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时间:2022-02-2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军机处和密折制度相对于康熙和乾隆这两个一前一后的皇帝来说,夹在中间的雍正很容易被忽略,不仅由于他在位时间短暂,还因为此人深谙权术且手段残忍,再加上夺嫡篡位的嫌疑,就经常被人们误以为他没什么政绩,聪明才智都用在耍手段上了。密折制度设立军机处不是雍正加强集权的唯一手段,此外他还大大完善了密折制度。据专家考证,这种密折制度,肇始于顺治,推行于康熙,而大盛于雍正。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相对于康熙和乾隆这两个一前一后的皇帝来说,夹在中间的雍正很容易被忽略,不仅由于他在位时间短暂(只有13年,康熙在位61年,乾隆60年),还因为此人深谙权术且手段残忍,再加上夺嫡篡位的嫌疑,就经常被人们误以为他没什么政绩,聪明才智都用在耍手段上了。

其实,这是对雍正的一种误解,真正的雍正学识广博、阅历丰富、刚毅果决,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最值得后人敬服的就是他的勤奋理政,雍正在位13年,十三年如一日,亲理政务。白天上朝研究政事,聆听大臣面奏,商讨各种建议;晚间则要批阅数不完的奏章。据统计,雍正在位13年的时间里,至少批阅过2.6万多奏折,还有部本、通本19万多件。他没有出巡过,甚至违背康熙帝的“祖制”,没有去木兰围场狩过猎,他的生活很单调,即位以后,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是在北京的办公桌旁度过的。用现在的话来说,雍正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纵观历史,像这样勤于工作的皇帝是非常少有的。人们不禁要问,他这样不要命地工作,不旅行、不观光,也没听说有什么特别的业余爱好,是靠什么支撑着呢?他真的没有什么渴望的东西吗?

有,那就是权力。(www.guayunfan.com)

雍正即位后不久,就在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也就是他阅奏章的地方,悬挂了一副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意思是做皇帝要亲力亲为地治理天下,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这句话出自唐代大学士张蕴古给唐太宗上的《大宝箴》,宋太祖赵匡胤也很赞同。而雍正将其亲笔书写后当作对联挂起来,则表明了他对集权的极度渴望。这副对联有没有横批,暂时还不知道,不过要加上也不难,简单点,可以用“我自己来”四个字。

大概历朝的每个皇帝对权力都有天生的欲望,近点说,大清的江山可以说是多尔衮打下来的,可是顺治为什么那么痛恨他,就是因为他限制了自己的权力,以“皇父”的身份架空了皇帝;鳌拜也算是战功显赫且忠于大清,为什么康熙还是铲除了他,从根本上说,也是因为他妨碍了皇帝行使权力。所以,雍正也不能逃出渴望权力的“宿命”,不仅如此,他还充分利用他那卓越的才能,将清代的君主集权推向了巅峰。

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着形成于努尔哈赤时代、发展于皇太极时代的由满族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这个会议,甚至有罢免皇帝的权力。

可是皇帝们怎么能允许这样的威胁存在呢?于是纷纷采取措施,无论是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制还是康熙设立南书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抵制的目标,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也深知这些议政王大臣的厉害,说他为此食不知味也是毫不夸张的,所以一直等待合适的时机解决这个威胁。直到清雍正七(1729)年,终于被他等到了机会,这一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派兵征讨后,以整理军报的内阁远离内廷(也就是皇帝的家,民间所谓三宫六院)和自己处理政务的养心殿为理由,设置了军机处。

军机处在乾清门广场西北,曾有一条通往养心殿的专用通道,这条通道穿过宫墙,又经过御膳房直达养心殿,只有50米的距离。雍正在养心殿可以随时召见军机大臣,了解国家大事。皇帝阅览地方、中央官员呈报的奏折,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凭记忆拟订上谕,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由皇帝定夺,这中间只需要一两个小时。皇帝可以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地方官员下达命令,实在是大大地方便了集权,所以战事结束后,雍正就将此机关常设不废。在军机处成为新的政务枢纽之后,努尔哈赤以后一直都有的议政处也就渐渐形同虚设了。那些议政王大臣起初也觉察到军机处的诞生会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他们的职位都是世袭的,已不复父辈们当年的勇猛强健,再加上被前线的战况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不得不接受军机处成立的事实。

