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略论对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几个秘密教门

略论对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几个秘密教门

时间:2022-03-25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略论对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几个秘密教门一、白莲教白莲教是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组织中规模最大、流传最广、势力最盛的一个教派,它对元明清以来的社会、政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时,佛门中少数异端分子亦假佛号,托于佛教,创设派别。从此,白莲教以其强烈的叛逆意识,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青阳之末劫,天下大乱,灾难起降,收杀恶孽。这对于生活在灾难深重的社会下层的广大贫苦群众,有着金色的

略论对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几个秘密教门

一、白莲教

白莲教是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组织中规模最大、流传最广、势力最盛的一个教派,它对元明清以来的社会政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白莲教的起源

白莲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白莲宗。经历了北宋的战乱和衰亡,南宋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偏安一隅,一反北宋统治者独尊道教的传统,采取了释道并行于世的政策,佛教得以大弘,佛门的各宗各派,纷起布道,弘扬教义,说法度生,香火日盛。其时,佛门中少数异端分子亦假佛号,托于佛教,创设派别。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吴郡延祥院僧茅子元本习天台宗教义,习止观禅法,因慕东晋慧远(属阿弥陀净土宗)建白莲社遗风,融天台宗识法和净土宗弥陀念佛信仰,创白莲教,又称白莲社,“劝人归依三宝,受持五戒”,“念阿弥陀佛五声,以证五戒”,编成《莲宗晨朝忏仪》,代众生礼佛忏悔,祈愿众生往生净土,于平江淀山湖(在今上海青浦县西和江苏昆山县南),建立莲宗忏堂,自称“白莲导师”,劝众生信奉净土教义,认为禅净一致,弥陀即为众生本性,净土即在众生之心,只要信愿念佛,即使不断烦恼,不舍家缘,不修禅定,死后皆可往生净土。这种只要信愿念佛,即可往生净土的说教,遭到正统佛教宗派的竭力反对,它们将白莲宗视为异端邪说,污其为“假名净业而专为奸秽之行,猥亵不良何能具道”![1]并“以事魔论于有司”。[2]宋室乃诏禁白莲宗,茅子元被流放江州(今江西九江)。但是,白莲教并未因此而停止传播。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朝廷在审阅了地方官的奏议之后,确信白莲教对统治者有益无害,即改变政策,诏茅子元入京,茅子元到临安在德寿殿说法,受赐号“白莲导师,慈照宗主”,著有《园融四土图》、《弥陀节要》、《法华百心》、《偈歌四句》、《佛念五声》等。茅子元死后,茅阇梨继领其教,盛行南方。白莲宗在发展中与流行于东南地区的明教渐趋融合。(www.guayunfan.com)元初,统治者一度对宗教宣传采取宽容政策,元成宗时,曾降旨许白莲社受政府保护,其教徒可以建立寺院,有报恩堂、清应堂、复一堂诸祠宇,以都掌教为首领。但因白莲教徒夜聚明散,煽惑闹事,至武宗至大元年,政府即下令“禁白莲社,毁其祠宇,以其人还隶民籍”;[3]英宗至治二年,政府又下令,“禁白莲佛事”。[4]白莲教只得秘密传习,不能公开活动。

但是,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白莲教徒的异端思想和叛逆活动日益明显和加强。元末,河北栾城人韩山童被奉为白莲教首领,他将明教的二宗三际说(二宗即明宗和暗宗,三际即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弥勒教弥勒出世信仰融入白莲教教义之中,“倡言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河南、江淮之人翕然信之”,[5]与其党刘福通起而播乱,以红巾为号,是为红巾起义。各地群雄纷纷起兵响应,演成大规模的反元大起义。从此,白莲教以其强烈的叛逆意识,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

2.白莲教教义与经卷

白莲教初创时,实际上是一个融合了佛教天台宗识法和净土宗弥勒念佛等信仰的净土团体,“晨早礼忏文,偈歌四句,佛念五声,劝男女修净业,戒护生为尤谨”,“茹素念佛”,“不食荤酒”,“不杀物命”,[6]遭到佛教正统派的反对,斥为与摩尼(明教)并列之事魔邪党,封建统治者亦诏禁白莲。其后,白莲教在传习过程中与宣扬二宗三际之明教和属于净土宗之弥勒教走向结合,吸取了明教的二宗三际观及弥勒教的弥勒降世信仰,形成了白莲教初期教义:劫变观念和弥勒降世信仰。发展到明季,又吸取了罗教所创“真空家乡,无生老母”信仰,白莲教教义基本形成。在后来发展中又吸取了道教、儒教以及民间流传之信仰,遂日趋完备。

“劫”,是一个佛教名词,不同于中国文字中表示“劫夺”、“胁迫”之意,是梵文Ka1pa(劫波)之译音略称,言分别时节。佛教谓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称远大时节,故劫(Ka1pa)又译为远大时节。《智度论》三十八曰:“劫波,奏言分别时节。”又曰:“时之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释迦氏谱》曰:“劫波,此土译之名,长时也。”劫有二意:一名器问世,世界成坏而立之数量也;二名岁数劫,算日月之数量者也。《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劫谓之劫。”《法华论》曰:“示现五种劫,一者夜、二者昼、三者日、四者时、五者年。”可见,劫在佛教中是一个时空的概念,用来表示宇宙成、住、坏、空的时空标志。佛教称宇宙自形成至毁灭,然后重新形成,其周期谓之劫,是为大劫。一大劫之中,分成、住、坏、空、日中劫。每一中劫中又包括许许多多的小劫,芸芸众生即处在无尽之劫海中。《华严经》有“佛于无边大劫海,为众生求菩提”。在宇宙之成、住、坏、空四劫之坏劫阶段,乃有无数大小的灾害。《法苑珠林·劫量篇》曰:“大则水、火、风而为在灾,小则刀兵、饥馑、疫疠以为害。”灾害降临之时,劫火洞照,大于俱坏,洪水滚滚,万物沉没,世界荡尽,归于空无。佛教宣扬的劫变思想,旨在诱导人们,为了逃避灾害的磨难,就必须舍身事佛,修善积德,这样,方能脱此劫难,死后可往西天极乐世界,免遭尘世之苦。以一种虚无缥缈的彼岸救赎说教来吸引备受磨难的芸芸众生皈依佛门。

白莲教吸收了佛教宣扬的劫变观念,并加以修改和阐释,提出了自己的劫变观,使其成为有效地发展组织,顽强地反抗统治阶级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白莲教的劫变思想对“劫”与“灾”的概念的阐释与佛教之“劫”与“灾”的概念,并无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将佛教宣扬宇宙成毁灭要经过成、住、坏、空四劫,改为按明教之二宗三际分三劫,即过去、现在、未来三劫,称为初际、中际、后际,或称龙华初会、龙华二会、龙华三会。明季又接受混元教之青阳、红阳、白阳的概念,故教内又曰青阳、红阳、白阳。三期均有掌管天盘之佛,青阳期由燃灯佛掌管天盘,红阳期由释迦佛掌管天盘,白阳期由弥勒佛掌管天盘。青阳之末劫,天下大乱,灾难起降,收杀恶孽。而红阳之末劫,为宇宙最后之大劫,其后是进入理想的白阳时期,弥勒佛降于红阳之末劫来临之时,降临世界,解救众生,脱离苦难,进入理想之极乐白阳世界。加入白莲教,即可免遭劫难之苦,即可得到弥勒佛的搭救。这对于生活在灾难深重的社会下层的广大贫苦群众,有着金色的诱惑,他们既希求摆脱艰难而悲惨的现世生活境况,又面对即将来临之劫难无能为力,白莲教宣扬的佛的现身救赎说教(弥勒降世,入教即可免劫),较之佛教宣扬的靠艰苦的修行,现世的奉献才能获得那彼岸的且是虚无缥缈的解救,更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明中叶,白莲教又吸取了罗教宣扬的“真空家乡,无生老母”信仰。“真空家乡,无生老母”为明清时期民间秘密宗教组织之共同信仰,为罗教始祖罗清所创。罗清吸取了佛教空论和道家之无为思想,以无极净土为宇宙本源,并以此阐发“真空”义谛,把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教的空无宇宙观融为一体,万物皆由“真空”变化而来,“真空”是宇宙的永恒之根本,为万物之源,众生家乡,再加上劫变观念,概括为“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言。无生老母乃为宇宙之至高无上之神,真空家乡之母,人类的祖先,于天地初开之时,曾遣96亿皇胎儿女下凡投奔东土,只因这些皇胎儿女贪婪尘世荣华,受了物欲之迷,失却本性,“尽迷在红尘景界”永不脱轮回劫难之苦,无生老母怜其儿女,欲招其返回家乡,侍养身旁,享极乐世界,乃于青阳、红阳二期,降下大道,差遣诸佛,下凡临世,搭救众生,仅度4亿儿女,剩下92亿皇胎儿女要尽在红阳、白阳变换世界之时,普降差遣弥勒佛度回家乡。白莲教“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信仰,对于生活在苦难深重的社会下层贫苦群众为摆脱苦难而进行的孜孜追求,有着莫大的鼓舞,增强了脱离苦海,追求幸福的信心。因此,“真空家乡,无生老母”信仰,为明清时期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所共同接受之信仰。

从白莲教的教义,可以看到它带有现实功利主义色彩的成分。白莲教在发展徒众时收取根基银钱,又称种福钱,意即入教的钱,种下弥勒时代的幸福的善根福基,届时将得偿10倍。此后教徒还要纳银上供于教主,作为教内活动和扶助互助之用,在弥勒降世,明王出世的不久的将来,由教主按其贡金多少,给以官职或田亩,享受富贵幸福。撇开教主借布教敛钱动机之外,还反映了白莲教在宣扬入教免劫的同时,鼓吹入教造福、互相扶助的现实功利主义说教。教徒纳银入教,并非仅仅为了免除劫难,获得来世的解放;而现实的悲惨境况的解脱,更是其入教的主要目的。现在入教纳钱,将来明王执掌天下,就可按功行赏,获得荣华富贵,从而得到现实悲惨境况的彻底摆脱。即便在当时,“习其教者,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以行天下”。[7]入教以后,目前的悲惨生活状况可以得到某些改善,不必担心为生存而绝望无援。这些现实功利主义的说教,可以说是白莲教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徒众的一个根本的且是最重要的原因。

白莲教为了宣扬其教义,编印了大量的经卷。同时还借取佛、道诸教以及其他民间秘密宗教的经卷,略加改造,以为己用。白莲教经卷宣扬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在社会下层,文化水平很低的广大贫苦群众,因此,众多的白莲教经卷采取的是民间流行的各种戏曲文字格式和骈文体例,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宝卷文学。这种宝卷文学,大部分仿照佛经的形式:一般每经分若干卷,卷分若干品;一卷或一品的末了附有用《驻云飞》、《清江引》、《黄莺儿》、《红绣鞋》、《白莲调》等曲牌写成的小曲。全经以韵文为主,散文为辅。大都用七言的赞同偈为全卷的开头,以下便散文韵文相间而出。散文主要起说白作用,韵文有五言、七言、十言。十言多为三、三、四的句子,与梆子腔十字乱弹相同。经卷大都叙述教中老师求道的经过,或借一故事劝惩世人,宣扬教义。它宣传的神和人物,有佛、道、儒三教中的弥勒、弥陀、观音、如来、李老君、玉帝天尊、真武老君、孔圣人等,还有小说、戏曲中的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关云长、刘伯温等,还有民间秘密宗教的神祇无生老母、无极老祖、天真古佛、混元老祖等。女性神祇在白莲教经卷中占有重要地位。

