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风云突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风云突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时间:2022-03-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风云突变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吴三桂,字长伯,祖籍江南高邮,后世居辽东。父吴襄,明崇祯初年任锦州总兵,驻守宁远。吴三桂臂力过人,少年勇冠三军,以武举和靠父亲的关系,于崇祯十二年升任山海关总兵,团练宁远和山海关人马。松锦之战明朝兵败后,吴三桂受命独以四万精锐铁骑兵驻守宁远有功,被明廷封为山海关总兵,亦称平西伯。分封功臣,颁布新政。

风云突变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吴三桂,字长伯,祖籍江南高邮,后世居辽东。父吴襄,明崇祯初年任锦州总兵,驻守宁远。吴三桂臂力过人,少年勇冠三军,以武举和靠父亲的关系,于崇祯十二年(1639)升任山海关总兵,团练宁远和山海关人马。他的舅舅祖大寿是明辽东祖氏的主要人物。松锦之战明朝兵败后,吴三桂受命独以四万精锐铁骑兵驻守宁远有功,被明廷封为山海关总兵,亦称平西伯。

吴三桂画像

山海关在今抚宁附近,四周土地空旷,无险可据,明国公徐达北伐残元势力,率军来到此处,见其东三十里处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非常险要,便把关城移到那里,使其成为万里长城东部的一个重要关隘,由于它倚山临海,所以人们称它为山海关,被誉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www.guayunfan.com)此关系土筑砖包,城高约十二米,厚七米,周长八华里多。整个城池与万里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形成锁关金锁接长城之势。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东称镇东门,西;迎恩门,南为望洋门,北是威远门。东、西两门外延伸出去用以加强防御的城圈,分称东、西罗城。城的四周有护城河环绕,有吊桥横于河上。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以该年为永昌元年,造《甲申历》,追尊先祖谥号,拜宋献策为军师,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增定六部为六政府,置各部尚书、侍部。设弘文馆、文谕院、尚契司、验马寺、书写房、谏议使、直指使、知政使等官职。分封功臣,颁布新政。

甲申年(1644)正月初三,李自成在西安誓师讨明,统二十万大军,自玉门东渡黄河北上,发兵进攻北京。在明朝统治者为行将灭亡乱作一团之时,关外的清政权相对来说却相当安静,一切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仿佛未受到什么连天烽火的影响。只是有一件事比较重要,那就是摄政王济尔哈朗召集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的堂上官传谕:“以后凡各衙门办事,有应该报告我们两位王的,或是应该记档的,都先报睿亲王多尔衮,档子上写名字也应先写睿亲王的大名,坐立班次以及行礼仪注也都按此办理。”这说明此时多尔衮不仅有摄政掌握国柄之实,而且又有其大名。显然,他们对关内农民军或明廷的一阵阵紧锣密鼓还不知晓。

正月二十六日,终于有消息传来,蒙古鄂尔多斯向多尔衮报告,说农民军已攻取陕西全境,又派兵攻取了明三边。多尔衮对农民军缺乏深入了解,对于这一消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没有注意到农民军攻取三边、威胁京畿,已成为他入主中原的最大威胁,于是仍然试图与农民军建立联系,准备联合农民军协同攻明。多尔衮与朝中谋臣啇议之后,给农民军写了如下一封信:

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诸帅院

朕与公等山河远离,但闻战胜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称号,故书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惟速驰书,使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

顺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次日便派迟起龙和缪尚义及蒙古旗二人前去下书。三月初三日他们到达榆林,将信交给榆林农民军守将王良智,王良智阅信后,亦写了一封回信,并将原信退回,说:“信上有‘众帅’二字,又有给主上的意思,信拆了就不好再向上呈了,所以把信退还,只把信上的话奏知主上。”

在迟起龙等人的回报到达之前,多尔衮无法安排统一的战略,只在朝中加强自己的地位。甲辰,防守锦州的镇国公艾度礼庄解回的逃人声称,清军攻下前屯卫城后,宁远一带人心恐慌,闻风而逃。因此多尔衮下令修整军械,储粮秣马,等四月初大举攻明。三月二十九日,迟起龙的回信终于到了,得知大同已被农民军攻下,明朝京师的陷落已指日可待了。但他哪里料得到,此时明崇祯帝朱由检已吊死煤山,北京城换了主人已十天了!

顺治元年(1644)四月初四日,内书院大学士范文程给皇上和摄政王多尔衮上了一份非常关键的意见书,直接促成了清军的第五次入关。书;:

“乃者有明,流寇距于西土,水陆诸寇,环于南服,兵民煽乱于北陲,我师燮伐其东鄙,四面受敌,其君若臣,安能相保耶钥顾虽天数使然,良有我先皇帝忧勤肇造,诸王大臣祗承先帝成业,夹辅冲主,忠孝格于苍穹,上帝潜为启佑,此正欲摄政诸王建功立业之会也。窃惟成丕业以垂休万祀者此时,失机会而贻悔将来者亦此时。何以言之钥中原百姓蹇罹丧乱,荼苦已极,黔首无依,思择令主,以图乐业,虽间有一二婴城负固者,不过自为身家计,非为君效死也。是则明之受病种种,已不可治,河北一带,定属他人,其土地人民,不患不得,患得而不为我有耳。盖明之劲敌,惟在我国,而流寇复蹂躏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为今日计,我当以任贤以抚众,使近悦远来,蠢兹流孽,亦将进而臣属于我。彼明之君,知我规模非复往昔,言归于好,亦未可知。傥不此之务,是徒劳我国之力,反为流寇驱民也。夫举已成之局而置之,后乃与流寇争,非长策也。曩者弃遵化、署永平,而径深入而返,彼地官民,必以我为无大志,纵来归附,未必抚恤,困怀携贰,盖有之矣。然而已服者,有未服宣抚者,是当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复宜谕以昔日不守内地之由,及今取中原之意。而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将见密迩者绥辑,逖听者风声,自翕然而向顺矣。夫如是,则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也。河北一定,可令各城官移其妻子避患于我军,因以为质,又拨其德誉素著者,置之班行,裨各朝夕献纳,以贤辅翼。王于众论中,择善酌行,则闻见可广,而政事有时措之宜矣。此行或直趋燕京,或相机攻取,要当于入边之后,山海长城以西,择一坚城,屯兵而守,以为门户,我师往来,斯为甚便,惟摄政诸王察之。”

这份上书阐明了明朝“四面受敌”,清军入关时机已到;强调与清军争夺中原的主要对手不是明朝,而是农民军;指出清军入关后,一定要改变过去杀人夺财的抄掠作风,只有申严纪律,秋毫无犯,才能安抚百姓并争取汉族官僚的支持;同时进一步指出进军的方略,主张避免农民军那种攻而不守的流寇战术,要建立稳定的军事据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四月初八日,顺治帝和摄政王多尔衮接受了范文程的奏章,传令诸王、大臣聚于笃恭殿(大政殿),发出入关征明令,命多尔衮统军西征明国,赐大将军敕印,授“一切赏罚,俱便宜从事”特权。四月初九日,摄政王多尔衮同豫亲王多铎、武英郡王阿济格、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多罗贝勒罗洛宏、固山贝子博洛和辅国公满达海、吞齐喀、博和托、和托,以及满、汉、蒙古八旗十四万大军,由盛京出发,向关内开拔。巳时,多尔衮率文武大臣出盛京抚近门诣堂子,设仪仗,奏乐,行三跪九叩首礼,又陈列八纛,向天行一跪三叩首礼,礼毕,鸣炮三响,率大军起行。是日,师次定丘。

