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公孙弘为什么会反对刘彻建设朔方郡

公孙弘为什么会反对刘彻建设朔方郡

时间:2022-02-2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朔方初成汉武帝元朔二年,就在颁布推恩令的这一年,卫青和李息在对匈奴作战中取得了河南之战的重大胜利,将匈奴赶出了其长期占据的河套地区。而这一次,刘彻又要建设朔方郡,公孙弘自然反应更加激烈了。可见,为了阻止刘彻设置朔方郡,公孙弘甚至不惜“歪曲”历史。于是,刘彻令朱买臣当面对公孙弘“宣战”,提出了建设朔方郡的10条理由,让公孙弘来进行反驳。

朔方初成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就在颁布推恩令的这一年,卫青和李息在对匈奴作战中取得了河南之战的重大胜利,将匈奴赶出了其长期占据的河套地区。河套地区土地肥沃富饶,水草丰茂,是匈奴长期以来主要发展畜牧业的基地。对于这一场胜利,刘彻自然是欣喜若狂。就在这个时候,主父偃向刘彻提出了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组建朔方郡。

主父偃慷慨陈词道:“这河套地区土地非常肥沃富饶,外有黄河天险作为天然的屏障,当年秦朝名将蒙恬便是在此地修筑城池来抵抗匈奴的。这一带只要发展起农业,朝廷就无须再花费人力、物力给驻守的军队转运粮食,同时又扩大了朝廷的疆域,而这正是我们灭除匈奴的根本所在啊!”

主父偃一席话说得刘彻兴致盎然,当即便将此议案提上了朝议。(www.guayunfan.com)

其时,刘彻才刚通夜郎等西南夷地,又在东方设置了沧海郡(今朝鲜半岛东部),因此,朝中众大臣都认为,此时再建设朔方郡,无疑是劳民伤财,雪上加霜,因此几乎一致持反对意见。其中反对最强烈的,是当时身任御史大夫一职的老儒生公孙弘。

此前在刘彻建设西夷事务(通夜郎等国)的时候,公孙弘就曾多次上书劝阻无果。而这一次,刘彻又要建设朔方郡,公孙弘自然反应更加激烈了。他说,当年秦朝调动了整整38万人在河套地区修筑城郡,尚且都没有成功,为什么现在还要再重复这件事情呢?建设朔方郡,完全是“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是万万做不得的事情!

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命大将蒙恬进军匈奴,并成功占领河套地区。秦始皇还在此沿黄河修筑了一共34座县城,并设下了九原郡。而秦始皇也是在去巡视九原郡的途中病死的。直至秦朝末期,国力衰退,匈奴再次进犯,九原郡才被废除。因此,公孙弘所说的秦朝时候修筑城郡严格来说是成功的。可见,为了阻止刘彻设置朔方郡,公孙弘甚至不惜“歪曲”历史

面对以公孙弘为首的众臣的坚决反对,刘彻却没有丝毫退缩的意向。综观刘彻此前多次决定,从攻打匈奴到开发西南夷,无不是在一片反对声之中“一意孤行”。所以,此次自然也不会例外,从刘彻将此事提上朝议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心中早已经有了决定。于是,刘彻令朱买臣当面对公孙弘“宣战”,提出了建设朔方郡的10条理由,让公孙弘来进行反驳。

结果,公孙弘一看,刘彻把朱买臣给推出来了,立刻俯首认错,以谦恭无比的态度向刘彻谢罪称自己见识短浅,所以才不知道建设朔方郡的好处,现在一听才茅塞顿开等,并趁机向刘彻提出,希望朝廷能够暂且停止对西南夷与沧海郡的经营,将主要的注意力转移到建设朔方郡上。刘彻大为高兴,当即同意了公孙弘的请求。

按道理来说,这公孙弘起初对建设朔方郡是坚决反对的,那么此刻为什么却又突然之间就改变了态度,立马成了朔方郡的支持者?再说了,聪明老陈的公孙弘,怎么可能连一个驳斥的理由也想不到呢?况且,当时朱买臣不过是区区的中大夫,而公孙弘是朝廷的御史大夫,相当于是副丞相。丞相那是百官之首,相当于是副丞相的公孙弘又怎么会惧怕区区的中大夫朱买臣呢?