军机处的全称是“办理军机事务处”,成立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军机章京的地位要低于军机大臣,但是他们的任命,都是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没有丝毫制度上的限制。军机大臣多从尚书、侍郎以及皇帝的心腹中选择,军机章京则从内阁、翰林院、六部、理藩院等衙门官员中选充。当然这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军机章京也可能升格成军机大臣。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兼职,在各衙门都有自己的职位。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他们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尽管如此,在以严厉著称的雍正跟前办事,也没有哪个敢偷懒懈怠,所以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在紫禁城里是排在最前面的。

雍正不喜欢被死规矩、硬制度羁绊,也不喜欢闲散平庸的官员,军机处由他一手设置,也不可避免地浸染上他的个性和风格:精干、高效、务实。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始终是临时机构,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一个私人秘书处,也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值房”十分不起眼,雍正时只是一个简陋的木板房,直到乾隆年间,才进行了大翻修,成为大瓦房。但是在周边的红墙翠瓦、雕廊画栋的掩映下,依旧显得很朴素、低调,皇帝的心腹们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办公,那么多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写就的。

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的特色机构,军机处的创设,对方便皇帝行使独裁权力,提高清朝中央决策和行政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它自产生即备受青睐,并得以长期存在最重要的原因。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雍正采取断然措施,以严猛为政的方式将专制皇权推向了极致。

密折制度

设立军机处不是雍正加强集权的唯一手段,此外他还大大完善了密折制度。密折制度,就是臣子给皇帝上的奏折,不走正常的渠道,而是直接交给皇帝亲拆御览,皇帝有什么指示意见,随手用朱笔批于折后,然后再密封发还给原奏人,所有内容除君臣二人之外,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据专家考证,这种密折制度,肇始于顺治,推行于康熙,而大盛于雍正。至于为什么受到雍正的重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加强集权的需要。告密,自古以来就为人所不齿,但在雍正统治的年代,这种行为被官员们视为本职工作。雍正登基的第十四天,便下了一道收缴前朝密折的谕旨,并逐渐使密折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文书制度。

密折的要旨就在一个“密”字,它必须由臣子亲自书写,然后通过一定的渠道交给皇上亲拆亲行,任何第三者都无权拆看,写奏折的人也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否则皇帝就要给他们好看。清雍正二年(1724),皇帝突然大骂浙闽总督觉罗保、山西巡抚诺敏、江苏布政使鄂尔泰、云南巡抚扬名时,紧接着宣布停止他们给皇帝上奏的权力。觉罗保等人可都是封疆大吏,雍正虽然贵为皇帝,也不该对他们随意斥责,可这些人不但挨了骂,还被骂得摸不着头脑,除了降罪撤职,再也没有什么比被剥夺其参政言事的权力更为严重了。原来,他们正是因为向外人透露给皇帝密折的内容而受到惩罚。可见,雍正对密折的保密要求是何等严格。

封建社会臣对君的报告名目繁多,常用的有章、表、议、疏、启、书、记、札子、封事等。清代沿袭前明制度,用题本和奏本两种形式。题本是较正式的报告,由通政司转送内阁申请拟旨,再呈送皇帝,手续繁复且很容易泄密;奏本不用印,手续相对简单,但也要做公文履行,谈不上什么机密性。

密折就不一样了,在雍正钦定的规章里,按照密折的内容,分别规定用素纸、黄纸、黄绫面纸、白绫面纸四种缮写,并使用统一规格的封套。大臣写完密折后,加以封套、固封,装入特制的折匣,然后用宫廷锁匠特制的铜锁锁住,再派专人送达,民间的锁匠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开密折匣的。密折从缮折、装匣、传递、批阅、发回本人,再缴进宫中,都有一定的程序,不允许被打乱。

密折制度是雍正推行专制政治的有效手段,奏折的内容千差万别,军国重务、身边琐事、社会舆情、官场隐私,甚至家庭秘事,无所不包。皇帝通过奏折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面的实际情况。奏折运转处理程序,因“阁臣不得与闻”,而避开阁臣干预,特别是官员之间互相告密、互相监督,强化了皇帝专制权力。

