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最早的亚洲海盗――日本海盗

最早的亚洲海盗――日本海盗

时间:2022-03-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的亚洲海盗——日本海盗最早的亚洲海盗——日本海盗倭乱,或称倭寇,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我国东部沿海烧杀劫掠的海盗集团。流传至今的历史资料中提到一个叫施色的日本海盗。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盗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后来,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

最早的亚洲海盗——日本海盗

最早的亚洲海盗——日本海盗

倭乱,或称倭寇,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我国东部沿海烧杀劫掠的海盗集团。

倭人同中国的频繁往来,大致开始于汉武帝以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发动了对卫氏朝鲜的战争,灭其国,打通了汉与东方各国的通路。随着倭人与中国往来的扩大,中国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越来越多地传入到日本。直到唐以前,中国的史籍中均称其为“倭”。中国向来是日本对外贸易的国家之一。当时日本上下都需要中国货,诸如穿着的布匹、丝绵,日常用的瓷器、铁锅、食醋,各种书籍、名人字画以及交换用的古文钱等。

元末明初,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集团曾控制了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朱元璋平定了这些割据势力后,一些原属这些集团的人窜入附近海岛或逃往海上,但与沿海居民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一方面图谋卷土重来,另一方面,迫于生计不时在海上劫掠商船或上岸掠取财物,并勾结倭寇劫掠沿海地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针对的对象就是这伙海盗和倭寇。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除了政府之间可以实行朝贡外交,不许百姓出海、私通国外或是与外国人交易。虽然政策时宽时紧,但总的倾向是禁止,而这并没有阻挡倭寇的来犯。

约14世纪中期,日本亦处于南北混战状态,前后持续将近60年,直到1392年,南朝才被北朝吞灭。在长期的内战中,许多溃兵败将流离失所而沦为海盗;一些无以为生的人们也多流为盗贼;南朝灭亡后,一些不愿臣服于北朝的人,也入海沦为倭寇;一些海盗商人同这些溃兵、败将、浪人等结合起来在海上进行抢掠。而战乱期间,这些倭寇不仅没有统一的政府加以约束,而且还得到了一些大领主的支持,使武士强盗的特性在海外得以任意发泄。(www.guayunfan.com)■1797年,海盗帆船进攻英国三桅舰“毒蛇”号。

□1797年10月17日,法国与奥地利签订和约,法国占有意大利北部,威尼斯属奥地利。

流传至今的历史资料中提到一个叫施色的日本海盗。一次航行中,施色在马六甲结识了一名叫弗朗茨·克萨韦尔的基督教徒。后来,在克萨韦尔的影响下,施色也成为一名基督教徒。1549年,施色用自己的船把克萨韦尔当作传教士运进日本。这位僧侣来到日本后,想让施色当一个基督教团体的首领,但遭到施色的拒绝,他还是选择了继续进行海盗活动。

明初倭寇来华一般在清明节以后,借助东南风从朝鲜西海岸漂流而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是他们最容易到达的地方。因此,明初的倭患以山东、辽东较为严重。而此时之中国正值明初,方国珍、张士诚相继诛服,其中部分亡命者亦入海为盗。二者相互勾结,骚扰中国沿海。

百年前的倭寇武士 7-3

■1818年,英国军舰“希望”号被基思马赫的族长俘获。

□1818年6月,第三次马拉特战争结束,马拉特被英国征服,印度全境成为英国殖民地

日本海盗从不单枪匹马行动,总是大队人马一起活动。他们有的几十人,有的几百人,成群结帮,打着海商的幌子,但他们的实质则是一伙杀人越货的海盗。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盗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日本海盗常常侵扰中国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是明代经济最发达、物资和财富最充裕的地方,盛产丝茶等重要产品。他们每次侵扰,都疯狂地抢掠财货,大肆烧杀,还掳掠人口作奴隶,供他们压榨和奴役,可以说是无恶不作,祸患严重。

明朝中叶以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他们加紧榨取人民的血汗,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沿海武备一天比一天荒废,倭患也一天比一天加深。