四月十一日,多尔衮率领清军原定绕道西行走此前进京征明的老路,对山海关重镇仍是望而生畏,师次张郭台口,却而止步。

四月十三日,当大军到达辽河时,前去联络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大清使臣莫尔托齐门回来奏报说,农民军已于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在农民起义军攻克京城之前,明朝崇祯帝朱由检以“代朕亲征”的名义令李建泰迎敌,并在三月初三调吴三桂、唐通、刘泽清火急入援京师勤王。李建泰兵至邯郸就吓得调头逃跑;刘泽清接到勤王诏令,不由山东北来,反而南逃;吴三桂路远,鞭长不及;只有唐通奉调前来,但因不买监军宦官杜之秩的账,把队伍拉到居庸关,几天后就投降了李自成。三月十六日农民军克昌平,抵阜成门。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列队攻城,三月十八日李自成亲临彰义门,派宣府投降太监杜勋送去一封议和信,劝崇祯帝退位。议和未成,三月十九日凌晨,由于守城太监曹化淳等人开门献城,农民起义军攻破外城。崇祯帝朱由检见城外火光冲天,企图乘乱出逃,见农民起义军势大,又回到宫中,知内城已破,无奈竟奔煤山(今景山),登上寿皇亭,写下遗诏,藏于胸前,自缢而死。明王朝已亡近一个月了。

风云突变。多尔衮得知农民军已进入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后,感到进退两难。于是,他想到了熟知关内农民军情况的洪承畴,便派莫尔托齐门赶快把洪承畴请来,共同商议与农民军作战的对策。

洪承畴向多尔衮献策说:

“罪官洪承畴上启;院尊王遣大臣来咨,我等岂敢赘言,近观数日,我兵之强,天下无敌,将帅同心,步伍整肃,念流寇可一战而除,宇内可计日而定矣。惟王明咨此事,仅呈臣等愚见,供王选用。一项院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定国抚民,扫除乱逆,期于灭贼。汉军若有抗拒者,必加诛戮,然不屠府、州、县民人,不焚庐舍,不掠财物。如此则遐迩民心欢快,并能闻讯来归,此为上计也,宜严令实施。一项院王之法令,仍布告于各府、州、县。若有开门归降者,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者,城下之日,官吏诛,百姓仍予安全。流寇若有愿归顺者,应予收养,若有首昌内应,立大功者,则破格封赏。此乃要务也,法在必行。况流寇初起时,遇弱则战,遇强则遁,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今我大清国兵强,已历三十年,普天畏惧。今出师已越数日,嗣后入关里程远近,行军急缓,我等不知,惟念贼设营于关隘,俟我军行抵前,定畏惧逃匿,并知晓燕京紧要,辽东不可久留。贼首乃陕西人也,其必怕大清国兵力而西遁长安,贼之骡马不下三十余万,昼夜兼程,可行二三百里,一旦闻我军讯,必焚其宫殿府库,及我军入关,即整驮遁而西行,一二日后,即追逐不得。及我军抵京,贼已远去,财物悉空,逆恶不得除,士卒无所获,亦大可惜也。今宜计其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意,以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若遁走,即行追剿,贼若仍坐据京城以拒我,则伐之更易。如此庶逆贼扑灭,而神人之怒可回,更可收其财畜,以赏士卒,殊有益也。行军先后快慢,想必王已估算,万不可预先估定。初明之守边者,兵弱马疲,犹可轻入,今恐贼遣精锐,伏于山谷狭处,以步兵扼路。而我军皆属骑兵,不能履险,故宜于骑兵内选步兵,立于高处,从二至三路处觇其埋伏,俾步兵在前,骑兵在后,比及入边,则步兵皆骑兵也,孰能御之钥此可无忧无虑。若沿边仍复空虚,则接踵而进,不劳余力。待我军抵三河、通州后,若贼兵迎战,即全歼之,若畏惧不战,死守京城,则我军不宜留守东路,亦不可久留南路,宜增兵至京城西端及西北端,再于京南陆续设营,每日侦探勿绝,庶可断陕西、宣府、大同、真定、保定诸路,以备城外来攻,则马首所至,计日程功矣。流寇十余年来,用兵已久,所获兵甲及马畜甚多,虽不能与我军相拒,亦不可如昔日汉兵般轻视之也。用兵大计,王必熟筹,故鄙之赘言,谅无滞碍。”

洪承畴不愧为农民军的老对手,对李自成农民军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在形势剧变面前,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进军方略,就是以夺占北京为主要攻击目标,目的是从农民军手中夺取胜利果实和统治政权。

除此之外,监生张文衡也给多尔衮呈一奏文:

“镶黄旗监生张文衡谨启院本官来投,非为安乐,惟念天下大乱,宜择主而事,先行奋起,以立功名,特为创建天下大业而言。先帝以斩木为喻降臣等,意在等待良机,今适此良机也。王圣德贤明,乃佐帝业之诚悃之龙也,无意民心,千载难逢,底定天下大业,在此一举。稽古建业,尚无以杀掠创业者,况大清国威勇素著,大清军天下畏惧,然今尚未以义征服天下。义者,乃替天理民防乱者也。王果断从事,更改前行,诸项大小事宜,俱不失民信,倘不成大业,则以我乱言正法。至谓将军劳军而不行赏者,稽古以来,赏功报德是为大礼也,成其富贵者,更大于此。噎噎据闻,流贼驻于宣府、大同,窥伺北京,此时王若不亲理政务,则太祖及先帝数十年底定之业,岂不中道而废乎钥我随军来投,非为财物,仅效犬马之劳,上报先帝及王之恩,下遂初衷,完结我终生之业。”

多尔衮根据洪承畴和张文衡的征策和建议,继续率军西进,十五日,率军到达次翁。

平西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接到明廷入京勤王的诏命后,便率十五万(实有精兵四万)军民西进,但行动缓慢。由宁远至山海关二百里路程,如果日夜兼程一天便可到达,可是吴三桂整整走了十一天,根本谈不上火速勤王。吴三桂十分狡猾,当他率军赶到山海关后,并没有立即提兵入卫,而是时刻观察政局的变化。他从“疾走山海关”来投奔他的居庸关总兵马岱那里得知,京师已被农民军攻陷,崇祯帝自缢殉难。他深感自己的处境正夹在清军和农民军之间。他思考着如何才能保住个人的利益,下一步棋该如何走?是归降农民军,还是投靠清军?他左右思忖,反复权衡,进退维谷。

李自成率大顺军占领北京后,许多将领和广大军士以为明廷已被推翻,起义获得成功,因此竞相抢夺财物,惑于女色,尽情享受胜利成果,只有李自成认识到,明朝在山海关外还有一支抵御清军的铁军,这支军队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率领的。当他得知吴三桂领兵勤王已离开宁远、据守在山海关时,决定对吴三桂实施招降之策,遂派在居庸关投降的明将唐通,携带犒师银四万两及吴三桂父亲吴襄的手书,前去招降吴三桂,并调集两万起义军前往山海关准备进行接防。

吴襄的这封劝降家书是牛金星写好后让吴襄誊清的,通篇说理多于抒情:

“噎噎事机已去,天命难回,吾君已逝,尔父须臾。呜呼浴识时务者亦可以知变计矣。昔徐元直弃汉归魏,不为不忠;伍子胥违楚适吴,不为不孝。然以二者揆之,为子胥难,为元直易。我为尔计,不若反手衔璧,负与棺,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而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恃愤骄,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顿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并受戮辱,身名俱丧,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浴”