白莲教继承了白莲宗之经卷宣扬《圆融四土图》、《弥陀节要》、《法华百心》、《偈歌四句》、《念佛五声》、《莲宗宝鉴》,成为初期白莲教的主要经卷。明清时期,白莲教得到了很大发展,“教非一支,经非一卷”,编印了大量的白莲教经卷。主要有《龙华经》、《九莲经》、《三皈五戒》、《收元经》、《扫心集》、《万法归宗》、《三教应劫总观通书》等等,此外,还有白莲教借取的其他民间秘密宗教以及儒释道诸经卷,如《苦功悟道经》、《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破邪显证钥匙经》、《叹世无为经》、《正信除邪无修正自在宝卷》(以上五部经卷原为罗教经卷,罗祖所创,称五部真经或五部六册,后为其他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共同采用)、《金刚经》、《心经》、《莲华经》、《法华经》、《真武经》、《醮科义苑》、《三教经》、《三教课诵》等等。清道光年间,地方官员黄育楩在河北巨鹿、沧州等地查抄到白莲教的经卷68种,“摘出各经各品妖言”,又集白莲教所“提出无数妖言,其妄谬有更甚于邪经者”,“择其主意所在之处,详为辩驳”,著成《破邪详辩》、《续刻破邪详辩》、《又续破邪详辩》、《三续破邪详辩》等。

3.白莲教的组织结构与宗教仪式

白莲教创始后,一方面以其极端叛逆精神和有力的现实说教吸引着备受生活磨难的社会下层群众加入组织,同时又以严格的组织结构紧紧地网罗着入教徒众,从事反抗封建政权的斗争。

统观白莲教组织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白莲教组织因中国宗法社会结构而呈现为封建家族式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处于这个家族组织最上层的是教主,教主职位的传递则由教主职业宗教家族成员世袭,或由教主嫡系心腹弟子承继。白莲教支派清茶门教、八卦教即十分明显地表现为这种情况。在清茶门教组织中,教主之职均由老祖王森之家族成员世袭担任,间有异姓领袖则是前任教主之嫡系心腹。八卦教组织,世奉创教刘姓及其后裔为教主,各卦支卦长其人亦是由掌管各卦支的卦长之后裔世代相传。在教主阶层之下,有第二级组织首领称传头。会主卦主奉教主之命,统领本地会众,负责本区之教内事务,并为教主敛钱输贡。传头、会主之下为教内基层组织首领,称香长、坛主或师父;师父下传徒弟,徒弟亦可再传弟子,弟子再传弟子……形成了一个封建的师徒关系大家族组织。这个家族内,其成员无直接血缘关系,但却存在着严格的长幼尊卑秩序,徒弟听命于师父,师父服从于传头、会主,传头、会主则遵教主之命,表现为一个封建家族主义的金字塔。

教有教规,会有会章。白莲教在组织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宗教形式及规章制度,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巩固组织之稳定。吸收群众入教,一般要有介绍人,并举行入教拜师仪式:先令过愿,纳上根基银两,由师父传于灵文、秘诀,授予戒条,然后升丹挂号,发给合同。所谓过愿,即系赌誓学习此教,必须上不漏师,下不漏徒,中不漏自身。灵文即指教内经卷。传诀即由师父传给真诀,各教各支不尽相同,以“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诀最为普遍。受戒系由师父向入教之人传授本教戒规,即三皈五戒,皈依佛法师三宝,戒杀生、偷盗、邪淫、荤酒、妄语。升丹系将入教之人姓名、籍贯写于黄纸之上,向空焚化,表示已在无生老母处上表挂号。合同系一纸片,即日后返归真空家乡的许可证,一式两份,本人一份,上多写诗句。举行入教拜师仪式后,即可成为正式教徒,平时念经、诵佛、烧香、拜忏、吃斋上供,并向教主纳钱输贡。教徒在外相见,有暗语暗号联系。八卦教徒相见,并食指与中指往上一指,名为剑诀,为相认暗号。有的教见人称“在里”,即知为同教。同教之间,“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以周行天下”。[8]此外,教内为了纪念诸神诞辰,不定期举行群众集会,集会一般均在晚间进行,诵咒念经,烧香上供,交流思想,密订计划,进行反抗统治者的活动。

4.白莲教的传播与演变

白莲教是由白莲宗发展而来,即由白莲宗而白莲会而白莲教。初时主要活动于东南地区,后渐向北方及内地蔓延,至元末河北栾城人韩山童播乱时,河南、江淮间广布教徒,韩之家乡河北亦为白莲教活动区域。

明初,白莲教立足于华北地区,扩散于湖北、江西、四川、陕西等地。继红巾基业,而建立大明帝国的明太祖朱元璋,深晓白莲教组织的伟大力量,以及对统治权的威胁,采取丞相李善长的建议,诏禁白莲教,禁止传习。《大明律礼律》、《禁止师巫邪术》条规定:“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象烧香集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然而作为社会下层群众的宗教信仰和经济互助团体,白莲教的活动仍在继续,各地的白莲教起义亦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开展着改换世界的尝试。

明中叶以后,流民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活跃于下层社会的白莲教与流民走向结合,对封建政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明武宗正德以来,白莲教以流民为基本群众,得到很快的发展,其组织不仅遍布内地各省,而且还蔓延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及漠北边境地区。正德十年(1212年),云南爆发了乌蒙芝首领普法晋领导的起义,倡言弥勒出世。隆庆初年,在蒙古漠北边境地区,蒙汉混聚之地,其间白莲教徒1万人“开垦良田数千亩”。

明中叶至明末,白莲教的组织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白莲教受统治者严行禁止,各地白莲教组织乃改易名目进行传播,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支派。神宗万历年间,蓟州人王森于滦州石佛口传习白莲教,自谓曾得妖狐异香,创闻香家。其后由王森之子孙改称清茶门教,代代相传,自称教主。万历四十三年(1612年),礼部请禁邪教奏文,列出:涅槃教、红封教、老子教、罗祖教、南天教、净空教、悟明教、大成无为教诸教名目,指出“此等邪教,皆讳言白莲之名,实白莲教也”。[9]据明末的著名宝卷《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天真收圆品》所列教名,计有红阳、净空、无为(罗教)、西大乘、黄天、龙天、南天、南阳、悟明、金山、顿悟、金禅、还源、大乘(即闻香)、园顿、收圆16种教名。有人统计,见于明实录、文集、方志中的民间教派名目多达数十种,可以想见当时传播之盛况。上述的各种教派,大多属白莲教系统,如大乘、大成、涅槃、红封、老子、南无、悟明、大成、黄天、龙天、还源、收圆、顿悟、园顿、大乘等等都是白莲教的支派,有的则是吸取白莲教教义且杂糅各种信仰而自成系统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如红阳、罗教诸名目。

这一时期白莲教的发展盛况及其影响,时人曾有详细评述:“白莲结社,遍及四方,教主传头,所在成聚。倘有招呼之道,此其归附之人。”[10]“有一教名,便有一教主,愚夫愚妇,转相煽惑,宁怯于公赋而乐于私会,宁薄于骨肉而厚于伙党,宁骈首以死而不敢违其教主之令。”[11]在阶级矛盾尖锐,天灾人祸相继而生之时,成为白莲教印证其教义的大好时机,教首倡言谋乱,从者云集。明末徐鸿儒、王好贤起义即为一例。

清季,白莲教继明之势,广泛传播,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清朝统治者对白莲等“邪教”实行严厉禁止,残酷镇压。《大清律例》载:“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乩祷圣、自号端公、太保、师婆名色及妄称弥勒佛、白莲教、明尊教、白云字等会;一应左道异端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集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为首者绞监候,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白莲教虽然遭到统治者的严厉镇压,但它们的活动仍然十分活跃。清代的白莲教除承明季众多的教派名目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教派,如八卦、清水、青莲、先天、金丹道、斋教等名目。清代思想家颜元在《有人篇》中,对白莲教有这样的描述:“迨红巾、白莲始自元明季世,焚香惑众,种种异名,旋禁旋出。至今若‘皇天’,若‘九门’、‘十门’等会莫可穷诘……它不奉无父无君之妖鬼者鲜矣,口不诵无父无君之邪号者鲜矣。”由此可见白莲教在清代流行之一斑。

随着白莲教的广泛传播,它们的反叛活动也不时发生。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山东爆发了清水教王伦起义,嘉庆元年(1796年)爆发了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历时九年半,波及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甘肃等省,严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林清、李文成起义,起义者袭据宫阙,声振清廷,被称之为“汉唐宋明之所未有之非常之事”。[12]由于乾嘉时期的几次白莲教起义屡次失败,白莲教的势力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打击,到了道光、咸丰年间,白莲教渐趋于衰弱分散状态。同时,由于南方天地会的势力广泛蔓延,日益强盛,这时白莲教与天地会组织在一些地区走向融合,出现了许多亦教亦会的组织。这时,白莲教组织系统的一个重要支派八卦教因其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灵活的生存意识,日渐发展成一股巨大力量,在晚清时期反封建压迫,反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特别是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八卦教

1.八卦教的由来

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符号,由阴爻、阳爻相叠而成,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古人认为八卦各自代表一定属性的事物,以乾主天、坤主地、震主雷、巽主风、坎主水、离主火、艮主山、兑主泽。其中,乾、坤二卦在八卦中占据重要位置。八卦中,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互相对应、刚柔相济,阴阳合德,八卦成,列象在其中。两卦相叠,又演成六十四卦,三卦相叠,演成三百三十六卦……象征自然万物。其后,八卦说为道家及阴阳家所吸取,用以指导炼丹和用作卜筮符号,逐渐神秘化,封建君主亦用以宣扬天命论和迷信思想。

明代,八卦说开始为民间秘密宗教所采用。明末白莲教经卷《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还乡宝卷》即云:“真精掌领坎卦,真神掌领离卦,真魂掌领震卦,真魄掌领兑卦,真阳掌领乾卦,真阴掌领坤卦,真明掌领艮卦,真行掌领巽卦。”[13]而成功地将八卦说融入民间秘密宗教组织结构,当首推清初单县人刘佐臣,“山东单县人刘佐臣于康熙初年倡立五荤道收元教,编造《五女传道》等邪书,分八卦收徒敛钱”。[14]五荤道收元教,源自明代的收元教,为白莲教的支派,以末劫收园为号召,发展组织,活动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继收元教衣钵,白莲教徒刘佐臣创五荤道收元教,自号教主,以不食五荤为戒条,宣传普度众生,收元结果,“山东河南多有徒弟”。[15]因其组织分为八卦,故五荤道收元教后来多称八卦教,或八卦会,而原名渐隐。

2.八卦教的组织结构和宗教仪式

八卦教是清代最有影响的白莲教支派,它以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和顽强的反抗精神与封建统治者进行抗争。

