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乘时立功,急流勇退

乘时立功,急流勇退

时间:2022-03-1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乘时立功,急流勇退——乐毅传陈寿《三国志》记载:蜀汉名相诸葛亮青年时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赵武灵王时被推举为官。这件事引起了燕国贵族的不满,3年以后,终于爆发了内乱。齐军的残暴和烧杀抢掠,招致了燕国百姓的不满;同时,其他诸侯国也准备派兵救燕。一时间,四方豪杰之士云集燕国。昭王以接待贵宾的礼节隆重接见了乐毅。当时,齐国正是齐湣王当政,号称东方强国。

乘时立功,急流勇退

——乐毅传

陈寿《三国志》记载:蜀汉名相诸葛亮青年时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和乐毅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谋士。

乐毅,战国时代赵国灵寿(今河北灵寿县西北)人,生卒年月不详,是魏徵国军事家乐羊的后代。公元前408年,魏徵文侯(魏徵国第一个国君,前445—前396年在位)派乐羊率领军队去攻打中山国(今河北中部偏西,活动中心在今定县),战事持续了3年,终于灭掉了中山国。为了嘉奖乐羊的战功,魏徵文侯把乐羊封在灵寿,乐羊死后便葬在这里,乐羊的后代也定居在这里。由于魏徵国和中山国之间还有赵国,所以魏徵国难以长期控制中山国。约在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国复国,并把国都设在灵寿,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前326—前299年在位)派军进攻中山国,5年后,中山国再次被灭掉。这样,乐毅便成了赵国人。乐毅有文武之才,深谙兵法。赵武灵王时被推举为官。公元前299年,赵国发生内乱,赵武灵王被围困在沙丘(今河北巨鹿东南)宫,活活饿死。乐毅乘机离开赵国,跑到了魏徵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一、乐毅衔命使燕国

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徵、秦,号称“战国七雄”。燕国原是其中比较弱小的一个,它的疆域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以及山西东北部,南临大海,跟齐国接界,国都在蓟(今北京市西南)。当时,七国在互相争战的同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改革。燕国也发生了一场“禅让”君位的闹剧。(www.guayunfan.com)公元前318年,燕王哙把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并把300石俸禄以上的官吏们的大印全部收回,交给子之另行任命。当时,燕王哙年事已高,不再过问政事,一切都由子之一人决定。这件事引起了燕国贵族的不满,3年以后,终于爆发了内乱。

公元前315年,燕太子平和将军市被暗中谋划攻打子之。消息传到齐国,齐国的谋士们劝齐宣王说:“如果趁此机会进攻燕国,就一定能把它灭掉。”于是,齐王派人到燕国对太子平表示,齐愿帮助太子夺位。太子平便结党聚众,反对子之;将军市被也带兵包围了宫殿。子之率众反击,战斗持续了好几个月,死伤数万人。

齐国早就对燕国怀有野心,公元前333年,燕文公去世,齐国便趁燕国国丧之机攻占了燕国10座城池。此时,太子平和子之发生内争,为齐国的干涉提供了机会和借口,齐宣王派匡章统率齐兵,大举伐燕。燕国士兵无心抵抗,连城门都不关闭。齐军只用了50天时间,就攻下了燕国的国都蓟,并活捉了子之,把他剁成肉酱。接着燕王哙也在战乱中死去。齐军的残暴和烧杀抢掠,招致了燕国百姓的不满;同时,其他诸侯国也准备派兵救燕。于是,齐军被迫撤退。公元前311年,燕人拥立太子平即位,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时,燕国国内一片混乱,田地荒芜,房屋倒塌,到处是一片废墟。燕昭王决心振兴燕国,雪亡国之耻。他知道,治理国家千头万绪,最要紧的是要有人才。有了人才,才能雪耻兴邦。