唐通带了这封所谓吴襄写给儿子的家书,来到了吴三桂的军营,当面对他说:“新主对老总兵(指吴襄)十分优礼,专待将军共图大业,以作开国元勋。”又说:“新主好贤,太子完善。”归降后父子皆封侯。

吴三桂看了家书,信以为真,他召集全体将士说:“闯王势大,唐通、姜瓌皆降,我孤军不能自立。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众将领同时答道:“今日死生唯将军命。”吴三桂当时考虑李自成僭位,进退无措。他最后决定投降李自成大顺农民军,主要是因为他过去与清军仇杀多次,不欲返颜;在自己兵将缺饷的情况下,李自成派唐通前来说降,并以银两粮饷劳军;更主要的因素,便是自己的爱妾陈圆圆及全家老小都在李自成的掌握之中,而且父亲吴襄已投降了李自成。基于上述因素,吴三桂看到投降大顺农民军的时机已经成熟,高官厚禄在即,非常高兴,最后欣然决定率军投降李自成。然后他便召开了秘密军事会议,开通了部将的思想,统一了投降口径,并遣使通报李自成,正式宣布向大顺农民军归降。

吴三桂爱妾陈圆圆画像

吴三桂向唐通交接了山海关协防清军的任务,遂率部五万,号称十五万赴京去朝见李自成。他命令部下在沿途张贴告示,声明本镇所部进京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民众不必惊恐不安。四月初五日,吴三桂行至永平西沙河驿。这时他先前派往北京打探军情的人返回,向他报告说,李自成下令在京捉拿皇亲国戚及文武大臣,拷掠追赃,抗拒不交者杀。吴父吴襄也未幸免,家中最后凑出五千两银子交出,才免于一死。与此同时,吴襄派来的手下傅海山也赶到了山海关,他把京城及家里的真实情况一一诉禀吴三桂。听到打探来的消息和父亲派人来报告的真实情况,吴三桂又向傅海山问及他心中最挂念的爱妾陈圆圆的情况。傅海山说:“吴老先生被农民军抓去拷打时,你的爱妾陈圆圆已被农民军副帅刘宗敏抢占。”吴三桂一听此情,怒不可遏,深感奇耻大辱,当众发誓说:“不灭李自成,不杀权将军刘宗敏,此仇此恨难灭。”“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有何面目见人?”说完吴三桂勃然而起,拔剑掷案,大怒道:“逆贼如此无礼,我吴三桂堂堂丈夫,岂肯降此狗子,受万世唾骂,忠孝不能两全!”最后他为家仇、红颜改变初衷,于四月初八日从沙河驿掉转马头,纵兵大掠,回师山海关。

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原是姑苏女子,玉峰歌伎,不仅歌声优美,而且貌倾天下,她那流露着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清秀的杏子儿眼,描着两条翠弯弯似新月的细长眉毛,俏皮的小鼻子细巧而挺秀,鼻翼微鼓;一张端正的樱桃小口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皓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轻袅袅花朵身儿,一捻捻杨柳细腰;两只玉纤纤葱枝手儿,拨弄着琴弦,仿佛潺潺清泉,哼唱出优美动听的江南昆曲。容辞斓雅,如林下凤至。她每一登场,犹如花明雪艳,观者魂断。她是当年周皇后的哥哥、嘉定伯周奎回苏州时发现的,后秉周皇后的旨意,遂将她带回宫里。

崇祯十四年(1641),周皇后看到崇祯帝整天对田贵妃宠爱有加,对朝中国事又忙碌得焦头烂额,心情烦闷,便主动把哥哥周奎从苏州带回的美女陈圆圆献给皇上,一来是为了解除皇上对田贵妃的专宠;二来是让她为皇上弹唱歌曲,以解皇上心中不悦,博得皇上的欢心。崇祯帝见到陈圆圆并听了她的弹唱后,大加赞赏地评说道:“此女子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是日燕,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崇祯帝问周皇后:“此女从何而来?”周皇后回答说:“兹女子是吴人,昆曲唱得娴熟,令侍棉盥耳。”崇祯帝最后说:“将她交予田贵妃,复念国事,不甚顾,遂命还。”周皇后本想用歌伎陈圆圆美妙的歌喉和美如天仙的颜容来博取崇祯帝的欢心,殊不知此时正处于国内烽火四起、大明皇权岌岌可危之际,崇祯帝根本就无心欣赏这美人和美妙的歌声。田贵妃遵照崇祯帝的旨意,将陈圆圆又送还到周皇后哥哥周奎的官邸。据说后来周奎立即派永巷宫人到田贵妃宫里说情,说陈圆圆乃江南名妓,不如留在其府中。后田贵妃自己没敢收养在宫中,又将陈圆圆送到她父亲田弘遇府中。

陈圆圆被田贵妃之父田弘遇留在府中。后来听说关内关外农民军和大清八旗军正从两面向明廷发动进攻,京师正处于危机之中,陈圆圆便向田弘遇建议说:“当此衣冠易虑、远近崩心之际,你应该结交一位著名将帅作为后援。我听前来府上听歌舞弹唱的大臣们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是皇上时常称赞的英雄,你应该找山海关铁骑军总兵吴将军作为后援。我听田娘娘说他已奉召入京,你可以乘机将他请进府中,与他深情结交。”田弘遇听了陈圆圆的提议后,有点儿为难,他说:“本府与吴三桂素无来往,一旦厚礼相交容易引人怀疑,何况吴将军奉召至京,公务繁忙,哪有机会可与他寒暄呢?”陈圆圆说:“听说吴将军一向仰慕田府歌舞,何不借此机会交纳于吴,吴必欣然乐从,于公无所损,而且还结交一大援。千万不要为了金谷侑酒者,忘却终身之祸。”田弘遇听陈圆圆这么一说,感到很有道理,当即表示同意。事后他便将吴三桂请到府中听歌舞,并设家宴招待吴三桂。一时间田府中花烛通明,笙歌热耳。席间管弦杂奏,肴脍纷陈,陈圆圆翩翩起舞、弹唱,燕语莺声,轻移莲步,款足湘裙,情歌动人,身材飘逸,容貌如海裳滋晓露,腰肢似杨柳迎春花,浑如浪苑琼姬,绝胜佳宫仙子。吴三桂看了半晌,不觉神视飘荡,喝彩不已道:“舞得妙,唱得好!此美人儿,真叫人一见魂销。”田弘遇看出了吴三桂的心思,便命侍女为其斟满酒,说:“听田娘娘说你是位英雄,假设贼寇至,你将奈何?”吴三桂率直地说:“公若能以圆圆见赠,我保公无恙,国亦无恙。”田弘遇听了吴三桂说出此话,很是满意,便忍痛割爱,送个顺水人情,答应让吴三桂携陈圆圆离去。

吴三桂将陈圆圆带回吴府后,两人风情天生就,春兴浓如酒,相爱如漆,情意绵绵,亲昵百般。正在两人爱情正浓、情意更深之时,宫中传来严诏,督促吴三桂立即出关御敌。吴三桂本想携陈圆圆一同前往山海关,其父吴襄当时在京负责督理御营,恐怕皇帝闻知此事会怪罪下来,于是劝说儿子吴三桂,暂时将陈圆圆留于吴府中,最后吴三桂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爱妾陈圆圆,离开了京城,遵旨迅速奔赴山海关守关御敌。

没想到这一别,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今日却被李贼的副帅刘宗敏抢占,他越想越怒不可遏,从而更加激起了他对李自成、刘宗敏的愤恨。