倭寇的暴行激起了沿海居民的反抗,在抗倭战争中涌现出一批爱国名将,其中以戚继光最为出色。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11月,两万倭寇围攻福建仙游县城已达10天。正在紧要关头,戚继光率领军队及时赶到,以寡敌众,奋力攻杀,终于击退倭寇,解除了仙游城的围困。

经过仙游之战,福建倭寇大体平定,残存的倭寇逃至广东,被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献消灭。东南倭患基本平定。

后来,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

人物小传 戚继光

戚继光字符敬,号南塘,又号孟诸,山东登州人。1528年11月12日生于将门之家。戚继光小时候,学习非常勤奋。在父亲戚景通的教育下,戚继光逐渐接受了爱国思想,又学到不少军事知识,便立下志愿,准备继承父亲的事业,做一个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军人。

■1819年,几艘英国大军舰与一支强大的讨伐队协同作战,拿下了阿拉伯海盗的首府哈马角。

□1819年8月16日,英国军警在曼彻斯特圣彼得卢广场对集会群众开枪,死伤600余人。11月29日,英国颁布严限言论、集会和出版自由的六条法令,即“封口令”。

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戚景通去世,戚继光承袭父亲的武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面对当时猖獗的倭患,戚继光的心里很不平静。他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从中可以看出这位青年将领不图功名利禄,只望卫国安民的伟大抱负。

戚继光画像 7-4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9月,戚继光亲自来到浙江义乌,以爱国大义号召当地群众参军报国,各乡农民纷纷报名入伍。1561年(嘉靖四十年),倭寇又一次进犯浙江,沿海各地纷纷报警。倭船共几百艘,人数达到一两万人,声势浩大,远近震动。戚继光听到消息,马上率军前往,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1563年11月,倭寇2万多人围攻福建仙游县。戚继光以少胜多,倭寇全线溃败。

戚继光戎马一生,确实像他自己在诗中所写的那样,江南塞北,转战千里,直到年近花甲才告老还乡。1588年1月17日,一代名将戚继光离开了人间,但戚继光和戚家军英勇杀敌的故事,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甚至编成戏曲到处演唱。人民永远纪念这位热爱祖国、保护百姓的抗倭名将。

历史事件特写:戚继光智取横屿岛

1562年,被戚家军打败的倭寇退缩到了横屿岛。横屿岛是孤立在海中的一个小岛,潮水上涨时周围汪洋一片,潮水退落后又是海滩泥潭,马踏上去必定要陷进烂泥里。倭寇自以为有天险挡道,无人能靠近,因此将该岛作为大本营。不过,戚继光派出的探卒发现,在夜晚海水落潮后,有片泥滩可以直通横屿岛。戚继光立即命令将士做好战斗准备。

夜半时分,潮水退落,横屿岛笼罩在一片黑暗里。戚家军排好队列,每人夹带一捆干草,来到横屿岛的对岸,他们把干草扔到渐渐露出水面的泥滩上,铺出一条路来静悄悄地上了岛,然后便火速前进直奔倭寇大营。

倭寇发现戚家军接近横屿岛,迅速布阵,一部在山上依托木栅防守,一部在山下摆成阵势,企图乘戚家军立足未稳,将其赶入海中淹死。戚家军将士深知,攻打横屿岛是背水决战,有进无退,有敌无我,必须个个奋勇当先,誓死拼搏。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收复了被倭寇侵占达3年之久的横屿岛。

酷睿点评

当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的时候,海盗们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也开始走向了终结。

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荷兰和英国成为了新一代的海上霸主。黄金寻求者们从传说中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等著作中了解到中国、印度和南洋各地财富如山、黄金遍地的奇迹,如痴如醉,极力向往,决心远涉重洋到东方去寻求黄金。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好为这种愿望的实施准备了客观条件。随着葡萄牙敲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中国的态度也开始起了明显的变化。倭寇的出现将中日这两个东方国家也卷入到海上势力竞争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