给皇帝上密折是一种特权更是一种荣誉。在雍正朝,每一个具有递密折资格的人都有权向皇帝密告自己的同僚、下级甚至上司,当然他在监视别人的同时,也处于被监视中。密折作为君臣间的私人通信方式,大大方便了皇帝和臣子的交流,双方说话都能随便一点,臣下可以给皇帝提一些意见,皇帝也可以“推心置腹”地对臣子说一些体己话,笼络一下人心。

康熙时有资格上奏的只是由中央派到地方上的常设官员,康熙登基60余年,有这种权力的大臣只有百余人,而雍正在位仅13年,却赋予了1100多人这种“荣誉”。什么人有资格给皇帝上密折?皇帝本人说了算,全凭他高兴。

说到这里,不得不对雍正旺盛的精力再次表示钦佩——他一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多么烦琐复杂啊,可是每天还要拿出大量时间来研究、回复大臣们的密折,最少也批十几封,多的时候会有几十封上百封也说不定。这样浪费精力的事,放在其他皇帝身上也许早就厌倦了。可是雍正却十几年如一日,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做着。或许,他是真的非常享受将天下事均掌握在手中的感觉吧。

雍正朝现存满、汉文奏折4万余件,是研究雍正朝历史的重要档案资料。雍正对密折所作的朱批,非常有个性,有时一本正经,有时嬉笑怒骂,大多数时候,语言通俗易懂甚至常常不避村俗俚语。这些朱批,大部分都被保留下来了,列举几条比较有意思的:

批李卫折:好事好事!此等事览而不嘉悦者除非呆皇帝也!

批蔡廷折:李枝英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有面传口谕,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矣。

批江宁织造曹折: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买祸受罪。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拖累自己。

批佟吉图折:知人则哲,为帝其难之。朕这样平常皇帝,如何用得起你这样人!

批傅泰折:你是神仙么?似此无知狂诈之言,岂可在君父之前率意胡说的!

给田文镜的比较多:

朕生平从不负人,人或负朕,上天默助,必获报复;

不过叫你知道你主子为人居心,真正明镜铁汉,越发勉力小心就是了。你若信得过自己,放心又放心,就是金刚不能撼动朕丝毫,妖怪不能惑朕一点。你自己若不是了,就是佛爷也救不下你来,勉为之。朕待你的恩,细细地想,要紧!要紧!

张球之事何如!朕早知其非端人矣,今种种欺隐俱已败露,服朕之明鉴否?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也有不少是给年羹尧的,话说得很亲密: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今天下后世钦慕流诞就是矣。

珐琅之物尚未暇精制,将来必造可观。今将现有数件赐你,但你若不用此一“贪”字,一件也不给,你得此数物,皆此一字之力也。

有一句最煽情,只是不知道这个幸运的接收者是谁:真正累了你了,不但朕,怡亲王都心疼你落眼泪。阿弥陀佛,好一大险!

从以上语录中可以看出雍正作为一个铁腕皇帝所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些朱批留到今天,对于现代人全面了解雍正皇帝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猜忌心十分严重且权力欲望十分高涨的人,雍正还不满足于密折制度的完善,他始终掌控着一个遍布全国的情报网。清末民初的小说中,有不少是描写雍正轶事的,例如胡蕴玉《胤禛外传》、孙剑秋《吕四娘演义》、紫芳《梵天庐丛录》等,这些小说中都有一个令人感到无比神秘的艺术形象,就是血滴子。在小说家的笔下,“血滴子”是秘密杀手的代称,雍正是一个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阴谋家,他的手下豢养了一批武功卓绝的侠客力士,操持着一种名为“血滴子”的杀人利器,能取敌人的首级于千里之外。

显然,这些荒诞不经的描写只是小说家言,也根本没有正史作为依据。但是,历史上雍正的确控制着一个训练有素的情报组织。这个组织的主要监控对象是雍正的臣子们,雍正以为用人得宜则地方获治,基于这个信念,他十分注意探查官员的不法行为,谁不称职就立马换掉。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雍正的行为是很不光明正大的,但在当时,无论是密折制度还是特务组织,对于加强皇权,的确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