吴三桂一到山海关,就全歼了李自成派驻山海关协防唐通的八千兵马,杀得唐通最后仅剩八骑,只身狼狈逃回北京。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降而反叛后,立即派白广恩率军援救唐通,结果白广恩部也全部被吴三桂所歼。吴三桂夺回山海关,杀死八千农民军,击败、全歼白广恩援军,这一系列举措,是他降而反叛、“移檄讨贼”的开始。

吴三桂夺回山海关后,立即联络士绅、扩充人马,杀死了李自成派来劝降的使臣李甲祭旗,声明坚决与李自成为敌,并发布了一篇洋洋千言的讨贼檄文。檄文;:

“闯贼李自成,以妖魔小丑纠葛草寇长驱犯阙,荡秽神京,弑我帝后,禁我太子,刑我缙绅,淫我子女,掠我财物,戮我士民,豺狼突于宗社,犬豕踞于朝廷,赤县丘墟,黔黎涂炭,妖氛吐焰,日月无光噎噎桂等智不足以效谋,愤何辞以即死噎噎呜呼浴自有乾坤,鲜兹祸乱之惨;凡为臣子,谁无忠义之心。汉德可思,周命未改,忠诚所感,明能克逆,义旗所向,一以当十。请观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天下浴”

这篇檄文打出的招牌是“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团练总兵官平西伯”,并向远近宣布他此举是为了“兴兵剿贼,克服神京,奠安宗社”,鲜明地扛起了“请观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天下”的复辟旗帜。吴三桂以不共戴天的姿态向李自成宣战,以“总兵官平西伯”的身份号召明朝遗民起来为帝后复仇,宣布他此举是为了复辟朱家天下而战斗。

吴三桂降而复叛大顺农民军,虽然大败了唐通守军,重新夺回了山海关,但他仍然感到自己的军力难与农民军抗衡。既然与农民军不共戴天,就势必求助于关外清军,不能夹在农民军和清军之间腹背受敌。他在权衡之后,想到舅舅祖大寿和其他一些亲属、部下、同僚现在都投降了大清,在为清朝服务,便一方面派人向清军送信求助,一方面准备为恢复明朝而战。

山海关大炮台

四月十二日,唐通逃回北京,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降而反叛的事报后,鉴于山海关的重要性,他立即召集部下商议东征,并决定次日起程东征山海关。但是李自成对招抚吴三桂仍抱有侥幸心理,行期一定,他便将明大学士陈演、定国公徐允贞、新建伯王光通等官员和皇亲贵戚六十余员斩于西华门外。命牛金星、李牟等人守京师,以安后方。十三日,李自成率刘宗敏、李过等六万人马,并把明太子朱慈烺和永王、定王以及吴三桂之父吴襄带在军中,出东长安门赴通州,十五日抵密云,十七日至永平,十八日便派先头部队到达山海关。

四月十五日清晨,多尔衮率清军到达翁后(今阜新)一带。他骑在马上,信马由缰,慢慢前进,刚刚走了五里左右,前边护卫来报,有明军官员求见。多尔衮勒住马缰绳,命带来。原来是吴三桂派来的使节——副总兵杨珅和游击将军郭云龙。多尔衮下令停止前进,召见杨珅、郭云龙。

杨珅递上吴三桂给多尔衮的一封信函。多尔衮打开看了看,交给范文程读。信上写道:

“我蒙先帝提拔,肩负辽东总兵的重任,王爷的威望,我是一直深慕的。但春秋之义,不能越境交往,所以很久未敢联系,作为臣子的情谊,谅王爷应该理解。如今我国以宁远孤立一方,命我放弃宁远,镇守山海关,从而镇守东部边疆,防卫京城。不想流寇攻打北京,由于人心不稳,奸党开门投降,先帝不幸身亡。如今贼首僭称帝号,抢掠妇女财物,罪恶已极,真是赤眉、绿林、黄巢、安禄山之流,天人共怒,众叛亲离,马上就会失败。噎噎各省宗室纷纷兴举义兵,山左江右,星罗棋布。我受国厚恩,不忍百姓遭难,据守边门。虽想兴师问罪,以安人心,但京东地小兵弱,特泣血求助。我们与你们通好二百余年,今我们遭国难,你们应有恻隐之心,而乱臣贼子也不是你们所能容忍的。除暴剪恶,拯救危难,出民水火,是大仁大义之事;兴灭继绝,取成定霸,可得大名大功,何况流寇聚集了金帛子女无数,清军一到,都是王爷您的。王爷以盖世英雄的身份,在此关键时刻,希望考虑我这亡国孤臣的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我自率部直抵北京,灭流寇于宫廷。我报答贵朝的绝不仅仅是财帛,而将裂土以酬噎噎本应上书贵朝皇帝,但由于不知你们的礼节,只好请王爷转奏。”

这封信主要表明吴三桂站在明王朝的立场上,请求清军支援,其条件是,事成后,与清军分治中原。说“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以黄河为界,通南北好”。再者是请清军入喜峰口、龙井关、墙子岭诸处,自己出山海关,分兵合击农民军。

多尔衮听完后久久没有说话。这吴三桂在耍什么花样?虽然他有许多亲属在大清,他却一直不投降,早已投降的祖大寿是他的亲娘舅,曾多次劝他投降,他尚且不降,如今为什么却主动提出让清军与他携手作战?

多尔衮转过头,问多铎和阿济格:“他是不是听说我们出兵山海关,故意来麻痹我们,想搞缓兵之计啊?我们不可麻痹大意。来人!立即赶回盛京,让郑亲王马上发锦州的汉兵带红衣大炮赶赴山海关!”他想了想,又补充说:“同时奏明皇太后和皇上!”多尔衮又下令说:“大军原地休息待命!”

十六日,中军大帐里,多尔衮对分坐两旁的多铎、阿济格、范文程和洪承畴说:“大家看我们如何对待吴三桂的求救信?”多铎摇着头说:“吴三桂诡诈得很,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投降了李自成,如今又反叛李自成。他会不会引诱我们去打北京,然后在路途中袭击我们?”阿济格也同意弟弟多铎的看法,力主不去管他吴三桂的求救。

多尔衮转过来望着范文程和洪承畴,问:“你们的看法如何?”范文程拈着几绺胡须说:“刚才我和洪总兵商议了一下,我们觉得这也许是个取山海关的好机会。吴三桂求救估计没有诈,他可能已经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但是他却想借我们之手来打北京,通过攻打北京来解他目前的困境。我们以为,完全可以直取山海关,到山海关去解他的困境,然后看他是否真有诚意与我们共同进军北京。如果没有诚意,在山海关消灭他!”