燕昭王思考着如何招揽人才,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为了这件事焦虑得面容憔悴。

有一天,燕昭王对他的谋士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发生内乱,一举攻破燕国,我们国小力单,无力报仇。如果能找到贤杰跟我共同治理国家,以洗雪国破家亡之耻,那才是我的心愿。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呢?”郭隗说:“只要您诚心诚意,礼贤下士,尊重有才能的人,学习他们的人品和才干,那么天下的人才就会聚集到燕国。他们听说您礼贤下士,还亲自登门求教,自然会为您出谋划策。”昭王又问:“我该向谁求教呢?”于是,郭隗绘声绘色地给他讲了一个“重金买马骨”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君,想得到一匹千里马,就派一名亲信,带着黄金千两四处去买千里马。有一天,这个人走在半路上,看到许多人围着一匹死马啧啧称叹。他走上前去打听,得知这匹死马,原来是千里马。他忽然灵机一动,立刻拿出500两黄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这个亲信把马骨带回去,恭恭敬敬地献给国君。国君看他带回来的是马骨,大怒说:“你这个傻瓜,马骨有什么用呢?还花去这么多金子!”这个人胸有成竹地说:“大王息怒,天下人知道您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出重金收买,便知您求千里马心切,千里马很快就会送上门来!”果然,不到一年的工夫,这位国君就得到了千里马。

昭王听完故事,说:“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可是招贤人这件事,具体该怎么办呢?”

郭隗站起身,深深地向燕昭王施礼之后,说:“臣下不才,请大王把我看作‘死马骨’供奉起来,活的‘千里马’一定会送上门来。”

燕昭王接受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经常像学生一样去请教,并在国都武阳(昭王时迁都武阳,在今河北易县南)给郭隗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为了争取民心,他悼念死者,慰问孤寒,跟百姓同甘共苦。为了广招人才,他在易水河畔筑起一座高台,在台上举行庄重的接见仪式,接待各地前来投奔的贤士;台上堆放着许多黄金,作为网罗贤能的经费,取名“黄金台”。只要有善于用兵的贤才,有志灭齐的勇士,以及对齐国险阻关塞、君臣内幕比较了解的人,昭王便不惜金钱,想方设法把他们聘请到燕国。

这件事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天下。各国有才能的人,络绎不绝地来到燕国。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苏代从洛阳来。一时间,四方豪杰之士云集燕国。

燕昭王真心实意礼遇贤能的消息很快传到魏徵国,在魏徵国做官的乐毅一直不受魏徵王的重用。早有离魏徵之心,只是苦于没有好的去处而迟迟未动。恰在这时,传来燕昭王高筑黄金台、礼贤下士的消息,便萌生了投奔燕王的念头。也就在这个时候,魏徵王命乐毅出使燕国,乐毅真是求之不得,便欣然前往。

燕昭王久闻乐毅大名,听说乐毅要来燕国,真是喜从天降。昭王以接待贵宾的礼节隆重接见了乐毅。昭王说:“先生在赵国出生,在魏徵国做官,在燕国当为贵宾。”乐毅说:“臣在魏徵做官,只不过是为躲避战乱。大王如果不嫌弃的话,请委任我为燕国大臣。”燕昭王十分高兴,封乐毅为亚卿(仅次于上卿的高官),“立之群臣之上”。这为乐毅施展才能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乐毅伐齐

到燕国之后,乐毅一方面帮助燕国训练军队,一方面积极进行政治改革。燕国经过20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家殷富,士兵乐战,为进攻齐国准备了条件。

当时,齐国正是齐湣王当政,号称东方强国。齐国土地肥沃,蓄积丰富,国势强盛,它南败宋楚,西摧三晋。又与韩、魏徵联合攻秦,兵进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齐湣王的狂妄骄横,使韩、赵、魏徵、秦等国深感不安,于是各大国之间活动频繁,谋划合纵伐齐。同时,由于连年征战,齐国国力日益削弱,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齐湣王把齐国名士孟尝君逐出国外,更引起了齐国百姓的不满。

