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李子芬刘若云被捕

李子芬刘若云被捕

时间:2022-03-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李子芬主持的狱中干事会可圈可点_《狱中干事会给满洲党团省委的信》等两份文件考受党中央指派接替刘少奇出任满洲省委书记的李子芬,上任不到20天,因为在处理同国民外交协会关系问题上举措不当,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招致省委机关严重破坏,大批党团员被捕入狱。文件之一是《狱中干事会给满洲党团省委的信》,载该册第319页;文件之二是它的附件,《狱中干事会扩大会关于反立三路线决议案》,载同册第323页。

李子芬主持的狱中干事会可圈可点_《狱中干事会给满洲党团省委的信》等两份文件考

受党中央指派接替刘少奇出任满洲省委书记的李子芬,上任不到20天,因为在处理同国民外交协会关系问题上举措不当,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招致省委机关严重破坏,大批党团员被捕入狱。但是,正如常言所说:“吃一堑,长一智。”这位年轻的革命家显然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成功地主持了狱中党团干事会的工作,为几十名被捕党团员顺利出狱,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创造了条件。关于这方面的细节《汇集》甲7所载的两份文件给我们提供了确实的佐证。

文件之一是《狱中干事会给满洲党团省委的信》,载该册第319页;文件之二是它的附件,《狱中干事会扩大会关于反立三路线决议案》,载同册第323页。两份文件标出的时间1931年的“三月十三日”,但实际上这只是这封信发出的时间,决议案通过的时间要比这更早。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的考证不妨就从解读这封信所汇报和提出要求的内容开始。

第一,关于干事会的人员构成和职责范围。

李子芬(www.guayunfan.com)1.我们自从入狱以来虽然是经常过着组织的生活,但因环境关系以前是没有具体组织形式。到最近我们又因为事实需要,成立了党团合组的五人干事会(党二人,芬、俨,团三人,姚、孙、张——兵工厂工人)芬任书记。这干事会是在党团省委直接指导之下,管理△△△△和△△△全体在监的党团员的教育组织工作。[151]

这里所说的“经常过着组织的生活”指的是被捕后李子芬并没有放弃省委主要领导人的责任,一直以党组织的名义指挥被捕党团员开展狱中的革命斗争,而党团员们也都能够尊重和服从他的指挥。据刘若云回忆,被捕当天李就乘中午买点心吃的机会塞给他一张纸条:“各人准备口供,坚持互不相识”。以后多次活动都用暗中串联、碰头的办法传达党的决定,只是尚未确定正式的组织形式而已。

信中所列5名干事会成员:党二人,其中“芬”,即李子芬,当时化名刘树清;“俨”是刘明严,是刘若云当时在党内使用的化名,狱中化名李玉山。团3人,其中“姚”,亦称“小姚”,即饶漱石,狱中化名宋振华。“孙”即孙昆,原名王静波,又名王文德。“张”即张梦影,是奉天兵工厂枪厂的技术工人,共青团员。上述5人李子芬、刘若云被捕前分别是中共满洲省委的书记和秘书长,饶漱石、王文德分别是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和干事,他们都是党团省委的主要负责人和办公部门的主管,唯有张梦影是来自基层团组织的青年工人。由他们组成的狱中干事会,既有利于保持组织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有利于密切领导核心与来自基层党团员和党外人士的联系,增强团体的活力,可以说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合理组合。

信中被涂掉的“△△△△”和“△△△”两处分别是“第一监狱”和“看守所”,这几个字之所以要在文件归档时涂掉是出于对狱中党团员安全的考虑。万一文件丢失,被捕同志下落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干事会的职责是在党团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对于现在关押在奉天第一监狱和看守所的所有党团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监狱斗争的组织领导工作。史料记载,到这封信发出时为止,关押在这两处的同案共产党员有李子芬、饶漱石、丁君羊、刘若云、邱旭明、王文德、郭庆芳、王笑山、王纯一、赵尚志、宋小坡11人,共青团员有王松山、方景清、吕凤祥、刘仲武、张梦影、魏学武、商振铎7人,党外进步人士刘丹岩1人,共计19人。后来又有在抚顺党组织破坏案中被捕的张浩、赵文栋等被关进第一监狱,干事会的领导的党团员的数量扩大到40人以上。