明末清初流行于民间秘密宗教的八卦说,无疑影响了刘佐臣的创教意识。在刘佐臣传教经卷中有《八卦说》经卷,惜已失传,它可能是其“分八卦,收徒党”的宗教依据。从教内后来流传的《八卦教理条》,可以清楚地看到八卦教的组织形式。据《八卦教理条》的解释,世界是按照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为西北、西南、正东、东南、正北、正南、东北、正西八个方位;八方围绕中央,“八卦即八宫,加以中央为九宫”。[16]八卦教乃按八个方位排定组织分支和活动地区,以刘姓教主居于中央宫之位,统领教内各卦,八卦奉教主为尊,各卦卦长真人由刘佐臣弟子担任。刘佐臣创教之初,“分列乾坎等八卦,尚有数卦未曾得人”,[17]有一人掌数教卦之说。其后组织不断发展,八卦教组织结构逐渐完备,每卦都有真人负责,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分以姬、郭、张、王、陈、郜、刘(柳)、邱八姓卦长掌领。教内实行封建家长式统治,教主及卦长世袭,形成了一个组织结构十分严密的封建宗教团体。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闰七月二十四日永琅奏称:“刘佐臣扬教后,伊子刘如(儒)汉、伊孙刘恪踵行其教。刘省过系刘恪之子,接充教长。”[18]这清楚地表明,八卦教自刘佐臣创立之后,教主即由其子刘儒汉、其孙刘恪、曾孙刘省过相继传位,世代承袭,形成了刘氏家族的世袭接续关系。据档案史料记载,刘儒汉掌教始于康熙年间,亡故于乾隆元年,他承袭父业共30余年。在此期间,八卦教在山东、河南等地得到较大的发展,组织结构亦逐渐完备,“所收之徒分八卦,每卦以一人为卦长,二人为左干右支,以下俱为教徒,每卦各自收徒,各出银钱送于卦长,卦长汇送于教主,多寡随便”。[19]到乾隆中叶,八卦教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秘密宗教组织之一,教内尊卑有序,教职繁多,则守分明,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等级制度。其组织结构是:上奉教主、卦长,卦子之下设六爻,掌爻封号为指路真人,下有开路真人、挡来真人、总流水、点火、全住、传仕、麦仕、秋仕等教职,诸教职分工不同,权限不一,教职大小及升迁以功行大小封赏。其时八卦教的支派开始产生,如乾隆三十九年山东王伦领导的清水教起义,教内分文、武场,即为八卦教支派组织。而且,各卦均已立教传布:离卦,卦长由河南商丘郜氏兄弟充任,活动于河南;震卦,传教中心在山东荷泽,“王中本系震卦教主”,卦子由王氏家族成员世袭,其势力分布于山东、河南、直隶、苏北;坎卦,传教中心在直隶容城县,“张柏系属卦主”,山东之坎卦为其羽翼分支;艮卦,传教中心在山东金乡,张静成、张静安相继为卦长;巽卦,“卦长系单人张炎兄弟”,乾卦,“卦长为虞城县人张姓”;兑卦,“卦长系东明人陈善山兄弟”;坤卦,“卦长为山东冠县人李坤先”。八卦各教之中,以离、震、坎势力较大。至乾隆末年,八卦教已蔓延到直隶、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势力颇为庞大。

嘉庆年间,八卦教在北方更为盛行,嘉庆十三年(1808年),白阳教龙华会徒林清充任坎卦教主,他将龙华会与八卦教结合,改“龙华会为天理,总名天理教”。[20]后与九宫教徒李文成相遇,交谈投机。李文成在林清的支持下,取得九宫教首之位,共同领导天理教,积极筹划起义。他们联络了各地“已零乱断绝”的各卦宗支,将其分为文卦和武卦,即“乾坎艮震四文卦,巽离坤兑四武卦”,[21]以坎居首,林清掌领,震卦居次,统领七卦,兼领九宫,由李文成掌领。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起义爆发,林清发难于宫阙,李文成变乱于滑县。在清朝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下,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

嘉庆以后,八卦教组织渐趋分化,支系派别纷纷出现,除先前出现的清水教、九宫教、义和拳等组织之外,又出现了如意门、好话教、一炷香离卦教、先天教、皈一教、金丹八卦教、天龙八卦教等众多名目。由于八卦教的一些首领通过敛钱积聚,上升为富裕阶层,在他们执掌之下,一些地区的八卦教在政治上渐趋保守,宗教热忱和反叛意识日益淡化,失去了原有的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强烈的反叛意识,虽然其组织活动仍时有发生,但已不能形成兴盛时期的局面和气势。

清代的八卦教组织,具有浓厚的习武色彩,这为八卦教开展组织活动,进行反抗斗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八卦教的尚武色彩,显然是受了清代民间习武风尚的影响。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的上谕中就有八卦教习武的记载,“闻卦子匪类,隶籍于江南之卢风及河南、山东、直隶、山陕地方,其男好皆习拳棒技艺,携带马骡游之各省”,[22]不少八卦教组织通过武术技艺,掩盖布道活动,有效地发展组织,八卦教的支派组织清水教、义和拳、离卦教以及后来出现的大刀会、金钟罩八卦教等,即属此种组织。

八卦教的宗教仪式,自刘佐臣创教,订立了不开斋、不破戒、不食大五荤、忌生葱生蒜等戒条,其后不断增补,逐渐完备。八卦教内各卦的宗教仪式基本相同,入教仪式较为简单,一般是通过拜师入教,师父需全仕以上教职者方可充任。入教时,点香三炷,供茶三杯,向列祖、教主、卦长及师父叩头,由师父传给《愚门弟子歌词》、誓语、咒语、灵文以及运气方法。歌词如下:愚门弟子请圣帝老君,卷莲卸封,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原是一句无字真经。三头磕开天堂路,一炷信香到天宫,迟学晚进,人(礼)数不清,照应弟子,弟子与圣帝老爷磕头保平安。誓语为:第一学好人,尊当家;第二皈依佛法,僧三宝,向善;第三不开斋破戒,违者身化脓血。咒语是“耳为东方甲乙木,目为南方丙丁火,鼻为西方庚辛金,口为北方壬癸水,性在两眉中间,外为十字街,内为方寸宝,地是中央戊己土”以及“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言。灵文即教中宝卷,名称不一,字数不定,多为诗句形式。如赞祖时诵“后有一祖叫收元,名唤折金驾金船,怀揣日月先天气,袖吞乾坤地道传”等句。运气是教内身性修行的一种方式,运气时,静坐闭目,面向太阳,两手垂下,“从鼻孔收入,名为采清,又从鼻内放出,名为换浊,统名而字工夫,取承上启下之意”。八卦教以太阳为圣帝老爷,故教中有礼拜太阳的仪式,“每日三次磕头,每年五次上供”,以每日早晨、中午、晚上三时上向东、南、西方向磕头,并运气唱词诵咒。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太阳诞辰之日,上供称为祭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上供,称为四季祭风;此外,教内还于每月朔、望烧香礼拜,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届时上供升单,称为祭三元。上供时,奉上供品,并将各人姓名、籍贯用纸书写向空焚化,不识字者口诵通名,俱自称后天某某老爷之徒,谓之升单挂号。

八卦教为便于开展活动,还制定了识别同教的暗号和隐语。离卦教暗号,“向人拱手时,用左手大指压住右手大指,称本姓某”。若问人属何卦时,只说在那一座灵山走过,答说“东方”,即属震教;答曰“南方”即是离教。见人先说“真空”或“在理”,答曰“妙”,即可知是同教。八卦教暗号隐语甚多,此处不一一赘述了。

3.八卦教的教义

八卦教教义继承了白莲教的传统信仰,同时亦受到了其他教门组织以及民间信仰的影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修改教义内容,形成了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

八卦教的教义主要还反映在它们的经卷《五女传道说》、《锦囊神仙论》、《八卦说》、《小儿喃孔子》、《蒙训四书》、《天佛宝卷》、《万言诗注》、《金丹还原宝卷》、《收元经》、《九莲经》,以及教内流传的歌词和咒语中。其内容不仅杂糅了儒、释、道的一些思想,同时还继承了其他民间秘密宗教的一些思想信仰。

首先,儒学思想在八卦教教义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八卦教创立之初,即出现了《小儿喃孔子》、《蒙训四书》等经卷,是从儒家思想体系中借取而来的。这些经卷的思想,大多是在八卦教最著名的经卷《五女传道书》中。它载有大量的儒家说教,公然将孔子的四句名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直录于书内,并将此演化成四条禁令:“耳上思却听邪言,眼上思却观色多,鼻上思却闻香馨,口上思却说邪言。”乾隆中叶以后,在八卦教中又出现了《理性大全》、《儒流正宗》等宣扬儒学思想的经卷名目。在这些经卷中,孔子被尊为收元祖师,弥勒佛化身,“后尊古佛乃儒意菩萨,二转孔丘夫子,三转佛名弥勒教主”。[23]在《八卦教理条》中,孔子被称为上大人。“上大人,生中间,戊己土,人不知。山东曲阜来下世,领定三千徒众子。内有七十二贤士,燕南赵北埋名字,落在贫家人不晓,到后来认祖归根。”[24]八卦教尊崇儒学,一方面是迎合了一些群众的尊儒心理,以求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巩固组织和睦教内关系的手段。

其次,八卦教的教义也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影响。《五女传道书》即宣称“归佛、归法、归于三宝,全如正法”。教内实行斋戒,并诵念佛道经典。八卦教经卷中,有许多思想就是从佛教的《金刚经》、《华严忏》,道教的《老灶经》、《科范》等借取来的。此外,八卦教还借取了其他民间秘密宗教的思想信仰,如劫变思想,“弥勒降世”以及“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等信仰。

三、罗教

罗教出现于明代正德年间,嘉靖、万历年间获得迅速发展,到清代已盛行于各地。其组织支派众多,名称不一,或称罗教、罗祖教、罗道教,或称为无为教、悟空教、大乘教、老观斋等。基本成员为水手、纤夫,以运河两岸为其活动中心,在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省流行。

罗教是由佛教禅宗临济宗分化出来的一个教派,因其创教始祖为罗清(又作罗静、罗孟洪),故称罗教、罗祖教。罗清,原籍山东即墨县,祖辈为兵,隶北京密云卫古北口军籍。年轻时曾代叔父从军,任运粮船上的卫卒,后慕道修行,出家信奉临济宗,法号慧能,云游各地,遍访名僧。明正德年间,自创罗教,被尊为罗祖。罗教奉禅宗第一祖达摩为正宗,尊奉六祖慧能,主张三教同源,万法归一,禅静一致,不住斋,不住戒,逢世救劫,因时变迁。其思想宗旨与禅宗经文相近,吸取佛教“空论”,以现象为空,参证本体三空,阐发“真空”义谛,认为悟“真空”即可成道成佛,宣传众生成佛思想。同时吸收了道家“无为”的思想,以无极净土为宇宙本源,并融合白莲教的劫变观念,提出了“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诀,宣扬世界末日降临,无生老母降道普度芸芸众生返归“真空家乡”,以吸收广大群众入教,求“返本归元”。这样就使罗教跨越了禅宗的思想范围而成为异端邪说,“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诀,后来也为其他民间秘密教派所接受,成为它们的共同信仰。

罗教的经卷主要有罗清所著的《五部真经》,以及后来形成的一些经卷,如护道榜文、五公尊经、红灯接绪等。同时也借取了一些佛教经典,如《金刚经》、《莲华经》、《黄庭经》、《楞迦经》、《西来法宝经》等等。《五部真经》是罗教最重要的经卷,集罗教教义之大宗。临济宗27代王源静(松庵老人)曾补注罗清的《五部六册》,称《开心法要》,又称《金刚般若经注解全集》。王源静是临济宗26代兰凤老人的法嗣,尊罗清为师祖。《五部六册》流传很广,被明清时期民间秘密宗教各教派普遍采用,成为“邪教”的共同经卷。

