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搞不定的游牧民族_秦国的历史故事

搞不定的游牧民族_秦国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2-04-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搞不定的游牧民族由余是绵诸国的大臣。绵诸戎是西戎中比较强大的一支,与秦国相邻,和秦的接触交往也最多。由余第一次出使秦国,秦国当然要向这位来自蛮夷之地的使臣炫耀一番。参观完毕,秦穆公本以为由余会大为惊叹,夸赞不已。由余所在的绵诸是一个氏族部落,秦穆公所统治的则是一个国家,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社会组织就这样不可逆转地从氏族部落转变成了国家。而国家正好是统治和政权的代名词。

搞不定的游牧民族

由余是绵诸国的大臣。绵诸戎是西戎中比较强大的一支,与秦国相邻,和秦的接触交往也最多。开始的时候,绵诸和秦之间还比较和谐。据史书记载,绵诸有首领但没有君主,可见他在当时还没有建立国家,仅仅是一个部落。

公元前629年,也就是秦国崤山大败的第二年,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就派使臣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第一次出使秦国,秦国当然要向这位来自蛮夷之地的使臣炫耀一番。而炫耀的东西,自然是自己的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物——宫殿、财货和奇珍异宝。秦穆公也洋洋得意,亲自陪同由余参观。

参观完毕,秦穆公本以为由余会大为惊叹,夸赞不已。可是,这位由余先生却不以为然地说道:“你们的这些宫殿、工艺品、奇珍异宝,哪怕是让神通广大的仙人来帮忙制造,也够他们烦心劳神的了。何况它们是通过老百姓的双手制造的呢。你们真是太滥用民力了。”(5)

穆公听了很不爽,就冷冷地问由余:“中国靠诗书礼乐和法律来治理,还经常会出乱子,你们戎人没有这些东西,那又靠什么来治理呢?”(www.guayunfan.com)由余诡异地一笑,说道:“你说的这些东西恰恰是中国所以发生乱子的原因呀!你们东方人自诩为文明人和文化人,从黄帝开始,制定礼乐和法度,当时黄帝以身作则,率先奉行,才仅仅达到小治。到了后世,统治者越来越骄奢淫逸,仗着法律的威严,尽折腾老百姓,百姓被压迫得吃不消了就会埋怨责怪统治者不仁不义。这样上下互相指责,篡夺杀戮,以致断子绝孙,还不都是因为有了礼乐法度吗?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的领袖以淳厚的仁爱之心对待下属和百姓,百姓也抱着忠贞之心为领袖服务。管理一个国家和管理一个人一样,也说不清楚到底靠的是什么,有时候就连什么是管理我们都搞不清楚,天下反而大治了。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治呀。”

秦穆公和由余的这一番高谈阔论,是两位政治家之间的对话,更文绉绉点说,是两位哲学家之间的对话。因为,他们的谈话涉及了一个比政治更深层的问题——文化:东方的这些国家,包括秦国在内,又唱音乐,又讲礼数,按说已经够文明了,但为什么还会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呢?而所谓的戎夷,没有礼乐教化,不讲规矩,也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反而能够上下同心,天下大治呢?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由余所在的绵诸是一个氏族部落,秦穆公所统治的则是一个国家,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氏族社会,规模较小,整个部落都是靠血缘关系维持着。部落内部,不是父子,就是兄弟,不是远亲,就是近邻。在这种情况下,把大家维系在一起的,是道德和情感,以及体现这种道德和情感的风俗习惯。这时候不可能玩刀弄枪,吹胡子瞪眼,更不会有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的礼制和法律。这种管理社会的方式也就是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德治”和“圣人之治”。

这个时候的人,是没有私心的,更没有坏心眼,个个都像天真纯洁的孩子。恩格斯同志指示说,在古代氏族社会时期,人类的纯朴道德和天真烂漫达到了一个高峰。可是,美好的事物不会因为我们的留恋而永恒。就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迟早要长大,进入社会,失去童贞。随着打猎捕鱼的技术增长以及团队协作效果越来越显著,部落收获的猎物也越来越多,最后出现了剩余。如何分配这些剩余的猎物,就成了一个问题。于是,有人动了歪脑筋,他本来是负责管理这些剩余猎物的,现在却想着如何把这些东西据为己有。最后,他摇身一变,从一个管理者变成了社会财富和剩余产品的占有者。同时,他的角色也完成了从“公仆”向“权势者”的转化。

阶级就这样出现了,人和人之间的地位慢慢地变得不平等起来,那个独霸剩余猎物的家伙成了领导。氏族也不仅仅是氏族了,为了不被别人欺负,多个氏族组成了部落,而部落和部落之间又形成了部落联盟,以至于后来还出现了国家。国家比氏族、部落要大得多,管理的人口也不只是远亲和近邻了,在眼皮底下晃悠的更多的是陌生人。大家都开始揣着自己的私心和小心眼,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着自己的小家庭,而没有以前的那种“大同观念”了。社会组织就这样不可逆转地从氏族部落转变成了国家。

有了私心,有了阶级,就有了不平等;有了不平等,就有了统治的必要;有了统治,就有了政权。而国家正好是统治和政权的代名词。这个时候,最早靠霸占剩余猎物发家的那个领导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力,仅靠道德和风俗习惯是做不到的。于是,所谓的礼乐文化就被制造了出来。说白了,礼就是划分等级,把社会中的人划分出层次,哪些人是上等人,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哪些人是下等人,只有辛苦地劳作才能勉强糊口。这就为社会财富的分配设定了一个规则。所谓的乐,就是要大家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种阶级划分,安于自己的地位,别动不动就造反。当然,这个时候,统治者也会假惺惺地说要讲道德,但那只是作秀,他只让你讲道德,自己却不讲。一旦你不听话,他们就会马上换一副面孔,对你施展赤裸裸的暴力镇压。你一不小心,被人家卖了,可能还给人家数钱。所以毛主席他老人家说了:“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随着从氏族到部落、从部落到国家的变化,社会分配权力和财富的规则也开始重新设定。原来是大家共有、公有,不分你的、我的,现在却要分出上等人和下等人。不然,没有规则,没有标准,大家乱抢、乱夺,整个社会就会失去控制。

这么看来,不同的社会组织,所依仗的信任系统也是不相同的。古代的氏族部落,社会组织规模较小,仅凭血缘关系就能应付。而由部落过渡到国家以后,虽然表面上仍然宣扬血缘关系,但是,血缘关系背后还需要有礼仪法度作后盾,一旦大家翻脸不认人了,就要靠权力来摆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就是这样,虽然表面上大家还是兄弟,暗地里其实是在拼实力。权力的膨胀,让大家可以完全不顾亲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