第二,关于干事会工作重点和策略方针。

2.干事会成立后,我们很精密的估量了△△客观环境和我们案情的实在关系,认为我们现在是不需要而且不应当将全副精力都用在△△斗争中,而是应当依据客观的可能,争取尽速出△的保障。在未被释放以前,主要应当注重武装头脑的工作。但这不是说要完全抛弃日常斗争,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生活能够比较自由,能有自由读书的机会,这都是过去和监狱方面不断斗争的结果。[152]

“我们很精密的估量了△△客观环境”,“△△”二字应是“监狱”,后面的也是一样。“出△”应是“出狱”。狱中的客观环境是失去自由受到严密监押管制的环境,案情是共产党嫌疑案,二者结合起来推断的时间不会很短,根据张学良在1931年2月10日对日记者谈东北时局说:应区别对待共产党中研究学者与搞武装暴动者,对暴动分子坚决取缔。[153]言外之意,对于前者可以从轻发落。这个讲话已发诸报端,狱中党员是可能知道的,李子芬等把这些实际情况进行了仔细分析,得出了“不需要而不应当”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监狱内部的斗争上,而应该为早日出狱创造条件。应该说李子芬等这一思考与决策较之被捕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应注重武装头脑的工作”,就是说他已经知道自己犯了冒险主义错误,应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路线觉悟,准备出狱后更好地为党工作。这一狱中工作重点的确定是完全正确的。

“这都是过去和监狱不断斗争的结果”,刘若云的回忆对此作了非常生动的说明。他说:“案情稍微稳定之后,我们就开始为改善生活条件作斗争。但开头对于斗争的目的性和方式方法不是都经过仔细研究的。例如监狱里雇3个传教师向青年犯人讲道(我们都住在青年监狱),我们就在讲堂里和他驳道理,随即又高唱少年先锋队歌,把讲堂闹翻了。这就激怒了敌人,把他们认为闹得最欢的3个人饶、我和另一个东北学生提出来毒打一顿,改押在关强盗和烟犯的一所最恶劣的监房里,我们以绝食表示抗议,绝食两天后敌人无奈只好把我们送回原来监房。经过斗争我们处境有了好转,有病可互相照顾,再不送到病号监中去遭磨难,还可以看些书籍。借此,组织上秘密送进监狱中一些书籍和党的文件来学习。事实证明,以武装头脑、争取早日出狱为重点目标,适当地开展争取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三,关于请求给予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援。

3.因此除请你们要切实和互济会及中央规定具体的对于我们的物质经常救济办法,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目前重病者又有四人,轻病可说是急[几]乎全体)外,我们请求你们以后无论如何要源源不绝的供给我们政治的养料。四中全会决议案,最近中央和省委的通告、决议案,与我国党史和俄国革命史,马克思、列宁的著作,请你们要负起责任运送进来。[154]

“互济会”,全称为中国革命互济会,1929年12月24日成立,总部设于上海。该会主要负责救济被捕入狱的革命者和烈士遗属。“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因为当时被捕党团员生病者已经危及生命。大约就在这封信发出的前几天,一场灾难式的瘟疫开始在狱中流行。和饶漱石同案被捕的有十四五个人染上了疾病,先后病倒了。信中说的“目前重病号者又有四人,轻病可说是急[几]乎全体”,就是指这种情况。当时赵尚志幸未染病,为了照顾好生病的难友,他想了各种办法为难友服务。赵尚志和另外4名未患病的党团员主动负责看护患病难友的责任,不顾瘟疫传染自己,整日整夜地守候在患病难友身旁,为他们端饭、喂药、送水、拿大小便器,随时随地找大夫,表现出革命同志间的浓厚的阶级情谊。由于干事会的关心指导和大家的精心照顾,难友们的病患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患病的同案难友都恢复了健康,没有一个死于病患。[155]在经济方面,虽然干事会向新一任省委要求规定“经常救济办法”,但当互济会无力解决,他们也主要依靠自己想办法解决。据郭庆芳回忆:“在长达二十二个月的时间里,互济会无钱,只送过两次东西,是以某人家属的名义送来的。其他在沈阳有家属和社会关系的,都送过一些钱,但都不是经常的。”[156]干事会成立后组织难友成立了一个“经济委员会”(也叫生活小组)。难友们在经济上实行集体主义原则,互济会及每个党团员送来的钱款、食品、衣物等全部集中起来,统一由经济委员会根据实际需要分配使用。在赵尚志等人的积极努力下,使有限的积累做到了物尽其用,特别是饶漱石、邱旭明等两个在南方无人接济的难友,也得到了同样的照顾,大家高兴地说:“我们过的是‘苏维埃式的战时共产主义的生活’”。