多尔衮沉思地点着头,说:“我们要在这里多停留一些时间,让李自成的军队打到山海关,让吴三桂在燃眉之急下答应我们的全部条件!请范学士起草答复吴三桂的回信,信中不要理睬他提出的条件,只说我们愿意帮助他,但是他得投降,可以封他个什么藩王。”

第二天,多尔衮命令大军起程转向山海关进发,同时派使节把回信送给吴三桂。信上说:

“向欲与明修好,屡行致书,明国君臣不计国家丧乱,军民死亡,从无一言相答,是以我国拟文告诫明国官民,并三次进兵攻略,示意于明国。明国之君无奈而欲通好,如今我们不这样做了,只有平定国家,与民休息而已。予闻流寇废除明君,不胜发指。故率仁义之师,破釜沉舟,誓不返旌,期必灭贼,出民水火,出兵定国。及平西伯遣使杨珅、郭云龙前来致书,深为喜悦,遂统兵前进。平西伯思报主恩,与流寇不共戴天,诚忠臣之义也。平西伯虽向守辽东诸地,与我为敌,今亦勿因前故,尚复怀疑。昔管仲射齐桓公,后齐桓公又征服管仲,用为仲父,以成霸业。今伯若率众来归,则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如此,一则国仇可报,二则身家可保,子孙后代,永享福贵,如山水之永也。若尚有官吏来归,亦尊其功名,其子孙后代,永享福贵。若有军民来归,其本人什物,秋毫无犯,原居不动。”

这封信实际上是一封劝降信。四月二十日,多尔衮率清军以平均每天六十里的速度,进兵到了锦州西的连山驿。探子报说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到了山海关。吴三桂见情况紧急,一面派高选、李友松、谭邃环、刘泰临、刘台山、董镇庵六人前去诈降,并致书李自成佯称投降以周旋,用缓兵之计拖延时间;一面又派郭云龙和孙文焕亲见多尔衮,递交了第二封亲笔信。信上说:

“接王来书,知大军已至宁远,救民伐暴,扶弱除强,义声震天地。你帮助我们实在是为了我们先帝,我的感谢是微乎其微的。三桂承王谕,即发精兵于山海以西要处,诱贼兵速来。今贼亲率党羽蚁聚永平一带,此乃自投陷阱,而今天意从可知矣。今三桂已悉简精锐,以图相机剿灭,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京东京西可传檄而定也。又仁义之师,首重安民,所发檄文最为严切,但更祈令大军秋毫无犯,则民心服而财土亦得,何事不成哉。”

还说:“贼兵已朝夕且急,愿如约,促兵以救。”

多尔衮从吴三桂信中“愿如约”三字的含义心知吴三桂愿意投降,从信中也得知山海关军情紧急,立刻意识到,如果山海关被李自成占领,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他立即传令全军,人不卸甲,马不离鞍,统领大军昼夜兼程二百里,于四月二十一日越过宁远,昏夜抵达离山海关十五里处扎营。此时已可隐约听到山海关内炮号轰鸣、杀声阵阵。

四月二十一日晨,李自成率军比清军抢先到达山海关,立即调兵遣将,向山海关东、西罗城和北翼城发起攻击。两军首先在西罗城、石河西岸接触。李自成派明降将唐通率领一支人马,从关城西北三十余里的九门口北向东守外城,以切断吴三桂与清军的联系,防止其逃往辽东降清,同时令随军前来的吴三桂之父吴襄阵前致书劝降。吴三桂断然拒绝,并宣称,既然父亲叛国投贼,不能成为忠臣,那么三桂也难成为孝子,自今日起,三桂与父决裂。如果父亲不早日图反,贼虽置父鼎俎旁以诱三桂,三桂也不顾。李自成看劝降无望,遂下令向吴三桂发起进攻,两军大战于石河西岸,打响了著名的山海关大战。

山海关城门

李自成组织兵力,企图先下山海关东、西罗城和北翼城三个城池,由于西罗城面向关内,前面有石河相隔,所以两军首先在石河岸边交战。吴三桂与高第在石河西岸布阵迎战,两军对垒,自然有一番恶战,从上午八九点一直杀到中午十一点左右,农民军力战得胜,消灭大批吴军,一举突破石河防线,而后派一支数千人的精骑兵飞驰过阵,前至西罗城北侧,准备登城。眼看西罗城就要被农民军攻下,守城的吴军将领又以伪降来骗取农民军将领的信任,然后令偏将从北坡连贯而下,偷袭农民军,城上又同时用大炮猛轰,里外夹攻,使农民军攻取西罗城的行动功败垂成。

就在农民军与吴三桂主力在石河西岸激战的同时,另有几支农民军分队在攻打北翼城和东罗城。当时北翼城的守将是山海关副总兵冷允登,面对农民军的强大攻击,他拼命抵挡,几次挫败农民军的攻势,但农民军为了“联络直下,故独日夜狠攻”,蜂拥直上,直逼守军,这时,守城官军军心不稳,有些人企图做农民军的内应。面对农民军的强大攻势和重围,守将冷允登忙于“御寇防奸,内外兼顾”。吴三桂和高第被逼撤回城中,城池看来即刻不保。东罗城的情况也同样不妙。当时除吴三桂在石河西岸与农民军主力接战,北翼城由副总兵冷允登率军防守外,西罗城与东罗城都是由山海关绅士马维熙、吕鸣章等十人率乡勇“总理”“协理”防守。吴军亟待清军速援。

当日黄昏,多尔衮在山海关外静观山海关城的战局形势,这时得到吴三桂哨骑来报,说农民军已出边立营。傍晚,西边的晚霞刚刚落山,多尔衮立马山冈,望着黄昏中的山海关。身旁的范文程顺口吟诵:“两京锁月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多尔衮也随口吟诵:“榆关十月马毛僵,手挽雕弓射白狼。一阵雪花漂玉屑,西风犹趁马蹄忙。”然后转过头问:“大学士,这榆关可是这山海关?”范文程在马上弓身回答:“回睿王爷,这榆关并不完全是这山海关,古榆关在抚宁附近,四周空旷,无险可据。明初徐达北伐残元势力,率军来到此处,见榆关东面八十里处枕山近海,好似咽喉,于是下令把关城东移,它倚山临海,人们就叫它山海关,以后成为明朝重点修筑的工事。王爷瞧这山海关,鳞次栉比的墩台守望,柳栅沙沟纵横,四方形的关城八里多长,高墙厚实坚固。北面是蜿蜒的长城,东面是大海的滔天巨浪,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啊!”多尔衮叹息着说:“是啊!所以先帝数次入关都避开山海关,绕道而行,以避免无谓的牺牲。先帝的用兵如神够我好好学习的。”

暮色中,山海关雄伟的城楼下有影影绰绰的部队在走动,喊声连天,清军前锋兵马在一片石与农民军唐通所部交战,将其击溃,并生擒二人。唐通率残部退入长城内。多尔衮命令大军停止前进,驻扎到山海关东的欢喜峰。

第二天黎明时分,群山笼罩在东方旭日的红光之中,巍峨的山海关与蜿蜒的长城在旭日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多尔衮和范文程、洪承畴迎着料峭的寒风,站在欢喜峰的望远台上,俯视山海关的动静。李自成的主力部队在石河西岸激战,另外几支农民军在山海关的北翼攻打。北翼城一军叛降了农民军,农民军乘势蜂拥而上,冷允登率亲兵抵挡,眼看不能遏制农民军的进攻,幸得吴三桂一支援军到来,才保城池未失。吴三桂的守军危在旦夕。就在这时,吴三桂见情形不妙,又知清军已到关外,赶忙派人出关搬兵。多尔衮的侍卫急忙上来报告:“吴三桂派人求见!”多尔衮走回大帐,范文程、洪承畴紧跟着进入大帐。五位明人打扮的乡绅走进大帐,跪下求见多尔衮。他们一起向多尔衮请求说:“吴三桂大帅请求王爷立即进关,解救生灵于水火。”

多尔衮和颜悦色地请他们站起,敬茶赐座,和他们商讨山海关目前的局势。他让范文程说明这次前来的目的。范文程说:“睿王爷这是应吴三桂大帅的邀请,前来除寇安民。听说流寇逼死皇帝,呈今尚未发丧,百姓心中不忍。大清国的军队素以爱民著称,尔等不必惊慌,我国虽非汉族,但是皆为中华子孙,焉能不爱民如子?回去请转告吴三桂大帅,请他亲自来见睿王爷。”