这就要从武帝时代的官制说起了。西汉官僚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沿用了秦朝时候的模式,进而再加以更新。当时中央政府的官员大约分为三个部分,即外朝官、内朝官以及宫廷官。

所谓外朝官,指的就是以丞相为首的,自丞相以下至六百石官员。丞相府邸之中也有朝会殿,除了皇帝亲临朝会殿与众臣商议国事之外,丞相也会主持廷议与百官进行商议,最终再上奏给皇帝。

内朝官也被称为中朝官,其中包括大司马、侍中、散骑、诸吏、诸郎、博士以及左、右、前、后将军等。内朝官是没有专门任职的,其工作由皇帝直接差遣指派。

而宫廷官则是指包括詹事、内侍等,专门处理皇室内务的官员。这些官员虽然其职务范围属于后勤,但实际上,由于在皇帝近旁,故而也掌握了一些政治权力。

此前说过,西汉丞相的地位是极其尊崇的,连皇帝都要对他礼让三分,其掌管的权力自然也不容小觑。但是对于刘彻而言,既然不能容忍诸侯王的权力对皇权有所影响,自然也不能容忍相权过大,甚至左右皇权。因此,刘彻罗列了许多内朝官员在自己左右,实际上也是为了牵制相权,主父偃、朱买臣、司马相如、东方朔等由刘彻亲自选拔任命的官员实际上都是他身边的内朝官员。

朱买臣的官阶不大,但公孙弘清楚地知道,在朝野之中,真正的决策集团是以刘彻为首的内朝官员,外朝官员虽然表面上官阶较高,权力较大,但实际上只是负责贯彻执行的官员。因此,公孙弘畏惧的并非是区区的朱买臣,而是高高在上的刘彻。刘彻推朱买臣出来,所陈述的意见实际上代表的正是他自己的决定。于是,公孙弘立马见风转舵,调转枪头。

再说这个朱买臣。

在戏曲里有一个著名的经典曲目叫作《马前泼水》,其中的男主角就是朱买臣。戏中是这样讲述的:“朱买臣娶妻崔氏,夫妻俩恩爱和乐,过着清苦的生活。后来妻子开始嫌弃朱买臣没有出息,经常对他说话尖酸刻薄,甚至让媒婆给自己物色好了新的丈夫,一个家境殷实的木匠。于是,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崔氏提出要和朱买臣离婚。朱买臣苦苦哀求妻子给他一些时间,他日他必定能够飞黄腾达,但妻子却认定朱买臣一辈子不会有出息坚持要求离开。最终,朱买臣只好写下了休书。不久之后,朱买臣被刘彻所赏识,做了太守。势利的前妻一听,急忙跑回了朱买臣面前,苦苦哀求,希望与朱买臣复合。最后,朱买臣骑着高头大马,让人端了一盆水泼在马前,并告诉崔氏,若是这覆水也能收回,便答应让她回来。崔氏羞愧难当,最后自尽而死。”这便有了著名的马前泼水一幕,而成语“覆水难收”也正是以此而来。

那么,在历史上,朱买臣与妻子真的有如此尖锐的一幕吗?

实际上,根据《汉书》中的记载,朱买臣的妻子其实姓刘。朱买臣早年确实过得十分落魄。他非常爱好读书,学问极高,但却不置产业,直到40岁依然靠砍柴维持生计。因为实在很爱好读书,所以朱买臣连在挑柴去卖的途中都不时背诵诗文,被众人嘲笑是个书痴。众人的嘲笑让朱买臣的妻子刘氏感到非常难堪,她时常劝朱买臣应该干些“正事”,但朱买臣却始终无动于衷。最后,妻子羞愧难当,提出要与朱买臣离婚。但朱买臣却说:“我现在虽然很穷很落魄,但是到50岁的时候,我一定会大富大贵的。你再等我几年,我富贵了,必然会报答你的功劳。”妻子听了这话,却越发愤恨了,大哭大闹就是要与朱买臣离婚。最终朱买臣只得写下了休书。

后来有一次,刘氏和新丈夫去上坟的时候,看到路边又冷又饿的朱买臣,还叫他一起吃饭。对于这一饭之恩,朱买臣也是牢记在心。

朱买臣获得皇帝赏识之后衣锦还乡,看到刘氏和丈夫在修路,还叫人用车载上了他们,并置了一处园子供养他们。一个月后,妻子刘氏自觉对不起朱买臣,羞愧难当,自缢而死。朱买臣赠予了刘氏的丈夫许多银子,厚葬了刘氏。

可见,在历史之中,无论是朱买臣还是妻子刘氏都是厚道人。只是,为报这一饭之恩,却让刘氏羞愤而死,恐怕也是朱买臣始料未及的。

朱买臣也是大器晚成,50多岁才最终获得皇帝赏识,但他的政治生涯却并非一帆风顺,最终的结局也令人唏嘘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