燕昭王看到“雪先王之耻”的时机已经成熟,便跟乐毅商量攻打齐国的大计。昭王说:“寡人已含恨28年了,常担心某一天会突然死去,而不能插利刃于齐王之腹,以雪国耻。现在齐湣王骄横残暴,目空一切,中外离心,这是天要亡齐。我准备动员全国军队,与齐国决一死战,先生有何高见?”乐毅答道:“齐国地大人多,士兵善战,如果仅凭燕国的力量,单独攻齐,很难取胜,大王果真要讨伐齐国,必须与其他国家相联合,现今燕的邻国当中,赵国与燕关系最密切,大王应该首先与赵国联合,这样韩国必定会响应。而被齐王驱逐的孟尝君,正在魏徵国做相,痛恨齐国,肯定乐意出兵伐齐。这样,打败齐国,指日可待。”昭王听后,很是高兴,于是派乐毅到赵国游说。赵国名士平原君赵胜向赵惠文王陈述了伐齐的好处,赵王很痛快地答应了。恰好秦国的使者滞留在赵国,乐毅便趁机游说。秦使者回国向秦王报告了伐齐的事。秦王早就忌恨齐国的强盛,害怕诸侯各国背秦而事齐,于是赶忙派使者再到赵国,表示愿意共同讨伐齐国。与此同时,剧辛也衔燕昭王之命前往魏徵国,劝说魏徵王出兵。孟尝君听说后,表示大力支持。经过多次外交活动,燕、秦、赵、韩、魏徵五国约定共同伐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动员全国兵力,拜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也把相国印绶给乐毅。于是,乐毅统帅五国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三、攻齐国乐毅分兵,围即墨燕王中计

齐湣王听说五国大军前来进犯,便任命触子为将,亲自调集全国兵众,沿济水设置防线,进行抵抗。他唯恐齐国战败,对触子下命令说,只许打胜,不许打败;败了,就要掘你的祖坟,齐湣王这种昏聩残暴的做法,不但不能鼓舞军队斗志,反而涣散了军心。不久,双方大军在济水以西展开激战。

乐毅身先士卒,五国兵将无不奋勇杀敌,杀得齐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诸军乘胜追击,齐湣王大败,逃回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一面组织城内军民坚守都城,一面连夜派人求救于楚国,许诺尽割淮北之地给楚国。

乐毅在打败了齐军的主力之后,便遣还了秦、韩两国的军队,让魏徵军去攻取宋国的故地(今江苏铜山、河南商丘、山东曲阜之间的地区),让赵军去攻占河间,自己准备统帅燕军,长驱直入,直捣齐都临淄。这时,剧辛对乐毅说,齐国是个大国,燕国是个小国,这次能打败齐国,主要靠其他国家的援助。从长远考虑,应该及时占领齐国边境的城池,不应该贸然深入。乐毅不同意剧辛的看法。认为齐湣王早已不得人心,如果燕军乘胜前进,就会使齐国离心离德,爆发内乱,燕军正好征服齐国;如果贻误战机,齐王就会重整队伍,卷土再来,那就很难征服齐国了。于是,乐毅率燕军继续追击,势如破竹,齐军守将都姜望风而逃,燕国大军直逼临淄。齐湣王十分恐惧,于是协同文武官员数十人,偷偷打开临淄北门,潜逃到外地。乐毅很快就攻破了临淄城,“尽取齐宝物祭器输之燕”。过去齐国从燕国掠去的宝鼎等物,又重新陈列在燕国的宫室之中。燕昭王大喜,亲自到前线慰劳军队。乐毅以其显赫战功,被封于昌国(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号昌国君。

再说齐湣王从临淄逃出以后,先是跑到卫国的国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卫国是小国,卫君起初对齐湣王还很恭敬,但齐湣王仍以大国国君身份自居,傲慢不逊,卫国君臣对他渐起反感。齐湣王看形势不妙,又先后奔到邹国、鲁国,两国都不接纳。最后,他东逃西奔,到处碰壁,只得回到齐国莒城。

却说楚国见齐国使者前来求救,就派大将淖齿率兵20万,以救齐为名,开赴齐国。行前,楚王对淖齿说:“齐王遇难,向我们求救,你到齐国后可以相机行事,只要对楚国有利的事,你尽可以放手干。”淖齿遵命而行。

齐湣王走投无路之际,淖齿率楚军到达了莒城。齐湣王饥不择食,把淖齿当成了“救星”,并拜他为相国,一切大权都由他掌握。但淖齿看到燕国攻势凌厉,恐怕救齐难以成功,反而得罪燕齐两国,于是暗中派使者通告乐毅,准备杀掉齐湣王,与燕国共同瓜分齐国,并自立为王。乐毅感到这是一个机会。楚杀掉齐湣王,既起了削弱齐国的作用,又会使楚齐分裂,对燕军有利。于是,乐毅对来使说:“将军诛杀无道的昏君以立功留名,与齐桓公、晋文公的功业相比,也毫不逊色。”淖齿听说后,十分高兴,便以请齐湣王阅兵为名,乘机杀掉了他。