罗教创立后,即被佛教正统人士斥为异端,佛教大师秘藏、祩宏等痛斥罗教“蚁虫鸨集唱偈和佛,邪淫混杂,贪昧卑污,莫可名状。而愚夫愚妇,率多乐于从事,而恣其贪淫,虽禁之使不归向,有不可得。此其号虽非白莲,而为害殆有甚于白莲者呼”!他们指出《五部六册》,“知其混浊”,“真近代魔种”,他们号召“凡我释子,宜力攘之”!。[25]明万历四十六年,《五部六册》被朝廷毁版,罗教被禁。清代,朝廷严禁邪教,从雍正五年(1727年)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先后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地连续数次查禁罗教,苏州、杭州等地查出大小罗教庵堂数十处,所供画像皆为罗祖,所供经典,皆以题为罗祖所著之苦工、悟道、破邪、开心等经为主。这些罗教庵堂,与运河水手的关系特别密切。当苏州的庵堂被查获时,被捕的管堂人及师徒工伙住宿等犯共70余名,这些人“非僧非道,藉称各有宗派,开堂施教,平日茹素诵经,招徒传授,并与无籍水手往来”。其中有6名漕船水手,“俱系年迈残疾,贫无所归”,在堂长住,“羁留收养”。此外还有43名“各堂暂住之人”,皆系以运河上驾粮船为业。这些水手“因粮船减存修造,伊等闲空歇业,因各堂不收房租,只收饭钱,皆图省便,到堂住宿”。管堂人一方面“修斋念经并寓歇帮船水手取资过活”,向水手们收费;另一方面形成“现在所传徒弟及招待入教人等乃系粮船水手及内河驾船之人”[26]的局面。杭州的罗教庵堂,因为地点逼近粮船水次,所以常有水手借寓其中,相沿成习,日久相率皈教,罗教庵堂渐化为水手己业。

据浙江巡抚李卫奏称,苏、杭水手之所以投宿罗教庵堂,是因为“各帮水手,多系山东、河南无业之辈,数以万计,歇店饭铺不敢容留”。[27]冬季腊月,粮船空船北返,“粮船短纤,无家无室,河冻船回,难于资生”。[28]他们在庵堂里安歇,不算房钱,饭食供给,庵外有余地作义冢,疾病相扶,身死还代为掩埋。可见,这时的罗教不仅是民间宗教团体,而且还是下层社会劳动群众的福利互助组织。罗教传播因漕运关系而波及江西、福建等地,其组织亦因地因时而名,或称老官斋教,或称大乘教、无为教、三乘会、龙华会、安清帮、清帮等等。其中老官斋教在福建的建安、瓯宁地方特别流行,且与这一带的棚民有关。因其教首和会众成为“老官”,并持斋念经,故名老官斋。老官斋教由罗教衍化而来,可溯源于浙江处州府庆元县罗教教主姚氏。姚氏的远祖普善遗有《三世因由》一书,托言初世姓罗,二世姓殷,三世姓姚,现为“天上弥勒”,号“无极圣祖”。姚普善的后裔普益、正益等每年一度至福建,举行招募徒众仪式和收取会费。

老官斋教的经典教义与罗教经典有何差别,由于未见《三世因由》一书,不得而知。但姚氏族人将它传入闽北,在教义的重点、崇拜的习惯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变化,以适应不同的时空背景、不同的人群需要。老官斋教在闽北棚民地区流行,较运河水手间之罗教,在信仰上更多地结合了棚民们所表现的宗教需要。它劝人吃素信教,说是可以成佛,并以“普”字为法名。平时,闽北地区的教徒则每月举行斋会一两次不等,与会者数十至百人不等,比江浙地区罗教、大乘教集会规模大得多。据清朝地方官报告,在福建的建安、瓯宁的许多山寨村庄都建有斋堂,“初止移立地方,设有斋堂一处,名斋明堂,会首陈先跃,即普照,能坐功参道。后周地村千兴堂江华章,即普才;芝田村得遇魏华胜,即普腾;七道桥兴发堂黄朝尊,即黄朝庄;埂尾村纯仁堂王大伦,共五堂,各堂入会男女,每逢朔望,各持香烛赴堂念经聚会,每次人数多寡不等”。[29]地方官虽知这种秘密教派活动的存在,但因这一带地势复杂,交通不便,山岭重复,溪涧回环,山路曲险,而一时无法制止。乾隆十三年,建宁老官斋教首朱严民,法名普少,又称老官斋娘,因率徒众于正月十五日招迎菩萨,举行宗教集会,遭到地方官袭击,酿成起义。朱严氏立下元帅、总帅、总兵、副将、游击、守备、千总等名目,造就符札、兵簿、旗帜,旗号为“无为大道”、“代天行事”、“劫富济贫”。这次起义在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下失败。

清中叶以后,罗教组织的反叛意识渐渐削弱,成为下层社会教徒在生活上实行互助的团体。

四、混元教

混元教又称混元红阳教、红阳教、弘阳教,明末盛行于世,在京畿地区广为流传。清代支派衍生,被视为“邪教”之首。

混元一词,源于道教。宋代真宗皇帝崇尚道教,曾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金元之季,曾出现以“混元”为名的道教支派。耶律楚材《西游录》云:“全真、大道、混元、太一,三张左道之术,老氏之邪也。”明代嘉靖皇帝曾尊武当道守护真神真武帝君为“混元六天传法教主……天尊”神号。

混元教又称混元红阳教、红阳教。红阳一词源于佛教,嘉靖二十二年由“大明德妃张氏同王公主”捐资刊刻的《药师本愿功德宝卷》中,道出“红阳法”一词,“世事忙忙无尽期,火宅栖惶者不知,若能得遇红阳法,多劫证无为。王蕴皆空早受持,法船往来度群迷”。在《药师本愿功德宝卷》卷首有言申明:“此卷是诸卷之精髓,古佛之正宗,众生之路径。”可见,混元教又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混元教,创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创教始祖为河北曲周人韩太湖,教内称飘高老祖。韩太湖,清光绪重修《广平府志》卷60有其传,言其名太湖,号宏(弘)阳,曲周人,早岁曾读书,并晓医道,后在北禅山漕溪洞静修多年,得真人口诀,著《明心经》、《救苦忏文》若干卷,受敕封为“正德明医真人”,经忏在天启年刊布。明刻本混元教宝卷《弘阳妙道玉华随堂真经》卷末叙述教祖经历为:“祖居广平府曲周县东北,俗姓韩,祖父韩公,祖母张氏。祖生于隆庆庚午年五月十六日落凡,年方一十九岁出家,参拜明师,在临城太虎山修悟,漕溪洞打坐三年得道。乃祖因缘相遇,感动圣中老祖,弘阳宝赦透凡笼有惺,留出五部真经,京都开造,多蒙护国公护持,佛教通行天下,普度道俗四众群生,同出苦伦入灭,祖于万历戊戌十一月十六日皈西返元。”明刻本《销释混元弘阳大法祖明经》和《混元弘阳血湖宝忏》等宝卷中,都有此类记载。

万历二十二年,韩太湖正式创立混元教。在《混元弘阳血湖宝忏》有准确的记载:“太上飘高老祖,于万历甲午之岁(即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望日,居于太虎山中,广开方便,济度群迷,舍(设)九莲宝台,大会说法。”此后韩太湖赴“京都开造”,结交权贵,庇于太监,印经造卷,布道传徒,红阳教在京畿地区迅速发展壮大,混元教经卷《混元红阳飘高经》描述了混元教初创时期发展的情况。其序云:“万历年中初立混元祖教,二十六岁上京城,先投奶子府,有定国公护持。混元祖教兴隆,天下春雷响动,御马监陈(程)公、内经厂石公、盔甲厂张公三位护法。”道出明末混元教在权贵、太监庇护下兴盛一时的情形。

清季,混元教被视为“邪教”之首,严行禁绝,然其秘密传习仍不绝于世。直隶总督方承畴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审拟红阳教之刘和等由奏折》中称:“头辈系飘高老祖,前明隆庆四年曲周人韩春坡。二辈系冀州人刘姓。五辈系故城县柞子上人。六辈系德州城北第八屯邢姓。七辈系故城县万家庄人万子正。八辈系德州人刘道名、景州玲珑集人孟现成。九辈系德州季凹庄人左龙章。十辈系德州香房刘家庄人刘大宿,即现在到案刘体玉之祖。十一辈刘和之师尹成功。十二辈系刘和。”[30]嘉庆初年的川楚豫陕甘五省白莲教大起义中,混元教积极筹划起义,起义爆发后,成为起义军中一支重要的组织力量。

混元教的活动范围,以京畿为主,波及山东、河南、山西、辽宁等地,教内群众社会成分复杂,多数为下层社会平民百姓、农夫农妇、小商小贩,间有中上层社会成员,嘉庆二十二年红阳教徒海康供称:“我系宗室,因拜红阳教刘兴礼为师,奉旨革去黄带子,发到盛京圈禁。”[31]

混元教因得太监相助,尤其是得到皇家内经厂石公的“广开方便”,得以在明末编造、刊印大量经卷,其印数之大,印刷之精,非其他教门可比。其主要经卷有《混元红阳经》、《飘高老祖经》、《混元弘阳飘高祖临凡经》、《混元红阳叹世真经》、《红阳苦功悟觉卷》、《弘阳显性结果深根宝卷》、《混元红阳血湖宝忏》、《混元红阳中华宝忏》、《混元红元明心宝忏》、《混元红阳观灯赞》、《太上全真清净礼斗科仪》、《销释混元无上大道玄妙真经》、《销释混元无上普化慈悲真经》、《销释混元无上拔罪救苦真经》、《销释混元红阳拔罪地狱宝忏》、《销释混元红阳救苦生天宝忏》、《销释混元弘阳大法祖明经》、《销释归依弘阳觉愿真经》、《销释收圆行觉宝卷》、《弘阳妙道玉华随堂真经》、《清静无为妙道真经》、《无为劝世了义宝卷》、《泰山东岳十三宝卷》、《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华严宝忏》、《佛说利生了义宝卷》、《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护国佑民伏魔宝卷》、《金光明经》、《三藏经》、《地藏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华严经》、《金刚经》、《大般涅槃经》等。这些经卷大多借用或模仿佛教、道教或其他秘密宗教的经卷。

由于混元教吸取了佛、道和其他民间秘密宗教的思想信仰,因而在它的思想体系中表现为四方杂居、融于一体的特征。多种崇拜是混元教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混元教众多的宝卷中,可以看到它尊奉着数不尽的神佛和教祖,其中有三位神佛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混元老祖、无生老母、飘高祖师。混元老祖被称为创世之祖、众生之根、诸佛之尊。他是由道家创世说中先天地而存在的“道”幻化出来的至高无上的神。《混元红阳飘高祖临凡经》、《无天无地混沌虚空品》中称:“无天无地,一人治世,先有鸿濛化现,后有濨濛混沌。先有鸿濛,后有濨濛,长大结为元卵,又叫天地玄黄,迸破才现世,治世天佛,宗祖出世,清气为天,浊气为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诸般都是老祖留下……无天无地一虚空,混元老祖立人根。”[32]把道家宣扬的“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万物滋生”世界的“道”,幻化为人格化的至上神——混元老祖。无生老母则是借取了罗教“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概念而出现在教内的一位至尊女性神祇。地位居于混元老祖之下,与混元祖“匹配夫妻”,东土众生是无生老母的儿女,只因这些皇胎儿女“贪恋尘世虚花浮景,染四色,因之迷妄,闯入沉沦,四生六道”,“尽迷在红尘景界”,受苦受难。混元老祖、无生老母怜悯儿女,派遣诸佛祖临凡救世,普度众生,返归家乡。但不尽如意,鉴于红阳将尽,白阳劫兴,灾难降临,众生因受磨难,派出幼子飘高祖师临凡降世,携带金书,作最后的收元普度工作,度归东上皇胎儿女以脱劫难。混元教教主韩太湖是飘高祖师降世后的化身,他肩负着普度东土众生返归家乡的神圣使命。除以上三位尊神外,混元教还尊奉其他众多的神佛。《混元红阳悟道明心经》、《观家乡圣景留紫金城品》称:“混元老祖以下共三百九十余祖,又有三千诸佛,十万菩萨,三十六万金刚将,五十四万阿罗汉,八十四万揭谛神,七十二万童男童女,二百四十护法神,三千六百教门主,三千六百班头门。”《排祖顺时杆品》云:“混天生充天、燃灯,充天生金光、花林,燃灯生旃檀一位,以位排及三十余位,外有三百六十名,又有混家九十八祖,秦家七十二祖,石家八十四祖。”由此可见混元教多神崇拜的一斑。在《混元红阳临凡飘高经》中又称:“旃檀转为荷担僧,将五千四十八卷藏经担上雷音寺。二遭又转唐僧,取经一十二年,还原东土。三番又转罗祖,留五部真经,受苦一十三年,到末劫也临凡。三回九转才遇着混元门、红阳法、普度众生。”可见在混元教的多神多祖崇拜中,不仅尊奉佛道诸祖,同时还尊奉其他民间秘密宗教所献奉的神灵教祖,以包融一切的气概,为我所用。