第四,关于“反立三路线”和“年关斗争”。

4.最近我们的工作可以报告的主要事项有二:(一)我们详细地讨论了反立三路线与拥护国际路线问题。先在干事会扩大会上讨论成立了决议案(上文便是),随后又在小组会议中讨论,并全体通过干事会的决议。(二)我们领导△△的年关斗争,被发动的人数愈[逾]四百,得到相当结果,但其中有些同志犯了错误,不斗争,不管闲事。另一部分同志则不顾群众斗争情绪和监狱环境,而走向强迫命令群众的左倾盲动的道路,以至在群众面前做成同志对骂的怪现象。一方面骂机会主义者,他方面骂盲动主义者,最后干事会是根据党的新路线做了正确的批判的结论。[157]

所谓“反立三路线与拥护国际路线”是六届四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四中全会是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在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的支持下宣称李立三的错误是在“左”的词句掩盖下的右倾机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比李立三盲动主义还要“左”的错误观点,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中央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统治。[158]这就是所谓“反立三路线,拥护国际路线的由来。狱中干事会成立之日,正是全党传达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之时,因此干事会理所当然地要把讨论“反立三路线拥护国际路线”列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干事会扩大会议”参加的具体人员现无从考之,但邱旭明、张浩(即林仲丹)确知已经参加。

“我们领导△△的年关斗争”,指春节期间要求改善在押人员伙食的斗争。“人数愈四百”,“愈”应该是“逾”,指年关斗争参加人数超过400人。此事在郭庆芳老人的回忆中把春节误记为“端午节”(因为干事会这封信发出的时间端午节还未到,那么信中所说的400余人参加的要求改善节日伙食的斗争只能指的是春节),其实就是年关斗争。据郭庆芳回忆:“改善伙食的斗争由我和其他几个号联系,一致行动。向狱方提出过节要给好吃的要求。李子芬、饶漱石两位书记怕我孤单,也来协助,以期得到斗争的胜利,结果伙食改善了。”[159]

“做成同志对骂的怪现象”,这是由于狱中党团员对于公开宣传问题的不同认识引起的。被捕党员赵尚志由于在商会礼堂公开演讲,反帝立场已经公开,入狱以后,仍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反帝。他经常将头伸出牢门窗外,不顾看守阻止进行演讲,对此《盛京时报》曾给以大肆渲染,声称:“由宪兵司令部拘捕审讯之大批反帝党,目前均在监狱拘押候判。其中赵子和,因过于迷信共产主义,虽已身入囹圄,犹复执迷不悟,目前竟在狱中宣传,伸首窗外,向诸囚犯及看守兵等,大事演说其共产救国主义,态度激昂,声色俱厉。当经看守兵等严予取缔,旋即呈明看守长,将其单独禁闭室内,共党似此抵死不悟,共毒之深,亦可见矣。”[160]随着中共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先后召开,党内批判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狱中党团员对赵尚志的此类做法有所批评。据赵文栋回忆,饶漱石曾批评赵不要大事宣传反帝,赵不服,骂他“胆小鬼”,有时还以生活小组长的名义不客气地命令他说:“南蛮子,去给病号倒便桶!”信中所说的“一方面骂机会主义者,他另一方面骂盲动主义者”,应该是指赵、饶之间发生的这种争议。在这种情况下李子芬出来用四中全会文件的精神去批评他们,双方自然会服从。因为“新路线”或称“国际路线”,在党团员的心目中是最高的权威。

那么,以李子芬为首的狱中干事会对党中央的“新路线”究竟如何理解?他们的认识和入狱之前有无进步?通过对《干事会扩大会议决议案》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某些端倪。这个决议案篇幅很长,全文4000余字,这里只举其中有代表性的段落加以解读和分析:

我们认为目前正在发展着的中国R运动中,正在发展着的苏维埃R·A英勇斗争中,L·S·L的领导实给了这些运动以严重的损失,L·S·L的整个错误系统,是与布尔什维克的C·I·L不能并存的。这个路线以许多左倾的空谈,掩盖着对于当前最紧迫R现实任务执行的消极怠工,所以其本质是机会主义的。[161]

决议案开头表明了狱中党团员对“立三路线”和“国际路线”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句中某些关键词用英文字母表示,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R”是英文“革命”(REVOLUTION)的字头,“R·A”是英文“红军”(REDARMY)的缩写。“L·S·L”和“C·I·L”,则分别是“立三路线”和“共产国际路线”拼音缩写。这段话意思是说,实践证明李立三的“左”倾错误路线,对目前的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对于全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它的整个错误体系都是和布尔什维克党倡导的共产国际路线势不两立的,是在“左”的词句掩盖下的对革命运动的消极怠工,因此,从本质上说它是本位主义的。当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层组织,干事会这样的立场和认识无可厚非。

立三路线在许多中心大城市毫无实际阶级力量对比的正确估量,没有相当工作前提,便实行计划组织武装暴动,调动红军无阵地无后防的拼命进攻,这样,就大大做了发狂的盲动,一经发展下去,便要葬送阶级力量的精锐,使我们的运动向后倒退。还在布置全国的暴动之中,用总行委的组织实行取消了党和团以及工会的组织;在组织军事化的口号之下,形成了家长统治制度,使党走到非常状态,完全丧失了布尔什维克的民主集中组织精神。[162]

这是参加扩大会议的党团员特别是其中的领导干部对“立三路线”的批判,也是对自己执行这条错误路线所犯错误的反思。

“大大做了发狂的盲动”,这不仅是指在南方发生的事,也指满洲总行委在东北,以抚顺为中心的武暴计划就带有这种性质。当时李子芬等已被捕入狱,但张浩、杨一辰、赵文栋却是亲身经历过的,决议案的这种认识也反映了他们深刻反思;至于李子芬也是李立三主持工作时派来的,他们对东北地区的阶级力量的对比也缺乏切合实际的估量,并且他们这两起被捕入狱的原因从主观上说也都是源于这种错误,所以他们对“立三路线”错误造成的危害感同身受是合情合理的。

“一经发展下去,就要葬送阶级力量的精锐”,这也是经验之谈。抚暴计划,正在紧张筹划时,幸亏中央三中全会召开,陈潭秋、张浩会后马上返回东北决定停止暴动发动,并且分别到各地去做停止盲动计划的工作。如果不是制止及时,已经积蓄起来的一点革命说不定会完全葬送。但即使如此,还有军委书记韩源波等优秀干部牺牲。这种教训李子芬、张浩等人看来是真正吸取了。

现在我们为了艰苦的革命斗争,被囚禁在敌人的监狱里,然而以我们的革命热忱和勇敢,依然贯彻了广大革命群众和党所领导正在进行着的伟大阶级斗争。我们在未接受敌人死刑宣告之前的现实生活中,是要特别利用时机加紧武装头脑的革命教育与研究工作,并进行监狱内部的斗争,尽力争取更广大革命群众斗争的革命战地。在这样生活中,同样有可能与必要去反对立三路线与深刻学习和执行国际路线,在党的立场上去反对国际的右倾曲解,以至托陈派破坏党的反革命企图。[163]

这主要是表明在狱中特别环境中如何坚持反对立三路线,拥护国际路线的决心和办法。

“广大”一词这里是“扩大”、“扩展”的意思,是动词而非形容词。这种古今词意差异和演变的现象,在历史文件中是常见的,决议案前面所说的“革命环境一般的发展,政治经济危机的一般的加速”,这两处“一般”就不能解读为“普通”,而只能解读为“普遍”。这句的意思是说,要努力把监狱当成进一步扩大革命群众斗争的特殊的战场。

