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历史上有名的酷吏郅都郅都

历史上有名的酷吏郅都郅都

时间:2022-02-2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清除障碍汉景帝七年,太子刘荣被废黜的同一年,王娡被册封为皇后,其子彘儿正式更名为刘彻,立为皇太子。此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郅都进一步成为了景帝所倚重的酷吏。郅都镇守雁门,对于匈奴而言是天大的麻烦,但慑于郅都的威名,匈奴人又难以将他除去。果然如匈奴人所愿,当窦太后得知郅都的情况之后勃然大怒,对所有指控郅都的谣言都不经查证,直接命人逮捕了郅都。

清除障碍

汉景帝七年(前150),太子刘荣被废黜的同一年,王娡被册封为皇后,其子彘儿正式更名为刘彻,立为皇太子。

前太子刘荣被贬为临江王之后到了南郡江陵,养尊处优惯了的他怎么也住不惯江陵的小宫殿,于是便生了想要扩建的心思。宫殿扩建本不是什么难事,但却苦于这宫殿外实在没有什么合适的土地。汉朝时候的各个诸侯国以及郡府所在地都有两大祖庙,即汉高祖的庙以及汉文帝的庙。当时江陵的祖庙周围有一圈低矮的围墙,刘荣找人一合计之后,便决定将祖庙外围的土地占用,作为宫殿扩建用地。刘荣虽然并未占用祖庙内院的土地,但实际上,外围的土地范围依然有一部分是属于祖庙的。显然,刘荣此举是和律法在打擦边球,这个临江王此刻或许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份的敏感性以及自己所处地位的岌岌可危。

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一封检举信直抵京城,其检举内容正是临江王刘荣占用祖庙土地扩建宫殿,有“逾制”之嫌。汉景帝立刻下令,将刘荣召进京城问罪。据闻,刘荣起程上京的那一天,他所乘坐的车轴突然断裂,百姓们纷纷落泪,并传言称国君此去怕是再也回不来了。(www.guayunfan.com)

一语成谶。

刘荣一进京就即刻被送进了中尉府。中尉在汉朝是武职,主要负责管理维持京城的治安,当时京城的禁卫军部队就是由中尉来指挥的。刚一进中尉府的时候,刘荣心很宽:自己的父皇毕竟是皇上,有他在,天大的事情也应该变得没有事情才对。可是没想到,这中尉却是一点儿面子也没给刘荣,刚一见面就对他声色俱厉,冷言恶语。刘荣哪里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一时之间乱了方寸,羞愤交加。

无奈之下,刘荣想要写信向父亲求救,一来将情况说明白,二来也主动谢罪。可没想到的是,中尉竟连这点小小的要求都不应允。就在刘荣求救无门之际,还是他昔日的老师、窦太后那个任性的侄子窦婴站出来了。窦婴偷偷给废太子刘荣送了纸笔,受了羞辱的刘荣此时已经是万念俱灰,写完信后就自杀了。

小小的中尉竟在牢狱之中逼死了皇长子,朝野上下,无不震惊。这个连皇长子的面子都不给的中尉,正是《史记·酷吏列传》中所记载的一个有名的酷吏郅都。

郅都原本是汉景帝身边的一个随从。一次,郅都随汉景帝外出打猎。在途中,汉景帝的一个宠妃贾姬去了茅厕。就在贾姬刚进入茅厕不久,突然冒出来了一头大野猪,跟在贾姬身后也进了茅厕。众人大惊失色,汉景帝忙向身旁的郅都使眼色,要他去解救贾姬。可谁知,这郅都一动也不动,装作没看见。景帝急了,提了剑就要往茅厕里冲。这时,郅都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景帝面前,抱着景帝的腿喊道:“皇上啊!即便您不爱惜自己的性命,也该为太后和大汉江山着想啊!您万万不能为一个女人而让自己身陷险境!”好在后来那野猪在茅厕里转悠了一圈之后便出来了,贾姬花容失色,安然脱险。事后,窦太后知道了这事儿,大大奖励了郅都一番,并连连夸他是个忠臣。这件事让景帝对郅都这个人有了初步的印象。此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郅都进一步成为了景帝所倚重的酷吏。