混元教的教义吸取了佛教的劫变观以及民间秘密宗教的三宗说,第一次明确提出三阳劫说。在《混元红阳临凡飘高经》序文中称:“红阳法者,现在释迦佛掌教,过去青阳,现在红阳,未来才有白阳,因此添出燃灯佛掌青阳教弥勒佛掌白阳教之说。”声称现在是红阳劫期,红阳教兴,因红阳末劫至近,东土众生皇胎儿女要遭受巨大的灾难,刀兵、水、火、风,灾厄齐至,无处躲避。混元老祖无生老母派飘高祖师降凡临世,设下红阳教,驾定法船,普度众生。东土众生因受物欲之迷,丧失本性,闯入沉沦,三毒孽深,十恶障重,死后打入地狱,受尽苦难永无出期。若请红阳道众启建红阳道场,成一日、二日、三七日,拜礼《红阳明心宝忏》,即福降祸散,百祥来臻,归依世间大慈悲佛,脱离苦难,返归天国,享受富贵。

在混元教教义中,劝善观及儒家的道德说教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混元教将释道善恶观及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融为一体,并糅合进社会上流行的民间道德观念,经过一番改造之后,充实了自己的善恶观念。它推崇三纲五常,赞颂为忠臣,为子孝,守妇道,遵从三皈五禁,禁防三毒三恶。红阳教迎合民众求福避祸的社会心理,极力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说,把惩恶的地狱渲染得异乎寻常的恐怖,劝人弃恶向善,而积德向善只是一种低层的修行,只能保住人身,免除沦为异类的痛苦,终不脱轮回之苦。若要摆脱轮回之苦,只有入教拜真佛,加入红阳教,启建红阳道场,礼拜飘高祖师,诵念红阳教经,方能脱苦海。归依佛祖,超凡入圣,回归天宫,才能永享极乐。

以上几种秘密教门,在清乾隆、嘉庆之际已逐渐走向与民间的习武风尚相结合,到晚清时期,其宗教的反叛意识日趋淡化,不少组织与民间的拳会以及其他地方自卫力量相结合,便产生大刀会、义和拳、红枪会及其运动。它们在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在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对中国北方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五、一贯道

1.一贯道的由来

一贯道初创于清光绪年间。一贯道之名,取自《论语·里仁篇》中的一句话:“吾道一以贯之。”按照道内的说法:“一贯道者,其意甚深,其理甚妙。”[33]“天地元始,浑然一团,无声无臭,莫为其名。伏羲氏画先天八卦,以圆圈象之,又一画开天,取一字以代之,因圆写为○,横写为—。以后老子又有无极之说,孔子亦有一贯之称。盖先天原本无形,强形之以圆圈,取其义曰无极。按圆圈伸开得一字,后以一字定名,一字之由来实无极圈之变象也。推其原理,无极有生天育地之能,包罗万象之义。无极似属于静,一字似属于动。无极其体,一字其用也。无极一动万物生,静而不动为真空,动而能生为非空。或静或动,真空非空,无在非无极,亦无在非一,统以一字名之亦无不可。故一为万物之根源,又为万物之主宰,犹如数学上,零得数之源,一为数之始,零动则一生,一生则万数成,万数皆始于一,舍一则不成数。推而言之,万物生于一,万物不离于一,大而宇宙有一为之主,小而一物亦有一为之主。凡物皆由一而生,亦皆本乎一而成。一即无极之真,先天之妙,至神至明,亦名之曰理。此理虽视之弗见,听之弗闻,实则体物而不可遗也。因此理贯彻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各具此理,故曰‘一贯’。所谓道者,何,路也。行必有路,无路寸步难行。路有正路,有邪路,行正路成为善,行邪路成为恶。”“故一贯道者,合而言之,则是贯彻天地万物万事万类之无极真理,亦即是贯通天地古今中外,普救众生之光明大道。行于大道,则能返还至善,行于邪途,则必沦坠重劫。”[34]

关于一贯道组织的由来,史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按照道内的文献宣扬说:“未有天地,已有此道。伏羲氏出,仰观俯察,究天地之生理,而画先天八卦,以显天地之奥妙,此为大道降世之始。继由轩辕氏,遇广成子指点,大道始得阐明。嗣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接续道统。心法相授,一贯相传。周初,道祖老子降世,发扬道宗,东渡孔子,后由孔子传之曾子。一贯名称,已载在经传。以后辗转递传,忽隐忽现,迨至宋朝,希夷首出。濂、洛、关、闽,如周敦颐,程颐、张载、朱熹等,相继而起,真宗赖以复昌。然而运不相逢,究未得继续道统,因为孟子以前,业已盘转西域,释教接衍。所以宋儒虽辈出,不过应运阐发道旨而已。西域自释迦佛渡大弟子迦叶,单传之二十八代为达摩。梁武帝时,达初祖西来,真道不得一脉相传,至十五代祖觉一归空时,瑶池金母降坛批示:东震堂改为一贯,称一贯道。再传至十六代刘祖,遂转东鲁,三教合一。十七代路祖,应运普传。现在弓长师,奉承道统,继续办理末后一着。此一贯道发展时期之沿革也。”[35]

根据以上这段文字,如果剔除其宣扬道统的神话传说附会假托成分,就不难发现一贯道来源于东震堂的事实。关于东震堂,《一贯道历代祖师源流道脉》卷3云:“徐、杨十三祖,天命在隐显之间;十三祖后,天命暗转山西姚十四祖,其时众魔争夺天盘,道统自此以混;下传王祖觉一,仍系暗授,道统益乱。王祖悲天悯人,惟恐教传旁门,学失正路,误此亘古难逢之良机,因著书多卷,阐明性理心法,以启愚提智,化世救民者。光绪十年丙戌春三月,王祖归空于天津杨柳青。其后清虚十六祖在山东北海南岸重传真道,名曰东震堂。”而东震堂则是由西乾堂传续而生。《一贯道理问答》一书有关东震堂的来历叙述云:“王觉一祖,道号北海老人,山东青州人氏,乃咱十五代师祖也,前为东震堂之师祖,著有《理数合解》、《子曰解》、《一贯探原》、《阐道文》等书在世。论大道之传,自古单传口授,天运道光年间,普渡始开,初是西乾堂,北海老人西乾之弟子也,西乾堂祖师辞世时,焚香请示,瑶池金母乩谕,改名东震堂,命王祖执领,当时众领袖,虽不敢违天命,然而忿者多矣,于是各立门户,各起堂名,先诵经卷,后断色欲,神前抓准,然后点传。王祖归空时,仍又请问,坛训改名三极一贯,交付刘祖,道号清虚老人执掌,我祖受业于门下,效力二十余年,受师之遗命,继续于今,故有斯道。”由此可见,一贯道之名称是在王觉一死后由东震堂变名而来的。

西乾堂的师承,是由先天道发展而来。《华北宗教年鉴》叙述先天道史略称:“先天道者,以儒释道三者为基础,而以道教为正宗,虽称托始于上古羲皇之世,实则创于明末清初。时有李廷玉者,河南府人,生于明崇祯(1628—1644年)间,适逢国家变乱,人民流离失所,秩序荡然。乃以济世之心,遍游各地,宏布道法,劝人为善,以安众生。所至从者甚多,如山东之曹州,河南之开封、归德等地,莫不有其足迹。清顺治(1644—1661年)时出榜招贤,廷玉以率弟子姬、郭、张、王、陈、郜、柳、邱八姓,投效有功,授为先天道九宫真人,郭姬等八人,授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真人,并准李等到处传布先天道义,复择地为之兴建庙宇,恩礼有加,先天之名自此始,其道法亦以此而流布于燕、晋、鲁、豫各省矣。至康熙年间(1662—1722年),李廷玉等为仇人所陷,徒众多数殉道,公开布道,遽以停止;然一线之延,尚余南离卦真人郜皇代一人。彼持先天道统,即由郜祖管理,因受此番挫折,公开布道之事,随即停止。嗣后会大人多,各立支派,如白阳教、后天道、圣贤道、太上门、八卦道、九宫道、一贯道、皈一道,其名虽殊,而其派则一也。”在一贯道众多经卷中,就有一种经叫《圣贤道徒请鉴慈天尊先天祖训徒归正经》,也是讲李廷玉创立先天教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文字说:“李廷玉提木笔痛泪下降,思想起我当初苦事一场……至后来又度了弟子五位,我师徒九个人善化十方。后吴王造了反北京而往,满朝中文武将军难敌吴王。顺治爷无奈何出了皇榜,要有人退吴王封官朝纲。我师徒明天意才揭皇榜,在城头用法术退了吴王。顺治爷龙心悦把我封奖,封赠我先天祖位列朝纲。我为祖居中宫大权执掌,八弟子分八脉位列八方。吉天春居西北乾天开上,郭玉朴居坎水开道北方,张锡寿居东北艮山执掌,王承光居正南离光大放光,刘善文居西南坤地上,邱明月居正西兑译之乡。八弟子点八方分列八卦,我师徒九个人九宫还乡。宫与卦都是我一人掌管,宫是宫卦是卦各立门方。后度了惹祸的弟子宏亮,他居的三品官位列朝纲,仗中正敌奸贼惹下祸党,得罪了苏三贼与那八王。二奸贼到金殿齐把本上,他参我邪法谋取朝纲。康熙爷就准了奸贼奏本,出圣旨选宫封齐进朝堂,用计谋设下了毒丹药酒……我师徒狠狠心皆把酒用,一个个脱苦海笑回天堂,我师徒九个人八个命丧,惟有那郜文生隐逃外乡。”