四月二十二日晨,多尔衮率领清军来到离关城二里处的威远堡,高竖战旗,令士卒休息待命。吴三桂虽多次遣使,请求多尔衮速派大军援救,但多尔衮对吴三桂的举动仍然是半信半疑,犹豫再三,按兵不动。吴三桂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遂在晨色微曦中,令城上红衣大炮向东猛烈轰击,将围城的农民军打退,然后冒着枪林弹雨,杀开一条血路,亲自带着吕鸿章、余一元等五人和二百名亲军,突围出城,直奔清军大营来见多尔衮,与其进行了一场紧急谈判。

多尔衮在大帐中接见吴三桂,迫使他投降大清。吴三桂在阶级和个人利益驱使下,向多尔衮剃发称臣,投降了清军。多尔衮在吴三桂投降就范以后对他说:“你们欲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我领兵前来成全其美。过去我们兵戎相交是敌国,今天是一家人。我大清军进关若动人一株草、一粒谷,定以军法处死。你们告诉官民百姓,不要为此惊慌。打败李自成以后马上挥师北京去拥立明皇,替崇祯帝发丧。如果进京顺利,本王可封你亲王,像我们的三王一样。”吴三桂到了此时已别无选择。他打着如意算盘:想靠大清国的力量来消灭李自成,因为他与李自成和农民军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他原计划请大清军队来助他一臂之力,打败李自成,然后恢复明朝,让大清和明朝各拥半壁江山。而他自己,可再拥立明朝朱姓皇帝,自己落个光复明朝的忠义之臣的美名而名垂青史。岂料大清国志在入主全国。他想,洪承畴不是投降了吗?舅舅祖大寿不是投降了吗?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不是都投降了吗?大明的气数已尽,怨不得树倒猢狲散。

吴三桂最终答应了多尔衮的要求:开山海关投降,纳清军入关,然后以回京勤王的名义掩护大清军队平安进京。多尔衮立刻让侍卫备下牺牲和神主神位,当即与吴三桂歃血盟誓。歃血盟誓后,多尔衮拉着吴三桂的手说:“大帅!今后我们是一家人啦!希望不要出尔反尔,来回反复。”吴三桂说:“请王爷放心,三桂是知书明礼之君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多尔衮朗声大笑,转而收住笑容,脸色非常阴沉,眼睛里流露出十分阴鸷凶残的目光,对吴三桂说:“那敢情最好。本王爷生平最佩服君子,最见不得反复无常的小人。小人如若落到本王手里,定要他死无葬身之地。”此时,突然接到探报,说北翼城部分吴军哗变,投降农民军。多尔衮立即命令吴三桂先行,清军随即赶到,并交代说:“今晚本王率大军进关,贵军与流贼都是汉人,不易识别,你可叫部下以白布系肩为号,免得误伤。”吴三桂答应,于是率随员返回关城,加强城堡墩隘的防守,下令官兵剃发,用白布斜束肩,白布难以凑齐,就用裂裹脚布代替,准备与大清军联合作战,大败李自成。

多尔衮将率清军兵分三路,命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左翼入北水门,命豫亲王多铎等率右翼入南水门,各统精骑万余人入关,自己亲率中路入关中门,殿后指挥入关的清军隐蔽在关城之下。多尔衮告诫众将说:“我们过去曾三次围攻明都城,都不能攻破,李自成一举破之,由此可见其智勇必有大过人者。因此你们不得越伍躁进,此兵不可轻击,须各自努力,破敌才能大业可成。”他命令吴三桂为前锋率先出战农民军,以测其之诚伪,同时通过李、吴交战,看李自成农民军的强弱,待两军俱伤时,突然发起攻击,以坐收渔人之利。

李自成虽然身经百战,有丰富的战场实践经验,但由于对吴三桂屡抱幻想,致使战机一失再失,加之谍报不灵,直到此时仍未察觉清军已兵临城下,清、吴联军即将对自己造成灭顶之灾。李自成、刘宗敏、宋献策等人在山海关西北的将军台观察敌情,见山海关地势险要,深知此关易守难攻,就想诱吴三桂出关进行“战,而后一举歼灭,因此下令停止攻城,把十万大军自北山横亘至海,沿石河西岸一字排开列阵,以首尾相顾。

四月二十二日上午,突然大风狂吹,卷起沙砾尘土遮天蔽日,对面见不到人脸面,沙砾把脸打得火辣辣地生疼,叫人眼睛都睁不开。足智多谋的多尔衮看到李自成的布阵后,为避免同农民军对阵作战,决定采用集中强大优势兵力、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术。他说:“我军可向海对敌阵尾,鳞次布阵,三桂兵可分列右翼之末。”多尔衮选择关城以南石河口一带为突破农民军的战场,因为这里离李自成中军大帐最远,是个薄弱地带,同时这里东南临海,又是平坦开阔地,便于发挥清军骑兵驰马射箭的长技。他把八旗主力面向大海布阵,分层次展开,紧紧咬住一字形排开的农民军队伍。

吴三桂在龙王庙谭家颇罗地区同农民军接战,有清军压阵,他信心倍增,乘风卷黄沙、对面不见人之时机,率所部突然出现在农民军阵前,进战十分勇猛。这时,李自成带着明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正站在一个高冈上立马观战,他见吴三桂精锐四出,急令农民军包围吴三桂,一时间金鼓咚咚,呐喊之声传到百里之外,农民军层层包围了吴三桂的军队,吴三桂率军左冲右突,拼命死战,但农民军数量上胜于吴军,战斗力也很强,因此前仆后继,步步紧逼。吴三桂军被围在核心,他向左突围,便有农民军号旗向左指,使军队向左迎击;他向右冲击,号旗便向右挥,农民军又向右堵截,使吴三桂恰似瓫中之鳖,几无脱身之路,“阵数十交,围开复合”,从上午打到中午,又打到下午。吴三桂快支持不住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山头观战的多尔衮见时机已到,这才命令清军全线出击。于是,清军三吹号角,呐喊三声,阿济格、多铎等率领两白旗两万余骑兵,从吴三桂右翼蜂拥突入,生龙活虎的清军如万马奔腾,使战场形势瞬时发生了变化,农民军遭到清军的突然攻击,反而处于清军和吴三桂军的包围夹击之中。农民军不畏强暴,仍然奋勇拼杀,刘宗敏勇冠三军,他横刀立马,领精锐骑兵挥刀迎击,一口气砍死四五个清兵。吴三桂手下的军校有人认识刘宗敏,即刻大声呼叫:“这是闯贼手下的大将刘宗敏,不可放他走了!”刘宗敏躲闪不及,连中两箭,栽下马来。刘宗敏的亲兵拼死相救,在乱军中把他搀上马背,冲出重围,向西撤退。由于农民军与吴三桂军交战大半天,伤亡甚重,而且气力耗之殆尽,而养精蓄锐的清军与吴三桂的联军见农民军主将受伤,便全力冲杀,越战越勇,只用了一顿饭工夫,整个战场积尸相枕,弥漫遍“,农民军及运粮夫被赶到城东海口,多为斩杀,投水溺死者不计其数。当时李自成骑马立于高冈之上,见白旗一军杀入,正准备指挥后军参战,火速驰援。他身边有一僧人告知:“此非吴兵,必东兵(清兵)也,宜急避之。”李自成没有从整个战局考虑,自己策马先逃,大军顿时溃乱。清军跟在农民军之后,乘胜追击,直到四十里外。可贵的是这支农民军的许多官兵仍继续坚持作战,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在红花店为清军所败。

