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秦国土地这么多为什么人口少

秦国土地这么多为什么人口少

时间:2022-04-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人多就是力量大马克思同志说得好,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唯有劳动,才能真正地创造财富。这就迫使秦国的女孩子早早地出嫁了。而秦国,人口增加了,国力自然而然就强大了,从而加强了攻打其他国家的资本。就是因为秦国只是取得了他们的土地,而没有夺取他们的人民。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制定了非常优惠的引进人口政策:凡是各诸侯国来归附的人,立刻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用参加作战。

人多就是力量大

马克思同志说得好,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唯有劳动,才能真正地创造财富。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已经看到了,要实现国富民强的目的,就要最大限度地把秦国的人力转化成劳动力,把人力资源看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当然,要增加国家的劳动力,人口是一个大前提,人口的基数大,劳动力才能多。正所谓“人众而兵强”,首先得人多,其次才是兵强。特别是在人的体力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古代社会,地广人稀的国家是不可能富强的。一个国家地广物博,如果没有人去开垦,而是让它荒废着,就是“虚地”,这和没有土地没有什么区别。(1)所以,只有人口增加了,劳动力多了,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现实地转化成国家的财富和实力。而当时的秦国,恰恰是地广人稀,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垦田种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商鞅非常重视人口,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增加国家的人口。比如,秦法规定:妇女十五岁以上不出嫁的话,就要多收税赋。这就迫使秦国的女孩子早早地出嫁了。出嫁了自然要生育,你说你是丁克,不想生,那好,那请你再多交一笔税给国家吧。

当然,通过生育的方式来提高人口数量,需要一个过程,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最起码需要十几年的光景。所以,商鞅又采取了“涞民”的措施,也就是通过优惠的政策引进外国移民来增加人口。其他国家的人口减少了,国力自然而然就弱了,从而丧失了自卫的资本。而秦国,人口增加了,国力自然而然就强大了,从而加强了攻打其他国家的资本。这真是一石二鸟,一举两得。

商鞅认为,秦国以前虽然从其他国家抢夺了一些土地,但是自己并没有获得什么好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秦国只是取得了他们的土地,而没有夺取他们的人民。最终只能是,失而复得,得而又失,做了无用功。现在呢,不仅要夺他们的地,还要抢他们的人。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制定了非常优惠的引进人口政策:凡是各诸侯国来归附的人,立刻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用参加作战。秦国四界之内,岭坡、土山、洼湿的土地,十年不收赋税。这就诱使其他诸侯国的百姓纷纷前来投奔,没几年工夫就增加了上百万的劳动力。(www.guayunfan.com)当然,秦国不会让这些人去参加战争,一方面是吸引人口的政策规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他们的不信任。参军打仗还是用自己人比较放心,而这些其他国家来的移民,就让他们在国内老老实实地种地吧。这样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时刻监视着,岂不是更妙?就这样,秦国一方面让自己的人民拿起刀枪,到战场上对付敌国的军队,春天包围敌国的农田,夏天去吃他们贮藏的粮食,秋天夺取他们已经收割的粮食,冬天挖出他们藏好的粮食,用强大的武力动摇他们的国本,让他们的人口无法繁衍起来;另一方面又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他们的人口、安抚他们的后代,让自己的人口不断增加。这样一进一退、一加一减,对其他诸侯国造成了双重的打击。

说到这里,我们或许能够明白为什么白起要把赵国的四十六万俘虏全部坑杀了。消灭了敌国的人,就相当于除掉了敌国的根。四十六万人呐,这是一个惊天数字,何况,这些人都是青壮年,而不是老弱病残。赵国失去了这些人,从此估计再也没有能打仗的兵、能领兵的将了。而一旦没有了人,国家也就不攻自破了。白起这一举措,可谓狠到了极点,绝到了极点。

秦国就是要这样,杀你的人,抢你的地盘,掠夺你的劳动力,一步步地把六国逼向了绝境。秦国在以后的征伐中,“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不光是获得土地,而且还获得了人口。以至于到了战国后期,秦国的人口增至780多万,而实际控制的土地面积也超过了东方六国的总和。秦国的土地和人口不断增加,而六国的土地和人口不断减少。天下大势,就此确定了。

话说回来,秦国难道就不怕国内人满为患形成负担吗?人口多,张着嘴等饭吃的人就多,国家能负担得起吗?韩非也说了,古代人口稀少,但资源充足。人们什么都不干就能够丰衣足食。人少而财富多,当然不会发生争夺了。而现在呢?一个人生五个儿子,儿子们长大成人后每人又都生了五个儿子,这样一来,老头子还没有死,就有二十五个孙子了,人多食少,自然就会起争端。争端一起,即使加大赏罚力度,也是摆不平的。(2)

但是,韩非子忘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人少国力就小,国力小了就会受人欺负。你想过太平日子,别人也不会放过你。这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商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绞尽脑汁要增加国家人口。“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没有人,没有兵,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就无法生存,哪里还能在那里优哉游哉地过太平日子?所以,人口多了,不是坏事,遇到麻烦,应该去开源,而不是节流。土地多而人口少的时候,就应当鼓励生育,到其他国家引进移民。而如果人口多土地少,就应当开荒、辟土,去生产更多的粮食来供养。秦法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结婚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缴双倍的赋税。秦国的土地是按户授给的,所以在现有人口条件下,使家庭规模变小,从而增加户数,也就相应地扩大了垦田面积。

土地有了,还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现有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科技的进步来提高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我们上面提到过,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让郑国主持兴修大型灌溉渠,就是要通过“西水东调”的方式把关中的盐碱干旱地带变成名副其实的粮仓。正如郑国所说的那样:修建这道渠虽然能够延缓韩国数年的寿命,但却能为秦建立万世之功。果然,郑国渠修成以后,灌溉面积达四万余顷,每亩粮食产量高达一钟。一钟为六石四斗,而当时黄河中游肥沃土地的亩产也不过一石半。至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