以上李廷玉创立先天道的故事,实际上是影射清初刘佐臣创立八卦教的事实,而先天道则是八卦教组织的发展变名,一贯道又是八卦教支派先天道的一个支派组织。一贯道乃是由八卦教先天道演化而来的。一贯道于光绪十年(1884年)12祖王觉一归空之后,道务由16代祖刘清虚掌管,主要在山东发展,实力较小,仍是一个民间秘密宗教迷信团体。1917年刘清虚死后,一贯道即由山东济宁人路中一继领,其时一贯道势力仍仅限于山东境内,除在山东济宁设总坛外,只有礼化、敦仁、天一、明德四个分坛。1922年路中一死后,道务一度由其妹陈路氏掌领。1932年陈路氏死后,道士出身的张光壁(又名张天然、张奎生、道号天然子)接管道务,为一贯道18代祖,道内称弓长祖、师尊,张氏自称济公转世,奉天承运办理“末后一着”。张光壁上台,是一贯道发展历史上的转折点。其后一贯道不仅在组织上、教义上有了很大发展,而且在性质上也起了根本变化。张光壁接掌道务后,大肆在山东发展组织,首先将路中一的重要门徒郝宝山排挤出山东,然后假神训,同巫婆出身的女道首孙素珍公开姘居,将孙的实力据为己有。在1932—1936年四年间,山东济南、青岛、兖州、曹州、单县、藤县以及京津一带都有了一贯道组织,1936年冬,国民党将张骗至南京软禁,经谈判,张答允了蒋介石的条件,1937年初张被释放。自此,一贯道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封建迷信团体,而一变成为国民党操纵利用的反动会道门组织,在国民党政府支持下,一贯道在各个城市公开设坛布道,势力渐向四方扩展。日寇侵华时期,积极对会道门收买利用,张光壁投靠日为汉奸,叫嚣“万教归一”、“中日亲善”,充当汪伪政府外交部顾问。在日寇汉奸庇护下,一贯道得到迅速发展,1938年一贯道扩张东北,1944年蔓延华南,1942年又向四川发展,道徒日众,势力旺盛,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反动会道门组织。抗战胜利后,一贯道复又投靠旧主国民党,归军统直接操纵。国民党为了继续掌握、利用一贯道,对其在敌伪时期的叛国罪行,公开辩护,为其开脱,说什么:“一贯道并不通敌卖国,所行皆为善举。”并宣布一贯道为合法组织。但因一贯道声名狼藉,为掩人耳目,乃变名为“中华道德慈善会”。1946年春,张光壁同小老婆孙素珍去四川布道。同年八月张为孙害死,其妻刘率贞、子张英誉同孙素珍决裂,道内遂分裂成数派。其中势力较大的主要有二派:一派以张的小老婆孙素珍为首的“二师母派”,亦称“金钱派”、“真理派”、“四川派”、“西派”、“暗线”。孙自称“月慧菩萨”下凡,道内平时称其为“二师母”。这一派实力最大,天津、北京、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均归其指挥。另一派以张妻刘率贞及其子张英誉为首,以杭州为基地进行活动,这一派称“正义派”,又称“师兄派”、“东派”、“明线”。这派的势力原较“二师母派”大,但由于孙掌道内实权,人员渐靠“二师母派”。此外,一贯道还有“革新派”,又名“胡子道”,以济南赵范五为首,赵死后由其子赵家华继承。南京的一贯道首李丽久自立门户,自称19代祖,不受孙、刘领导,并制有新“三宝”。山西的薛洪自称“关帝下凡”,独树一帜,主要在西北、内蒙一带活动,西南、中南亦有其组织,此派分为仁、义、礼、智、信五支,暗中受孙领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贯道作为反动道会门被人民政府取缔。

2.一贯道的教义和骗术

一贯道的教义,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民间秘密宗教的宗教政治思想,同时又掺入了儒家的伦理思想、道教的宇宙观、佛教的轮回救赎观,形成了一个不伦不类、非常庞杂的思想体系。其中以三期劫变观、救赎说和无生老母的信仰构成一贯道教义的主要内容。

按照一贯道的说法,天地开辟之始,人畜不分,茹毛饮血,穴居野外,不能治世。万物之祖、人类先天之母——无生老母慈悲为怀,遣下96亿皇胎儿女(又称佛子、原来子、原子)降生东土,下生为人。无生老母,一贯道中称为“明明上帝无量清虚至尊至圣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亦称无极老母,育化圣母,维皇上帝,明明上帝,常住无极理天极乐之乡。一贯道中,母字写成横放的字符,道中称其为先天写法,谓“先天原始本体,无形无名,伏羲氏画先天八卦,以圆圈象之,又一画开天,取一字以代之,取其羲日无极,即至极无以复加”之义。因无极有生育天地人类万物之功能,是由无形而生有形,因有形而有名,是为母,所以称之为无极老母。且无极既能生育天地万物而为天地万物之主宰。所有其中参赞化育、运用万能,定有至神,其体为理,其用为神,因此称曰“上帝”。再吾人降生之初,天所赋予之灵性,本极光明,嗣后为物欲所蔽,失去本来灵明,故欲恢复本来灵明,必须为善去恶,清心寡欲,使灵明复明,所以称曰“明明”,也即《大学》所说的“在明明德”的意思。无生老母信仰是一贯道的中心崇拜,也是道徒们的最终归向。无生老母降生东土的96亿皇胎儿女贪恋虚花浮景,为物欲所迷,失乡迷路,永坠轮回之苦。无生老母悲悯皇胎儿女,决定唤回96亿皇胎儿女,“认母归母”,永远陪伴无生老母在天享福,于是,降下一贯大道,差遣诸神降世搭救。自天地开创以来,一贯道降世凡三次,每次均与劫降同时。第一次降道于青阳劫时期,应于伏羲氏时代,度归2亿万佛子;第二次降道于红阳劫末,应在周昭王时代,又度归2亿佛子;第三次降道即应在白阳劫,亦即现在。而白阳劫是世界三期末劫,世界将有罡风扫世,一切返回混沌,混沌之后将再造天地。因此,这次白阳劫道降,乃是无生老母最后一次降下一贯大道,派弥勒佛祖师执掌天盘,济公活佛执掌教盘,大开普渡之门,要全部渡归剩下的92亿皇胎儿女,上渡河汉星斗,气天诸仙,中渡人间芸芸众生,下渡地府幽灵鬼魂,称曰三曹普渡。世人若想躲避此灾,得渡返乡,唯有加入一贯道。

由于一贯道的教义中掺入了儒、释、道等教的思想成分,故而在一贯道中有三教归一、五教归一、万教归一的说法。《一贯道疑问解答》在解释三教合一时说:“三教原是一理所生,虽分门别户,言论各有不同,然而究其实际,概属一理。故三教俱是同时而设,应设而兴,无非代天宣化,挽救人心,化恶为善,化莠为良而已。况道家以虚无为本,注重保养虚灵,返回无极;释家以寂静为根,注重返观静寂,灭除杂欲;儒家之明明德,则注重私欲净,天理纯全。天理就是至善,亦可说他是静寂,静寂便是无极,无极即是真理。三教宗派皆是由无极一理而生,且佛讲‘万法归一,明心见性’。且三教传法不同要皆以一为本源,以心性为入手,自是由一理而化为三教。犹人之身而分有精、气、神焉。现在三教合一,乃收圆之象,犹之返本还原,俱为不昧之灵性,则又合为一也……总之三教大道,皆以性理为宗旨,其纲常伦理,均系性天中流露,性体既明,伦常不习自正,所谓明体达用本固枝荣,自然之理也。可惜佛教失其妙道心印,道教失其‘金丹口诀’,念经诵忏乞食人间;儒教失其心法性理,举世之人,不过寻章摘句,若问知止定静,收视返听之工,穷理尽性率性养性之法,知者无几,致使三圣宗教,临于废绝。所以一贯真传必须三教并修不偏不倚,行儒门之礼仪,用道教功夫,守佛家之规戒,小用可以延年益寿,大用可以明德成真,此修一贯道者,不可不注意也。”

一贯道的神灵崇拜,同其教义一样,集合了各种宗教及世俗迷信信仰,形成了一个以无生老母为核心的众神混合崇拜体系。无生老母是道内至尊至圣之神,其下有弥勒古佛、济公活佛。弥勒古佛,系无生老母派遣执掌“天盘”的祖师,又称“金公祖师”、“白阳教主”、“大肚金公”、“无道真人”、“布袋罗汉”等。济公活佛系无生老母派遣执掌“教盘”的祖师,又称“济公禅师”、“南屏道济”、“活佛师尊”、“灵妙大师”、“灵妙天尊”、“南屏僧”、“湖隐道济”、“西湖道济”、“紫衣和尚”等。此外,一贯道众多的神圣崇拜还有观音菩萨、关圣帝君、教化菩萨、吕祖师宾、桓侯大帝、岳武穆、释迦、达摩、孔子、老子、孟子、曾子、南极仙翁、文昌帝君、李铁拐、何仙姑、古右军、地藏菩萨、万仙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修罗王、接引佛、重阳帝君、邱长春、张三丰、子路、颜回、雷、风、虎、龙、四大元帅、哼哈二将、四海龙王、二十八宿天神、四大天王、八大金刚、鉴慈天尊先天道祖、城隍、土地、福禄财神等等。观察一贯道的神灵崇拜,同其他民间秘密会道门组织一样,继承了民间秘密宗教组织的无生老母崇拜,同时杂糅了佛、释、道的神灵崇拜,并吸取了民间世俗的偶像崇拜,形成了一个庞杂的众神崇拜信仰系统。

一贯道被人信仰,一方面是由于其“入道免劫”、“神灵救赎”的渲染起了很大的引诱作用;同时,其“仙佛降笔”、“仙佛借窍”的骗术也起了重要作用。所谓“仙佛降笔”,又称“扶乩”,也叫“降鸾”。一贯道内称“仙佛降笔”是“由仙佛之性灵,借人之色身,神人合一,以木笔沙盘,垂示训章,宣扬一贯真理,以期醒迷觉世”,[36]借口仙佛附在乩手身上,借乩手写下所谓“仙佛训示”来训教徒众。降鸾时乩运转很快,仙笔训言随笔颁降,所以又称“飞鸾宣化”。

“扶乩”最早出现于唐宋年间,当时仅是一种妇女游戏,以木笔运转沙盘之土,看其跳动次数点卜吉凶。后来演成书画及著文作诗。清代“扶乩”风气大盛,当时一些士子用其作诗、联对、猜谜、论文、谈事、请题等。同时在这一时期,“扶乩”亦渐渐广为宗教布道活动所利用,尤以一些秘密宗教为甚,以此作为通神的法器。

一贯道的乩,从形式上讲,与其他教门所用的乩略有不同,道中人称之为“先天乩”,而称其他教门所用的乩为“后天乩”。大致形式如此:沙盘是个长方形的木制的槽子,里铺细沙,置于架子或桌子,乩是一个圆形的箩圈,直径约10寸,高约2寸半,插有一木棒,即木笔,高出箩身3寸许;另外,还有一长棍杆、一长方形平板,用以平理沙盘,请坛时,在乩盘的左方放一桌及文房四宝,以备抄录坛训。

扶乩的人称作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拿乩圈在沙盘上以木笔降训者为天才,拿木板理平沙盘兼唱所扶坛训者叫人才,抄录坛训者称为地才。三才组成,始能扶乩,一贯道中谓:“天不言来地不言,天道藉人把道宣,继往开来古今理,代代脉脉续心传。”[37]充任三才的人“必须根基深厚,品性端庄,情欲淡薄,主敬存诚,愿力深宏,志力坚恒”。[38]在普通一贯道佛堂里的扶乩三才,一般都是受过训练的男女道徒;如遇点道期和大典请坛时,则有年长三才扶乩。天、地、人三才,一般都经过严格秘密训练,尤其是天才的训练时间更长,一般要经过一年左右时间。在此期间,天才要熟读道内经典书籍,背诵较佳的坛训,大约需熟记十数篇甚至数十篇才算及格。同时还要实习扶乩,联系沙盘写字。经过长期演习被认为合格后,方可当众扶乩。扶乩前,由道内点传师告诉天才开坛目的,天才据其意图,编好训词。如果是度人入道,则事先由地才、人才秘密打听入道人的情况,然后由天才将有关入道人的情况巧妙地编入坛训,以此欺骗道徒,使其对所谓“仙佛降训”信而不疑。扶乩时,先由点传师背诵《请坛经》,尊请仙佛临坛,乩手于另室闭目静坐,点传师诵毕《请坛经》,三才进入佛堂,在无生老母神案前献香叩头,三才各就其位,点传师即开始唱开场白:“现在是飞鸾宣化,天不能言地不能语,天借天才把道传,旁门外道均不能为,大家诚信所感,同仙佛结缘,乾、坤分班,持手敬听。”然后天才闭目,10余分钟后,假装仙佛附体降笔,在沙盘上将临坛诗写出,再口报我乃某某神灵,点传师率众道徒跪下接驾,叩头后静立两旁。天才即开始默写坛训,左边人才手持木板边念边刮,右边地才负责抄写。降坛完毕,由点传师率众道徒叩头辞驾,数分钟后,天才睁眼放笔,三才叩头离坛。请神降笔实际上是经过严格秘密训练的三才玩弄的骗人把戏,由于扶乩不为众人知悉其中秘密,再加上道内神秘的宣扬以及请神降坛的神圣气氛,普通道徒多深信不疑,信仰益深。