再说乐毅攻克了临淄后,燕军威武雄壮,士气高昂,为了控制并占领齐国全境,乐毅兵分五路:左军东渡胶水,攻占胶东、东莱(今山东平度、莱阳、乳山一带);右军沿黄河和济水,向西攻占阿城(今山东东阿)、鄄城(今山东鄄城北)跟魏徵军相接应;前军沿泰山东麓直至黄海,攻取琅琊(今山东沂南至日照一带);后军沿着临淄东北的海岸,攻占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中军镇守齐都临淄。

当乐毅率兵攻到画邑(临淄附近)时,听说齐国名臣王烛家在画邑,便传令军队在画邑周围30里处驻扎下来,不许进犯。乐毅知道王烛是能臣,又有节操,便派使者带金币前往聘请王烛,准备推荐给燕王。王烛以年老多病为由,不肯来。使者说:“上将军有令:‘先生若肯去,就用作大将,给以万户的封邑;若不肯去,将率兵攻城!’”王烛仰天长叹,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齐湣王不听我的忠谏,我才退而耕田。现在国破君亡,我已痛不欲生,今以兵劫持我,我与其不义而生,不如全义而死!”说完,自杀身亡。乐毅知道后,十分惋惜,传命厚葬了王烛,并在墓碑上写道:“齐忠臣王烛之墓。”

由于乐毅注意约束将士,军纪严明,禁止抢掠,尊重当地习俗,并且废除了齐湣王的暴政,减轻了百姓的租赋负担,对当地名流也待之以礼,所以,进军十分顺利,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攻下了70余城。当时,除莒城(今山东莒县)、即墨没有攻占外,其他地方都被乐毅改设为郡县。乐毅还为齐桓公和管仲修建庙宇,进行祭祀,以收揽民心。他还在齐国封了20多个拥有燕国封邑的封君,把100多个燕国的爵位赏赐给齐国的名士,以便长期占领齐国。

正当乐毅进军神速、胜利在姜望的时候,齐国出了个谋士田单,他巧妙地利用了燕国形势的变化,扭转了战局。

田单是齐国国君的远房宗族,曾在国都临淄做市掾(管理市政的小吏)。那时他默默无闻,没有人赏识他的才能。他的出名是在齐国国都临淄陷落以后。当时齐湣王外逃,临淄一片混乱,田单也携家带口逃到安平(今山东淄博东)。路上,他见逃亡的人很多,车辆拥挤,常常互相碰撞;到安平以后,他估计燕军会随后杀来,便让同族的人把车轴两端露在车轮以外的部分锯短,再用铁皮包起来。不久,燕军攻占安平,齐人争相逃命,许多车辆争先恐后,夺路而行,以至于车轴撞断,无法行走,成了燕军的战利品,唯独田单一族的车辆经过改造,车轴既牢固又不容易碰坏,顺利地逃到即墨。

这时,齐国各地几乎被燕军占领,只有莒城、即墨两地姜尚未攻下,乐毅便把右军和前军调来,围攻莒城,把左军和后军调来围攻即墨。即墨大夫率众出战,不幸身亡;即墨守军群龙无首,形势十分危急。在此紧急关头,即墨人想到了改良车轴、安全撤退的田单,认为他足智多谋,必能维护即墨的安全,于是共同推举田单为将,坚守即墨,抗拒燕兵,以观时变。

