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杨校康回忆(抗联第一军游击连战士)

杨校康回忆(抗联第一军游击连战士)

时间:2022-03-2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杨校康回忆1934年,抗联部队到桓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1937年春天,接上级指示,把地方武装一、二分队合编为游击连。游击连听从大部队的调动、指示,一切行动都是这样的。特务连是大部队总司令部领导的组织,和游击连是平行关系。游击连的前身是抗联后方自卫队,后因队伍不断壮大,为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才将自卫队改编为游击连。游击连的主要任务是坚持游击根据地斗争。在待遇上一律平等,官兵是同吃同住同甘苦。

杨校康回忆(抗联第一军游击连战士)

1934年,抗联部队到桓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群众纷纷要求参加抗联,我就在这种情况下参加了抗日队伍。我参加的是一军后方自卫队二分队,开始不是正式部队,到1938年就变为正式部队了。当时队伍的武器不好,用的净是“洋炮”、“腰别子”。我们这支队伍跟大部队不同,经常活动在一个地盘,主要活动在桓仁县老秃顶子周围的几个村中。这一地区的自卫队有两个:一个是一分队,活动在四平街、老秃顶子以西的地方;另一个是二分队,在老秃顶子以南的仙人洞、高俭地、铧尖子一带活动。

1936年的时候,仙人洞一带就有红军活动,大多数是从铧尖子北黑石头沟过来的,通过高俭地奔老秃顶子,也有时从铧尖子奔红庙子往北走。记得1936年3月跑桃花水的时候,杨靖宇从木盂子经过一次,那时邵本良有架轰炸机,在木盂子炸了一通。部队本打算在那儿吃午饭,结果也没吃上,又奔高俭地去了。当天午后高俭地也被炸了。这年冬天,杨靖宇他们在老秃顶子过的年。

1937年春天,接上级指示,把地方武装一、二分队合编为游击连。这时一分队长张某牺牲,由崔队副带队,在高俭地北参加合编。游击连负责人是李指导员(本姓韩,朝鲜族),下设三个分队,过去的分队长就是游击连的分队长(分队也叫排),一分队长胡大个子,二分队长崔山好(以后投降敌人,领敌人把游击连的重机枪拖架起走了),三分队长王守业。游击连的三个分队当时都活动在桓仁地区,到新宾县活动得很少,去的话也就是在大小红石砬子、沙木厂一带,没到过碱厂,大多数是在大小红石砬子以南的地方活动。二分队到本溪边区活动过。游击连听从大部队的调动、指示,一切行动都是这样的。

特务连是大部队总司令部领导的组织,和游击连是平行关系。那时李向山就参加了抗联部队。游击连的前身是抗联后方自卫队,后因队伍不断壮大,为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才将自卫队改编为游击连。游击连的主要任务是坚持游击根据地斗争。平时与敌人正面交锋打仗很少,主要是牵制敌人活动,维护游击根据地的治安以及给大部队搞给养等。当时主要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遇到敌人大股兵力就离开。因为我们当时弹药缺少,又因叛徒叛变后敌人熟悉我们的活动地区,因此我们必须保存实力,打有准备的仗。

在抗联中,官兵之间的关系真如亲生的骨肉一般,互相关心帮助,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看不出什么官兵。部队里非常民主,经常开会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待遇上一律平等,官兵是同吃同住同甘苦。每当战斗时,首长以身作则带头冲锋陷阵,指挥杀敌。(www.guayunfan.com)1936年,日寇在东边道地区,实行残酷的归大屯、并部落和“三光”政策,造成无人区,妄想利用这种恶毒的办法割断军民联系。但是敌人的想法失败了,不但没有割断军民之间的联系,相反老百姓利用各种办法支持抗联,给抗联送东西。如:桓仁仙人洞、高俭地和大小恩堡等地的群众把打下来的粮食藏在山上,然后把藏的地点告诉给抗联。妇女利用出围子洗衣服的机会,把粮藏在衣服底下,用盆带出去。还有的人有意把牲畜赶出围子,再以找牲口为由往外带东西。更突出的是,春耕时群众往外多拿种子给我们吃,或把炒面袋系在腰里送给我们。部队对群众也尽力提供帮助。在老秃顶子一带的前后夹道子、红庙子和老和尚帽子等地方都有密营,我们经常在那些地方活动,老百姓在这里种地时,我们就派战士帮忙,没有牲畜的,我们把缴获的马送给他们种地用。群众与抗联的关系真是鱼水一般不可分离。军队每到一地,老百姓都热情招待,比关心自己的亲人还强上几倍。

军队的生活是艰苦的。敌人从1936年以后实行了“三光”政策,并对抗联游击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封锁,给抗联造成很大困难。尽管当地群众千方百计地设法帮助解决,但因日寇限制太严,1936年我们在桓仁老秃顶子上待了一冬,把粮食都吃光了。1937年春,部队就开始到敌占区活动搞粮食,但始终不能满足需要。到1938年,粮食简直一无所有,主要是以野菜、树叶代替,仅有的一点点的粮食给病号吃都不够。部队同志因饮食不佳,又连续行军作战,身体都很瘦弱。不仅吃不饱,也睡不好。开始还能在密营里休息,后来密营大都被敌人破坏了,只好在深山丛林中露营,夏天遇雨时,用破被挂在树棍上支成棚,人在底下睡,雨大时就睡在泥水中。冬天睡在雪地上,用破树叶、树枝铺在身下,冻得难以入睡。尽管这样,部队的军纪仍然是非常严格的,每到一地,绝不动群众的一针一线。

1938年秋季,敌人封锁得严紧,部队不仅吃住困难,弹药也不足。这时程斌投降敌人,反转过来领着敌人进攻我们。游击连二排崔排长也带着二十多人投降了。我们无法再活动下去。青苞米下来时,我们在仙人洞下边白石砬子打了一仗,后奔川里与特务连会合。这时军部来人通知去接头,于是游击连与特务连共同转移,经黑石斗沟奔五女山,与马、于指导员的两支队伍会师,四支队伍加一起共有二百多人,受“八个爪”(李明山)领导,隶属军部。接着奔辑安,到了粑粑沟子,天已下雪了,军部韩仁和在那里迎接我们,并带我们过浑江,到河里与军部会合,这时已11月了。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不愿做奴隶的中国劳动人民掀起了反日斗争的怒潮。当时在桓仁地区就组织起抗日救国军、大刀会等反日抗日武装组织,这些组织都是自发的。1934年初,中共东南满省委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红军)来到桓仁,从那时起,抗日部队有了我党的领导,斗争方向和目标都明确了。当时由于党及时地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以及抗联的优良传统、铁的纪律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有的全家参军,有的父送子参军。如桓仁县木盂子王玉林老大爷,不但自己参加抗联,而且把两个儿子也送到了部队里。我们弟兄三个也是一起参军的。

青年义勇军。成立一年多时间,在仙人洞垮了下去,人数四五十人,武器就是“腰别子”和“洋炮”,弹药也很不足。抗日救国会,这个名字是有的,在仙人洞一带以“抗日救国会”的名义召开过会,大多数是部队人去召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