“仙佛借窍”即“神灵附体”。它本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巫术迷信欺骗手段,后广泛被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所吸取采用,一贯道称其为“仙佛借窍”。所谓“借窍”,就是指“仙佛”附于天才身上,借天才之身,临坛训示或解难。这种骗术较降笔困难,因天才必须扮演各种仙佛的身份,要根据仙佛身份的不同,表演不同的角色。如张飞临坛,气势汹汹,举止粗暴。观音临坛,即慈目善面。济公临坛,即变成疯癫模样。孔子临坛则扮学者姿态。“仙佛借窍”的目的一方面是宣扬教义,另一方面则是借机向道徒敛钱。道徒因天才年轻少识,且平时行为端庄,当其“仙佛借窍”,则又出口成章,满面春风,侃侃而谈,形象惟妙惟肖,即以为仙佛真的降于其身,遂遵佛训,诚意献财办道。

3.一贯道的组织结构和道规仪式

一贯道自建立以来,其组织结构在东震堂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至张光壁掌道期间,已基本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组织。

在一贯道组织中,师尊居于首位,总揽全国道务,其言行诡称天意。师母同师尊一样享有道内最高权威,其言行则称“母训”。其下有道长,各方领袖则未经正式任命而其职权相当于道长。道长及各方领袖代表师尊、师母,总揽一省一地或数省道内大权,是道内掌握实权的人,负责传达师尊、师母旨意和培养训练点传师。点传师即传道师,又分为“负责点传师”和“一般点传师”。“负责点传师”负责训练三才和坛主,且领导和指挥“一般点传师”的活动。“一般点传师父”是刚由坛主升任,只负责掌管分坛的道务,如管理坛主,发展道徒等。这两种点传师原为师尊或师母任命,张光壁死后,改由道长和各方领袖代师母任命。坛主是一贯道基层负责人,由忠实道徒升任,平时负有劝道度人、审查道徒、讲解道义、保管文件之责。道徒升任坛主,由乩手假托神训任命为坛主。一个佛坛的坛主,少则一二人,多则一二十人,由资格最老的负主要责任,其余的都受他指挥。坛主又分为出力办道的“法施坛主”,出钱办道的“财施坛主”,于家中设坛,接纳道徒烧香叩头的“公共佛坛坛主”和于家长设坛不接纳其他道徒烧香叩头的“家庭佛坛坛主”。乩手即“三才”,道内称为“传法官”,“三才”之中,“天才”为主。“天才”又分“领命天才”和“普通天才”两种。“领命天才”是经过师尊或师母正式任命,不仅可以开坛扶乩,还可以超拔“亡灵”,开办“炉”、“会”、“仙佛班”。“普通天才”资历浅、经验少,未经师尊任命,只执行一般的开坛扶乩。“三才”其职位小于坛主,平时负责伺候师尊、师母、道长及点传师,当“仙佛降笔”、“仙佛借窍”时,代天宣化,权力甚大。处于一贯道最基层的是办事人员和道徒,办事人员包括“乩手”假托神训任命的负责抄训写表的“文犊”,一般讲解员,跑道的,以及打扫佛堂卫生人员等。一般道徒一方面潜力修道,一方面出钱出力弘扬一贯道。

一贯道在张光壁死后,即由“二师母”张素珍篡夺了主要领导权,“二师母派”成为一贯道势力最大的中心组织。为了欺骗道徒,孙素珍把山西一少年李斯文指为“未来真主”,充当傀儡。同时,将各地组织加以调整。在一个大区或一省或市设一“大枢纽”,由道长和各方领袖负责管辖道务。在一县或数县范围内设“小枢纽”,由“负责点传师”担任枢纽领导。“小枢纽”下设分坛,分坛下每3个或10个道徒编成一小组,每小组成员发展的道徒又可分别成立小组。

一贯道以“天堂之乐”、“地狱之惨”、“劫煞之大”、“轮回之苦”的说教诱骗民众“入道免劫”。一贯道入道称为“讲道”和“点道”,手续复杂,仪式隆重。一般先由引保师报告坛主,再由坛主报告点传师,经审查批准后,由进道人写一张表文,并填写入道年月日、年龄、籍贯、供果费数目、引保师姓名以及入道功德费若干等。进道时,要漱口洗脸进入佛堂。佛堂设有无生老母神案,两旁配有两副对联,一幅“普度三曹,俯首共同返本;平收万教,携手齐起归根”。另一幅写道“道降东鲁归一贯;法设西秦会三元”。正中佛桌上供有弥勒、济公、观音、关公、吕纯阳等像,摆有香炉、蜡烛、高灯、供果。两旁设有古式佛桌、佛椅,地上置六个跪垫,整个佛堂香烟缭绕,气氛肃穆。佛堂内有六人执礼,唱呼进退跪拜。进道人跪在“明明上帝”神位前,献上供礼,然后由点传师、引保师、执礼人、陪坛人叩头献香,随后由点传师开始请坛,念诵《请坛经》;由引保师立愿保证,保证引入正途;继由进道人立“立道愿”,表明诚意求道,遵规守密,为道出力,否则五雷轰身等。宣誓毕,由点传师升表,将进道人姓名,应承功德费若干,注明表上,在佛前焚化,“上告于天”,说明已于“天榜挂号,地狱抽名”。接着由点传师向入道人进行“点道”,由点传师宣读《点道文》,传授“三宝”。一贯道内陈其为世间至贵至圣至神秘的东西,天地开辟以来,很少人幸而得之。现值三期末劫,罡风即将扫世,得此“三宝”,可避一切劫煞。可以说进一贯道的目的就是为求得“三宝”,得了“三宝”就算得了“大道”。既得“三宝”,须永生不忘,但不许出口,有“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的誓言。遇有困厄,若暗转“三宝”,即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但若将“三宝”出口或私自传人,即遭五雷轰身,化为血浓。“三宝”第一宝叫“抱合同”,是一种手诀,以左手抱右手上,两手内向;以右手大指按右手第四指第三节纹,以左手大指按右手小指第三节纹,然后左手其余四指抱于右手之上,将两手置于胸前。此诀道中称“子亥诀”,谓“子亥及孩,九二原子都是无生老母儿女,故合同按子亥二诀是认母归根之意”。“三宝”第二宝叫“点玄关”。由点传师用手向进道人两眉当中一指,就叫点开“玄关”。点开“玄关”后,将来死后灵魂由此直升“理天”;未点受者,灵魂则由两目散出,或游气天,或下地狱。关于“玄关”,道中人甚为重视,认为玄关不但为人死后灵魂升天的出路,生时亦是一身主宰,人的一切聪明智慧,完全来自“玄关”。《一贯道修道须知》有这样一段文字解释“玄关”的奥妙:“玄关一窍,人之枢纽,性灵居存之穴。人自受孕,七日一阳来复,先有此窍。故修行家,离此即是外法。名为神炁穴,又名方寸地,又名生死门,吕祖诗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醒几个悟,夜半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做。’佛教称为不二门,正眼法藏。道教名黄庭。《易》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又名知止所。《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乃人身大中之地也,天有斗柄天之中,地而须弥地之中,人有玄关人之中……此窍在阴阳上说名太极窝,在八卦为离卦九紫,在五行为中央正位。”一贯道第三“宝”是“五字真言诀”,即“无太佛弥勒”,“无”指无极,“太”指太极,佛指佛极,“弥勒”即白阳祖师。这五字只许暗转默念,不许嘴讲,更不许写出来,故又称“无字真经”。遇有危厄,闭目默念,可逢凶化吉。“五字真言”同时还是道徒将来升上理天的凭证。

传过“三宝”后,即完成入道手续。入道之后就必须尊师重道,诚意抱道修行,虔心敬佛事神,去恶向善,身体力行,这样就能“躲劫避难,超生了死”,将来返归极乐世界。

一贯道之修行,道中称为“半圣半凡”,一面修道,一面从事各种工作,修道行功,宜随缘随分,不误职业,内外兼修,量财而出,量力而为,印刷圣经书训,劝道良善亲友。内外兼修指修行“内功”和“外功”。《一贯道疑问解答》称修身成己,使一切行为皆合乎理,清心寡欲,求其放心的功夫,就是指静坐。《一贯道疑问解答》又说:“要想行此静坐之法,可于早晚盘腿端坐,闭目养神,舌抵上颚,平心静气,去一切杂思妄想,也不思善,已不想恶,不动不摇,不出不入,坐至一念不生,万虑皆息之时,湛然澄清,内外无物。这个时候就是《易经》上所谓寂然不动的景象,《大学》上之知定静时也。久而久之,自然可还原复初矣。”《一贯道疑问解答》在解释外功时称:“现值三期末劫,一贯天道,应运降世,凡系一贯道友各负劝善成人之责任,希人人向善,行济世利物之事,存拯灾救世之心,广化善信,依规求道,此种功德,即为外功。”“行外功时,不能有沽名钓誉之心理,更不能有恶言厉色之表示。若为沽名起见而行动,则无所谓功矣。若性躁气愤而劝人,则非修道人矣。总之行动要遵三教圣训,竭力实行为是。凡抄写善书,设立佛堂,宣传教义,以开人智,皆是上等功德。要知化一人成道,使他九祖超升,抄一句善书,胜如布施,则三教圣人,无过于此。至于凡情上济急救难,赈灾除厄,小则出资独办,大则集资共举。他如不费钱之功德,更要随时随地和颜悦色,多方开导,与父言慈,与子言孝,与兄言友,与弟言恭,与夫妇言和睦,与朋友言信实,与官吏言忠实。遇恶士劝他养性修真,广行三教,报答四恩,此渡人行功之法也。”一贯道认为“内功”、“外功”的修持都要重视。《一贯道新介绍》谓:“修道功夫为成己成人,成己即修身,自己改过忏悔,一切行为要合乎理;成人即渡人,自己得道,须将道理宣扬,令诸亲友亦明道义,人人均改过,行为均合乎礼。”“总之,一贯道之功夫,要在内外不分,动静无二,无内无外,可内可外,知行合一,常应常得,即此便是不二佛法,一贯道之真功也。”观一贯道“内功”、“外功”的修行方式,显然是吸取了道家用以修身养性的静坐运气之法,同时掺入了佛、儒、道三教劝人向善、“修身成人、己达达人”及“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说教,形成了一贯道自己的修行布道方式。

4.一贯道的罪恶活动

一贯道初时作为一个封建迷信团体,剔除其“劝人向善”的伪善说教,显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道首对道徒赤裸裸诈骗敛钱的实质。自张光壁掌道之后,一贯道完全演变成一个反动会道门组织。它一方面继续施行诈骗聚财的勾当,另一方面则投靠国民党、日伪汉奸反动势力,疯狂仇视革命,积极反共反人民。

一贯道诈骗手段很多,为了骗财,道首们平时对道徒施行五大牺牲的愚化教育,即所谓牺牲财产净尽为大义,牺牲名誉为大仁,牺牲家庭爱情为大慈,牺牲性命为大勇,牺牲功果不计为大智。进入一贯道的道徒,都要立愿“三施”:一是财施,出钱办道;二是法施,出力办道;三是无畏施,舍身办道,服从指挥。立下“三施”愿后,还要经常缴纳各种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有以下几项。