一年过去了,莒城、即墨二城依然坚守如故。三年过去了,两座城池仍旧固若金汤,这时燕国国内却出现了变故。

骑劫是燕国大夫,勇武有力,喜好纸上谈兵,与燕太子乐资关系很好。他眼见乐毅立下战功,早就想谋取兵权,现在看到乐毅迟迟驻军不动,认为夺权的机会到了。他对燕太子说:“齐湣王已被处死,齐国仅存莒城和即墨两城未被攻下。乐毅在半年时间里攻下70余座城池,难道三年时间里就攻不下区区两座小城吗?他之所以不肯即刻攻城,是因为齐人姜尚未心服。乐毅不过是想恩威并施,赢得齐国百姓的信赖。不久,就要自己作齐王了。”燕太子把骑劫的话转告给燕昭王,想让骑劫代替乐毅到前线指挥燕军。燕昭王听后大怒,说:“我们先王的深仇,如果不是昌国君乐毅,恐怕到现在也不能报。即使乐毅真想自立为齐王,与他的赫赫战功相比较,不也是理所应当的吗?”于是,把太子鞭打一顿,并派使者到临淄前线,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对此自然感激涕零,但他心里很清楚,其中也隐藏着很大的危险。自己功高震主,已引起了别人的猜忌。如真的当了齐王,那就恰好验证了政敌的猜忌是对的,自己的处境就更危险了。因此,他发誓死也不肯受命。昭王闻讯后说:“我本来就知道乐毅的真心,绝不会背叛我的。”但从此以后,燕太子很是忌恨乐毅。

不幸的是,公元前279年,燕昭王突然去世,燕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惠王。惠王即位后,对乐毅心怀疑惧。田单利用燕惠王的弱点,乘机进行离间,派间谍到燕国宣传说:“乐毅早就想在齐国称王,只因秉受燕昭王的厚恩,才不忍心背弃他,因此,暂缓进攻两城以待时变。现在燕惠王刚刚即位,乐毅就要与即墨讲和。当今,齐国人最担心的是,燕国派别人来代替乐毅督战,那样的话,即墨城就指日可破了。”燕惠王早就忌恨乐毅,现在又听信流言,与骑劫的话不谋而合,便信以为真,立即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知道燕惠王用心不善,便从齐国逃到赵国。燕军听说乐毅被撤换,个个愤怒不平,军心日益涣散。

四、田单巧设火牛阵,乐毅智上燕王书

乐毅是战国时代的著名谋略家,不仅善于用兵,而且严于治军,实行了一些争取民心,稳定时局的政策。当他围困莒城和即墨一年以后,便命令燕军解围,后退到距城9里的地方修筑防线,并传令说,城内居民外出时,不许任意俘获;居民有困难的,还要设法赈济。骑劫则一反乐毅的政策,不注意约束部下,又求胜心切,一到齐国就拼命攻城。

田单足智多谋,不跟骑劫正面交战。他传令城中居民每次吃饭时,都要把供品摆在院子里祭祀祖先,结果引来许多飞鸟。古人把飞鸟群集看作吉祥的征兆,燕军见即墨上空飞鸟成群,便觉得奇怪。田单乘机散布谣言说:“老天爷给我派了一名‘神师’,教我用兵。”有一个小卒明白了田单的用意,对田单说:“我可以当‘神师’吗?”田单果然给他换了衣帽,拜为“神师”,对他恭恭敬敬,每次下令,或操练,都要打出“神师”的旗号。田单正是利用当时的迷信心理,达到了欺骗燕军,约束齐军的目的,齐军人人对他唯命是从。

不久,田单又散布流言说:“昌国君乐毅过于仁慈,抓到齐国人不忍心杀死。因此,城里人都不怕他。如果燕军割掉齐兵的鼻子,让他们冲在前面,即墨人就会因怕死而出降。”骑劫听说后,信以为真,果然照办。守城的齐军一看,被俘虏去的齐国士兵全部被割掉了鼻子,便义愤填膺,把城池防守得更加牢固,唯恐被燕军抓去。

几天以后,田单又传言说,我们的祖坟都在城外,如果被燕军掘掉,那真让人目不忍睹。骑劫听说后,即派士卒掘坟烧尸。城上的守军见城外火光冲天,臭气难闻,对燕军的暴行更加痛恨,许多人泣不成声,纷纷摩拳擦掌,要与燕军决一死战,为祖宗报仇雪耻。

田单见守城军民求战心切,士气高昂,便拿起工具,跟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妾编入队伍,把自己的家财散发给士卒。城防加固以后,田单又把齐军壮士撤到城里,埋伏起来,派老弱残兵和妇女、小孩登上城头,日夜巡逻守卫。同时,派遣使者,找到燕国将领,请求投降。消息传开以后,早已疲惫厌战的燕国士兵个个欢呼雀跃,高喊万岁。接着,田单又收集了一批黄金,让即墨富翁送给骑劫,并对骑劫说:“我们就要投降了。你们进城以后,千万不要抢我们的家财!”骑劫眉开眼笑,连声许诺。这样,燕军的斗志更加懈怠,他们上上下下,只等着齐军出降,早把攻城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了。