西汉初年,皇室推崇黄老思想,更是主张“无为而治”,使得地方上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当时齐地就有一个家族,倚仗着财雄势大而称霸地方,太守也没法制伏他们。于是,景帝就将郅都派去了齐地。郅都刚一上任便采取了以暴易暴的方针,将其家族几个领头人全家诛杀,全城上下无不震惊。甚至连临城的郡守都惧怕了郅都,每每见到他都是低眉顺目。

后来,在汉景帝废黜太子,杀尽栗姬母族的时候,郅都再次被提拔。据说当时原本负责栗姬案的人并不是郅都,而是一个叫作卫绾的人。但景帝却嫌卫绾为人太过忠厚老实,于是便故意将卫绾调走,让郅都接替了卫绾的工作,一出手便将栗姬的亲属斩尽杀绝。

可见,对于郅都的为人和手段,景帝都是十分了解的。郅都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出鞘必会见血,景帝知道何时该用他,何时该将他收起来。但这一次,景帝却向他的皇长子刘荣亮出了这柄利剑,其用心不言而喻。

刘荣被逼自杀之后,窦太后震怒非常,对郅都更是充满了怨恨,恨不得将其“食肉寝皮”。窦太后这个人和吕后不一样,她首先是一个母亲,其次才是站在权力高峰的皇太后。窦太后和所有女人一样,和风光无限的子孙相比,她们更容易因怜爱而心疼那些落魄潦倒的孩子。皇长子刘荣先是朝夕之间便被废黜,此后又早早失去了母亲,如今,他只不过犯了一点小小的过错,却赔上了自己年轻的性命,这让窦太后痛心疾首,恨不得立刻就将郅都抽筋剥皮!

但此时景帝的反应却令人疑窦丛生。本该“痛失长子”的景帝既不震惊,似乎也并不是很痛心。在窦太后的强烈控诉下,景帝非常不情愿地免了郅都的官职。几个月以后,他又偷偷令人下旨,将郅都调往雁门郡任太守之职,甚至还下放权力,让郅都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不必报告,自行处理。显然,景帝对郅都非但没有“杀子之仇”,却反而显得“垂爱有加”,实在是令人费解。如此一来,恐怕只剩下一个解释了:郅都逼死刘荣,即便并非景帝授意,至少也是景帝所默许的。

雁门郡比邻匈奴,常常受到侵扰,连年不得安宁。但郅都一上任,却吓得匈奴骑兵全军后撤,远远离开了雁门郡,郅都的威名连匈奴人都畏惧几分。据说匈奴首领曾经将木头刻成郅都的样子,用来给匈奴的骑兵们练靶,但匈奴骑兵却甚至不敢直视木刻的郅都,以致完全射不中箭靶。

郅都镇守雁门,对于匈奴而言是天大的麻烦,但慑于郅都的威名,匈奴人又难以将他除去。这个时候,匈奴的谋士得知了郅都与窦太后之间的过节,于是心生一计,开始四处命人散播谣言,诋毁郅都。当然,谣言只要能够得到证实,自然不会成为足以致命的武器,但匈奴人此举不过是为了让窦太后知道郅都还活着,并且还做了雁门郡的太守罢了。只要窦太后知道了这一切,以她的个性,又怎么可能放过郅都?

果然如匈奴人所愿,当窦太后得知郅都的情况之后勃然大怒,对所有指控郅都的谣言都不经查证,直接命人逮捕了郅都。得知消息的汉景帝心里头明白,窦太后针对郅都,不过是为了替刘荣报仇罢了,至于那些“罪名”,不过是空穴来风。

景帝一心想赦免郅都,对窦太后叹息道:“郅都是忠臣啊!”但窦太后却不买账,愤恨地反驳说:“难道临江王不是忠臣吗?”最终,景帝拗不过窦太后,向来孝顺的他也只得顺了母亲的意思,“挥泪斩郅都”。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景帝有什么理由非要对自己的儿子下此毒手呢?