功德费,即入道时缴纳的费用,是自行束修的贽礼,为入道不可缺少的手续。一贯道中称:“今时普渡大开,天愿人人明道,家家种福。但无寸功,也难见其心之真假。知人情中,善财难舍。是以量人之行为,家资之贫富,出一宗钱,表示真心,又可养成其乐善好施的道心。”[39]功德费缴纳的多少,各人根据能力而自愿奉献,少者数元,多者一二十元。功德费的用途,名义上是用以印刷经卷训,分赴各地布道用项,以及周济贫乞等一切善举,实际上,则是归入道首们的私囊。

超拔费,又称渡亡灵费。一贯道宣扬三曹普渡,道首欺骗道徒谓死去的亲属,尚在地狱,必须超拔才能升入天堂。申请超拔“亡灵”的道徒必须交纳超拔费,其数目少则数元,多则数十元。

渡大仙费,这是道首欺骗道徒超度一些无名“游魂”成为“大仙”所缴纳的费用。道首们称言:“历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死后游魂无定所,未登天堂。如求祖师引渡成仙,则为无上功德。将来遇有劫难,所渡的大仙就会来搭救。”一般家资丰富迷信较深的道徒受此欺骗,出资渡大仙,以求庇佑。渡大仙费不同渡亡灵费,收费较高,少则黄金数两,多则需黄金数十两。

财施,又名行功费,是平时道徒对道内事务所缴纳的钱财费用。一贯道一面声称财施“皆系自动捐助,甘愿承担,绝无勉强之意”,同时又通过各种手段欺骗逼迫道徒行财施。一贯道财施名目甚多,主要包括:月助,即道徒每月缴纳的道费;供果费,指由道徒承担的所谓佛堂香烛果品费用;了愿费,道徒开坛时在道首欺骗下立愿捐献的财物;开荒费,道首派人到新区传道,向道徒劝募的费用;献心费,亦称孝敬费,坛主、点传师被提拔时献给师尊师母的孝敬钱,或者坛主、点传师同道长、各方领袖等道首结缘(认识)时的孝敬费;免冤费,即道首欺骗道徒前生或今世有冤愆,道徒为赎罪而缴纳的费用;印书费,即印刷反动书籍、训章表文等的费用;开班费,一贯道举办仙佛班、人事班等向道徒劝募的费用;求寿费,道首欺骗道徒为求延寿必须出钱献财。

一贯道道首们除上述种种骗财敛钱的手段外,还不定期举办各种训练班,一面向道徒灌输迷信思想毒素,一面趁机诈骗钱财。

仙佛班,早期叫“炉会”,后改称“仙佛训练班”。开班的目的是对道徒进行各种考试,如四考(考财、气、酒、色),诱骗道徒捐献财物。

研究班,即一贯道较高级的理论训练班,由道长、老点传师主持,参加者有点传师、坛主及个别热心办道的道徒。开班期间,会员互相交换办班经验和对道义的理解,道首乘机向道徒结缘敛财。

人事班,又名演理班,是一贯道训练坛内办事人员的训练班。训练时,点传师劝诱参加人员出钱行动。

中道班,是孙素珍解放后所办的“护道”秘密训练班,规定道徒必须遵守《中道大法》行事,结束时要出钱行动。

忏悔班,为道徒向仙佛忏悔而设,据功罪大小,欠功多少,要道徒出钱赎罪。

一贯道道首们通过各种诈骗手段,疯狂向道徒诈骗钱财。1946年,一贯道师尊张光壁去四川时,就用飞机运去1 200条黄金。沈阳广化坛,1948年仅行功费就收入4亿4 200多元,银元360多块。一贯道诈骗机构“北平善书局”,在日伪时期,每天就诈骗收入80多条黄金。许多道徒受骗上当,家破人亡。

一贯道在张光壁掌教以后,积极同国民党和日伪反动势力勾结,道内中上层领导骨干很多都是日伪汉奸、国民党要员、军官、特务、地方恶霸,一贯道因此就充当了反共反人民、屠杀革命群众的先遣队。抗日战争时期,一贯道的师尊充任了汪伪外交部顾问,北京道长张五福、龚彭龄充任了北平宪兵队顾问,汪伪政府外交部长褚民谊是一贯道的点传师,大汉奸周佛海亦是一贯道坛主。而一贯道与日伪勾结,屠杀抗日同胞、爱国将士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在山东,一贯道与其他反动会道门勾结,屠杀抗日同胞事件就有十数次,杀死抗日干部、战士近千人,劫掠财务、烧毁房屋无数。在河南睢县,一贯道首张杰充任伪区长期间,杀害抗日战士及革命家属多人,并亲率日寇百余人围攻我军,使我军遭到很大损失。解放战争时期,一贯道投靠国民党,与人民为敌,许多军统特务、蒋军军官都加入了一贯道,成为道内的重要反动骨干。军统局长毛人凤就是一贯道道首之一,成都著名的道首何锡珊是军统局的高级特务。解放初期,一贯道继续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疯狂进行破坏和捣乱。1949年1月,江苏高邮、宝应、淮安、淮阴等地以一贯道、西乾道为首,策划武装暴乱,被镇压平息。1920年,一些漏网分子再次密谋暴乱,决定南起扬州,北至云台山之间数十县一起暴动,气焰嚣张。我人民公安机关在广大群众的协助下,及时破灭了这次武装暴乱阴谋。与此同时,在辽宁台安县,一贯道头子全德有,纠集道徒七八百人,铸刀买枪准备暴乱,也被公安机关破获。

一贯道在组织武装暴乱的同时,还派力量打入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内部,伪装积极,阴谋篡夺领导权,利用合法工作掩护其从事非法活动。吉林九台县沭河区的一个点传师隐姓埋名,混入党内,当了区委委员,潜藏数年才被发现。青海大通县曾发现12名一贯道分子窃据乡长、社主任职务。云南沾益、嵩明两县一贯道狂妄声言:“当不上互助组长,当不上民兵队长,就不是好道亲。”指使道徒伪装进步,打入基层进行破坏捣乱。山西临汾、襄陵、洪洞县的一贯道,在其把持的农业合作社内阻扰、抵抗政府的购粮措施,破坏政府的购粮工作。

造谣是一贯道进行反革命煽动的惯伎。一贯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党的政策,编造谣言,恶毒攻击诽谤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实施。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们造谣说:“现在是佛魔世界,五魔要闹中华,流星(五星红旗)要下地狱。”“牛头鼠尾大考到,老虎头上明灯照。”意即1948年鼠年,1949年牛年共产党胜利了,但到了1920年虎年,一贯道就得势。当有的地方发生自然灾害,一贯道就造谣:“三期末劫已到,七七四十九天暗无天日,刮罡风,下油雨,饭无人吃,衣无人穿,房无人住,路无人行,赶快求佛,才能脱此浩劫。”一贯道的谣言对于有着思想觉悟的革命群众来说显然是不起作用的,但对许多缺少科学文化知识、迷信落后的群众来说,却造成很大的思想混乱,对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生产建设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对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的猖狂活动进行了大规模取缔,其组织基本被摧垮。但由于一贯道等反动道会门是一股顽固的反动势力,部分道首和骨干分子坚持反动立场,一遇机会就死灰复燃。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来,不少地区都发生过一贯道等反动道会门的破坏活动案件。

近几年来,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反动会道门破坏活动有所增多,其中以一贯道的活动最为突出。为首的绝大多数是顽固坚持反动立场的老道首、老道徒。他们发展的成员大多数是缺乏文化的农民,其中有相当数量是目不识丁或粗通文字的农村妇女。由于他们的封建迷信思想较浓,有的长期吃斋信佛,一遇煽动,极易受骗。而一贯道往往针对不同对象,采用欺骗、引诱、恫吓等手法拉人入道。如通过入道可以“吃斋行善修来生”,“躲灾避难保平安”,“成仙成佛成正果”等,欺骗一些迷信思想较深的人入道。据《人民日报》报道,1984年四川省的一个农民,因被“入道可以升天”所蒙骗,一家老少竟被活活害死。有的则利用某些群众缺乏卫生常识,给人治病,趁机拉人入道。他们还扬言,入道后有病能治病,无病能防病,并规定凡请他们看病的人,必须先入道。结果许多人不仅耗费了钱财,而且身心也受到摧残。河南叶县一贯道首张玉卿给人看病时,用泥土、野草、鸡毛、羊屎、大粪等配成“药”,让病人服用,严重地摧残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的利用各种手段奸污妇女,如一贯道首张玉卿乘人之危,借给精神病女患者治病之机,进行奸污。有的地方的一贯道还利用迷信邪说制造政治谣言,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并妄图称皇称帝、改朝换代,反动气焰十分嚣张。上述情况说明,一贯道等帮会、会道门的影响不是短期所能消除的,必须认真对待。

【注释】

[1](宋)宗鉴:《释门正统》卷4。

[2](宋)志磐:《佛祖统纪》卷47。

[3]《元史》卷22《武宗纪》。

[4]《元史》卷28《英宗纪》。

[5](明)高岱:《鸿猷录》卷7《宋史始末》。

[6](宋)志磐:《佛祖统纪》。

[7](清)周凯:《纪齐二寡妇之乱》,《内自讼斋文抄》卷1。

[8](清)周凯:《纪齐二寡妇之乱》,《内自讼斋文抄》卷1。

[9]《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三年六月庚子。

[10]《吕坤传》,《明史》卷226。

[11]《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三年六月庚子。

[12]《仁宗本纪》,《清史稿》卷16。

[13](清)黄育楩:《续刻破邪详辩》。

[14]军机处录副奏折(以下简称录副奏折),乾隆五十一年闰七月二十四日永琅奏。

[15]录副奏折,乾隆九年九月初五日山东巡抚额尔吉善奏。

[16](清)黄育楩:《破邪详辩》卷3。

[17]中央档案馆明清部(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硃批奏折(以下简称硃批奏折),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十二日山东巡抚徐绩奏。

[18]录副奏折,乾隆五十一年闰七月二十四日永琅奏。

[19]硃批奏折,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山东巡抚阿里衮奏。

[20](清)蒋子潇:《书滑县平贼事》,《七经楼文钞》卷2。

[21]录副奏折,嘉庆十八年十二月二日宋树得供词。

[22]《世宗宪皇帝圣训》卷36。

[23]录副奏折,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七日直隶按察使赛尼善奏。

[24]录副奏折,乾隆五十六年七月据刘照魁供步文影传授《八卦教理条》。

[25]秘藏《藏逸经书》、《五部六册》、《冰壶集条》;祩宏:《正讹集》。

[26]参见《江苏大乘、无为教案》,《史料旬刊》1930年第12期。

[27]《雍正朱批谕旨》,雍正五年十一月八日李卫折。

[28]《雍正朱批谕旨》,雍正五年九月四日李卫折。

[29]乾隆十三年二月十八日新柱折,《史料旬刊》1931年第27期。

[30]录副奏折,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直隶总督方承畴奏。

[31]硃批奏折,农运·秘密结社类,490号卷19。

[32]转引自[日]泽田瑞穗:《增补宝卷的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72年,第384—382页。

[33]《一贯道疑问解答》卷上。

[34]《一贯道新介绍》。

[35]《一贯道疑问解答》卷上。

[36]《一贯道疑问解答》卷上。

[37]《一贯道疑问解答》卷上。

[38]《一贯道疑问解答》卷上。

[39]《一贯道疑问解答》卷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