“在党的立场上去反对国际的右倾曲解”,这句话疑有漏字,完整的意思应该是:站在党的立场上去反对那些对国际路线从右的方面进行的曲解。

我们认为最近在国际和中央领导下,正在进行着反立三路线与拥护国际路线的坚决斗争中,党内一切右倾分子乘机窃发,他们利用全党群众反立三路线的热情,实行向党进攻,他们不只是曲解国际路线,想用他们的右倾政纲去代替国际路线,并且有分裂党的公开的小组织行动; 私自召集反党的公开的小组行动,私自召集反党会议,印发反党小册子,成立反党的决议;还公开在上海进行第二省委,第二区委的组织,以至反对党在国际指导下的四中全会,反对国际代表,反对中央、反对党的六次大会!这一洋洋大观的反党活动,开了闻所未闻的恶例,这些现象出现在布尔什维克的队伍里,是党的耻辱!是破坏无产阶级最高组织原则与铁的纪律!我们一致奋起坚决抗议右派这种反党活动,我们要求满洲省委坚决执行纪律!无条件的制止他们的活动,解除他们的领导工作,在服从党的决定转中央之下工作。我们建议罗章龙之流这些反党的领袖,中央要首先给以严重的制裁,要他即刻停止反党活动,服从党的决议,否则毫无顾恤开除出党。[164]

这是决议案最后一项,中心内容是表明与会党团员反对分裂、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的立场和决心。

“窃发”这里是指盗用反“左”的名义,即乘反对立三路线的时机,从右的方面发动向党中央进攻的。分裂党的公开的小组织活动。事情的经过是: 六届四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时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罗章龙等在上海非法成立了“中央非常委员会”以及第二省委、第二区委、第二工会党团等组织,进行分裂党的活动。他们还派唐宏经、徐文雅、张雅文到东北来分裂满洲省委,在沈阳没有得手便到哈尔滨强占北满特委会议,蒙蔽少数不明真相的党团员非法成立了北满第二特委和团特委,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省委闻讯后派赵毅敏(时名刘昆)、韩光(时名小孟)到北满团特委一起同他们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取缔了伪组织,省委于3月1日通过决议对唐宏经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从而避免了东北党组织的分裂。狱中干事会通过决议案时党中央和满洲省委都已分别对罗章龙、唐宏经作出了严厉处分,但从决议案内容推断他们会前还没有获悉处分的结论。

“这一洋洋大观的反党活动,开了闻所未闻的恶例”,回顾党的历史,像这样公开宣布另立中央,另立省委、区委、特委的现象确实罕见。此前的托陈取消派和此后的张国焘也有反党的小组织活动,但毕竟比较隐蔽,尚未敢从上到下这样肆无忌惮,因此说“开了闻所未闻的恶例”是不过分的。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国民党的派别林立,西山会议派、改组派等都曾另立中央,在平时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实力派也都各行其是。但这种情况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绝对不能容许的,因此决议认为这一行为是“党的耻辱!是破坏无产阶级最高组织原则与铁的纪律!”李子芬等虽身陷囹圄,但他们对于关系到党和革命存亡的大事始终保有高度警觉性,因此他们对罗章龙、唐宏经等人的行为极为愤慨,要求省委“坚决执行纪律!无条件的制止他们的活动,解除他们的领导工作”,建议中央对罗章龙给以严厉制裁,甚至开除党籍。

“全党像一个人一样团结起来,绝不疲倦的争斗!”这是决议案最后呼出的口号,表明他们殷切期待的愿景和不可动摇的决心。

80年前的这两份革命文件给我们传递了令人感动的历史信息。李子芬主持的狱中干事会无论是对难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组织狱中革命斗争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很出色的。特别是他们运用被捕党员的社会关系巧妙地配合了狱外上级党组织的营救,为顺利出狱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更是难能可贵的。它好比是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打造的一叶诺亚方舟,冲破惊涛骇浪,终于驶达胜利的彼岸。1932年初全部两批40余名被捕党团员和革命群众都先后走出监牢,踏上新的革命征程,其中绝大多数后来都成为令人仰慕的民族精英和国家栋梁。李子芬本人出狱后回上海,被党中央派往安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不幸于1932年8月再次被捕入狱,在经历了3年零4个月酷刑和疾病折磨之后于1935年12月与世长辞,年仅33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