想当年,景帝废黜太子之时,敢于抗议的大臣有两位,一位是名将周亚夫,而另一位则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周亚夫和窦婴都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二人为了太子,不惜公然对抗景帝,这使得景帝不得不担心,他日自己百年之后,这二人是否会拥立废太子刘荣来与年轻的新太子刘彻相抗衡。

汉景帝是一位父亲,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帝王。他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父子家庭之间的亲情,压在他身上最重的担子,是大汉王朝未来的命运。为了让自己的继承人刘彻顺利登上帝位,景帝终于从刘荣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清障行动”。

废太子已死,景帝的目光落到了周亚夫身上。周亚夫此人刚直不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时常会因为其过于耿直的个性得罪景帝,其中最重大的事情有三桩。

第一桩事情,自然就是太子刘荣被废的时候,周亚夫公然反对,使得景帝从此对他生了嫌隙。

这第二桩事情,则是与新皇后王娡有关。王娡这人非常懂得拉拢人心,册封为后之前就已经收服了长公主,登上后位之后又对窦太后千依百顺,讨得了窦太后的欢心。于是,在窦太后的示意下,景帝决定给王娡的哥哥王信封侯。这时候,周亚夫再次站出来了,坚决反对皇帝这一举措,其反对的理由十分充分——高祖刘邦曾在白马盟誓的时候说过三句话:不是刘姓的子孙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臣子不能封侯,谁若违背则是大逆不道。

想来景帝也并非真心想要给王信封侯,大约不过是碍于窦太后以及王娡王皇后的面子罢了,如今周亚夫站出来反对,景帝也就“默然而止”了。

而第三桩事情,则是与匈奴降将有关。在景帝当政期间,曾发生过一件让他扬扬得意的事情:匈奴五位大将投降汉室!为了彰显帝王的胸怀,景帝决定给这五个降将封侯。这一次,周亚夫再次站出来了。

周亚夫认为,这五个人本是匈奴将领,如今却投降敌人,不过是一群不忠不义的乱臣贼子,如果皇帝册封这样的人,岂不是鼓励大家变节吗?

景帝则认为,册封匈奴降将,从好的方面来说,能够鼓励更多的匈奴将领投降汉室,从而逐步减小匈奴对大汉王朝的威胁。

两人各有各的坚持和判断,谁也不肯让步,最终决定权当然是握在汉景帝的手里,汉景帝最后完全无视周亚夫的意见。周亚夫一生气,倒是学起了窦婴,告病不上朝。景帝也怒了,这一个臣子,竟敢如此不给皇帝面子,于是索性准了周亚夫的假,免了他丞相的职务。

虽然周亚夫得罪了汉景帝,但此时,景帝还没有将他彻底视作“障碍”。对于周亚夫,景帝心中还存有一丝的不舍。他决定设宴试探,给周亚夫最后一次机会。

一日,汉景帝设宴请周亚夫吃饭。周亚夫兴致勃勃地赶到了,一看自己桌子上只有一块四四方方的肉排放在中间,既没有放餐具,肉也没有切开。周亚夫一看,愣住了。于是,耿直的周亚夫也不曾多想,直接去找负责酒宴的尚席(官称)要餐具去了。

这景帝摆出这样一桌宴席,本意是想告诫周亚夫:“你再怎么厉害,若是没有我的赏识,肉到了你嘴边你都吃不着!”这相当于给周亚夫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自己再怎么厉害,再怎么有本事,没有皇上的赏识,一切都是白费的。

可周亚夫呢,却未能参透景帝给他的最后一个机会,一头雾水地憋了一肚子气走了。他走的时候,还被景帝愤怒地斥责说:“此人绝对不是侍奉少主的人!”显然,这一场误会彻底断绝了景帝对周亚夫的君臣之谊,同时也将周亚夫列入了“障碍”的行列。

臣子一旦成为君王的眼中钉,任何一次疏漏都可能成为致命伤,周亚夫的“致命伤”很快就如期而至了。

被赶回家的周亚夫一直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愈下。或许是感到父亲大限将至,周亚夫的儿子托关系给他买了500套铠甲作为殉葬品。私人购买铠甲军械是违法的,周亚夫的儿子冒险做这件事情,也是为了给老父一些安慰。但没想到的是,一个小小的纠纷却将这件“尽孝”的事情变成了谋反的嫌疑。

