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大唐天子文化

大唐天子文化

时间:2022-04-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下岗”的知识分子秦在文化上向东方靠拢,是到了战国才开始的情况。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那些集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于一身的中央“官师”。据《左传》记载,他们还把周王室大量的文献典籍搬到了楚国,这是东周文化的一次最大迁移。单单这一次,就使原来的全国文化教育中心从东周王城转移到了楚国,大大推动了楚国文化学术的发展。那年孔子还是个小年轻,只有27岁,他向郯子请教郯国的历史,问他为什么郯国的祖先称做“少皞氏”。

“下岗”的知识分子

秦在文化上向东方靠拢,是到了战国才开始的情况。襄公建国时,与东方诸侯通聘享之礼,到了秦穆公,又与晋国通婚,与东方的交往日益频繁。但这种交往仍然只限于政治外交范围,在文化上并没有多少交流。而且,在东方宗法礼乐文化维持大统的情况下,秦也没办法借鉴东方的文化。可是,当历史由春秋过渡到战国,宗法礼乐文化的一块铁板变成了必胜客披萨,四分五裂了,官学衰微,私学兴起,这就为秦吸收和借鉴东方文化搭建了平台。

周王朝礼乐文化的崩溃,是伴随着战国时代的政治局势而出现的文化现象。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那些集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于一身的中央“官师”。他们是礼乐文化的承载者,是官方推崇的文化的垄断者,但现在,礼也崩了,乐也坏了,不仅自己身上的神圣光环褪去了,而且就连吃饭也成了问题。于是乎,为了谋生,或者为了避难,这些原来在天子脚下的“官师”不得不背井离乡,纷纷跑往周边的诸侯国去混饭吃了。

当然,走的不仅仅是人,还有他们满脑子的思想和知识。公元前516年,王子朝与周敬王争夺王位失败后选择了离家出走。他除了拉走一批旧宗族外,还带走不少有专门知识技能的王官百工。据《左传》记载,他们还把周王室大量的文献典籍搬到了楚国,这是东周文化的一次最大迁移。单单这一次,就使原来的全国文化教育中心从东周王城转移到了楚国,大大推动了楚国文化学术的发展。而司马迁老公公的祖先太史司马氏,原来是在周室世世代代掌管周史的,在周惠王、周襄王时期也跑到各诸侯国去了,“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他们的出走,必然也将周史资料、编史的经验还有天文、地理等知识一道带了出去。

论语・微子》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大师挚逃到了齐国,亚饭乐师干逃到了楚国,三饭乐师缭逃到了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迁居到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迁居到汉水之涯,少师(大概指的是乐师的助手)阳和击磬的襄迁居到了海边。”(2)这里所说的“大师”、“亚饭”、“三饭”、“四饭”,指的都是天子、诸侯身边的乐师。周代,天子诸侯平时吃饭,都有music伴奏。天子比较猛,一天能吃四顿;诸侯相对正常点,吃三顿;大夫最惨,一天只能吃两顿。天子的四顿饭的安排是:在黎明时刻吃第一顿饭,称为“平旦食”;在中午时刻吃第二顿饭,称为“昼食”;在傍晚时刻吃第三顿饭,称为“晡食”;在夜间吃最后第四顿饭,称“暮食”。大师,相当于大司乐,是宫廷乐队的指挥。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称,分别在昼食、晡食和暮食时演奏。东周期间,或因政治动乱或因经济困难,连为天子演奏的乐官也纷纷出走。这些人的出走,同样也把周乐传到了各诸侯国。周室出走了这么多的乐师,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孔子特别提了出来。1978年,湖北省随县(现改为随州市)擂鼓墩发掘曾侯乙墓,出土了全套大型的编钟编磬和多种乐器,规模之大,铸造之精美,都能与周天子的乐器相媲美。小小曾侯排场都这么大,其他大国更加不用说了。(www.guayunfan.com)公元前525年的一天,郯国的国君郯子到鲁国访问。那年孔子还是个小年轻,只有27岁,他向郯子请教郯国的历史,问他为什么郯国的祖先称做“少皞氏”。郯子回答得头头是道。事后,孔子对别人不胜感慨地说道:“我早就听说周天子的官员已经很难坚守自己的职责,文化学术也都流散到各地去了。古代官名的沿革,本来只有王室的史官清楚,如今连远方的小国郯国都知道自己祖上受封官名的历史,看来‘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话一点都不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