二十三日,李自成率残部退至永平,再遣明朝降官王则、赴吴三桂营招降,吴三桂将王则、送交多尔衮,王则、被处斩。李自成得知后,便在永平范家店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斩首示众,然后继续西撤。

李自成败退后,下一步怎么办?多尔衮叫来洪承畴等人商量。洪承畴说:“王爷要乘胜追击,不能给李自成以喘息的机会,否则他很快会东山再起。虽‘贼已远去,财物悉空’,但‘逆恶不得除,士卒无所获,影响士气’,必须‘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迅速追击农民军’。”多尔衮即以吴三桂诚心归降和山海关之战的军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赐他玉带、蟒袍、貂裘、鞍马、玲珑撒袋、弓矢等物,以马步兵一万隶属吴三桂,让他与阿济格、多铎一起率兵追击李自成农民军,同时采用招抚的手段争取汉族民心,特别是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多尔衮告诫将士:“这次出师,是为了除暴救民,灭流寇以安天下。如今入关西征,就不能乱杀无辜百姓,乱抢财物,乱烧房屋,如不按此行事,要论罪。”他还布置向百姓广泛宣传清军严守军纪、安定国家的规定,招徕逃避四方的百姓还乡返里。他让吴三桂以清军的名义发布檄文,号召汉族官绅和汉民归顺清军。其檄文;:

“平西亲王吴,为安抚残黎以救民生事。照得逆闯李自成戕主贼民,窥窃神器,滔天罪恶,罄竹难书。荷蒙大清朝垂念历世旧好,特命摄政王殿下大兴向罪之师,怀绥万邦,用跻和平之城。仁声所播,义无拂命。第虑遐远之区,讹传舛错,不特有辜大清戢暴安民之意,致安黎庶反受执迷殒身之祸。今摄政王简选虎贲数十万,拥戴西洋大炮数百部,络绎南下,相应榜谕,以醒愚蒙。为此示仰一带地方官绅军民人等,务期仰体大清朝安民德意,速速投诚皈命,各安职业,共保身家,毋得执拗迷谬,自罹玉石俱焚之惨,未便。特谕。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榜。”

吴三桂命人将檄文先发到前路各州县,各地士绅纷纷望风而降。

二十四日,多尔衮大军抵新河驿。次日抵抚宁县时,知县侯益光等率百姓出城五里相迎,多尔衮赐侯益光袍服,让他仍旧供职,并发仓赈济百姓。多尔衮还发给告示一张,让百姓各安其业,且军队不许入城,一律在县城西十里外宿营。

二十六日,李自成败回北京,吴三桂、阿济格、多铎率兵尾随,兵逼北京,刘宗敏、李过等连兵十八营与清军交战,再次失利,刘宗敏再次受重伤。当时的北京人心浮动,谣传四起,外逃者不计其数。李自成连遭挫折,军心涣散,预计北京难守,因而决定回师晋、陕,以图东山再起。

二十七日,李自成大顺军怒杀吴三桂全家三十八口,将首级悬挂在城楼上示众。清军进军至滦州,州学学政孙维宁率百姓迎降,多尔衮提升他为知州,诫谕一番,让他开仓济民,军队宿营于滦州城之南十里。

二十八日大军到达开平卫,指挥陈任重、李培元等率部下投降,多尔衮分别赐其袍服,军队宿营城西十里外。多尔衮率清军入京进兵顺利,他又发一道檄文送往沿边各处及晋、陕等地,说农民军战败后必然西逃,各地义民应于各处截杀,毋令入城。

二十九日,李自成草草在武英殿举行了黄袍加身的登基典礼,追尊七代考妣为帝后,牛金星代行郊天礼,并由六政府各颁一大赦诏书,以是年为大顺永昌元年。李自成身加衮冕,受各官朝拜,然后将木柴、硝磺之类运入承天门,二更时放火烧宫,再烧九门城楼,五更时农民军狼狈地撤出北京。李自成三月二十九日头戴斗笠骑着高头大马雄赳赳进入北京,三十天后狼狈逃离北京。

吴三桂一马冲入,军士亦逐队进城。只见宫门前颓垣败瓦,变成了一个个火堆。吴三桂忙令军士扑灭余烟,径直奔向家中,故居尚在,人迹杳然,各处搜寻,只剩下几个鹤形鹄面的老家人,并不见他心上的人儿陈圆圆,他亦无心去迎多尔衮,竟领兵出了西门,追赶李自成,追至庆都,看见李自成后队人马,便策马追杀过去。李自成急令部将左光先、谷大成等回马迎战,双方厮杀不几个回合,农民军即被吴三桂军所杀败。吴三桂正要继续追杀,祖大寿、孔有德已从京城赶到,促令他立即班师。吴三桂说:“逐寇如追逃,奈何中止?”祖大寿说:“这是范文程老先生的主意,说穷寇无追,且回都再议。”吴三桂犹自迟疑,祖大寿接着说:“军令如山,不应违拗。”吴三桂无奈,只好偕舅舅祖大寿等一同回师拜见多尔衮。

吴三桂见了多尔衮说:“闯贼杀我父母,害我全家,吴某恨不能立刻诛杀此贼,只因军命难违,姑且从归,现请命我继续追杀此贼。”

多尔衮说:“将军不惮劳,军士已经疲乏,总需休养几天,方可再发兵追杀不迟。”吴三桂别无可言,乘大军休养之机辞别回家。回家之后,他密遣自己的心腹去打探陈圆圆的消息。这时北京城内已经变成荒烟瓦砾之场,哪里能访寻得陈圆圆姑娘?一连寻了几天,仍是音信杳然。那吴三桂终日里满脸愁云惨雾,寝食不安。这一日,午牌起身,忽然见门卒领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小民进来。那小民见了吴三桂,磕头如捣蒜,连连道:“大人,今有陈圆圆姑娘躲在小民家里,她知道大人在府里,叫小民送一封书信来此。”吴三桂听了,大喜若狂,忙拆信观看,只见信上写道:

“贱妾陈沅,谨上书于我夫主吴将军麾下,妾以陋姿,猥蒙宠爱,为欢三日,遽别征旌,妾虽留滞京门,魂梦实随左右。百头之感,不律难宣。三月终旬,闯贼东来,神京失守。妄以隶于将军府中,遂遭险难,以国破君亡之际,即以身殉,夫市何惜钥妄以未见将军,心迹莫名,不敢遽死。闯贼屡图相犯,妾以死拒,幸闯贼犹畏将军,未下毒手,令妾得以瓦全,妾之偷息以至于今者,皆将军之赐也。及闯贼举兵西走,妾得乘机脱逃,期一见将军之面,捐躯明志。乃闻将军复出追寇,不得已暂寓民家,留身以待。今幸将军凯旋,将别后情形,谨陈大略,伏维垂鉴,书不尽意,死待来命。”

吴三桂看毕,赏了小民五百两银子,忙差人用肩舆迎接陈圆圆。不多时,下人把陈圆圆抬到,陈圆圆下了肩舆,款步而入。吴三桂急忙起身相迎。陈圆圆方欲行礼,吴三桂如获至宝,将她一把抱住,搂入怀中,说道:“不料今日犹得见卿。”陈圆圆说:“妾今日得见将军,已如隔世,唯妾身虽保全,左右不无疑虑,请今自死在将军面前,聊明妾志。”说毕,她垂下珠泪,推开吴三桂双手,意图自尽。吴三桂将她紧紧抱住,说道:“我为卿故,间关万里,日不停驰,今日幸得重会,卿乃欲舍我而死,卿死我亦不能再生。”陈圆圆此时边哭边呜咽道:“将军知妾,未必人人知妾。”吴三桂连忙说:“我不疑卿,谁敢疑卿?”陈圆圆道:“将军如此怜妾,妾不死,无以自白;妾死,又有负将军,真是让妾生死两难啊!”