周亚夫的儿子有个不好的毛病,他对下人十分严苛且小气,搬运铠甲是个力气活,他不但不打赏下人,甚至连原本说好的价钱都不给足。这样一来,搬运的工人们火了,一状告上了朝廷,举报说周亚夫的儿子要造反。

原本这事周亚夫肯服个软,好好解释解释,也不至于弄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但这个时候,周亚夫的脾气上来了,面对前来调查的官员,却一语不发。文官无奈,只得据实上报,惹得汉景帝破口大骂:“不需要核实罪状了!”

周亚夫就这样莫名地下了大牢,进了廷尉府受审。这个时候,周亚夫无论再如何据理力争,也为时晚矣。据记载,周亚夫受审之时曾与审问官有这样一段对话:“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意思是说,廷尉问周亚夫说:“你是不是要造反啊?”周亚夫回答说:“我买的东西都是陪葬品,怎么能说要造反呢?”于是廷尉便说道:“你不在地上造反,那就是要去地下造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廷尉的肆意侮辱让周亚夫痛心疾首,最终,周亚夫在大牢里绝食五日,吐血身亡,一代名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清除完儿子刘彻走向帝王之路的“障碍”后,汉景帝也没有忘记为年幼的太子刘彻安排一个“领路人”。这个被汉景帝选中的人,正是此前提到过的在栗姬一案中被郅都所替换下的卫绾。

据《史记》中记载,这卫绾本来只是一个驾车人,后来因为车技一流而被景帝的父亲汉文帝看中,于是便做了汉文帝身边的侍从。卫绾这人似乎总是默默无闻,但不知为何,偏偏汉文帝特别看重他。

在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曾有一次宴请了文帝所倚重的一些官员到府里吃饭喝酒。当时太子所宴请的官员里头,只有一个人以生病作为借口推托不去,这个人就是卫绾。结果最后,去的官员太子都没留下什么印象,倒是将这个没有到场的卫绾记在了心里头。之后,太子继位成了景帝,卫绾依旧在宫里头服侍,景帝故意对他不理不睬,一副“挟怨报复”的样子。这卫绾却也不惊惶,依旧勤勤勉勉地做自己的工作,完全不在乎景帝怎么对自己。

后来有一次,景帝突然一反常态,叫了卫绾随行去打猎,还令他陪自己一同坐车。上了车,景帝突然意味深长地对卫绾说道:“我那一年请客,只有你没来,你当时为什么不来?”

卫绾微微颔首,毕恭毕敬地说道:“圣上见谅,那天,我的的确确是病了。”

事实上,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善于察言观色的卫绾不赴太子的宴请,不过是害怕老皇帝对自己产生嫌隙,认为自己眼巴巴地找新靠山罢了。景帝对此自然也能领会一二,总不会真的相信他病了。对卫绾的行为,景帝既感到些许钦佩,同时又有一点儿不甘心。在景帝看来,这是一个忠臣,但他曾效忠的人是老皇帝,现在新皇当政,卫绾又是否会对新皇这般效忠呢?

下车之际,景帝突然又对卫绾说道:“朕赏赐你一把宝剑吧!”

卫绾一听,回答说:“这宝剑太贵重了!臣实在是不敢接受啊。当年先皇赏赐过我六把宝剑,还全部放在家里呢!”

景帝一听,立刻派人去了卫绾家,一查看,果然有六把御赐宝剑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丝毫没有用过的痕迹。这一回,景帝更加看重卫绾了,认为他是个忠义之人。最终,凭借着高超的情商和智商,卫绾成为了太子刘彻的第一个老师,称太子太傅。

在汉景帝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刘彻平平安安走完了9年的太子之路,直至16岁终于登基为帝,君临天下。初登帝位,雄心勃勃的少年天子将做出怎样一番事业?窦氏与王氏两位太后又将对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