经过一系列的攻心战和舆论准备之后,田单又制定了奇袭燕军的作战方案,他找来了一千多头牛,制作了一批花花绿绿、奇形怪状的衣服,把每一头牛都打扮一番。牛角上绑上两把尖刀,牛尾绑上芦苇,上面灌上油脂。然后,又把城墙挖开几十个洞,同时,田单又从齐军中精选出5000名身强力壮的士卒,人人涂得青面獠牙,凶神恶煞一般。

一天夜里,天色漆黑,寂静异常。燕军刚刚进入梦乡。突然,即墨城上锣鼓喧天,声震天地,杀声、喊声、牛叫声夹杂在一起,震耳欲聋;城下硝烟滚滚,火光冲天。燕军晕头转向,立即乱作一团,只见一群凶猛的怪物,头上举着明晃晃的利刃,后面带着一团团火焰,风驰电掣般地冲来。5000名士卒又随后掩杀过来。燕军逃的逃,伤的伤,死的死,很快溃不成军,主将骑劫也被乱军杀死。田单乘胜追击,一直打到现在的沧州、德州一带。齐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即墨一战是齐燕战争的转折点。齐国各地的燕军听说即墨战败,主将阵亡,便纷纷败退。齐军在追击途中,越战越强,队伍不断壮大,先前失去的70余座城池,陆续收复。乐毅三年的苦心经营,被骑劫毁于一旦。

田单打败燕军,收复失地后,把齐湣王的儿子法章迎接到国都临淄,正式继位,他就是齐襄王。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并任命他为相国,以后又把掖邑(今山东莱州市)的一万户封赏给田单。

再说乐毅逃到赵国以后,受到热情款待。赵惠文王一向敬重乐毅,赏识他的军事才能。当时,秦国正想兼并赵国,赵国有名将廉颇和贤相蔺相如同心协力,辅佐赵王,秦国不敢贸然侵犯。现在乐毅归赵,又可以抬高赵国的身价,使齐、燕等国不敢小视。于是,赵惠文王把乐毅封在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号姜望诸君。

燕惠王轻信谗言,猜忌大将,结果误国误军,使胜利在姜望的伐齐战争功亏一篑。当乐毅逃到赵国的时候,他还暗自庆幸;当燕军一败涂地时,他才如梦初醒,顿足捶胸,后悔莫及。他既怨恨乐毅投奔赵国,又担忧赵国会派乐毅乘机攻燕。他思前想后,忐忑不安。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燕惠王便差人送信去劝说乐毅,要他重返燕国,还羞羞答答地向乐毅承认自己的失误。另一方面又责以君臣大义,说乐毅不该背燕去赵。

乐毅读了燕惠王的信,感慨万端。为了表白自己的心迹,乐毅以幽愤、委婉的笔触,给燕惠王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这就是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乐毅的信打消了燕惠王的顾虑,遂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乐毅从此也经常到燕国去。燕赵两国都以乐毅为客卿。但乐毅始终没有再返归燕国做官,最终老死于赵国,被葬在赵国的国都邯郸城西。

乐毅死后,燕王想攻打赵国。乐毅的儿子极力劝阻,认为赵国多次跟四方敌人作战,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结果被廉颇打败。乐间的族人乐乘在这次战争中被俘,便留在赵国,被封为武襄君。乐间也到赵国居住。汉初,刘邦经过赵地时,还没有忘记乐毅,询问他有没有后代,并把乐毅的孙子乐叔封为华成君。唐代还把乐毅作为古代名将进行祭祀。可见乐毅在古人心目中的影响。

乐毅尽管没有像孙武那样给后世留下一部军事理论巨著,但他指挥五国大军,连克强齐70余城的非凡业绩,证明他不愧是智勇双全的统帅,是杰出的军事家和谋略家。在联赵抗齐的活动中,他纵论列国利害关系,头头是道。他身衔王命,游说他国,证明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他乘时立功、急流勇退的才识,经常被后人所称颂;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事业中所建立的君臣情谊,更为封建社会的智谋之士所向往。

(岳宗福 张钦恭)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史记》卷八○,《乐毅列传》;《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战国策·燕策》。

李泌斯助秦焚书坑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