吴三桂说:“往事休提,今日是破镜重圆的日子,当与卿开樽畅饮,细诉离情。”于是命侍卫安排酒肴,两人互叙分离数月的相思之情。陈圆圆风姿如旧,貌似桃花,吴三桂亲情如蜜,金影里,半亸云鬟,秋水波中,微含春色。两人合浦珠还,重圆破镜,有说不尽的恩爱,一连几日不问外事。后来吴三桂的一员副将谈起为他父母发丧一事,吴三桂才如梦初醒,为父吴襄开吊发丧。后多尔衮保奏他为征西王,又改丧事为喜事。

五月初一日,多尔衮行至通州城,吴三桂请护崇祯帝太子入京师,多尔衮不许,命其追击农民军。多尔衮在城西二十里宿营,初二日一早动身,向北京城开拔。多尔衮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一路之上,遵循先帝圣训,积极实施招抚汉族地主官绅的计划。他每到一地,都对百姓进行安抚,开仓济贫、不让军队入城住宿扰民,军纪严明。对投降的地方官好言劝慰,赏赐袍服,保证他们原有的官职地位。这些政策和做法不仅使这些官绅感激涕零,也使当地百姓松了口气,对京城内外各阶层人士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为清朝入京建立未来的统治,打下了较好的思想舆论基础。

北京城里的官僚士绅们还蒙在鼓里,满怀希望地迎接报君父之仇的吴三桂,西江米巷的富商合资为吴襄家买了三十多口上好棺材、衾衣为之殡殓。明廷的遗臣正准备恭迎吴三桂及大清军,以为他们奉还了崇祯太子,重新中兴大明王朝。

一场大雨,使熊熊燃烧的烈火渐渐熄灭了。宫中除武英殿、文华殿以及宫外大明门、正阳门之外,主要建筑都已半成灰烬。只有那昔日筑巢于宫殿重檐下的泥燕被大火烧得无家可归,只好在荒凉残破的庭院里上下翻飞,几乎遮住了天空,叫声中透着凄凉。

五月初三日,原吏部侍郎沈惟炳、户部侍郎王鳌永、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等人,准备了法驾、卤簿,迎候于朝阳门外。远处马蹄声声,尘埃阵阵,众人连忙跪伏在大道两侧,一些百姓烧香拱手,人群熙熙攘攘,有人连声高呼万岁,传呼着“幸太子至”的喊声。可是当车马行到跟前,抬头仰视,才发现走在前面的既不是太子朱慈烺,也不是战将吴三桂,而是身穿异样服装的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众人不禁惊骇愣然。善于随机应变的明朝遣臣猛然醒悟过来,立即笑脸相迎,请多尔衮乘明帝銮舆进城。多尔衮急忙推辞说:“我自己是效法周公辅佐幼主,不该乘辇。”各官员则叩头再请说:“周公曾经完全代管国家大政,您应该乘辇。”于是多尔衮不再推辞,由骑兵护卫着,乘辇进入朝阳门,缓缓向前行驶。骆养性下令把卤簿向宫门陈设,排仪仗于前,奏乐。多尔衮从长安门进皇宫,在此对天行三跪九叩头礼,再对沈阳盛京方向行三跪九叩首礼,而后乘辇车直入武英殿,以金瓜、玉节等陈列于殿前。多尔衮下辇升座,接受故明大小官员以及宦官七八千人的朝拜。眼望殿下跪伏的一大片臣民,耳听山呼万岁,震耳欲聋,多尔衮的心里不禁生起一丝得意之感。

多尔衮为了表明清人对过去的敌人宽宏大量,不念旧恶,彻底征服明朝遗老遗少,激发汉族地主阶级对农民军的仇恨,在范文程等人的督促下,在进京的第三天,对故明的官员、耆老、兵民发下谕旨:

“流贼李自成原系故明百姓,纠集丑类,逼陷京城,弑主暴尸,括取诸王、公主、驸马、官民财货,酷刑肆虐,诚天人共愤,法不容诛者。我虽敌国,深用悯伤,今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着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

此谕一下,“官民大悦,皆颂我朝仁义,声施万代”。礼部侍郎杨汝成称典礼浩繁,不能独自担当,多尔衮便问汉官中谁最贤明,沈惟炳推举曾建议崇祯帝南迁的李明睿,多尔衮便任命李明睿为礼部左侍郎,负责明崇祯帝的谥号祭葬事宜。李明睿以自己身体不好推辞不干,多尔衮对他说:“你们的皇帝还没有收殓,明天就要让京城官民人等哭临,没有神主,怎么哭临?没有谥号,怎么立神主灵牌?”

李明睿一听,痛哭不止。多尔衮下令在朝房中讨论崇祯帝的谥号,最后议定拟先帝谥号为“端皇帝”,庙号为“思宗”,坟墓命名为“思陵”,有碑上书:“大明思宗端皇帝陵”,殿上匾额书“思陵”二字。周皇后为烈皇后,安奉神主于帝王庙。命曹溶等五人作为五城御史,在帝王庙“监肃诸议”。此决定和做法一经公布,明朝遣官和京师民众感激涕零,无不称颂大清之师为仁义之师,可以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五月初六日,多尔衮为明崇祯帝在帝王庙设灵堂,允许在京群臣为先帝哭临三日,一些曾投降农民军的官员,如熊文举、杨枝起、朱徽等都前来致哀,陪位哭灵。

为了笼络人心,多尔衮还宣布:明朝各衙门官员,不计前恶,一律照旧录用,对为了躲避农民军而返回故籍、隐居山林的,只要愿意回来,也仍以原官录用,凡剃发归顺的地方官各升一级,朱姓各王归顺者也不夺其王爵,仍加恩养。以此安抚故明官吏。至于衣冠,多尔衮也批示:“目下急剿逆贼,兵务方殷,衣冠礼乐未遑制定。近日特旨简用各官,都且照依明式速制本品冠服,以便谢恩莅事。”衣冠服制也没有变动,暂时因循明朝旧制。为了减少民族纠纷,多尔衮于五月二十三日敕谕兵部说:“以前,因为归顺的百姓不易辨别,所以下剃发令,来区分顺民和反抗者。如今听说剃发极大违背了百姓的意愿,这反倒不是我以文教定民的本心了。从今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各随其便。”并将此令广为张贴。多尔衮用韬晦之计,初步安定了民心。之后,未动什么干戈,河北、天津、山东、山西等地的官僚绅士便纷纷归降清朝。

清朝礼葬崇祯帝与田贵妃合葬的思陵

摄政王多尔衮的这些做法,使汉族官绅无不为之而感激涕零。有人说“清兵杀退逆贼,恢复燕京,又发丧安葬先帝,举国感清朝之情,可以垂史书,传不朽矣。”南明大学士史可法在给多尔衮的信中也写道:“殿下入都,为我先帝后发丧成礼,扫清宫殿,抚辑群黎,且免剃发之令,示不亡本朝,此等举动,震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面,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乎?”清军进入北京后,以“讨伐贼寇,恢复皇权”为旗号,采取一系列安民养民、优礼汉官的政策措施,使汉族地主阶级和明朝遗臣遗民无不感恩戴德,使清军很快在北京站住了脚,继而成为统治全国的新生政治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