不过别人;现在老了,更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马上满脸赔笑,向烛之武道歉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直到现在危急关头才来求您,这是我的错。但要是郑国灭亡了,这对您也很不利啊!”

烛之武还能怎么样呢?国家危在旦夕,怎么能因为自己一个人的不爽坏了国家的大事?他只好答应了。

当天夜里,郑国的士兵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穆公。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佝偻着身体,脚步蹒跚地走进秦营,秦国的兵将一个个哑然失笑。烛之武也不理睬这些,径直走到秦穆公跟前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完蛋了。不过,您且听完我说的一番话,因为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也不会大半夜跑来见您了。郑国与秦国远隔万里,您即使真的把郑国灭了,你能得到这里的地盘吗?您能把郑国当作你的东部边境吗?您应该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事吧。既然不太可能,那您何必还要来灭郑国,到头来却给晋国增加领土呢?晋的国力雄厚了,秦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这样吧,如果您肯放弃灭郑的打算,郑国作为东道主会好好招待您。以后秦国使者来了,郑国会随时为他们提供所需。还有,您再想想,当年您对晋惠公有恩,他也曾经答应把焦、瑕两邑割让给您。可他早上渡河回到晋国,晚上就变卦了,这您是知道的。晋国贪得无厌,现在他已经把郑国当作自家东部的边界了,还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来侵犯秦国,晋国到哪里去得到他想要的土地呢?您来打郑国,会使得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天底下还有这么赔本的买卖吗?”

烛之武的这么一番游说之词,比起后来的苏秦、张仪一点都不逊色。抛开烛之武的立场不提,他这一番言论确实是金玉良言。攻打郑国,对秦国确实没有一点好处,即使打下来,也统治不了,因为离得太远,鞭长莫及。

秦穆公也不是傻子,于是他就和郑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把晋国甩在了一边。不但如此,秦穆公还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把矛头对准了晋国。

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还派兵驻守郑国。这种做法,其实已经违反了秦在东进路线上以信义树立威信的战略。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晋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但被富有战略眼光的晋文公拒绝了。晋文公说:“当初如果不是秦国国君帮忙,我也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人家帮过忙我反而去打人家,是不仁;失去了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算了,我们还是回去吧!”就这样,晋国也退了兵。

这件事以后,秦晋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虽然没有撕破脸,但两国之间的矛盾却是公开化了。晋文公很清楚在秦晋关系上秦国占据着道义上的优势,而且势力强大,不能与他硬碰硬;秦穆公也知道晋文公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手下人各个都是治国安邦的良才,尽管晋国强大对秦国十分不利,但现在也不能随便开战,而要静待时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