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一方水土话文化

一方水土话文化

时间:2022-03-2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水土话文化一条古称衍水的太子河,在重峦叠嶂的大山里千回百转,川流不息。本溪县委组织文史专家学者,撰写《本溪县满族史》《太子河文化》《本溪县抗战史》《铁刹山道教》衍水文化系列丛书,从不同侧面聚焦本溪历史文化,展示这方水土的地域特色文化,远见卓识,可喜可敬。文化无形而无处不在,任何一方水土的物质文明,其经济总量、质量、活力和人们的幸福指数,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一方水土话文化

一条古称衍水的太子河,在重峦叠嶂的大山里千回百转,川流不息。不知道第一缕炊烟升起于何时何地,能够断言的,无论是这方水土的原住民,还是像我的祖辈那样闯关东的人们,毫无例外地都是逐水而居。这原本为人类的共识共性。于是,就有了属于这方水土的太子河文化,有了浸润着这种文化的一代代本溪人,一代代在这方水土生生不息的和奔来奔去的你我他。

本溪县是满族自治县,我的满族文化启蒙,始于我的继母。外祖父来了,继母叫他“阿玛”,让刚戴上红领巾的我好生奇怪。继母告诉我,满族人管父亲叫“阿玛”,称母亲“讷讷”。接着,她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满族人的习俗。而今,即便是纯正的满族人家也难得听到如此的称呼了,可是,从国人皆知的旗袍、酸菜五花肉血肠,到我最爱吃的酸汤子,又有几个人能拒绝满族文化的诱惑呢?

从小就听老人们讲邓铁梅邓司令,说他打日本如何了得,小鬼子怕他又敬他。还有苗可秀、黄拱宸,宁死不屈,都是咱们本溪县的英雄好汉。20世纪末,为写一部抗联的长篇,我曾采访过本溪县的丛茂山等抗联老人。铁刹山道教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弟子赵至钢,也曾是一位抗联战士,这为作为东北道教发祥地的传奇名山铁刹山,平添了一抹血性的瑰丽。

本溪县委组织文史专家学者,撰写《本溪县满族史》《太子河文化》《本溪县抗战史》《铁刹山道教》衍水文化系列丛书,从不同侧面聚焦本溪历史文化,展示这方水土的地域特色文化,远见卓识,可喜可敬。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根,这种文明就因国家、民族、地区不同而异彩纷呈。我们是中国人,是本溪人,因为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华文化,是本溪这方水土的文化。文化无形而无处不在,任何一方水土的物质文明,其经济总量、质量、活力和人们的幸福指数,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与世界接轨,是与世界上的先进文化接轨,尤其需要继承、保持、展示、弘扬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而不是也不可能与之脱轨。(www.guayunfan.com)古人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从宏观上讲,攻城就是道理讲不通了,用暴力将对手征服;攻心则是用文化的力量,让对手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类千百年来纷争不断,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冲突、碰撞,最终决定一切的是文化的力量。

我这个地地道道的本溪县人,在本溪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在小市学习、下乡、工作、从军24年。记得十几年前回小市,一进县城就觉得眼生,到了老丈人家所在的闵家巷干脆找不着北了。满眼楼房,对开4车道的柏油路,记忆中的参照物全没了。最可笑的是妻子,站在那儿转圈儿瞅,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哪去了呢,哪去了呢,找不到那个生她养她的家了。

记忆中的故乡永远回不去了,恒久魅力的是这方水土的文化。而大凡魅力恒久的东西,都需要水滴石穿的修炼,来得慢,见效也慢。就不能不感佩这方水土的当家人过日子的真诚,并向为这套丛书付出心血的专家学者致敬。

祝福家乡。

张正隆  

2014年6月24日 于大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